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二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十三)

朱慈烺接見了馮元輝之後,讓陸素瑤傳達吏部,把馮元輝的資歷轉到舍人科。

馮元輝除了一身獬豸官服之外再無別的衣裳,只好路上新買,爲此還借了朱慈烺三兩銀子,要等下月發俸才能還上。

這舉動有些讓人不解。或許是表示自己清廉而不與同僚有私,也或許是想學古之名士,以爲標榜。反正朱慈烺也是見識過風雨的,既然馮元輝敢開口,他就敢借,大不了在後世史書上當個配角,卻也顯得天家度量。

至於馮元輝提出的“地方議法,局部成規”的建議,朱慈烺心裡還是有些不能放開。

大理寺在他手裡只有議法權,但以後如何演變卻很難說。

是否會出現後世美國最高法院那樣的“偉大篡權”?

是否會將議法權變成了立法權?

如果對地方下放了“議法權”,則勢必要引入“司法審查”制度,以此判斷地方鄉規是否符合皇明法律。這看似簡單,無非增加一個審查機構,結果卻可怕——這將是通往“立憲”的快車道,否則哪裡來的判斷標準呢?哪怕朱慈烺的兒子仍舊是個穿越者,只要不是法學出身,仍舊極可能被新培養出來的大明法官所坑害。

現在朱慈烺是個大權獨攬的皇太子,甚至可以說金口成憲。以他的性格來說,沒有權都要爭一爭,哪有大權在握卻自己放手的道理?

工作狂的樂趣就在於看到自己對社會的影響,看到勞動成果所帶來的變化。影響越深遠、變化越巨大,自我滿足感也就越強烈。

如果沒有權力還玩什麼呢?難道跟那些失敗者一樣把大好人生浪費在花前月下?

隨着車隊前行,朱慈烺也沿途接見了不少村落的老人、農老、教官之人。絕大部分人見了他都敬畏如天人,激動得語無倫次。同時也抓了幾個漏網的官員,他們能逃過吏部和都察院的火眼金睛。卻逃不過皇太子的慧眼:因爲皇太子太清楚自己給地方官員的權責了,若是在這個枷鎖之中,他們還能阿諛奉迎,那就肯定有不對的地方。

正好現在遼東缺少大量官員,抓一個算一個。

在十天的旅行之後,車隊到了河間府任丘縣。這個距離北京三百里不到的縣城。馮元輝的輝煌人生就是從這裡展開,如今故地重遊,身穿一襲生員瀾衫,站在一堆“飛禽”之中,格外惹眼。

只有他與皇太子兩人穿着常服,不明真相的人看過去還真有被唬住的。

朱慈烺選擇在任丘停留,並非故意要看馮元輝在此地的聲名,而是因爲他終於做出了決定,要在河間府任丘縣試點進行“同商共議鄉規民約”。因爲馮元輝與本縣幾家大族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往來。以此作爲試點有一定的信任基礎和溝通渠道。

在短短十天的旅行中,朱慈烺已經調整了心態,抑制了自己的權力慾,做出了妥協讓步。如果他現在不肯讓這一步,未來恐怕就有人要砍掉子孫的腦袋逼皇室讓步。時代是在前進的,就算不能搭上歷史的快車,也得避免車輪從自己身上碾過去。

最終,朱慈烺決定:作爲地方法規的鄉規民約可以有。審查權仍舊歸於皇帝。

做出這個決定之後,朱慈烺恍惚中有種步太祖高皇帝后塵的感覺。這難道就是血脈對人精神的影響?

控制了司法審查權,就等於用手堵住了打開龍頭的水管。後世皇帝鬆一鬆手,就會有一股激流噴涌而出。然而現在朱慈烺已經顧不上了,因爲不順着歷史快車往前走,跟它硬撞死得更快。而且他剛剛拯救了大明,可別又讓後人說“明實亡於朱慈烺”之類的怪話。

……

“吳小官人!”

“吳家哥哥!”

“吳官人!”

吳蓀菖滿臉流汗。頭上隱隱冒着熱氣,就像是傳奇故事裡的神仙一般。他匆匆走過,不忘與沿途打招呼的百姓招呼。衆人知道他現在有事,故意叫得越發熱情,好像恨不得將他拉住好好說會子話。讓吳蓀菖腳下更快,幾乎有些手足無措了。

他一路跑到城外,遠遠就喊道:“巧兒姐,最近沒有生人來吧?”

