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下)

首先,岳雲下令在西域、河套、興安嶺、幽燕等靠近大漠的外圍地區建立後勤保障基地。爲進攻大漠的軍隊和民間武裝力量提供補給。

他這是受當年俄羅斯人征服西伯利亞的過程啓發。提議先在親中華帝國的克烈部和乃蠻部的每一處水草豐盛地建立據點。大的水草豐盛地建立城池,中等的建立要塞,小的也要建立一個衛所。

而不管是城池、要塞和衛所,皆築有城牆,駐紮士兵,派有官吏進行管理。和平時期可以提供給草原的牧民作爲交易場所,如遇攻擊就緊閉城門,固守待援。由於現在帝國軍隊早已普及火器,也不缺少馬匹,受到攻擊的據點守到援軍到來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是採取鼓動蒙古人殺蒙古人的辦法,挑動乃蠻部、克烈部和其他親帝國的部落向大漠深入進攻。而每佔領一處水草豐盛地,就採取前述方法,構建據點,派駐士兵,步步爲營向前推進。

當然,帝國採取這種以夷制夷的方法,蒙古諸部的首領肯定有人會不願意。但岳雲認爲,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需要擔心。因爲蒙古諸部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的,盯着首領位置的人可不少。如果某部首領不聽帝國的命令,就可以採取收買他的兄弟或者其他睥睨首領位置的人,將其搞下去,換聽話的人上來。

同時,對於如塔塔爾部,蔑兒乞部等頑固對抗中華帝國的部落。則採取堅決打擊的方法。而在這一點上,岳雲認爲應該充分發揮民間的力量。

岳雲提議。向全天下發布公告,宣佈塔塔爾部和蔑兒乞部爲帝國的公敵,任何人只要殺了這兩個部落的人,都可以憑人頭到帝國軍隊在大漠周圍的城池領賞,每個人頭賞銀十兩,而如果是這兩個部落首領的人頭,則賞銀萬兩。反正蒙古人的形貌和中原漢人、契丹人都大異,也不怕認錯。至於有沒有人把蒙古其他部落的人殺了。然後拿着他們的人頭,冒充塔塔爾部,蔑兒乞部等幾部的人頭來領賞銀,那就不是岳雲考慮的事了。反正他的目的就是要削弱蒙古諸部的實力。

雖然對於江南、嶺南、中原一帶的民衆,十兩賞銀不算多,吸引力比較欠缺。但對於河套、西域、遼東等地的民衆來說,十兩銀子還是一筆相當可觀的財富了。足夠一家老小吃上半年了。

在頒佈剿殺法令後,西域人、吐蕃人、党項人、女真人、高麗人、契丹人等各路遊牧民族的亡命之徒紛紛殺入大漠,都想殺了塔塔爾部和蔑兒乞部的人去領賞錢。只不過,他們很快發現,要專門找這兩個部落的人殺,卻是比較難找的。畢竟人家也不是傻子,知道中華帝國在通緝他們,怎麼敢在大庭廣衆之下出現?就連跑到其他部落的地方都不敢了。

於是,有些兇殘奸滑的人,就發現蒙古各部落的人形貌都差不多。便靈機一動,索性殺了他們視線內可見的蒙古諸部之人。然後提着人頭去領邊塞,想試試看能不能領到賞錢。

不過,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樣做並沒有引起發放賞錢的帝國軍軍官置疑,連問是哪個部落的人都沒有問,就讓他們妥妥當當地領到了賞錢。

這樣一來,此消息很快就傳揚開來了,大家都認爲這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從大漠以外涌入的賞金獵人數量劇增,殺得蒙古諸部苦不堪言。而偏偏又沒法應對,畢竟這些亂殺人的匪徒規模最大的也不過百把人,還有很多獨行者,彼此之間又互不統屬,沒有統一的指揮。讓他們完全無法應付。

於是,已經投靠中華帝國的蒙古諸部牧民在無奈之下,只得改變自己的衣服和語言,以避免被殺。而在這種情況下,穿漢服,說漢語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與此同時,帝國又派出了以陳旉爲首的農業專家,指導他們在水草豐盛地進行耕種,併發給農具和兩種新型的糧食種子,過上定居的生活。

而陳旉帶來的這兩種適合在苦寒貧瘠之地生長的糧食作物,便是後世鼎鼎大名的土豆和玉米。這兩種糧食作物皆產於美洲,中原一帶原本沒有。但岳雲這個穿越者卻是深知這兩種作物的世大貢獻。歷史上,中原王朝開始向東北大規模墾殖,就是從明朝開始的,而這也是因爲土豆和玉米已經引進了中原,才得以有了墾殖的合適糧食作物。

