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驚爆消息

新戰艦的建造還引起了軍方的又一輪大討論,爭論的焦點在於新型戰艦的作戰定位。

一方面認爲,太空戰艦應該以傳統的戰列艦爲藍本,設計成多炮塔結構,裝備激光炮、電磁炮以及其他類型的艦炮,作戰方式以炮戰爲主,輔之以導彈。

另一方面認爲,多炮塔早就是湮滅在歷史浪潮中的過去式,以空天戰機爲主力的航空母艦,纔是最適合太空戰艦的作戰形式。

炮塔派並不是狂熱的bb黨,這一觀點來自於實際的作戰考慮,他們認爲,純戰艦模式纔是太空戰的主要方式,因爲戰艦體積大,裝甲厚,生存能力強,而且戰艦裝備核反應堆,陽電子炮那種扯淡的玩意沒法裝備,但除了激光炮,還可以裝備x光炮、伽馬射線炮、高能微波炮……凡是能用電發射的武器都不是問題,綜合而言,純戰艦在真空環境下更有優勢。

與此同時,炮塔派也承認戰艦模式的綜合作戰能力弱於航母模式,但是航母的作戰能力太過依賴艦載機,戰機必須依靠過人的機動力作戰,在真空環境下,艦載機不可能使用推力較弱的電磁推進模式,動力必須使用傳統的化學反衝方式才能獲得強大的機動能力,如此一來就必須攜帶大量燃料,佔用巨大的艦內空間,對戰艦的作戰能力起到不利影響。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建造太空戰機在技術上是個極大的挑戰,爲了保證空天戰機的性能,其體積肯定不能太小,設計方面也是個不小的難題,短期內完成設計並且大量製造太不現實。

最最重要的是,航母攜帶的戰機越多,作戰能力就越強,而每一架戰機都需要一位飛行員,這一點決定了航母必須帶上足夠的人手;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可以將戰艦需要的人手降到最低。

同樣的噸位,戰艦需要的人手只有航母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意味着同等條件下,戰艦的續航力和自給能力是航母的四到五倍!

這一點纔是炮塔派堅持己見的根本原因。

對此航母派嗤之以鼻,以人類現有的技術,就算造出了太空戰艦,也只能在地球附近活動,三五天時間足夠繞地球飛上幾十圈,十天的續航力和五十天的續航力有什麼區別?

戰艦就應該最大限度發揮作戰能力,以戰機爲作戰主體的航母更加機動靈活,如果攜帶加裝核彈頭的導彈,每一架戰機都能給敵人造成巨大的損失,其破壞能力遠超戰艦模式。

爲了增強說服力,航母派甚至拿出了太空戰機的設計草圖,然而也只是草圖而已,技術上的問題必須靠技術人員解決,這樣的草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儘管不肯讓步,不過航母派同樣承認,以戰機爲主的作戰方式對後勤依賴性過高,必須建立完善的後勤供給體系,還需要伴隨航母出行的專用補給艦,不然單純以航母攜帶的燃料補給數量,艦隊的作戰半徑將直接影響綜合作戰能力,而且是個難以補足的短板。

雙方各執一詞,說的又都有那麼點道理,就連軍方都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纔好,畢竟太空戰對全人類來說都是全新的課題,沒有人知道什麼樣的作戰方式纔是太空戰的主流,而且太空戰怎麼打不僅取決於人類的作戰模式,還要看外星人的作戰方法,眼下無論說什麼都是紙上談兵。

問題是紙上談兵也要談,總不能等外星人打過來再決定造什麼樣的戰艦。考慮到人類在這場戰爭中的劣勢,人類艦隊在地球附近作戰的可能性高遠離境作戰,因此軍方最終決定套用海軍的作戰模式,建造航天母艦戰鬥羣。

這是人類迄今爲止掌握的、最有威力的戰鬥模式,在沒有更佳選擇的情況下,套用海軍的成熟作戰模式無疑是軍方的最佳選擇。

可炮塔派和航母派的爭辯卻遠遠沒有結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兩派的爭論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一場真正的太空戰以事實徹底壓倒其中一派。

但是誰也沒想到,這一場戰鬥會來得那麼快。

十一月底,天文學界再次爆出重磅消息,據多家天文臺的觀測結果綜合分析,天文界確信,一支外星艦隊已經離開木衛零,正在向地球方向前進。

這本是個應該被各國嚴密封鎖的消息,但是知道木衛零存在的普通民衆數不勝數,不僅各國的天文臺始終關注木衛零,全球各地的無數天文愛好者,同樣時時刻刻關注着木衛零的動向。

天文愛好者手中的設備自然遠遠比不上天文臺,可是看清木衛零並不是件多麼困難的事。加之外星飛船都是顯眼的冰白色,想不發現外星艦隊的動向都難。

於是與外星艦隊有關的消息立刻驚爆媒體,全球各界一片譁然。

因爲外星人的出現,如今的普通民衆都懂一點基礎天文知識,知道無論向哪一顆行星發射飛行器,都要趕在兩顆行星靠近的窗口期進行,如此一來,才能用最短時間,最近路程完成使命。

可眼下這個時間,地球和木星中間還隔着太陽呢,外星艦隊在這個時間出發,是不是太笨了?