“怎地沒有?太子爺一到任丘就全是生人啊。”巧兒姐的茶棚裡賓客滿座,卻都無心喝茶。

吳蓀菖只掃了一眼,就發現這些茶客裡有東廠、錦衣衛、縣裡警察、當兵的諸色人等,這才鬆了口氣,道:“好,我還要去巡視別處,若有可疑人物,定要報我知道。”說罷擡腿就走。

巧兒姐看着滿頭大汗跑開的吳蓀菖,又回頭看了一眼自己茶肆裡的嘉賓雲集,心中暗道:真要有什麼可以人物,哪裡輪得到我去報他,恐怕早就被這些人抓了去。也罷,反正他們也不會走,正好幫我看着店裡,我好去見見太子爺的風采。

巧兒姐瞅了個最近幾日天天都來的客人,知道他是縣裡的警察。因爲是本地人,總比其他外來的好說話些。她上前添了茶,道:“客官,勞動您且幫着照看一下,我回去照看一下家裡,馬上回來。”

那裝扮成客人警察只好點了點頭,道:“嫂子要快些回來,等會兒我們可就要走了。”

“我省得。”巧兒姐手腳麻利,說走就走。

等巧兒姐回到莊子上,早就裡三層外三層,連牆頭都站滿了人,根本擠不進去。

眼下正當冬日農閒時候,附近好幾個莊子的村民都趕來看下凡的太微星君,若不是近衛一師組成人牆,朱慈烺恐怕已經被人羣淹沒了。

蕭陌親自上陣跟閔子若帶領的衛隊一起護住朱慈烺,還派了火銃手上牆,架起斑鳩腳銃,準備應對突發事件。

任丘知縣此刻也在場,早已經嚇得整個人發蔫,生怕有個意外,驚嚇了皇太子。此刻他才知道,什麼與民同樂都是上頭拍腦袋,下面嚇死人的苦差。早知道皇太子選在這裡,就算要飯也得給這兒的申明亭做堵圍牆啊!

他知道有些地方只是選一處屋子,然後掛上“申明亭”的匾額。那時候還頗不以爲然:連亭子都沒有,叫什麼“申明亭”?可是現在就領悟人家的高妙了,防的就是這等情形。

朱慈烺其實也是隨機選定,因爲這裡距離縣城不遠,附近村落市鎮老人前來並不吃力,而且這莊子多有販茶賣水之家,緊鄰官道,也的確適合借用。

得了皇太子召見的令旨,任丘縣立刻行動,將登記在冊的老人統統請到了這處名不見經傳的屈家莊裡。

屈家莊據說曾是成化進士屈伸的莊子,不過屈姓卻不是任丘的大姓,屈氏宗族在任丘的影響力也並不大,可見一個宗族的興起只靠一個進士還是不夠。

此刻圍坐在朱慈烺身邊的老人都是任丘大族的族長。

從永樂年間起,陸續有八姓人家遷徙至任丘,二百餘年生息下來,成了此間大族,正是邊、李、劉、高、郭、舒、閔、謝。這八姓大族未必出了多少進士,只是勝在舉人出得多,一直在當地保持着足夠的影響力。

國變之後,河間府淪爲淪陷區,這八族淪爲難民,家產被掠奪,但影響力卻仍舊還在。

在這核心的八族族長之外,還有其他家族的族長。請這些人倒也方便,因爲有祠堂就有族長,認準了絕對沒跑。而且位次也好排,只要看誰家的祠堂大,就知道這族人家的影響力了。

麻煩的是那些六十歲以上的鄉中老人。他們往往地位有限,並不隸屬於某個宗族。或是外來沒有幾代,根基尚淺。或是族中沒有撐腰的宗親,立不起祠堂。只是出於尊老敬老的傳統,皇太子下鄉的時候肯定要請他們出面。地方上宿老越多,越證明政治清和,官員也有面子。就跟後世領導喜歡看紅領巾小朋友一個道理。

最外圍纔是各村的村老、農老,一直排到了亭子外圍幾圈。

在簡單的寒暄之後,朱慈烺步入正題,人也變得嚴肅起來:“諸位老丈,地方府縣是否照制安民休養,可曾騷擾鄉里?”