所以,岳雲便早在臺灣時,就發出了金額巨大的懸賞令,要求航海家向東航行,去探索未知的大陸,同時要求能找到上述兩種植物的種子,凡是能找回來的人,均賞以五十萬貫銅錢。

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位從開青樓轉行當海商,率先發現了澳洲的吳建春,在得到獎勵之後,又從澳洲繼續向東航行,終於在兩年前發現了美洲,並取得了這兩種植物的種子。

而岳雲在得到玉米和土豆的種子後,如獲至寶,立刻將其交給農業專家陳旉進行試種。這位前宋時期最偉大的農業專家也不負重望,首先在江南試種成功,然後又推廣到了吐蕃、和陝西、中原一帶。並獲得了當地農民的極大歡迎,因爲他們發現,這土豆和玉米產量比原來傳統的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高得多,而且還不要那麼多肥料和水,也沒有那麼嬌貴。

陳旉在有了初步推廣的經驗後,心中自然更有底氣,既然在吐蕃這種高寒之地和以及陝西這樣的黃土高原都能種植成功,草原就更沒有問題了。

而牧民們原本擔心中原拿來的糧食作物在大漠沒法種活。但在試耕種一年後,卻發現產量很高,比他們放牧牛羊更划算。在嚐到甜頭後,他們自然更願意耕種,而不是放牧了,畢竟這樣要穩定得多。

在這樣此消彼長之下,大漠內投降帝國的部落越來越多,且凡是投降過來的部落全都改衣易俗,作了漢人打扮,生怕被賞金獵人一刀殺了去領賞。

而且他們也覺得這是一條生財之道,畢竟比起那些外來戶來說,他們對於大漠的地形更熟悉,知道那些和中華帝國敵對的部落所在之處,殺起人來更得心應手。

到了後來,據邊關的守將統計,竟然來領賞的人百分之七十都是原來的蒙古部落中人。

而身體中一直燃燒着戰鬥烈焰的岳雲和岳飛兩父子,也參加了數場進攻蒙古諸部的戰役。讓衆臣都不禁感概,這太上皇和皇上,真的是爲了戰鬥而生的人。

在這樣進攻了三年之後,不服中華帝國統治的大部分蒙古部落都覆沒了,只有少數幾個部落還沒有臣服,而秦檜一家人也還沒有搜尋到。這成了讓岳飛和岳雲最不放心的事。

中華紀元三年七月,岳雲指揮大軍到了斡難河畔,建立了軍事要塞,準備發起對蒙古諸部的最後一戰。

耶律普速完對此十分不理解,認爲對付這種不過幾千人的部落,他只需遣一大將前往即可,不用自己親自出馬。但岳雲卻是十分清楚,現在乞顏部的首領也速該,可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的父親。在幾十年後,這個現在還沒出生的嬰兒,幾乎征服了整個亞洲和東半個歐洲,屠殺了數億人,其中金國和南宋、西夏就有幾千萬人。特別是在抵抗蒙古入侵較爲激烈的四川、荊襄、江南等地,幾乎被殺得白骨遍野,千里無人煙。

例如四川在蒙古入侵前,有1200多萬人口,由於四川人民的頑強反抗,在合川釣魚城擊殺了蒙古大汗蒙哥,四川便遭到了瘋狂報復,在淪陷之後,四川人被殺得只有80萬,成都更是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岳雲知道後世的歷史,自然會對滅亡蒙古之事尤其上心,他要親自滅亡蒙古諸部,尤其是那產生了成吉思汗的乞顏部。只不過,現在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也很狡猾,全都表面上擁護中華帝國的統治,就連岳雲欲圖之而後快的乞顏部,也化整爲零,分散居住,對外亦不稱自己是乞顏部的人,倒讓岳雲有些難辦了。

八月的一天,岳雲、楊興、辛棄疾等人率領兩千侍衛親軍在離邊塞一百多裡的地方遊弋,搜索,看有沒有可疑人員。

大軍行了沒多久,便只聽一陣陣馬蹄聲傳來,幾名騎士騎着蒙古馬行到了岳雲跟前。

進入大漠之後,帝國騎兵全部都將自己原來的阿拉伯戰馬換成了蒙古馬。這些蒙古馬雖然身材矮小,無論是速度還是爆發力皆不如阿拉伯馬。但它們吃苦耐勞,十分適應這裡的環境,很好養活。

而阿拉伯馬到了這裡之後,卻水土不服,腹瀉嘔吐的不在少數,就算有沒生病的馬,也大多萎靡不振。在得到大批蒙古部落歸附之後,岳雲自然將這些投奔的部落馬匹全部收集起來,交於騎兵使用。

