第1361章 紛擾

(三更,月票,月票,)

每一次祭天大典,定然都是一場盛事無疑……

不過和獻俘之禮時,舉國同歡有着區別的是,祭天大典更着重於上層建築,這樣的祭典,和普通百姓的關係不大。

這是大秦皇家在祭告天地祖宗,後代子孫沒有辱沒了他們,將大秦治理的蒸蒸日上之意……”“

就像各個家族祭祀祖先一般,雖然盛大,但不相干的人等,是無法參與其中的。

所以,祭天大典比之獻俘要莊嚴肅穆的多,皇室,朝臣,在這次典禮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一般沒有什麼開口的機會。

主角還是大秦皇帝陛下,他是大秦的皇帝,更是大秦李氏皇族的當家之人,祭天大典上當仁不讓的主人,全部光芒,皆在一身。

冗長的祭天大典過去,繁瑣的禮儀,有些枯燥的過程,讓朝臣們都很疲憊,不過,這不能遮擋祭天大典的意思所在。

大秦正走在一條高速擴張的道路之上,他的強盛,在祭天大典中,得到了直接的體現,這樣的慶典,本就是爲了彰顯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所設。

自從景興皇帝登基,成爲大秦的主人,這樣的慶典已經有過兩次了,一次是爲了平滅蜀國,一次就是如今,在平滅西夏之後。

也只有滅國之戰,才配得上這樣的典禮,可見。祭天大典之重要。當然。在祭天大典之上,還有着封禪之禮。

那些千古明君們,都會封禪於泰山,以示天下安康,並彰顯他們無人可及的功績,但那是定鼎天下之後的事情了。

祭天大典之後,成武皇帝陛下並未失信於羣臣,隨後便立下儲君。正是皇次子李珀。

好像這一次盛典耗費了朝臣和皇帝陛下太多的精力,二月間便再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事情發生了。

到了三月,南方早已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但大秦的大片疆域,還都在料峭的春風吹拂之下,冰雪初融,天氣卻還寒冷。

隨着春風到來的,還有東邊傳過來的陣陣殺氣。

樞密院和兵部已經暫時結束了爭吵和糾纏,在這個時候,無論樞密院。還是兵部,甚至於其他六部人等。皆都意識到,今年的戰事已經不可避免。

大秦在平定西夏之後,好像根本不用喘一口氣,歇上一歇,他們完全有能力在今年發動一場更爲恢弘壯闊的戰爭。

東邊的大軍已然蠢蠢欲動,而朝臣們也有着太多的期盼,中原,永遠都是漢家兒郎最嚮往的地方,只有佔據了那些膏腴之地,大秦才能真正稱之爲一個王朝,也是繼大唐王朝之後的另一個強盛的漢家王朝。

後周,南唐便是這條道路上兩塊必須被搬開的巨石。

三月初,大秦派出了使者,他們的目的地便是佔據江南煙雨之地的南唐,並許之以荊襄之地,結爲盟好,同攻後周。

這是大秦必然的選擇,至於南唐會不會聽從大秦的建議,在後周背後捅上一刀,誰也不太清楚,也沒有人太過在意,南唐向來軟弱,信心膨脹的大秦上下,並未將他們看在眼中……

後周即滅,下一個便是南唐,這個時候,沒人相信,後周,南唐能阻擋住大秦越來越鋒利的鋒芒。

晉國公趙石終於在三月初,被召入宮中,照例,和皇帝陛下談了些什麼,衆臣沒有聽到什麼風聲。

但隨後,皇帝陛下便謹慎了許多,召集樞密院幾位大人商議軍國大事的次數也多了起來,好像,晉國公趙石給信心滿滿的皇帝陛下潑了一盆冷水,讓皇帝陛下變得有些遲疑了。

這個表現是如此的明顯,再次讓朝臣們意識到,大將軍趙石對皇帝陛下的影響力……

但還是沒有人會相信,只憑大將軍的隻言片語,就能阻擋一場已經如箭在弦的戰爭的到來。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隨之,許多人膨脹的信心開始發生了動搖,談論即將到來的戰事時,也謹慎了起來。

也許,朝堂上有很多人不喜歡晉國公趙柱國,但所有人都必須承認,這位大將軍是大秦上將中最耀眼的那一位,在戰事上的發言權,都無人可及。

他已經用敵人淋漓的鮮血以及從河中,到草原,以及西北,蜀中各族人等的累累白骨,建立起了他不敗的威名。

他在戰陣上的天賦和功勳,讓最痛恨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位很難被正面擊敗的大秦名將。

所以,他說出來的話別的也許還可以當做耳旁風,但就戰事而言,沒有人會認爲大將軍趙石會胡言亂語。

有那聰明人會想到,大將軍趙石也許並不願意東邊的領兵將領們立下太多的功勞,以免動搖他的地位。

但睿智的人都不會做如此想法,他們只會覺得,也許東邊的戰事要出什麼波折?

