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漢八旗和蒙古士爵

這時正是兩河流域最好的季節,忽章河南岸,茫茫的大草原上放眼四望一片翠綠,零星點綴着一處處小小的蒙古包。白雲也似的羊羣,在草原上面流動。在這一片綠色的土地上面,一條白色的長龍在滾滾向前,蒙古騎兵、漢軍騎馬步兵、騾馬拖拽的大車、馱着銅銃的駱駝,還有垂頭喪氣被繩索拴着步行前進的色目俘虜,一路向南。

得勝的忽必烈大軍,此時正在向南挺進,目標是忽章河中上游的富饒土地,忽氈(苦盞)、麻耳亦囊、俺的幹。就是被天山、阿賴山環抱的費爾幹納盆地。那裡是兩河流域最富庶的農耕區,阿魯忽的王帳之前就設在忽氈附近。

“……當以谷地爲根本,北據亦列河,南取阿姆河,置路府於阿里麻裡、撒麻耳幹(撒馬爾罕)、不花剌(布哈拉)、玉龍傑赤(花剌子模綠洲)、那黑沙不等城。推行釋儒,以佛治心,以儒治國……此乃控扼三河,再興蒙古之上上策!”

這是忽必烈的頭號謀臣劉孝元在給忽必烈提建議。在忽章河大戰後,這對君臣在南下途中,就常常並轡而行。一邊趕路,一邊商討大蒙古國的未來。

劉孝元的意見就是放棄蒙古荒涼的本部,改以富饒的費爾幹納盆地爲根本。北面佔據亦列河流域,南面控制阿姆河流域。在阿里麻裡、撒麻耳幹、不花剌、玉龍傑赤、那黑沙不等西域大城設立路府作爲地方統治機構。

然後再推行喇嘛教和儒學,以喇嘛教迷惑人心,以儒學治理國家。這樣就能在三河(指亦列河、忽章河、阿姆河)流域建立大蒙古國新的統治中心。

這個計劃彷彿是不錯的。蒙古草原固然是蒙古人的發源地,但是那塊地盤是個苦寒之地。早個幾十年,蒙古人還能吃大苦的時候,以蒙古草原爲本據地當然不錯。可是如今蒙古人早就享受慣了,還要以蒙古草原爲根據地就得佔有中原,用中原財富去養草原上的蒙古人。窩闊臺、貴由、蒙哥三代大汗,都是這樣做的。到了忽必烈這裡,中原丟了。自然沒有財富去養草原。以陳明的強盛,沒準還會三天兩頭出兵草原殺人放火,忽必烈要再以草原爲根據地那就在找死了。

但是蒙古草原是大蒙古國的根,也是大汗法統的象徵。大汗可以不常駐草原忽必烈之前的蒙哥也不常駐和林。而是以別失八里爲本據點但是不能沒有蒙古草原。如果沒有蒙古草原的忽必烈可以稱大汗,那麼薩萊的別兒哥,蔑剌哈兀的旭烈兀(此時已經死了,但是忽必烈還不知道)又爲什麼不能當大汗呢?

而現在,蒙古草原已經落入海都之手!

如果忽必烈不盡快反攻奪回蒙古本部。大蒙古國很有可能會徹底分崩離析變成四份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讓忽必烈擔心的事情哪怕大蒙古國變成四份,佔據西域三河之地的忽必烈還是擁有一個相當龐大的帝國。

最讓忽必烈擔心的是海都和陳德興還有天道教之間的特殊關係!根據塔察爾早些的報告,陳德興在四川抓到了貴由汗的女兒寶音特穆爾,而且還毫不客氣的牽手了。而寶音特穆爾是窩闊臺系的公主,是海都汗的堂妹。據悉,海都就是被她忽悠成天道教徒的。

在海都和寶音特穆爾的推動下,天道教極有可能在蒙古本部廣泛傳播,甚至成爲蒙古本部的國教!

到時候海都統治下的蒙古本部,就會變成陳明的附庸。草原上的蒙古人,甚至有可能變成蒙古八旗兵!

到那時忽必烈還能在三河流域坐穩江山嗎?

看到忽必烈皺着眉頭沉默不語。劉孝元已經明白了大汗的擔心,不過他卻沒有去接這個茬。反攻蒙古根本不現實,幾十萬追隨忽必烈西遷的部衆,這兩年可沒少吃苦。現在好不容易佔了塊富庶地盤,還不讓大家好好享受兩年?

這時候,誰肯再去萬里遠征去蒙古?況且,真把海都逼急了,馬上投靠陳德興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反攻蒙古這事兒,劉孝元壓根不提,而是繼續說着怎麼治理“三河”之地。

“……三河之地。有草原,有大漠,有大城,也有富庶農耕之土。其草原位於亦列河兩岸。最是肥美;富庶農耕之地位於谷地、忽章河之中上段及花剌子模綠洲;其大城如撒馬耳幹、不花剌,則靠近波斯,位於阿姆河北岸。總的來說,三河之地乃是以農耕爲主,大城工商次之,遊牧更次之。我大蒙古欲牢控三河。便不能只牧不耕,無視工商。中原之敗,教訓累累,如今征戰,乃是鋼甲火炮第一,弓馬騎射次之了。遊牧之地只有弓馬,出不了鋼甲火炮。因而大汗當使蒙古、漢軍牢控農耕之地和工商之城。”

忽必烈也把思緒拉回了三河之地。劉孝元總結的中原之敗的教訓彷彿是很有道理的。遊牧騎兵對上鋼甲長槍兵、炮兵和輕重騎兵的組合沒有一點優勢,讓人打的滿地找牙!

