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必須的道歉

任昆微笑:“……今日不辦差。”

她昨日方醒,身子弱得很,還需靜養。他若是銷假,定是要忙得團團轉,索‘性’再過兩日,等她好些了,再去不遲。

他故意忽略了她冷淡戒備的目光,將心裡頭那些齊齊冒出的名爲痛楚的小苗苗一併掐掉。

路要一步一步走,事情要一件一件來,如今期待別的都太早。

輕飄飄的安慰說得再多都是空無。有些事需要說,有些事需要做。

喜歡,從來都是具體的。

說出口的表白是具體的,體貼周全的行爲也是具體的。

行動就是喜歡。

“……傳太醫進來把脈?”

他詢問着,昨天錦言醒來後,永安侯就放太醫令與其他太醫回去了,眼下是馮太醫在府中候診。

太醫令說話很直接:“……侯爺放心,夫人的病情看似兇險,實際不是頑症,醒來就無事了,主要是失血過多傷損了身子,這要慢慢調養……”

言下意,侯夫人醒了就沒事了,您別把我們都拘在這裡,這失了的‘精’血要一點點養回來,您總不能讓我們都守到您夫人把失了的血瘦掉的‘肉’都補回來,再放我們吧?

不管是誰的功勞,好歹夫人是醒了不是?

所以永安侯手一揮,把他們都放了。

馮太醫診過脈,將方子增刪一番,將醫理‘藥’理說清,永安侯點頭,安排抓‘藥’熬‘藥’。回來見錦言已經躺下了,面有倦意,似睡非睡。

“言兒你好好休息,我去辦理些事務。”

走過去,撫了撫她的長髮,低聲報備自己的去向。

錦言閉着眼睛從鼻子裡輕嗯了聲,算是做了回答。

好走不送。沒事別來。

“……”

額頭傳來溫軟的觸感,一個‘吻’輕輕的落下,一觸即離,輕得象羽‘毛’。又似雪‘花’,傾刻即溶,留一絲若有若無的溫潤。

“剃過須了……”

耳邊是低軟呢喃的輕語,醇厚中透着鬆軟的笑意與‘欲’說還休的雀躍喜悅……

昨日那句被忽略掉的“……扎疼你了”的問句,就倏然間蹦上錦言的心頭,如晴蜒點水後的湖面不受控制似地漾起了一圈又圈的漣漪……

任昆被什麼附身了?

正院裡,長公主始終掌握着榴園的最新動態。

她在第一時間裡知道錦言醒了,也知道太醫令等人離府,還知道侯爺熬了幾天幾夜,憔悴消瘦了不少。夫人醒來就心疼體貼,催侯爺去休息……

被各類信息包圍的長公主心情難喻,醒了就好,醒了就好……昆哥兒對錦言竟是真上心……

高興之餘,還有更多的複雜難名。孩子失了,錦言又險些沒命,她會如何看待始作俑者,自己又該如何做纔是?

陪禮道歉?求她原諒?這讓她如何開得了口?她這輩子,除了父皇、駙馬還有自己兒子,還沒跟別人道過歉服過軟呢!

當今陛下都沒有過!

裝作若無其事?怎麼能裝得過去?

她知道自己一直躲在正院不出頭‘露’面,錦言又是那樣的病症。定會給太醫們各種猜想,可她,實在沒辦法在那種情況,坦然面對自己的兒子。

不知道錦言醒了,自己要不要去榴園看看?

去了,又應該說些什麼呢?

長公主罕見地躊躇不決舉棋不定。時間就在猶豫間悄悄流走,直到下人來報侯爺來請安了,長公主還在搖擺之中。

“啊……昆哥兒來了?!”

長公主且喜且驚,又有幾分忐忑慌‘亂’,一時竟生出十足怯意。

任昆步履從容。神態平和,與往日無甚區別:“給母親請安……”

亦如從前。

長公主的淚就涌出來了:“昆哥兒……”

雖然下人說了,侯爺清減了一些,可是,這哪裡是清減一些?明明都瘦了一大圈!

“昆哥兒,是母親不好……”

悔恨自責就齊齊襲來。

“母親……”

這要讓她哭開了,一時半會兒結束不了,什麼事也不用說了。

“您別太自責了,是兒子行事不周,害了錦言,也累及您受驚。”

任昆跪下來,結結實實磕了三個響頭,沒等長公主反應過來,他已輕巧起身,自行坐下。

“昆哥兒!你……”

這孩子!