當然不是,天文界很快就站出來澄清,木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5.2個天文單位,與地球距離最近時大約是4.2個天文單位,也就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4.2倍,約六億三千萬公里。

這個距離太遠了,哪怕是目前最先近的人類飛行器,飛到木星也需要兩年半到三年時間,所謂的空窗期根本不是普通人理解的概念,必須提前計算好木星的位置,在合適的時間地點釋放飛行器,而不是兩顆行星距離最近時發射飛船。

1019 心事1854 情報處在行動1183 重要情報815 破局838 第一篇(二)37 意外助力1232 全速返航1731 戰略調整1906 地球生態報告721 就位1814 一舉兩得1410 上架的鴨子660 地下追擊1445 OK,就這麼辦1454 人心惶惶1419 警鐘和底牌643 暴風雨前1833 稍沾即走1607 娓娓道來519 決斷1492 見招拆招800 天際危機1406 揮師木衛四815 破局1280 蟲機如雲1943 利益動人心1477 不祥的預感600 瞞天過海32 離別的車站131 化學武器484 下游521 一物降一物1648 惡人先告狀237 初步計劃456 局勢902 消化不良1871 衝上去!330 形勢嚴峻1125 必須自願273 誰讓咱趕上了744 大問題1757 外掛1224 戰鬥距離1556 混亂1285 太能幹惹的禍1611 監控剪輯667 鬼城1276 糾偏156 路見路聞1410 上架的鴨子698 信號源380 目的地159 夜幕暗影46 合理推測(二)1503 格斃1366 腦洞大開1635 洗不清的嫌疑1176 決心不小732 聯絡官會議(二)1252 鎖定勝局915 戰略先手(三更求支持)1140 按計劃行動1506 活命1827 登陸支援1267 破局的關鍵401 不是小行星1256 原則上同意1889 靠近1024 逃離木衛三(二)864 軍令711 冤家路窄435 蟲羣的空襲103 援兵543 月球一日(五)1491 火力不足恐懼症1548 矮子裡拔高個720 海上迷宮614 自救(今天因故只有一章)1614 反攻123 蝗羣越境1269 最多算個間接393 天文災難1894 大範圍對抗750 剝絲抽繭625 千頭萬緒150 所料不及1616 輝煌戰果1925 血債必須血償1036 成功落地1115 遠水不解近渴1813 外星腦洞1597 凋零1837 包括人類598 總結會1617 麻煩任務1231 小小的遺憾453 一波三折242 雞猴不相見1551 放棄1397 重要任務
1019 心事1854 情報處在行動1183 重要情報815 破局838 第一篇(二)37 意外助力1232 全速返航1731 戰略調整1906 地球生態報告721 就位1814 一舉兩得1410 上架的鴨子660 地下追擊1445 OK,就這麼辦1454 人心惶惶1419 警鐘和底牌643 暴風雨前1833 稍沾即走1607 娓娓道來519 決斷1492 見招拆招800 天際危機1406 揮師木衛四815 破局1280 蟲機如雲1943 利益動人心1477 不祥的預感600 瞞天過海32 離別的車站131 化學武器484 下游521 一物降一物1648 惡人先告狀237 初步計劃456 局勢902 消化不良1871 衝上去!330 形勢嚴峻1125 必須自願273 誰讓咱趕上了744 大問題1757 外掛1224 戰鬥距離1556 混亂1285 太能幹惹的禍1611 監控剪輯667 鬼城1276 糾偏156 路見路聞1410 上架的鴨子698 信號源380 目的地159 夜幕暗影46 合理推測(二)1503 格斃1366 腦洞大開1635 洗不清的嫌疑1176 決心不小732 聯絡官會議(二)1252 鎖定勝局915 戰略先手(三更求支持)1140 按計劃行動1506 活命1827 登陸支援1267 破局的關鍵401 不是小行星1256 原則上同意1889 靠近1024 逃離木衛三(二)864 軍令711 冤家路窄435 蟲羣的空襲103 援兵543 月球一日(五)1491 火力不足恐懼症1548 矮子裡拔高個720 海上迷宮614 自救(今天因故只有一章)1614 反攻123 蝗羣越境1269 最多算個間接393 天文災難1894 大範圍對抗750 剝絲抽繭625 千頭萬緒150 所料不及1616 輝煌戰果1925 血債必須血償1036 成功落地1115 遠水不解近渴1813 外星腦洞1597 凋零1837 包括人類598 總結會1617 麻煩任務1231 小小的遺憾453 一波三折242 雞猴不相見1551 放棄1397 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