而在這次同阿魯忽的會戰中,一定程度上模仿明軍步兵的蒙古漢軍同樣發揮了巨大的威力。長槍方陣足以抵擋騎兵的衝擊,而遠射程的火器又給阿魯忽的騎兵造成了很大的混亂。給忽必烈的蒙古騎兵以突破擊潰的機會。

所以忽必烈想要復興蒙古,就必須進行徹底的軍事改革。將騎兵爲主的軍隊改成步騎配合,重視火器的軍隊。而這樣的軍事改革,必然會讓忽必烈的軍隊更加依賴農業和工商。

“如何牢控農耕之地和工商之城?”忽必烈淡淡發問。

劉孝元笑答道:“可效法陳明!”

“效法陳德興?”忽必烈並沒有半點生氣的意思。向敵人學習並不丟人,被敵人用同樣的辦法一再吊打那才丟人。

“對,蒙士爵,漢八旗。”

“蒙古士爵?”忽必烈眯着三角眼發問。

“蒙古人封爵授土,將三河之地的色目農戶,都變成蒙古勇士的佃戶,讓他們來養蒙古的武力。同時也讓蒙古勇士替大汗鎮壓地方!”

劉孝元的意思,彷彿就是讓蒙古人去當三河之地的地主老財,不過大宋的那種士大夫地主,而是武裝地主,說是武士也行吧。

“那漢八旗呢?”

“漢軍爲八旗,軍民合一,駐紮大城,平時維持治安,收取稅賦,督促工匠打造兵器。戰時則組成長槍兵、火器兵,替大汗衝鋒陷陣。”

這個倒有點類似歷史上真正的八旗兵,不過權力更大,還自帶城市管理功能!

“大汗您有三十萬蒙古人,十五萬漢人,一個蒙古人或漢人管十個色目,也能牢牢控制四百五十萬色目人。”劉孝元掰着手指頭道,“如今三河之地的色目人,大約也就這個數吧。”

忽章河和阿姆河流域本是人口稠密之地,不過五十年前讓成吉思汗洗了一遍,人口十去其九,經過五十年的恢復,也就是四五百萬人。主要集中在費爾干納谷地、花剌子模綠洲和不花剌、撒馬耳乾等地。而蒙古人則活動於忽章河、阿姆河兩岸的草原原來那裡都是大片的耕地,被蒙古人破壞後大部分變成了荒漠,只有一小部分距離水源較近的土地變成了草場,成了蒙古部落的地盤。而忽章河、阿姆河流域的城市和農業區,則基本上由色目人自治,蒙古人以往並不干涉。

實際上,以往生活在兩河(忽章河、阿姆河)流域的蒙古人並不多。主要是由成吉思汗封給察合臺的幾個千戶繁殖出來的,再加上中央兀魯斯派駐此地的駐軍。根本沒有幾十萬之衆,因此也無力建立起鞏固的直接統治。

不過現在,忽必烈帶來了四十五萬人,而且還會收編兩河這裡的蒙古人,總人口至少會有五十幾萬近六十萬,如果再能將安置於河套地區的蒙古部落調來三河,總人口突破百萬也是有可能的。以百萬人管束數百萬人,彷彿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另外,三河這裡的色目人也要給他們上升的路子。”劉孝元繼續往下說道,“一個是科舉,考喇嘛教的佛理和儒家的道理……大汗的朝廷裡面應該流出一些官職專門給色目進士們來當;二是軍功,大汗可以募色目勇士當兵,建立起單獨的色目軍,由蒙古將領擔任統帥,戰時衝當選鋒,替大汗建功立業。有了功勳,大汗可以封他們做官,封他們當士爵,也可以讓他們補入漢八旗。”

忽必烈捋着鬍子,皺眉思索,半晌之後才重重點頭,大聲笑道:“好!劉卿,你果然是朕的張子房……三河之地就按照你的辦法來治理!”他說道這裡,濃眉又緊皺起來,“只是治理國家不是一朝一夕,朕現在被別兒哥、旭烈兀和海都三面夾擊,當如之奈何?”。