長公主只覺得又貼心又窩心:“是母親魯莽,是我不信任錦言……”

是,這也是任昆不能釋懷的。

錦言嫁過來這些年,她怎樣的品‘性’爲人,母親應該瞭解一二的,就算事出突然,至少也應該給她一個解釋的機會。

怎麼能話都不說,就直接判了她的生死?!

任昆眸‘色’暗沉,按說平日裡母親是與錦言接觸最多的,她的爲人稟‘性’,母親應該相信,再怎麼事出突然,也應該聽她解釋,查明事實。

孩子是兩個人的,以言兒的日常接觸範圍,她哪裡會有機會認識外男?

想當初,他去莊子時雖然掩了行‘色’,還是有巡夜的護衛見過的,母親一查即知真假。

可是,母親沒有。

在最初的憤怒失望之後,他只好從另一個角度來寬慰自己:

好在,好在母親還顧念了一點點情份,給了錦言自生自滅的機會,不然,等他回來,面對的就不是奄奄一息的言兒,而是不知被丟到哪裡的累累白骨……

若是那樣,他又奈如何?以命抵命嗎?

還是,他追隨言兒而去?

那樣的結果,想都不能想!

母親也憔悴蒼老不少,一直處於自責悔恨中,她這樣做,說來說去也是因爲疼兒子,誰都可以責備,唯獨他開不了口!

“……母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都是兒子不好。先前‘弄’不明白自己的心意,也不怪您多想,後來,又避人耳目去竹泉村。行事鬼祟,有失磊落,這才惹出這起禍端……”

但凡他能更早些正視自己的心意,但凡他能早些爲自己正名,甚至去莊子的那晚,他不是翻牆而入,而是大大方方叫開大‘門’,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了,失了子嗣,險些壞了錦言‘性’命。

“你什麼時候去的莊子?你和錦言何時圓房了?這麼大的事。她半絲口風也沒‘露’……”

長公主一直揣着糊塗,昆哥兒說錦言懷的是他的骨‘肉’,可他們何時圓的房,何時有的身子,她竟一點也不知道!

昆哥兒何時去過莊子?

他們何時見過面?

正因爲他們之間沒有見面的機會。照着日子纔將孩子栽到了水無痕的身上。在那段時間裡,只他一個外男去過莊子,與錦言見過面。‘奸’夫疑犯舍他其誰?

“南下啓程的那天……”

任昆將事情的經過簡單講了一遍:“……因爲時間緊,原因又特殊,就沒有驚動人,次日一早就繼續南下……事發突然,錦言她。必是不知道應該如何開口……”

長公主有點明白了,這般‘私’密之事,昆哥兒又行蹤隱蔽,她如何好意思自己開口?

其實不是不好意思,錦言是覺得此事純屬個人隱‘私’,與任昆又未達成共識。正好也沒人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跑長公主面前說我和你兒子睡了?高調秀一夜情?

還有更無聊的嗎!

不過若早知中招,瞞了此事險些小命不保,高調就高調了,‘性’命比較重要。

“竟是老叔公……”

長公主不知應該感‘激’還是恨他添‘亂’。這個不着調的老頭!明明是件皆大歡喜的事,硬被他多事給‘弄’成了慘事!

所以說,成見很難消除,明明老叔公是幫忙出力了,主要原因是長公主過於武斷,一意孤行,卻還是要遷怒與別人。

……!!

任昆頓了頓,對自家母上大人直接無語:“母親,此事與老叔公無關,反要謝他幫忙,過幾日騰出時間,兒子定當重禮拜謝。”

明明喜事一樁,自己辦砸了,怎麼還能怪別人呢?

“事情起因如何,詳情還請母親告知……”

自他回來,心思就全撲在救治錦言上,這件事到底怎麼發生的,詳情如何,他還沒問過呢。

長公主一邊給自己打氣,一邊小心察看他的臉‘色’,將事情經過述說了一遍。任昆聽完只剩下嘆氣了,但凡母親能稍微聽進一點點,事情就會是另一種局面,可惜她沒有。

明明錦言都說了,孩子是他的!

