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比於列星

風雨在捲起,這片平地升起大浪,天神開始退避,因爲對面出現了天帝級的氣息!

嗡——!

劍氣撕開這片乾坤,匈奴人手中的兵器都被抽走,但同時趙國軍隊的兵刃也被鎮壓下來,萬物衆生都看着這個突然出現的人物!

金行之氣衝擊着祭天金人的軀體,見證大道的偉力化解着這些金行氣,但是程知遠一指落下,祭天金人的力量就在緩緩降低。

“壓制了我的形骸,是因爲我的形骸乃是金銅所鑄造....”

“氣息與境界不相符合,河底的青魚卻藏着鯤鵬的力量,真是怪異啊,說劍人。”

祭天金人看破了程知遠的狀態與名諱,只是在出現的一瞬間就已經通曉一切。

“神遊之法,西極之國的妙術,於是你在天地之間來去縱橫,閒庭信步....”

那柄飛劍擊在祭天金人的身上,頃刻間被崩開一個豁口,隨後墜落,被徑路聖子收回。

“託載於形骸,而撕扯着精神,看似是返本歸真實則落入下乘,登上高天巡遊霧裡,循環升登於無窮無盡的‘太空’之中,但依舊不能擺脫世間的困擾。”

“神遊實在是荒誕的法術啊,如果真正能夠做到精神出離而身融天地,那麼便是萬物皆於我爲一,萬物又無不是我,忘掉自己的存在卻又能隨時想起,於是身體與精神在頃刻之間就能出現在天上天下的任何一處,這纔是真正的神遊。”

祭天金人的話很平靜,而程知遠此時道:“說仁義就好了,其他的道理自有其他的人會去驗證,你說的這些話看似是在教導別人,在指引方向,事實上則是給衆生套上枷鎖。”

祭天金人發出疑問:

“你就是六年前將道尊斬下的人,你是四象學宮的大祭酒,那麼你剛剛的話,可否做出解釋呢?”

程知遠盯着祭天金人:“你這麼聰慧,難道不能知道嗎?”

“不,我只是想知道所謂的‘正確答案’。”

祭天金人如此說着,而程知遠便是道:“原來你是知道你在做什麼的,而所有聽聞你聲音的人卻毫不自知。”

“你錯了。”

祭天金人道:“我只是在我所知道的道理中,告訴他們最貼近於大道的道理罷了,世間諸般道路,仙人也罷,神人也好,聖人道人,真人賢人,無不是在追求大道的路上。”

“最後一切都是殊途同歸,就像是南海的暴風會刮來大雨,天空中的水汽聚集也會變成大雨,那麼大雨都是一樣的,萬物無不在渾天之內,天之南的光芒也並不比天之北的光芒要特殊一分,照耀的溫度不同只是因爲太陽運轉的位置有了差異,但是所謂的道,是‘光照耀在世間’。”

“這纔是最後的結果。”

“世人祈求大雨,天雨降臨,又何必管它是從何處來的呢?”

“所以,大祭酒還請和我論道,如果你贏了....”

祭天金人道:“那麼此次雁門之戰,我將不會動作,而是尊奉你告訴我的道理,同樣,金天君王與徑路聖子也不會再參戰。”

“什麼!”

金天君王陡然大怒:“您怎麼可以這樣....”

但是下一瞬間,祭天金人身上散發出遼遠的氣息,對他道:“順應自然,如果他的道理辯論過我,那麼這一次我便不是順應自然,於是便應該被削斬,我不動手,你們兩位天神也不該動手,尊奉自然的道理,而白馬與龍神與對方對應。”

“天地間的陰陽是消漲的,我的話也沒有說完。”

金天君王看着他:“如果您贏了?”

祭天金人道:“如果我贏了,那麼今日,雁門關將會成爲塵埃,萬物衆生,凡南世在此鎮守的一切都將湮爲塵土。”

“死和生均非人爲之力所能安排,猶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樣永恆地變化,完全出於自然,而我贏了,那我便是晝夜更替。”

“北方在中土南世的人看來是永夜的黑暗,蒼茫的烈風帶着寒冷的圓月,那麼南世就是晝,晝滅之後,大夜降臨,雁門關落。”

程知遠道:“你的意思,你不動手,僅僅是一念就能改變天地的變化嗎?”