在座老人紛紛搖手道:“任丘縣與民休息,開倉濟糧,興修水利,勸農墾荒,更是清廉剛正,不貪百姓一分一釐,實乃天下數得着的好官啊。”

任丘知縣聽了,心中高興,卻臉紅到了耳根。他真不覺得自己做了什麼,只是一項項按照皇太子殿下的規劃書去做罷了。

“任丘知縣做得不錯,諸位是否也該幫襯一番?”朱慈烺擠出一個微笑。

衆族長一聽,以爲皇太子這是開口要錢,紛紛表態:只要國家有用,要人出人,要物出物,絕不吝惜。

這也是剛經過戰亂,皇太子等於將他們從水裡撈了上來,否則哪裡肯如此光棍。

“我旁的不要,只要一條:訂立鄉規民約,各氏宗族奉行如同國法!”朱慈烺擲地有聲道。

一陣冷場。

邊氏族長年高德重,起身秉道:“殿下,鄙鄉原有不少鄉規民約,也都是奉行如國法的呀。”(未完待續……)

ps:莫非是小湯開單章開早了?人家今天都是七八十張月票呢,分分鐘把小湯趕下去!在此求諸位親們投票啦~~!月票,推薦票,一張不能少呦!

七零七 戰爭號角六六五 無慾常教心似水(5)五六六 銜枚夜度五千兵(17)四五六 星宿煌煌日月光(二)六六五 無慾常教心似水(5)六三七 山豗谷洶豺虎嗥(8)五四三 幾度戰血流寒潮(1)二九四 一鴉不驚城鼓低(五)二零五 可恨年年壓金線(二)二五一 戍兵騎馬出蕭牆(二)二四八 皇都燈火正參差(一)三二五 北風捲 地白草折(三)三四四 馬蹄帶得淮河水(一)捌玖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五)五七四 南北驅馳報主情(7)三七一 隴山高處愁西望(五)第二章 日日長看提衆門(二)一六三 雨過不知龍去處(一)二一一 可恨年年壓金線(八)第七章 從來不識君王面(一)八二章 凍雷驚筍欲抽芽(二)五二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二)五六七 銜枚夜度五千兵(18)六零一 倚劍東冥勢獨雄(2)三二零 此時愁煞桓司馬(二)一八四 吹沙走浪幾千裡(十七)四二九 期以忠義酬明君(三)二一五 可恨年年壓金線(十二)三五章 好風明月自將來(六)七八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十一)三五七 不知有月空中行(六)一八三 吹沙走浪幾千裡(十六)七零伍 潛在的敵人六零九 倚劍東冥勢獨雄(10)廿五章 水滴銅龍晝漏長(三)六三六 山豗谷洶豺虎嗥(7)三七五 隴山高處愁西望(九)六九二 活佛七九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十二)三一零 神君一來疫鬼卻(五)四六八 沙場晝夜多風雨(四)二八一 秋盡江南草未凋(三)五十章 老蟬嘶作車輪聲(五)六一一 弓箭行人各在腰(2)三三四 滿庭紫焰作春霧(一)六六八 東鄰夜宴歌尚齊(3)二八五 秋盡江南草未凋(七)三二一 此時愁煞桓司馬(三)五九三 牒書走報州與縣(6)二八七 秋盡江南草未凋(九)十四 從來不識君王面(八)二六五 洪爐照破夜沉沉(四)六一二 弓箭行人各在腰(3)三九零 孤燈不照返魂人(十)六六零 聚米空思馬伏波(3)三三二 北風捲地白草折(十一)一九三 吹沙走浪幾千裡(廿六)四二九 期以忠義酬明君(三)四六九 沙場晝夜多風雨(五)三五七 不知有月空中行(六)四二七 期以忠義酬明君(一)六五五 崢嶸巨浪高比山(6)五二五 旌旗十萬斬閻羅(十一)七零八 使者一零九 黃旗入洛竟何祥(五)九三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九)一八八 吹沙走浪幾千裡(廿一)五六六 銜枚夜度五千兵(17)第四章 日日長看提門衆(四)六零八 倚劍東冥勢獨雄(9)五一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一)二一六 東魯尚存周禮樂(一)三四四 馬蹄帶得淮河水(一)四三三 期以忠義酬明君(七)三四零 滿庭紫焰作春霧(七)六三四 山豗谷洶豺虎嗥(5)四一六 輕裘緩轡踏地來(二)三二六 北風捲地白草折(五)五七二 南北驅馳報主情(5)五八六 裹屍馬革英雄事(7)六三一 山豗谷洶豺虎嗥(2)六四六 平生只負雲山夢(7)四一九 輕裘緩轡踏地來(五)一二零 男兒賭勝馬蹄下(六)四二六 病樹前頭萬木春(二)二七三 洪爐照破夜沉沉(十二)三九七 東家西家罷來往(七)四四零 吟到真詩喜欲狂(四)四八二 禍亂初平事休息(五)四八一 禍亂初平事休息(四)四七二 人道太子鐵騎來(一)六七五 東鄰夜宴歌尚齊(10)四六零 星宿煌煌日月光(六)六七五 東鄰夜宴歌尚齊(10)五一六章 旌旗十萬斬閻羅(二)五九五 牒書走報州與縣(8)三八零 龍山高處愁西望(十四)五一三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十四)四七零 沙場晝夜多風雨(六)四九章 老蟬嘶作車輪聲(四)
