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加班加點

其他方法陸續被與會者提出,包括爲小行星噴漆、安裝太陽帆、反光鏡陣列照射、甚至像派人上小行星上安裝核彈的提議都沒落下。

然而這些方案並不像看起來那樣先說,在小行星表面塗一層漆並不難,直接將裝有漆料的桶罐當炮彈發射出去,撞在小行星上,就可以達到噴漆的效果,問題是這個辦法產生的推力小的可憐,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改變小行星的軌道。

反光鏡照射也是一樣,沒有足夠的時間,根本改變不了小行星軌道。

太陽帆倒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見效,哪怕太陽帆產生的推力很你,但宇宙天體的撞擊,是真正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只要對小行星施加一點外力,其軌道就會發生極大的偏移,足以將小行星推離撞擊軌道。

然而這羣小行星的飛行速度高達每秒十六公里,人類建造的任何一種飛行器,都不可能追上風馳電掣的小行星。

派人上小行星安裝核彈,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迎面發射太陽帆不是不行,但是每秒十六公里的相對速度,甭管機械強度多麼高的人造物體,撞在小行星上的結果都跟小行星撞地球差不多,必定像炮彈一樣當場爆炸。

討論進行到這一步,會場突然陷入詭異的寧靜,一位與會專家如夢初醒:“爆炸能推開小行星嗎?”

“應該可以。”另一位專家掏出手機迅速計算,“如果十克的物體以五倍音速撞擊小行星側面……假設小行星的質量是十萬噸……理想狀態下,大概能產生每秒0.008米的位移……那麼一天的位移就是700米,一個月的位移就是21公里!”

“21公里太少了,再擴大一百倍也不夠。”

“那就增加撞擊次數!”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只需要考慮可行性,具體怎麼辦還是交給政治家來決定吧。”

“那我們還等什麼呢?”

討論熱烈的會議戛然而止,會議結果迅速通報各個國家,五大國立刻進行可行性討論,繼而互相溝通,最終確定攔截計劃。

爲完成該計劃,美俄各貢獻一門尚未列裝的電磁炮,炮彈則是12.7毫米彈頭——注意是彈頭而非子彈,反正宇宙中沒有空氣阻力,只要能從電磁軌道上發射出去,無論彈頭是什麼形狀都不影響彈道。

除了從軍工廠搞來的彈頭之外,還弄來了一大批十克左右的軸承鋼珠充當彈藥。

電磁炮需要足夠的電能驅動,若使用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電能,需要的面積實在太大,光是向太空運送電池板,就要佔掉相當一部分運力,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承受的結果。

爲此,中方貢獻了兩臺小型液態金屬反應堆。

這種軍用反應堆一直秘而不宣,美俄兩國的情報部門只是從側面瞭解到中方可能擁有這種反應堆,卻一直沒拿到確鑿的證據。

若不是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反應堆,一哥肯定不肯大出血。

其實微堆纔是最適合用在航空航天工程上的反應堆,但是微堆輸出功率太低,根本帶不動電磁炮,多堆聯動需要的數量太多,時間太趕根本來不及製造,所以只能退而求次,弄兩座液態金屬堆頂上去。

電磁炮必須安裝在穩定的武器平臺之上,而目前最穩定的空間平臺只有兩個,一是國際空間站,二是天宮。

駐守空間站的宇航員們立刻行動起來,進行安裝前的準備工作,各國頂尖專家以最快速度,設計軌道炮與空間站的連接裝置。

然而空間站不是宇宙戰艦,經過計算髮現,電磁炮連續發射產生的震動和後坐力,不僅會影響空間站的正常姿態,還有可能影響空間站的整體結構,從而威脅空間站的安全!

最終的結論是電磁炮無論如何都不能安裝在空間站上!

爲此五大國再次展開緊急磋商,不過會上只有中美俄三國說話,已是昨日黃花的英法,很識趣地閉緊嘴巴。

討論的結果是必須爲電磁炮定製武器平臺,全球擁有航天能力的國家和地區,用的都是一次性飛船,那東西根本不能當武器平臺使用,唯有美國佬擁有獨一無二的航天飛機。

美國人不得不將早已退役的航天飛機從博物館裡拉出來,以最快的速度召集技術人員進行全面維護,不求航天飛機能夠使用多少次,只求一次性發射成功,哪怕任務結束後直接扔在宇宙裡也沒關係。

由於擔心航天飛機可能在發射過程中失事,美國一口氣拉出四架退役航天飛機,但是按發射計劃,這些退役的航天飛機在發射時不會承載電磁炮或反應堆等重要物資,以免發射時發生意外。