怎麼能想到水無痕頭上!

任昆抓狂得只想以頭戧地,怎麼能想到無痕頭上?!

“昆哥兒,我……”

長公主見兒子不說話,心就懸起來了,剛纔她自己把事情再複述一次,也發現了,其實錦言已經說過了,何嬤嬤也勸誡了,是自己一意孤行了。

“……我明白,母親心中最看重的是我。”

任昆安撫着長公主:“只是,錦言吃了大苦頭,險險沒了‘性’命,孩子也沒了……太醫說要將養個一年半載的。”

“那要我去給她賠罪?……”

長公主明顯不情願,她是長輩是公主,錦言是兒媳小輩,她要去認錯?

“賠罪不至於,您是長輩……只是,她因我們母子,險些沒命,與情與理,咱們都要好好地道歉,以後一心待她的,您說是不是?”

聽兒子將自己與他算做一處,長公主很高興,就知道昆哥兒不會是個娶了媳‘婦’忘了孃的!瞧他前幾天不眠不休地守着錦言,殿下真擔心兒子爲了她與自己反目。

“好!母親聽你的,以後一準待她好……”

“錦言剛逃出鬼‘門’關,身子弱得很,太醫說了,心志鬱郁最不利於養病……得早先讓她心境平和……”

任昆面‘色’平和,繼續循循善‘誘’。

“我現在去榴園?”

長公主主動提出,要道歉,不是越早越好?早說了,她早點消氣,身子早點養好,也能早些抱上孫子。

“……等她‘精’神再好些,錦言雖然素來脾氣好,但此番飛來橫禍,又失了孩子,有些怨氣母親要多擔待……”

他想了許久,身爲人夫,錦言又是他放到心上的人,她遇到這麼大的事情,總要給個‘交’代,還她公道的。

偏另一方是自己的母親!既佔着長幼輩份又佔着君臣大義!

在任昆心裡,讓母親爲錦言低頭,他能做到,‘逼’急了,母親會的;可是會就此恨上錦言,被公主婆婆恨上,言兒以後的日子他一想就覺得頭疼心疼!

任昆想要的是心甘情願的歉意。

此事,母親做錯了。錯到離譜!

他和母親都必須要給錦言一個‘交’代的。

只是,那丫頭的脾氣,看似什麼都不在乎,事關‘性’命與清白,不知她是否會寬容,能放過?

“她有怨氣,也是人之常情……”

想到失去的孫子,殿下覺得就算錦言指着鼻子罵自己,她也忍了!

再說,錦言向來‘性’子溫軟,不至於對自己不依不撓吧?