七零七 戰爭號角六六五 無慾常教心似水(5)五六六 銜枚夜度五千兵(17)四五六 星宿煌煌日月光(二)六六五 無慾常教心似水(5)六三七 山豗谷洶豺虎嗥(8)五四三 幾度戰血流寒潮(1)二九四 一鴉不驚城鼓低(五)二零五 可恨年年壓金線(二)二五一 戍兵騎馬出蕭牆(二)二四八 皇都燈火正參差(一)三二五 北風捲 地白草折(三)三四四 馬蹄帶得淮河水(一)捌玖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五)五七四 南北驅馳報主情(7)三七一 隴山高處愁西望(五)第二章 日日長看提衆門(二)一六三 雨過不知龍去處(一)二一一 可恨年年壓金線(八)第七章 從來不識君王面(一)八二章 凍雷驚筍欲抽芽(二)五二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二)五六七 銜枚夜度五千兵(18)六零一 倚劍東冥勢獨雄(2)三二零 此時愁煞桓司馬(二)一八四 吹沙走浪幾千裡(十七)四二九 期以忠義酬明君(三)二一五 可恨年年壓金線(十二)三五章 好風明月自將來(六)七八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十一)三五七 不知有月空中行(六)一八三 吹沙走浪幾千裡(十六)七零伍 潛在的敵人六零九 倚劍東冥勢獨雄(10)廿五章 水滴銅龍晝漏長(三)六三六 山豗谷洶豺虎嗥(7)三七五 隴山高處愁西望(九)六九二 活佛七九章 將軍韜箭射天狼(十二)三一零 神君一來疫鬼卻(五)四六八 沙場晝夜多風雨(四)二八一 秋盡江南草未凋(三)五十章 老蟬嘶作車輪聲(五)六一一 弓箭行人各在腰(2)三三四 滿庭紫焰作春霧(一)六六八 東鄰夜宴歌尚齊(3)二八五 秋盡江南草未凋(七)三二一 此時愁煞桓司馬(三)五九三 牒書走報州與縣(6)二八七 秋盡江南草未凋(九)十四 從來不識君王面(八)二六五 洪爐照破夜沉沉(四)六一二 弓箭行人各在腰(3)三九零 孤燈不照返魂人(十)六六零 聚米空思馬伏波(3)三三二 北風捲地白草折(十一)一九三 吹沙走浪幾千裡(廿六)四二九 期以忠義酬明君(三)四六九 沙場晝夜多風雨(五)三五七 不知有月空中行(六)四二七 期以忠義酬明君(一)六五五 崢嶸巨浪高比山(6)五二五 旌旗十萬斬閻羅(十一)七零八 使者一零九 黃旗入洛竟何祥(五)九三章 欲破巨浪乘長風(九)一八八 吹沙走浪幾千裡(廿一)五六六 銜枚夜度五千兵(17)第四章 日日長看提門衆(四)六零八 倚劍東冥勢獨雄(9)五一章 毒龍帖耳收雷霆(一)二一六 東魯尚存周禮樂(一)三四四 馬蹄帶得淮河水(一)四三三 期以忠義酬明君(七)三四零 滿庭紫焰作春霧(七)六三四 山豗谷洶豺虎嗥(5)四一六 輕裘緩轡踏地來(二)三二六 北風捲地白草折(五)五七二 南北驅馳報主情(5)五八六 裹屍馬革英雄事(7)六三一 山豗谷洶豺虎嗥(2)六四六 平生只負雲山夢(7)四一九 輕裘緩轡踏地來(五)一二零 男兒賭勝馬蹄下(六)四二六 病樹前頭萬木春(二)二七三 洪爐照破夜沉沉(十二)三九七 東家西家罷來往(七)四四零 吟到真詩喜欲狂(四)四八二 禍亂初平事休息(五)四八一 禍亂初平事休息(四)四七二 人道太子鐵騎來(一)六七五 東鄰夜宴歌尚齊(10)四六零 星宿煌煌日月光(六)六七五 東鄰夜宴歌尚齊(10)五一六章 旌旗十萬斬閻羅(二)五九五 牒書走報州與縣(8)三八零 龍山高處愁西望(十四)五一三章 宣威佈德民大悅(十四)四七零 沙場晝夜多風雨(六)四九章 老蟬嘶作車輪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