祭天金人道:“我正相當於人間的道尊。”

“道尊已經被我擊退了一位,她的道性也已經消失了。”

程知遠盯着他:“如果你是無所不知,那麼你能看到我身上帶着的‘道’嗎?”

這句話落下之後,祭天金人似乎正在查看,但是很久很久,沒有太大的動靜。

兩位天神的眼睛也逐漸睜大。

而程知遠則是道:“看來你看不出,所謂無所不通曉,也只是相對的。”

對於這個事情,祭天金人道:“你身上帶着一枚‘道’,但卻是看不見的道,我知道了,是還沒有明晰的大道,那麼我想要更改條件,如果我贏了,還請你把那枚大道給我,雁門關,我依舊不打。”

這句話出來,兩位天神則是有些驚疑不定。

什麼叫做帶着一枚“大道”?

他們不能理解,甚至難以形容自己的想象。

但程知遠對這些條件不屑一顧。

程知遠:“你打也無所謂,我已經明白了你們這些傢伙的本領,同爲仙人,我是活物而你是死物,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你已經不是流水,自然腐朽無比,根本沒有資格和我談任何條件。”

這句話頓時激怒了兩位天神,但是大宗師卻很平靜:“我不是死物,或許我曾經是,但現在並不是,死或者對我來說並沒有意義,我既是生者也是死者,生者的定義無非是形骸與精神,何必拘泥於肉體?”

“結果是正確的。”

程知遠則是道:

“結果是正確的?好,一切一切,對於世人來說,確實是有道理的,矇昧者不需要過程而只是祈求答案,答案是好的那麼一切就都是好的。”

“但我問你,一個人餓了肚子,你要讓他吃飽,於是他去吃肉也能吃飽,吃稻穀也能吃飽,然後吃人肉...一樣能吃飽。”

“所以你認爲,只要能吃飽就行了,食物的來源不重要,但對於有些人來說,是無所謂的,但對於另外一些人的來說,那是絕對不會吃的。”

“伯夷叔齊聽說西岐有賢者前去拜訪,但是去的時候周文王已經死了,周武王盛情的接待了他們,並且希望他們留下來當官輔佐,但是伯夷叔齊卻大失所望,他們看到的是,周王不滿於商王的治理,於是就要去效法成湯的事情,扣住了馬匹去進諫最後離去。”

“於是他們再想,成湯也不能作爲賢人,於是在周王滅了商朝之後,他們餓死在首陽山不吃周粟。”

程知遠看向祭天金人:“他們兩個在你看來,結果是愚蠢的嗎?”

祭天金人回答道:“那當然是愚蠢的,爲了一點的問題而餓死在首陽山,最後得到了什麼結果嗎?沒有的,周依舊是周,商依舊滅去,天下還是這個天下,除去天綱天禮的變化之外,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他們的所作所爲,能夠讓人緬懷,但是餓死就算是聖賢了嗎?”

“那這世上的聖人可太多了,他們是孤竹的君王子,但是孤竹算是商朝的臣子嗎?商不存在的時候,孤竹就存在了,商滅去了,孤竹依舊存在,所謂的聖賢啊,是不應該把生死看的和名利捆綁在一起的,如果不能以天人的態度來觀看歷史,那麼這種人就不應被稱呼爲大聖賢。”

程知遠搖了搖頭:“無不有所毀,亦無不有所成。”

“你這些話說完,卻還記得你開始時抨擊神遊之法的話嗎?”

“伯夷叔齊正是已經達到了精神出離而神融天地的境界,他們已經達到了無所謂生亦無所謂死的精神狀態,這不正是你所想要的嗎?”