第10章 娘是傳奇第274章 不一樣的五姑娘第297章 初聞樂善人第37章 高端相親會(一)第295章 再成一次親?第242章 消失的回家路第234章 奇蹟在何處?第266章 獎品與擔當第89章 遷怒與冰球(五)第73章 月亮的節日(二)第258章 兩處思量第147章 特立獨行的隨波逐流者第229章 頓悟菩提鄉第248章 喜洋洋亂彈琴第213章 這邊風雨那邊晴第285章 閒話與陰謀第263章 彈彈琴說說愛第116章 三個人的花燈第162章 麻煩之源(四)第178章 櫻桃的滋味第31章 人間春曉(一)第32章 人間春曉(二)第85章 遷怒與冰球(上)第187章 住對月與幫忙楔子第93章 全家好和合第293章 山居(三)第159章 麻煩之源(一)第107章 快樂年(三)第139章 散漫的春第208章 行走在夏日第256章 寬恕的力量第78章 香積寺小茶亭(下)第52章 偶露崢嶸(上)第245章 是人都有脾氣第103章 賞閱萌生(二)第168章 最好的回禮第125章 春味的集合第63章 苦蕎與對子第172章 汛期提早第187章 住對月與幫忙第118章 借好風送你入青雲第83章 無風水自瀾(下)第173章 人在何處第115章 花燈迷眼第271章 教習是份好工作第17章 花燭不洞房(中)第168章 最好的回禮第78章 香積寺小茶亭(下)第241章 信念是菩提(三)第160章 麻煩之源(二)第281章 要還是不要?第42章 高端相親會(六)第172章 汛期提早第21章 皇家見面會第273章 師父去哪裡第179章 各有禮物第109章 新形象第266章 獎品與擔當第138章 心,通與不通第169章 侯爺有疾第35章 人間春曉(五)第115章 花燈迷眼第261章 秋夜私語第93章 全家好和合第18章 花燭不洞房(下)第142章 迷失的**第262章 秋色意更濃第81章 無風水自瀾(上)第290章 暫避山中to第134章 淮山與胭紅第265章 太后與三皇子第263章 彈彈琴說說愛第59章 愛迪生的發明(下)第55章 金貴的地瓜第30章 兔子與鹿肉第248章 喜洋洋亂彈琴第157章 一些改變第119章 好風送你入青雲第71章 互爲筏子第146章 全體都有第298章 面見善人第189章 百里的打算(一)第272章 花不語水自流第32章 人間春曉(二)第202章 永安侯的來意第221章 一瓶繾綣夜(二)第107章 快樂年(四)第48章 魚頭魚肉都愛吃第213章 這邊風雨那邊晴第14章 船上好時光(上)第183章 誰生兒子(四)第158章 獨自冷戰第146章 全體都有第315章 有喜第67章 均哥兒的禮物(下)第171章 夜雨知情第59章 愛迪生的發明(下)第9章 孃親來了第297章 初聞樂善人
第10章 娘是傳奇第274章 不一樣的五姑娘第297章 初聞樂善人第37章 高端相親會(一)第295章 再成一次親?第242章 消失的回家路第234章 奇蹟在何處?第266章 獎品與擔當第89章 遷怒與冰球(五)第73章 月亮的節日(二)第258章 兩處思量第147章 特立獨行的隨波逐流者第229章 頓悟菩提鄉第248章 喜洋洋亂彈琴第213章 這邊風雨那邊晴第285章 閒話與陰謀第263章 彈彈琴說說愛第116章 三個人的花燈第162章 麻煩之源(四)第178章 櫻桃的滋味第31章 人間春曉(一)第32章 人間春曉(二)第85章 遷怒與冰球(上)第187章 住對月與幫忙楔子第93章 全家好和合第293章 山居(三)第159章 麻煩之源(一)第107章 快樂年(三)第139章 散漫的春第208章 行走在夏日第256章 寬恕的力量第78章 香積寺小茶亭(下)第52章 偶露崢嶸(上)第245章 是人都有脾氣第103章 賞閱萌生(二)第168章 最好的回禮第125章 春味的集合第63章 苦蕎與對子第172章 汛期提早第187章 住對月與幫忙第118章 借好風送你入青雲第83章 無風水自瀾(下)第173章 人在何處第115章 花燈迷眼第271章 教習是份好工作第17章 花燭不洞房(中)第168章 最好的回禮第78章 香積寺小茶亭(下)第241章 信念是菩提(三)第160章 麻煩之源(二)第281章 要還是不要?第42章 高端相親會(六)第172章 汛期提早第21章 皇家見面會第273章 師父去哪裡第179章 各有禮物第109章 新形象第266章 獎品與擔當第138章 心,通與不通第169章 侯爺有疾第35章 人間春曉(五)第115章 花燈迷眼第261章 秋夜私語第93章 全家好和合第18章 花燭不洞房(下)第142章 迷失的**第262章 秋色意更濃第81章 無風水自瀾(上)第290章 暫避山中to第134章 淮山與胭紅第265章 太后與三皇子第263章 彈彈琴說說愛第59章 愛迪生的發明(下)第55章 金貴的地瓜第30章 兔子與鹿肉第248章 喜洋洋亂彈琴第157章 一些改變第119章 好風送你入青雲第71章 互爲筏子第146章 全體都有第298章 面見善人第189章 百里的打算(一)第272章 花不語水自流第32章 人間春曉(二)第202章 永安侯的來意第221章 一瓶繾綣夜(二)第107章 快樂年(四)第48章 魚頭魚肉都愛吃第213章 這邊風雨那邊晴第14章 船上好時光(上)第183章 誰生兒子(四)第158章 獨自冷戰第146章 全體都有第315章 有喜第67章 均哥兒的禮物(下)第171章 夜雨知情第59章 愛迪生的發明(下)第9章 孃親來了第297章 初聞樂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