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146章 伏擊(下)第767章 德州之戰(下)第503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四)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四三十二章 掌控衛戍軍第652章 吳東林的對策第754章 曼德勒攻防戰(五)第433章 元府赴宴第98章 競拍秀麗第364章 薩摩藩的覆滅(上)第344章 火槍雛形第261章 皇儲之爭第804章 日本大亂第332章 薜源相投第551章 九嶺鎮之戰(二)第200章 万俟卨的毒計第43章 行軍日誌第344章 火槍雛形第249章 新的聖旨第395章 暗有隱情第338章 立足臺灣第639章 魏勝獻計第753章 曼德勒攻防戰(四)第522章 彭澤大戰的序幕第218章 風雨欲來第1章 十二道金牌的危機第40章 突襲(下)第99章 東漂之女第257章 清風樓四兄弟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第529章 彭澤之戰(六)第726章 岳雲醒來了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26章 守城部署第816章 大決戰(下)第781章 沙河之戰的序幕第611章 招搖撞騙的岳雲第692章 決堤淹城第789章 金國的崩潰第749章 兩面夾擊第766章 德州之戰(中)第785章 慘烈的勝利第690章 宿州之戰第785章 慘烈的勝利第23章 定計(上)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211章 岳雲的計策第733章 李師師的勸告第379章 皇宮中潛伏的危機第759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290章 幸運獲救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347章 大央嶼海戰(上)第520章 三國內部的混亂局面第435章 奠定勝局第672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20章 瘟疫的源頭第27章 攻城計劃第233章 葫蘆谷之戰(二)第223章 各方反應第106章 宴會驚變(中)第460章 死裡逃生第720章 趙琢的篡權大計(下)第62章 海島驚變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557章 九嶺鎮之戰(八)第628章 岳雲的剿蠻計劃第795章 金遼公主的決鬥第470章 盧容之戰(下)第705章 金軍來襲第322章 詩詞較量(上)第634章 連戰連勝第578章 趙構的陰謀第290章 幸運獲救第275章 殿試(下)第110章 掃尾事宜第608章 與黃秀麗的曖昧晚餐第707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下)第411章 潼關之戰(二)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第286章 世上第一門火炮第126章 韓常的對策第514章 六親不認的万俟卨第794章 銀鈴的要求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722章 李師師的擔憂第739章 登基大典(下)第245章 千鈞一髮第721章 日本的劇變第299章 大獲全勝第355章 出使日本第734章 是否稱帝第104章 犒賞大軍第791章 愛恨情仇第739章 登基大典(下)第685章 宋金大海戰(三)第419章 救出韋太后第764章 秦檜獻計
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146章 伏擊(下)第767章 德州之戰(下)第503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四)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四三十二章 掌控衛戍軍第652章 吳東林的對策第754章 曼德勒攻防戰(五)第433章 元府赴宴第98章 競拍秀麗第364章 薩摩藩的覆滅(上)第344章 火槍雛形第261章 皇儲之爭第804章 日本大亂第332章 薜源相投第551章 九嶺鎮之戰(二)第200章 万俟卨的毒計第43章 行軍日誌第344章 火槍雛形第249章 新的聖旨第395章 暗有隱情第338章 立足臺灣第639章 魏勝獻計第753章 曼德勒攻防戰(四)第522章 彭澤大戰的序幕第218章 風雨欲來第1章 十二道金牌的危機第40章 突襲(下)第99章 東漂之女第257章 清風樓四兄弟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第529章 彭澤之戰(六)第726章 岳雲醒來了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26章 守城部署第816章 大決戰(下)第781章 沙河之戰的序幕第611章 招搖撞騙的岳雲第692章 決堤淹城第789章 金國的崩潰第749章 兩面夾擊第766章 德州之戰(中)第785章 慘烈的勝利第690章 宿州之戰第785章 慘烈的勝利第23章 定計(上)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211章 岳雲的計策第733章 李師師的勸告第379章 皇宮中潛伏的危機第759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290章 幸運獲救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347章 大央嶼海戰(上)第520章 三國內部的混亂局面第435章 奠定勝局第672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20章 瘟疫的源頭第27章 攻城計劃第233章 葫蘆谷之戰(二)第223章 各方反應第106章 宴會驚變(中)第460章 死裡逃生第720章 趙琢的篡權大計(下)第62章 海島驚變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557章 九嶺鎮之戰(八)第628章 岳雲的剿蠻計劃第795章 金遼公主的決鬥第470章 盧容之戰(下)第705章 金軍來襲第322章 詩詞較量(上)第634章 連戰連勝第578章 趙構的陰謀第290章 幸運獲救第275章 殿試(下)第110章 掃尾事宜第608章 與黃秀麗的曖昧晚餐第707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下)第411章 潼關之戰(二)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第286章 世上第一門火炮第126章 韓常的對策第514章 六親不認的万俟卨第794章 銀鈴的要求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722章 李師師的擔憂第739章 登基大典(下)第245章 千鈞一髮第721章 日本的劇變第299章 大獲全勝第355章 出使日本第734章 是否稱帝第104章 犒賞大軍第791章 愛恨情仇第739章 登基大典(下)第685章 宋金大海戰(三)第419章 救出韋太后第764章 秦檜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