這席話說完,祭天金人一下子沒有了聲音,他似乎有些陷入了混亂。

“不,他們以死來明志,如果他們真的無所謂生亦無所謂死,怎麼會故意去死呢。”

祭天金人在思考後進行反駁,而程知遠則是道:“他們采薇爲食,並不是不吃東西,只是吃的東西滿足了精神的需要而並不能滿足肉體的消耗而已,你又忘記了,你之前所說,晝夜更替是人力不能企及的天地之變化,商滅於周朝亦已經是不能挽回的歲月更迭,他們兩個人,區區兩個人,又怎麼能拉回歲月的遷移呢?”

“正是因爲知道無力迴天,所以才放棄一切,因爲他們知道,天下不需要他們,天下也依舊是這個天下,這也正是你之前所說的事情啊!”

祭天金人誇讚道:“大祭酒,果然與世人所說一樣,擅以他人之道理回敬於他人,我的話語中,一切可循之漏洞,你便拿去加以斟酌,再訴說予我,卻也合情合理....”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你認爲我的指引給衆生套上了枷鎖,那麼在你的解釋與看來中,伯夷叔齊,是掙脫了枷鎖的人嗎?”

“但他們沒有見到大道,反而是死在了見證大道的路上,這也算正確麼?”

程知遠:“道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從你認知它開始,它就已經在你眼前,區別只在於看到的多少罷了,我也沒有見證大道,但世間有人已經管中窺豹,得見一角。”

“蚯蚓的道和飛鳥的道當然不同,蚯蚓不會飛翔,飛鳥不會鑽地,雷起於九天而不會出現在滄海,映照在水裡的閃電不過是遙遠且虛幻的倒影而已。”

“你給蚯蚓指點飛鳥的道路?告訴它這是殊途同歸?”

祭天金人聽完,卻不苟同,而是道:“錯了,我不這麼認爲,您把事情的本末顛倒了,並非是我給世人戴上枷鎖,恰恰相反,這樣說,我纔是爲世人祛除枷鎖的那個存在。”

“道是萬物的根,是本來的面目,根據世間的衍化而有不同的衍生,道是真實而又確鑿可信的,然而它又是無爲和無形的,可以感知卻不可以口授,可以領悟卻不可以面見,自身就是本、就是根,還未出現天地的遠古時代,道就已經存在。”

“它引出鬼帝,產生天地;它在太極之上卻並不算高,它在六極之下不算深,它先於天地存在還不算久,它長於上古還不算老。”

“狶韋氏得到它,用來統馭天地;伏羲氏得到它,用來調合元氣;北斗星得到它,永遠不會改變方位;太陽和月亮得到它,永遠不停息地運行;堪壞得到它,用來入主崑崙山;馮夷得到它,用來巡遊大江大河;肩吾得到它,用來駐守泰山;黃帝得到它,用來登上雲天。”

“您看,我其實正在告訴世人,告訴世間衆生,如何才能返本還源,那裡纔是道啊。”

程知遠聽着祭天金人的辯解,忽然道:“我說了,道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你口口聲聲的道的本相,道的根鬚,但道的根鬚又是什麼呢?”

“道本是無形無相的變化之物,固定下來的叫做常道,而不是真正的大道!一生萬物,萬物無不是一,無窮無盡的變化才道,無窮無盡的路纔是道!”

“你這個東西,自己被禁錮在金銅澆築的神像中,享受世間的供奉,認爲自己知曉了一切的大道,但是道這種東西,哪裡有什麼標準答案,正道基於德而出,惡道基於亂而始,既然說沒有給世人套上枷鎖,那就要站在道的立場來說話!”

“我做不到,所以我站在人的立場來闡述道,而我闡述的道,那就是人道了!道尊的道性,正是道被定性之後的常道,你見了常道,那就已經與我們一樣,在枷鎖之內,你看到追尋世間之道的人要去引領他,教導他,但如果看到追求世間之外之道的人,那就應該閉口不言!”

於是話語落下,祭天金人,真的閉口不言了。

他似乎還在思考,陷入了一種“以道爲立場”的思索之中,於是他停止了一切的思想,開始陷入漫長的“問道”之中。

金人的身邊,開始有山花盛開。

程知遠看到這一幕,不免有些感慨。

“仙人大宗師,領悟力超乎世間一切衆生,這是太乙所說的看花人....頃刻之間領悟於須臾彈指,只可惜降於匈奴之地....”