就是說,航天飛機與反應堆和電磁炮的結合,必須在太空中進行。

儘管各國的技術人員拼盡全力,儘可能採取整體封存,將組合的難度降到最低,可是三者的組合仍然不是接個電線就能解決的問題,必須由專業人員現場指導。

爲此,各國緊急召集核技術和武器技術方面的專家,對專家中身體條件較好的人員進行突擊宇航培訓。

這個時候,已經顧不上什麼條件不條件的了,只能矮子裡面拔高個,先把有沒有的問題解決了再說。

能不能阻擊小行星羣,已經和全人類能否生存聯繫在一起,在這個前提下,個人的安危完全不在上層的考慮之列,反正無論哪個國家,都不缺志願爲國獻身的愛國者。

航天飛機與電磁炮的結合、電磁炮與反應堆如何安置,都需要時間來解決,不過時間不等人,雖然武器平臺還沒升空,其他物資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緊張的準備一一到位,開始陸續發往太空。

此後的每一天都能聽到運載火箭升空的消息,僅中美俄三國發射的運載火箭,就佔到發射總數的三分之一。

發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由於趕工和本身的質量問題,印度和日本各有一枚火箭在發射過程爆炸,毀掉不少物資,好在這兩枚火箭的運載能力不強,而且制定發射計劃的時候已經考慮到物資的冗餘問題,纔沒影響到計劃的正常實施。

1575 憑什麼1451 再爭取一下275 忙裡偷閒1370 死亡拐角368 慘絕人寰(二)619 殘酷的消息1238 不能按套路走670 塞翁失馬1397 重要任務916 企圖1514 甦醒286 潑婦1433 冰下空間1829 目標廢城1717 殘敵1866 最好的禮物1501 禍不單行1232 全速返航1082 我想做得更好591 普通人1741 這情況不對184 損失慘痛1142 鳥槍換炮74 亡羊補牢472 大殺四方(二)613 出人意料1068 反衝鋒946 特批裝備926 天梯,天梯!(二)812 三個臭皮匠1940 暗傷1402 有想法894 主動權638 強襲720 海上迷宮249 短兵相接(二)677 遊刃有餘(繼續求訂閱)1134 一團亂麻1949 沒有辦法的辦法722 人生何處不相逢1177 二十四小時445 飛蛛1095 傾倒的天平1401 有突破673 水下搏殺1922 根本不夠看1607 娓娓道來795 機變1603 一線生機613 出人意料1526 非常規戰術1382 防患於未然1114 全速向南1090 隔空遠聽564 團聚338 吃貨的世界465 不靠譜的計劃757 孤軍深入41 飛天螳螂1118 詭異的平衡1897 要麼一起走,要麼一起死946 特批裝備1008 炮彈,炮彈!1086 這輩子圓滿了1864 初抵北辰1371 第五次67 形勢突變1660 低空機動636 科技壁壘214 方向797 一路向北1476 倒黴的運氣218 這是戰爭961 風雨欲來66 內部消息(二)1095 傾倒的天平785 洞洪383 老煙槍1900 追殺1833 稍沾即走91 鳥覆巢危400 干擾222 計劃974 轉場407 故人882 全球避難1614 反攻107 萬蟻奔騰151 峰迴路轉1644 分道揚鑣1099 掩護撤離1903 你給我滾1697 曲射火力1514 甦醒751 接二連三1379 集羣突擊1325 外公威武396 星羣1237 拔出蘿蔔帶出泥143 高歌猛進
1575 憑什麼1451 再爭取一下275 忙裡偷閒1370 死亡拐角368 慘絕人寰(二)619 殘酷的消息1238 不能按套路走670 塞翁失馬1397 重要任務916 企圖1514 甦醒286 潑婦1433 冰下空間1829 目標廢城1717 殘敵1866 最好的禮物1501 禍不單行1232 全速返航1082 我想做得更好591 普通人1741 這情況不對184 損失慘痛1142 鳥槍換炮74 亡羊補牢472 大殺四方(二)613 出人意料1068 反衝鋒946 特批裝備926 天梯,天梯!(二)812 三個臭皮匠1940 暗傷1402 有想法894 主動權638 強襲720 海上迷宮249 短兵相接(二)677 遊刃有餘(繼續求訂閱)1134 一團亂麻1949 沒有辦法的辦法722 人生何處不相逢1177 二十四小時445 飛蛛1095 傾倒的天平1401 有突破673 水下搏殺1922 根本不夠看1607 娓娓道來795 機變1603 一線生機613 出人意料1526 非常規戰術1382 防患於未然1114 全速向南1090 隔空遠聽564 團聚338 吃貨的世界465 不靠譜的計劃757 孤軍深入41 飛天螳螂1118 詭異的平衡1897 要麼一起走,要麼一起死946 特批裝備1008 炮彈,炮彈!1086 這輩子圓滿了1864 初抵北辰1371 第五次67 形勢突變1660 低空機動636 科技壁壘214 方向797 一路向北1476 倒黴的運氣218 這是戰爭961 風雨欲來66 內部消息(二)1095 傾倒的天平785 洞洪383 老煙槍1900 追殺1833 稍沾即走91 鳥覆巢危400 干擾222 計劃974 轉場407 故人882 全球避難1614 反攻107 萬蟻奔騰151 峰迴路轉1644 分道揚鑣1099 掩護撤離1903 你給我滾1697 曲射火力1514 甦醒751 接二連三1379 集羣突擊1325 外公威武396 星羣1237 拔出蘿蔔帶出泥143 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