所以,之後樞密院和兵部更加繁忙了,戶部也在調動糧草,在東邊送過來的軍職任免上,也越加的仔細,朝廷中不可抑制的出現了過度緊張的情形。

很多人都是心事重重,也讓下官們開始了擔憂。

而就在這個時候,關於大將軍折匯的處置,朝廷終於有了定論。

朝廷並沒有給大將軍折匯加上太多的罪名,說了很多,其實最確實的罪名只有一個,喪師辱國而已。

關於他在平夏戰事中的種種,都被隱匿了下來,算是稍稍全了折家的顏面。

但只這一條,也已經足夠了,能稱之爲喪師辱國,也就是說,他這一敗,讓大秦丟了顏面,必須得到嚴懲。

這樣的罪名,曾經扣在過吳寧大將軍的頭上,也曾加之於大將軍王佩,吳寧貶爲庶民,王佩能倖免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景興皇帝需要留下這麼一個人,來制約掌握京軍的大將軍趙石。

但最終,王佩比吳寧的下場還要悽慘,不但自己以謀逆之罪掉了腦袋,而且禍及九族……

折匯定罪,並給予的處罰,和大將軍吳寧差不多,這當然是在折家不停奔走呼告的情形之下,做出的處置,若是換了大將軍吳寧,就算不至於牽連家族,自己人頭也將不保,但折匯卻可以活下來。

大將軍折匯貶爲庶民,永不敘用,二十多年間,折家歿了一位大將軍,兩位大將軍被貶爲庶民,後起之秀折溪亡於河洛,這些對於折家這樣的門閥來說,也是承受不起的重創。

可以說,折家徹底走向沒落的開端,就此開啓,在大秦越發昌盛的如今,折氏這樣的大族門閥,卻慢慢走向衰落,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但在這天下動盪的十幾年間,折氏並沒有抓住任何機會,它的衰落,早已種因於前,不過是現在纔開始開花結果罷了……

對於折氏的處置一旦公之於衆,那麼對於西北鎮軍的改編也就即將開始了。

就像趙石想的那樣,失去了最精銳的那一部分鎮軍之後,來自西北各個將門的掙扎和抗拒,便已微不足道。

數十年來,大秦軍中最堅固的一塊堡壘,就此分崩離析。

在這個過程之中,無論是折種兩家,還是西北張氏,這些在西北鎮軍當中有着深厚的影響力的世家豪門,都默不作聲。

眼瞅着朝廷欽使往來於長安和西北之間,轉眼中將西北鎮軍拆的七零八落,只剩下小貓兩三隻,還頑固的守候在西北鎮軍的殘骸上,當起了押糧官兒。

當然,這其實是必然的一個結果。

隨着大秦疆域的延展,以往守衛邊塞的鎮軍士卒,已經漸漸成爲擴張之路上的絆腳石,要麼融入新的體系,在沙場上繼續他們的輝煌,要麼就像西北鎮軍一般,等待他們的命運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徹底搬開。

面對越來越龐大的殿前司禁軍,朝臣們隱約感到了恐懼,景興鼎革至今,殿前司禁軍一直在膨脹,現在,他們的身影,已經遍佈大秦各處。

而掌握着殿前司禁軍兵權的殿前司指揮使種燧,這個時候終於感覺到了難受。

實際上,身爲殿前司禁軍指揮使的他,並沒有多少調撥軍隊的權力,但身在京師之畔,名義上掌管着殿前司禁軍的殿前司指揮使衙門,開始讓許多人感到如芒在背。

當然,殿前司禁軍前途到底如何,種燧說的不算,朝臣們依舊說了不算,殿前司禁軍的變革,必定也伴隨着無數的妥協和碰撞。

但在成武六年這一年,是否保留殿前司禁軍指揮使這一職位的聲音,已經開始屢屢在朝廷之上響起。

不過,這些外間的紛紛擾擾,跟現在的晉國公趙石還都扯不上什麼關係,入宮了一趟,跟皇帝陛下說了說自己對戰事的見解。

這位樞密副使大人,便拋開了軍務,跑到了長安城外,因爲國武監開監的日子快要到了,這個時候,已經陸續有國武監生員迴轉,等待着國武監開監。

出現了很多老書友,阿草很欣慰,尤其是看到盟主還在,阿草非常高興,阿草只能說,斷更是阿草不對,希望大家原諒。)(未完待續……)