金人沒有認輸,但他也沒有贏,他要思考這道的問題。

程知遠伸出手去,祭天金人的身上,升起一片浩瀚的光暈。

而兩天神中,徑路聖子忽然開始唸誦起祭天的祈禱詞。

徑路聖子是匈奴的刀劍之神,此時隨着祭祀音的嫋嫋升起,這片山河大地上空,天色開始風雲翻滾起來!

程知遠聽着清平的音樂緩緩升降,不僅僅是迴盪在北方,也迴盪在南世。

“匈奴的祭天地,曾經是黃帝昇天的地方,後來秦國奪去雲陽地,金人遠走,而云陽之上,籠罩南北兩地的大手.....”

“大宗師之所以降於北地,還是因爲鈞天道尊....只是趙國明明是你的狗,現在卻用不到了嗎?”

徑路聖子與那片光暈重合,隨後,天空之中凝聚出一柄大劍。

輕輕揮舞,便將整個天地都分開!

“我已比於列星。”

程知遠:“是金人讓你向我討教,以印證道路,還是鈞天的意思?”

徑路聖子不迴應,只是眼中的神情已經變化,似乎似笑非笑,而程知遠看了之後,明白了原因,但毫無笑意。

“鈞天道尊,降意志於世間?”

於是,伸出一隻手掌來。

“匈奴祭祀的刀劍之神,讓我看看,你那比於列星的劍法。”

一言之後,整個天幕變化,星辰運轉,歲月更迭,聖子擡頭,所見到的是程知遠。

“你比於列星,而我——”

“列在帝庭!”

