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孫悟空已經知道情況外,其餘幾人的嘴張得大大的,半天也合不到一塊兒去,完全沒有了一點兒平時那種超然的仙人樣子。
半晌,三人才醒悟過來出言詢言:“真的?這是真的嗎?玉帝爲何會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來?”三人竟然難得的異口同聲。
孫悟空一聽三人之言,立即不滿的道:“什麼話?難道我徒兒會說假話不成?切……”
鎮元子雙手來回搓着,臉上怒色密佈,雙眼更是怒芒閃現,看樣子已是憤怒到了極點:“玉帝真的瘋了不成,怎麼可以如此做呢?他不知道這樣做會讓妖魔二界坐大,打破仙界近萬年來的平衡嗎?”
“他早已處心積慮要除掉異己了,爲什麼會做不出來?”孔明接口道:“從他一直竭力隱瞞自己的修爲境界就可以看得出來,他這計劃並非一朝一夕了。不然也不會早早讓楊戩卻魔界引誘厲姬了。我就說以二郎神那愛出風頭的個性怎麼會消失了這麼久也不見有什麼傳聞。”
“呔,玉帝老兒欺人太甚。我老牛就去滅了他,看他還敢不敢耍花招。”牛錚脾氣火爆是出了名的,哪聽得這種事,當下就要趕去靈霄殿找玉帝算帳。
幸得孫悟空一把拉了他:“你去了有用嗎?不要說現在玉帝那靈霄寶殿早已派了森嚴守衛,而且那玉帝的修爲也是不弱。還是從長計議吧。”
孔明說道:“聖佛之言有理,如果牛兄就這麼去殺了玉帝,勢必引起我們道教內亂,那不更讓其他幾界坐享漁人之利嗎?玉帝在道教苦心經營多年,自也有他的勢力,而且他的勢力有多大我們也不知曉。你這一去,還不造成道教裡衆多宗派相互廝殺?”思慮如此周密,果然不愧爲天下第一的軍師。寧遇在一旁聽得大爲歎服。
幾人坐下,再不出聲,各自想着心事。
仙界,早已不是以前的仙界了。那時的仙界只有唯一的一個勢力——玉帝統領的仙界,玉帝一人掌控着整個仙界。而經過一件大事以後,仙界分裂成了道教一宗(仙界的前身),佛界一宗,魔界一宗,妖界一宗。這幾宗各成一家,都有了自己的首領。玉帝的地位早已大不如前了,仙界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天下了,玉帝其實一心想整合仙界,不過卻心有餘而辦不足。
縱觀現在仙界道教一宗,勢力林立,各宗系多如牛毛,或歸附於玉帝,或是歸附於大勢力。玉帝想整合道教一宗也是不大可能,實因其手上的勢力加在一起也不能於其他幾大勢力相抗衡。這又怎能談得上整合仙界呢?
再看其它三大宗,佛界裡以如來爲尊,手下雖高手衆多,卻始終以如來馬首爲瞻。其勢力已隱隱凌駕於道教之上。
而妖魔兩界雖說也是派系林立,不過魔界之主厲魂與妖界之主妖皇卻統治有方,兩界之人都團結無比。
還有以菩提爲首的中立一派卻言明,如仙界發生仙界之戰,他誰也不幫,但要是誰敢侵犯,一定讓其不留一人獨活。這話雖是狂妄,但這一派卻有這個實力。只因菩提修爲境界絕高,已是天尊後期,手下之人的超級存在卻在仙界裡佔了一半以上。再加上孫悟空本爲菩提之徒,以他在仙界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沒有多少人敢找菩提惹事。
道教一派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玉帝當年一事處理失公種下因果。使一些有聲望的人怨聲載道,終成自己一系,表面受玉帝節制,暗裡卻是陽奉陰違。
鎮元子在仙界也算一方大勢力了。其手下就大尊期的仙人就有十二人,除了“八仙”外還有青龍孟章神君、白虎監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和玄武執明神君四方神君,更不要說門下之人多勢衆了,連守門童子都是玄仙期的修爲,也以想像其勢力之巨。憑此勢力,鎮元子早就已成了玉帝的心腹大患,所以纔是必欲除之而後快。
孔明將仙界裡各大勢力給大家分析了一番,末了說道:“看來玉帝此舉也是不得以而爲啊。如果我們道教一宗不像現在這麼多派系,還和以前一樣都聽命於他,也就不會有玉帝今日之陰謀了!”
