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 衆人議

“馮英廉和珅之案,必經三司會審,劉墉既代大理寺進言要廷審,朕自然要問一問刑部與都察院的意見。 !”乾隆看着他,又看了看都察院的左右御史錢灃與程雲使。

“微臣認爲此案雖大,卻不至於爲此破除先例,開闢廷審。”丁韜微微垂着一雙精光畢露的眼睛,說道:“這兩件案子均可歸爲一樁,不僅物證如山,更有關押在案的白蓮教教徒親自指證,故依臣之見,此案全然沒有必要勞煩萬歲親審。”

“丁韜所言不無道理。”

乾隆點了點頭,繼而看向錢灃二人。

錢灃不知在想些什麼,向來做起決定來不肯落於人後、有話必要趕在最前頭說出來的他,今日竟一反常態地沒有任何動作。

程雲使便先行站了出來。

“臣認爲丁侍郎之言在理。”他暗瞥了一眼阿桂和劉墉,繼而說道:“馮英廉一案實則早有定論,而都察院在稽查和珅府邸之時,不僅從其書房搜出了白蓮教舵印,更查出其在審理白蓮教事物之時,多有徇私,更多次造假矇蔽皇——由此可見,和珅暗爲白蓮教效力,已屬事實。”

他深知乾隆的忌諱,一兩句話,便讓乾隆心底浮現了怒氣。

“錢灃怎麼不說話?”

聽得乾隆發問,錢灃這才遲遲地站了出來。

他雖過於剛直,但也並非看不懂這官場裡的爾虞我詐,分幫結派。

他疑心劉墉與阿桂忽然提出廷審,是別有用意,更看得出來丁韜和程雲使之所以竭力反對,實則是爲他停職在家的岳父金簡出的面。

他方纔滿腦子都是馮霽雯那日門時痛罵他的畫面。

他從不願被人當作槍使,當初書彈劾馮英廉與和珅,是因自認爲得到了可靠的消息,深信無風不起浪的道理——而眼下的諸多證據也都指向馮英廉與和珅是密謀造反,勾結邪教的亂臣賊子。

可他心裡的一杆秤,卻不知爲何竟搖搖晃晃,難下決斷。

正如這幾日仍在不停發酵的‘戲樓認親’之事,他起初聽聞,備感驚駭,可謂半點不信,只認爲是有人在蓄意抹黑他的老師王傑。

他去了王傑府求證是何人在背後搗鬼,可卻只得了一句話——無人暗算,確是我之過錯。

他當時只覺得天都要塌了。

他一直敬仰尊重的老師,一直認爲從不會犯錯的老師,怎也會有如此污點?

換作他人,他甚至會憤怒至極地書彈劾其作風不檢,不堪委以重任。

可這個人是他的老師。

至此時,他忽然從鏡看到了另外一個自己——他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正直不阿,鐵面無私。

那馮氏說得很對,實際他不過也是個沽名釣譽之輩罷了。

武將死戰,臣死諫,他滿腦子裝得也都是辦幾個大案,然後名留青史。

真相被剝開,他竟覺兩眼茫然,再分不清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正,什麼是邪了。

可他卻是再不想被人當作槍使了。

“臣……無話可說。”他未將原本第一時間涌進腦子裡的‘不合規矩,無此祖制’說出口。

衆人聞聽皆是愣住。

乾隆也意外地笑了一聲。

“你竟也有無話可說的時候?”這還是他第一回從錢灃口聽到這四個字。

錢灃低了低頭,道:“臣認爲廷審利弊難斷,全憑皇定奪。”

乾隆擡手示意他回去。

阿桂見狀心沒底,理了理思路,又欲開口。

而卻有人他快一步站了出來。

“皇阿瑪,兒臣也有話要說。”一道音色稍顯稚嫩,語氣卻已堪稱沉穩的聲音在金鑾殿內傳開。

十五阿哥永琰半月前剛被準允早朝旁聽,可多日來皆是老老實實地站在一側,也沒人知道他能不能聽得懂,但論開口說話,這卻是頭一遭。

乾隆也覺意外,想到永琰被他帶在身邊也有些日子了,便欲考一考他,聽聽他能說出什麼樣的意見來。

“那你說說看。”

“皇阿瑪教兒臣要‘縱古觀今’,從先人身汲取成敗經驗,兒臣便去讀史。近日,兒臣讀漢史,其提到漢時犯人行刑有皇帝錄囚制度,即皇帝親自審理有冤獄或特大案件。此制推行後,百姓皆稱讚君主慎刑。”永琰恭恭敬敬地站在那裡,低着頭說道:“既爲百姓所贊,那想必便不是壞事,而既不是壞事,今日又有劉大人與阿桂大人一併提議,那兒臣以爲,便可行。”

他說到前面,還有人訝於這位平日看來毫不起眼的十五阿哥竟還懂得以古談今,來暗示萬歲爺,可待聽完,又覺得到底還是個心思單純的孩子。

什麼叫……不是壞事,便可行?

這都是孩子纔有的簡單思維。

重點只是跟大人炫耀自己在努力讀書而已。

劉墉與阿桂卻不這樣認爲,二人互視一眼之後,皆下意識地看向了站在殿的那道小小身影。

太監總管高雲從也悄悄地打量着皇帝的反應。

乾隆拿食指指腹摩挲着大拇指的扳指,似在權衡着什麼。

……

景仁宮內,嘉貴妃聽到早朝傳來的消息,不由大爲震驚。

劉墉書要求廷審馮英廉和珅一案,而皇竟也同意了!