第二百二十五章 汾水決堤第一百六十七章 靈槐第四百九十二 血海劍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怨靈第二百二十八章 兇賊第一百一十六章 往世雷書(五更,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一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卒必發於行伍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劫劍法(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陸地劍仙(上)第三百零九章 十寒變,所欲明第七十五章 察晦塵於微第六百九十八章 有人生滅於歲月第五百零四章 黃金大道第八十章 夢·惡來耀武第三百一十五章 嬴異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選擇的餘地第二百七十章 數字的“陰陽變化”第四百九十八章 天命不可揣度第五百二十七章 千山鳥飛絕第二百二十五章 汾水決堤第四百三十二章 庚子與程子(上)第一百八十章 失勇者第三百五十章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子後裔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五百五十章 少年,讓我當你媽吧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二百九十七章 周世 · 天移第五百一十章 復活儀式第一百九十一章 和光之上(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君子如向矣(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上)第五十二章 嘟嚕嚕........第七百六十七章 鈞天之宴(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不生夫子(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紙上談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可以存檔的過去神明第三百六十五章 周天子(上)第六百零九章 聖人何故造反?第六百九十六章 受命於天第五百五十三章,君當愛法,法當愛民,民可爲法而死!第六百九十八章 有人生滅於歲月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風雨中劍氣近(上)第五十章 薪骸雖燼,火種仍傳第二百八十七章 夢 · 劫糧?劫命!第四百二十一章 仙人盜跖第一百九十六章 甘棠(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口裝着江山的箱子第二十一章 聖門爭龍駒第二百七十三章 夢 · 南三次經(下)第六百九十章 時代的道標第六百九十七章 道與國第二百一十七章 殺生起始第五百九十九章 飯和油(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擇碑記(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法家第四派!第一百二十章 書中自有千鍾粟第五百四十八章 是龍是狗第七十二章 論如何感化邪教第四百五十七章 豺狼在邑第七百章 重要的消息(補昨天)第三百九十七章 軒轅十四第七十九章 夢·紂王伐蘇第二十七章 醉駕不可取第三十八章 山河鼓劍(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羞辱第三百四十章 君子如向矣(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殷其雷者第四十章 山河鼓劍(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月退於蝕第八十九章 夢 · 徵三夷(三)第五十四章 十步之內,人盡敵國第四百一十章 秦劍西來第六百一十一章 萬民(下)第九十六章 夢 · 飛龍在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夢 · 青秧遍野,望橓爲花第六百五十七章 鬼帝臨塵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庭之主第三百七十二章 少年口吞五方風雨第七百零四章 素王的簡第五百八十八章 血濺霸宮第五百六十九章 東崑崙與鎮秦劍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小時候還見過你第二百九十六章 夢 · 聖皇遺留的邀請第五百九十九章 飯和油(上)第六百九十九章 摧天劍!第四百二十章 天距人間三尺三第七百零八章 神宮已空第六百九十九章 摧天劍!第三百八十九章 荊棘從中荊棘刺第六百九十三章 葬土(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斷走偏的道路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帝漸落第四百八十二章 安期生的真正目的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荒巨海劍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意可平山海第四百四十五章 正宗秦腔第四百一十三章 狂妄之徒第六百一十九章 墳珠第三百四十七章 白駒烈馬,忽然而已
第二百二十五章 汾水決堤第一百六十七章 靈槐第四百九十二 血海劍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怨靈第二百二十八章 兇賊第一百一十六章 往世雷書(五更,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一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卒必發於行伍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劫劍法(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陸地劍仙(上)第三百零九章 十寒變,所欲明第七十五章 察晦塵於微第六百九十八章 有人生滅於歲月第五百零四章 黃金大道第八十章 夢·惡來耀武第三百一十五章 嬴異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選擇的餘地第二百七十章 數字的“陰陽變化”第四百九十八章 天命不可揣度第五百二十七章 千山鳥飛絕第二百二十五章 汾水決堤第四百三十二章 庚子與程子(上)第一百八十章 失勇者第三百五十章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子後裔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五百五十章 少年,讓我當你媽吧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二百九十七章 周世 · 天移第五百一十章 復活儀式第一百九十一章 和光之上(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君子如向矣(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上)第五十二章 嘟嚕嚕........第七百六十七章 鈞天之宴(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不生夫子(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紙上談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可以存檔的過去神明第三百六十五章 周天子(上)第六百零九章 聖人何故造反?第六百九十六章 受命於天第五百五十三章,君當愛法,法當愛民,民可爲法而死!第六百九十八章 有人生滅於歲月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風雨中劍氣近(上)第五十章 薪骸雖燼,火種仍傳第二百八十七章 夢 · 劫糧?劫命!第四百二十一章 仙人盜跖第一百九十六章 甘棠(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口裝着江山的箱子第二十一章 聖門爭龍駒第二百七十三章 夢 · 南三次經(下)第六百九十章 時代的道標第六百九十七章 道與國第二百一十七章 殺生起始第五百九十九章 飯和油(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擇碑記(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法家第四派!第一百二十章 書中自有千鍾粟第五百四十八章 是龍是狗第七十二章 論如何感化邪教第四百五十七章 豺狼在邑第七百章 重要的消息(補昨天)第三百九十七章 軒轅十四第七十九章 夢·紂王伐蘇第二十七章 醉駕不可取第三十八章 山河鼓劍(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羞辱第三百四十章 君子如向矣(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殷其雷者第四十章 山河鼓劍(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月退於蝕第八十九章 夢 · 徵三夷(三)第五十四章 十步之內,人盡敵國第四百一十章 秦劍西來第六百一十一章 萬民(下)第九十六章 夢 · 飛龍在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夢 · 青秧遍野,望橓爲花第六百五十七章 鬼帝臨塵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庭之主第三百七十二章 少年口吞五方風雨第七百零四章 素王的簡第五百八十八章 血濺霸宮第五百六十九章 東崑崙與鎮秦劍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小時候還見過你第二百九十六章 夢 · 聖皇遺留的邀請第五百九十九章 飯和油(上)第六百九十九章 摧天劍!第四百二十章 天距人間三尺三第七百零八章 神宮已空第六百九十九章 摧天劍!第三百八十九章 荊棘從中荊棘刺第六百九十三章 葬土(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斷走偏的道路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帝漸落第四百八十二章 安期生的真正目的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荒巨海劍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意可平山海第四百四十五章 正宗秦腔第四百一十三章 狂妄之徒第六百一十九章 墳珠第三百四十七章 白駒烈馬,忽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