第224章 馬匪第49章 定軍(二)第643章 瑰寶(一)第172章 厚禮(二)第1001章 血色第26章 突襲第1352章 官員第816章 內衙(三)第1066章 深意第1263章 韋州(九)第976章 會盟第635章 定計第1429章 提議第1556章 拜會(六)第1515章 開端第367章 決定第337章 遇敵(二)第1449章 隨行第575章 戰機第638章 國武(二)第1143章 貴客第1187章 酒樓第539章 善後第423章 來客(一)第164章 前夜第1371章 醉酒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諜第16章 血戰(三)第1411章 相談第1410章 樞密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338章 遇敵(三)第222章 來人第290章 弒君第337章 遇敵(二)第833章 平靜第941章 刺殺第1327章 內亂第1020章 安達第815章 內衙(二)第713章 開端(三)第724章 洛陽第925章 部衆第1126章 迎候第752章 大火第85章 風雲(三)第1562章 大軍第10章 十八(二)第22章 說服第779章 議和(一)第217章 年關(十)第1391章 洛陽第530章 宣旨(二)第270章 進京第247章 歸家第826章 鬼祟第842章 風浪第1447章 遊玩第673章 長街第845章 牢獄第965章 長遠第439章 演武(一)第1080章 速度第1500章 運氣第700章 亂子(一)第1377章 智商第1141章 家宴第999章 箭雨第369章 決定(三)第1346章 文會第265章 拜訪(三)第1337章 邀約第1126章 迎候第1472章 名醫第1322章 年關第51章 兒戲第738章 行路第18章 血戰(五)第1410章 樞密第26章 突襲第1026章 收降第1567章 風雪第837章 突破第335章 消息第531章 商議第974章 商議第1228章 不合第1185章 家事第1219章 攻守第1047章 狂勝第1353章 失誤第442章 樓臺第1381章 進軍第326章 盜匪第94章 應答(二)第155章 比鬥第973章 圍獵第1376章 行軍第692章 新鮮(六)第1544章 餘波
第224章 馬匪第49章 定軍(二)第643章 瑰寶(一)第172章 厚禮(二)第1001章 血色第26章 突襲第1352章 官員第816章 內衙(三)第1066章 深意第1263章 韋州(九)第976章 會盟第635章 定計第1429章 提議第1556章 拜會(六)第1515章 開端第367章 決定第337章 遇敵(二)第1449章 隨行第575章 戰機第638章 國武(二)第1143章 貴客第1187章 酒樓第539章 善後第423章 來客(一)第164章 前夜第1371章 醉酒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諜第16章 血戰(三)第1411章 相談第1410章 樞密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338章 遇敵(三)第222章 來人第290章 弒君第337章 遇敵(二)第833章 平靜第941章 刺殺第1327章 內亂第1020章 安達第815章 內衙(二)第713章 開端(三)第724章 洛陽第925章 部衆第1126章 迎候第752章 大火第85章 風雲(三)第1562章 大軍第10章 十八(二)第22章 說服第779章 議和(一)第217章 年關(十)第1391章 洛陽第530章 宣旨(二)第270章 進京第247章 歸家第826章 鬼祟第842章 風浪第1447章 遊玩第673章 長街第845章 牢獄第965章 長遠第439章 演武(一)第1080章 速度第1500章 運氣第700章 亂子(一)第1377章 智商第1141章 家宴第999章 箭雨第369章 決定(三)第1346章 文會第265章 拜訪(三)第1337章 邀約第1126章 迎候第1472章 名醫第1322章 年關第51章 兒戲第738章 行路第18章 血戰(五)第1410章 樞密第26章 突襲第1026章 收降第1567章 風雪第837章 突破第335章 消息第531章 商議第974章 商議第1228章 不合第1185章 家事第1219章 攻守第1047章 狂勝第1353章 失誤第442章 樓臺第1381章 進軍第326章 盜匪第94章 應答(二)第155章 比鬥第973章 圍獵第1376章 行軍第692章 新鮮(六)第1544章 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