寧遇對仙界之事並不瞭解,只有在一旁聆聽。
鎮元子對孔明分析也頷首贊成:“諸葛道兄說得有理,只是玉帝此計太過毒辣,對我們道教影響至深,一個處理不好,最壞的結果可能導致道教一宗在仙界裡一蹶不振。”
孔明正要接話,那脾氣急躁的牛錚已嚷嚷着道:“當年也是他自己造成這番光景的,又怪得了誰?”
“老牛別嚷嚷,聽聽孔明兄怎麼說。”孫悟空制止住混世魔王。
“當年之事,是怪玉帝處理失誤,不過這事說到頭來還是應在聖佛頭上。”孔明說着看了孫悟空一眼。
寧遇卻是不解,怎麼會牽扯到師傅頭上呢,見師傅坐在哪裡並未應聲,只是抓耳撓腮的,於是問道:“諸葛師叔,當年之事怎麼會關係到我師傅呢?那當年之事雙是什麼事啊?”
孔明微笑着說道:“當年之事,我也是後來才聽人說的,那時我還沒飛昇仙界呢?鎮元道兄他們倒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其實,以孔明的輩份還不足以稱鎮元子爲道兄,只是他與孫悟空兄弟相稱,而鎮元子又是孫悟空的結義大哥,所以孔明才如此稱呼鎮元子。想那鎮元子乃地仙之神,輩份之高,就是孫悟空以前也得稱一聲“鎮元大仙”。不是靠着孫悟空的關係,孔明說不定怎麼稱呼他呢。
仙界裡對輩份看得並不太重,只要願意,剛入仙辦的小輩也可與飛昇萬年的仙人稱兄道弟。
“嗯,這事在仙界也不是秘密了。遇兒也不是外人,我就給你說說。”鎮元子朗聲道。
原來,當時孫悟空從菩提處學藝回到花果山,扯了“齊天大聖”的旗號與仙界分庭抗禮。玉帝派了多人下界與孫悟空交手卻都吃了敗仗,於是仙界經過多次商計決定以招安的形式對孫悟空進行招撫。沒孫悟空到仙界後,玉帝聽信二郎神等幾人的慫恿,只封了他一個“弼馬溫”的小職,惹得孫悟空大怒,以致大鬧天宮,將仙界搞得沸沸揚揚,衆仙驚恐不安。
而那時仙界正經過封神大戰,仙人元氣未復,玉帝私自派人去請了當時剛剛成立佛宗的如來到開寶星,將孫悟空打敗,壓在了太行山下。自此,佛教趁此機會脫離玉帝管轄,自成一宗勢力。
這下引得仙界裡各路大仙忿忿不平。以妖皇爲首的獸類一族成立了妖界,又以厲魂爲首的魔族建立了魔界,與仙界劃清界線,聲明不再受玉帝節制。而仙界裡只剩下道教一宗,也是以派爲系,各自爲政。仙界經過孫悟空一番大鬧後,早已元氣大傷,又哪裡還有能力壓制此事。
最終形成了仙界如此局面。
寧遇一直聽鎮元子說完,這才知道仙界之所以成爲如此局面,實與師傅當年之舉脫不了關係。他對孫悟空那種不畏強權的作風感到欽佩,如果是換成自己說不定也會如此。
但是卻對孫悟空被如來壓在太行山下憤憤不已,自此也對佛界生了惡感。那佛界表明悲天憫人,暗地裡卻這樣找機會自己坐大,這種行爲實在可惱。如果遇到,一定不會給好臉色看。
衆人都不知寧遇心裡卻是這樣想的。
孫悟空卻在一旁坐立不安地聽鎮元子說完自己當年之事,也不知他有沒有臉紅,畢竟他臉上盡是金色的猴毛:“嘿嘿,老倌,當年之事你是知道的。我對那玉帝實在氣惱,也是失望透頂。哎,老孫現在想來,也確實不該。”孫悟空對當年之事並不後悔,只是沒想到會造成現在這種局面:“那些事就別提了,我們現在商量一下該怎麼辦吧,把此事解決了我纔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