第74章 敵在揚子橋第234章 最壞的打算 月票榜又告急矣!第631章 大封建第695章 風波將起第750章 平西王,羅馬汗 ,第36章 地主老財第383章 唐宋元明 三 滿第188章 羊皮筏子第424章 壯士一去不復還? 、第424章 壯士一去不復還? 、第784章 黑奴貿易是罪惡的第76章 將決戰 、第783章 有錢和變壞第701章 儒家馬克思第525章 南下第372章 刀槍不入?第539章 走出去更好第25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 六 加更奉上第89章 勇士,爆炸了 ,第435章 新的起點第686章 金減丁,明入道第797章 意大利不面第780章 世界之都第183章 誰是蠻子啊?第204章 以文御武之道第810章 “大洋洲”號戰列艦第114章 不二忠臣第611章 陳禮出,烽煙起第131章 殺韃子,上天庭第472章 明日之一搏第274章 北伐軍 最後一天了,第879章 造反有理第150章 大大的忠良第311章 百枚天雷第305章 嫡長子第31章 可用否?第246章 山雨欲來第844章 敵至二十步,開火!第402章 道統和正統第662章 大便來了 又加第275章 文士武家 加更第279章 衣帶詔第476章 沙盾、炮車第163章 連環船第563章 代價第192章 和平的曙光?第756章 失於賽里斯,得於歐羅巴第325章 螳螂、黃雀(四)第215章 炮第847章 在香港第583章 現在不能讓漢人當炮灰了第566章 定策第352章 神仙,兇猛 二第768章 聖路易第24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 二第46章 異域兵書 、第542章 印第安書生第892章 賣國賊第144章 派系 ,第139章 還要有特務第171章 殺汗 八 ,第301章 高麗的奸雄 狂第108章 海商、海盜、海軍第673章 留取丹心賈似道第28章 只爭朝夕第284章 海權之戰第581章 拿錯兵器上戰場的蒙古人第707章 位面之子的氣運 第三章第18章 值了第54章 家伎、孌童、諜影第892章 賣國賊第438章 蠻荒之王 二第67章 炸彈來了第32章 二十二兄弟第68章 秋雨、迷霧、路第404章 漢家無二君 昨天滿第676章 大宋王位繼承戰爭第125章 大奸似忠第865章 種人第98章 一石三鳥 ,第461章 三國殺(一)第527章 舉旗第772章 打仗有炮灰第879章 造反有理第754章 老英雄之死 ,第245章 夜話 先加,再第40章 鐵證如山 、第87章 勇士,不哭第390章 尼姑小愛第285章 迎頭撞擊第103章 認人和後手第680章 一路向西第708章 老槍第206章 復興社 上第472章 明日之一搏第673章 留取丹心賈似道第478章 忽必烈敗,陳德興死?第472章 明日之一搏第351章 神仙,兇猛 一第802章 是教化,不是燒書
第74章 敵在揚子橋第234章 最壞的打算 月票榜又告急矣!第631章 大封建第695章 風波將起第750章 平西王,羅馬汗 ,第36章 地主老財第383章 唐宋元明 三 滿第188章 羊皮筏子第424章 壯士一去不復還? 、第424章 壯士一去不復還? 、第784章 黑奴貿易是罪惡的第76章 將決戰 、第783章 有錢和變壞第701章 儒家馬克思第525章 南下第372章 刀槍不入?第539章 走出去更好第25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 六 加更奉上第89章 勇士,爆炸了 ,第435章 新的起點第686章 金減丁,明入道第797章 意大利不面第780章 世界之都第183章 誰是蠻子啊?第204章 以文御武之道第810章 “大洋洲”號戰列艦第114章 不二忠臣第611章 陳禮出,烽煙起第131章 殺韃子,上天庭第472章 明日之一搏第274章 北伐軍 最後一天了,第879章 造反有理第150章 大大的忠良第311章 百枚天雷第305章 嫡長子第31章 可用否?第246章 山雨欲來第844章 敵至二十步,開火!第402章 道統和正統第662章 大便來了 又加第275章 文士武家 加更第279章 衣帶詔第476章 沙盾、炮車第163章 連環船第563章 代價第192章 和平的曙光?第756章 失於賽里斯,得於歐羅巴第325章 螳螂、黃雀(四)第215章 炮第847章 在香港第583章 現在不能讓漢人當炮灰了第566章 定策第352章 神仙,兇猛 二第768章 聖路易第24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 二第46章 異域兵書 、第542章 印第安書生第892章 賣國賊第144章 派系 ,第139章 還要有特務第171章 殺汗 八 ,第301章 高麗的奸雄 狂第108章 海商、海盜、海軍第673章 留取丹心賈似道第28章 只爭朝夕第284章 海權之戰第581章 拿錯兵器上戰場的蒙古人第707章 位面之子的氣運 第三章第18章 值了第54章 家伎、孌童、諜影第892章 賣國賊第438章 蠻荒之王 二第67章 炸彈來了第32章 二十二兄弟第68章 秋雨、迷霧、路第404章 漢家無二君 昨天滿第676章 大宋王位繼承戰爭第125章 大奸似忠第865章 種人第98章 一石三鳥 ,第461章 三國殺(一)第527章 舉旗第772章 打仗有炮灰第879章 造反有理第754章 老英雄之死 ,第245章 夜話 先加,再第40章 鐵證如山 、第87章 勇士,不哭第390章 尼姑小愛第285章 迎頭撞擊第103章 認人和後手第680章 一路向西第708章 老槍第206章 復興社 上第472章 明日之一搏第673章 留取丹心賈似道第478章 忽必烈敗,陳德興死?第472章 明日之一搏第351章 神仙,兇猛 一第802章 是教化,不是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