明日便是提審之日,怎偏偏在今日出了這樣的變故?

這等令人防不勝防,豈止是蹊蹺二字能夠形容得了的?

她說什麼也不相信劉墉與阿桂這是臨時起意!

轉瞬間,她便想到了霽月園。

她本不相信被禁止出府且稱重病臥牀的馮霽雯竟能折騰出什麼風浪來,且她一直未有放鬆過警惕,一直留意着她的一舉一動,連她哪一日見過什麼人,都瞭解得一清二楚。

傅恆夫人,那彥成,福康安,和靜,于敏……

他們去霽月園的用意看似都並無特別之處。

嘉貴妃緊緊擰着眉頭,不停地思索着。

王傑之所以被撤下主審一職……那名忽然揭露他不堪舊事的兒子,正是和珅的一名幕僚。

而王傑被換下之後,替補的劉墉今日忽然提議廷審。

嘉貴妃凝神搖了搖頭。

這應當不是巧合……

266 陷阱010 熟悉環境215 ‘太過分了’350 診斷082 什麼是姐控?407 失態529 不識擡舉493 追去574 換她來保護他108 對待家暴的正確態度(月票×30加422 犯險(月票×210加537 瘋癲284 拒見(月票×60加596 即便他死073 他叫和珅?(小迷糊舵主加更467 心驚204 小舅子的偏見(月票×390加267 有點厲害109 打起來了170 這隻手是砸過十五阿哥的245 是你親得我095 ‘私會’365 ‘供出’227 又有人失常了056 香山楓會(九)622 太妃來了439 心亂410 是你害我!648 大結局(二十二)042 施主好污491 一再退讓559 聽大戲421 攻城(月票×180加610 闖殿520 今晚可否556 狂瀾014 我們都是熊孩子397 妻管嚴界的泥石流468 案宗622 太妃來了546 六爺和棠兒160 乾隆的試探558 反其道052 香山楓會(五)107 聘書還是借據?239 將計就計175 重罰(月票×120加010 熟悉環境031 禦寒工作621 是人是鬼!262 尋人197 蹊蹺(月票×300加574 換她來保護他476 牢房番外 納妾這些事兒(新書求推薦票436 又聞況太妃478 我回來了329 真是厲害了513 少年心意453 法子070 你這登徒子230 危境184 道歉135 你值多少?043 未留姓名203 傳開180 ‘耍無賴’566 抱孫子407 失態485 論功行賞240 差錯552 上門討伐287 一隻葫蘆527 坦白來歷507 ‘不忠不仁’116 只此一諾331 臉紅的年輕人178 智商碾壓387 ‘謀命’666 大結局(終)8K479 珍視315 恨意515 過來584 御駕前來264 信他229 這碗軟飯我吃了156 找來(月票×300加162 忽悠 月票×360加635 大結局(九)601 抄家(謝"___淺笑打賞的和氏璧334 “姐妹”459 另覓良人082 什麼是姐控?592 大火053 香山楓會(六)059 鈕鈷祿子弟595 暴斃653 大結局(二十七)278 ‘逼問’379 勾結
266 陷阱010 熟悉環境215 ‘太過分了’350 診斷082 什麼是姐控?407 失態529 不識擡舉493 追去574 換她來保護他108 對待家暴的正確態度(月票×30加422 犯險(月票×210加537 瘋癲284 拒見(月票×60加596 即便他死073 他叫和珅?(小迷糊舵主加更467 心驚204 小舅子的偏見(月票×390加267 有點厲害109 打起來了170 這隻手是砸過十五阿哥的245 是你親得我095 ‘私會’365 ‘供出’227 又有人失常了056 香山楓會(九)622 太妃來了439 心亂410 是你害我!648 大結局(二十二)042 施主好污491 一再退讓559 聽大戲421 攻城(月票×180加610 闖殿520 今晚可否556 狂瀾014 我們都是熊孩子397 妻管嚴界的泥石流468 案宗622 太妃來了546 六爺和棠兒160 乾隆的試探558 反其道052 香山楓會(五)107 聘書還是借據?239 將計就計175 重罰(月票×120加010 熟悉環境031 禦寒工作621 是人是鬼!262 尋人197 蹊蹺(月票×300加574 換她來保護他476 牢房番外 納妾這些事兒(新書求推薦票436 又聞況太妃478 我回來了329 真是厲害了513 少年心意453 法子070 你這登徒子230 危境184 道歉135 你值多少?043 未留姓名203 傳開180 ‘耍無賴’566 抱孫子407 失態485 論功行賞240 差錯552 上門討伐287 一隻葫蘆527 坦白來歷507 ‘不忠不仁’116 只此一諾331 臉紅的年輕人178 智商碾壓387 ‘謀命’666 大結局(終)8K479 珍視315 恨意515 過來584 御駕前來264 信他229 這碗軟飯我吃了156 找來(月票×300加162 忽悠 月票×360加635 大結局(九)601 抄家(謝"___淺笑打賞的和氏璧334 “姐妹”459 另覓良人082 什麼是姐控?592 大火053 香山楓會(六)059 鈕鈷祿子弟595 暴斃653 大結局(二十七)278 ‘逼問’379 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