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說親(1)
“是,東家。”劉嬸接過銀子,走到矮桌前,拿起那隻青花茶壺就出去了。
“你們都坐吧,別站着了,我和曹掌櫃還有事,待會劉嬸買回點心來,你們就吃點填填肚子,等我忙完了,咱們就吃晚飯,再去看花燈。”她對着衆人說道,眼神卻是看向楊氏。
楊氏笑着點點頭,揮手讓她去忙,“你去吧,我們就在屋裡暖和暖和,坐着聊聊天。”
“嗯,那行,爹孃,我和曹掌櫃就在旁邊的無名居,有啥事就過去喊我。”君媱指指牆對面。
“行!”
見他們都個子找地方坐了,君媱這才和曹掌櫃出去了,今天可是要寫幾道關於臘腸的做法,還要親自看着陳師傅做一遍嘗一嘗纔可,畢竟味道不能差的太多,許大人今晚過來,也算是給福運酒樓提升知名度了。
等君媱一離開,錢氏一下子從牀上跳起來,指着這間屋子問君正民夫婦道:“三弟,這是媱兒的屋子?”
“是啊,畢竟也是個東家不是。”君正民點點頭。
君正民的話,讓錢氏的腦袋都不靈光了,一片混沌,只在腦海中迴盪着一句話:這個小賤人還真是好命。
而君柳更是快要忍不住的抓狂了,她是老君家大房的女兒,論身份,論名聲,她可是比那個賤人強太多了,可是憑什麼她能認識那麼俊美的公子,憑什麼她能蓋的起大房子,憑什麼她能成爲這酒樓的東家,憑什麼她居然還能住着這麼好的屋子。
坐在牀頭邊,手掌用力的攥緊牀幔,指甲深深的透過手裡的牀幔嵌進手心,留下了一個個半月形的痕跡,足以見得她心中的憤怒有多盛。
剛纔在樓下最初見到的那位公子,讓君柳沒想到,居然會是縣太爺的公子,而身份那麼高的人,都和君媱那般客氣,這讓她覺得,自己就是被她死死的壓住一頭。
原本自己的孃親想給她找一個大戶人家做少奶奶,這也是她心裡想的,可是大戶人家畢竟比不過縣太爺的家,但是那是她高攀不上的,而如今她高攀不上的縣太爺公子都對君媱那麼高看,她要如何才能壓過她。
憑什麼君媱都可以,她卻不可以,君媱她明明就是個被老君家趕出去的賤人。
無名居內,君媱手持狼毫,正在書桌後,飛快寫着菜譜。
一份白菜臘腸卷,一份臘腸燉雞,一份臘腸燜飯,當然燜飯並不算是菜,卻也是口味獨特,君媱覺得食客們定會喜歡的。
寫完之後,君媱這纔拿着食譜和曹掌櫃一起下樓去了廚房。
因爲今天並不是很忙,而現在也也不是飯點,所以陳師傅此時只是和幾個夥計圍在方桌前,剝着手裡的花生,見君媱進來,手裡還拿着幾張紙,頓時就樂了。
“君娘子這是又有了新的菜譜啊?”他站起身,笑着問道。
“是啊,陳師傅,今天我來做給你看看,等你看好了,孫師傅來了之後,你們再一起商定。”現在做好的,都裝起來,給宋清塵送過去,畢竟明天就是自己兒子去授課的日子,怎麼着都要請授業恩師吃頓飯吧。
陳師傅很是高興,自從君媱來了之後,不只是他們會的菜色多了不少,酒樓的生意更是日漸鼎盛,而年前京裡廖管家來給君娘子送銀子的時候,就帶來了東家的話,說是以後新菜色均先是在青山鎮酒樓賣上一個月之後,再送到別的分店去。
他們自然是很高興,這新菜色必定是會吸引食客眼球的,而一個月之後再在其他分店推出,必定是給了他們大賺一些噱頭,就說是去年那鴨血粉絲湯,因爲鎮上很多大戶喜歡,之後居然越傳越遠,不少的名流時刻都會從遠處來品嚐一番。
君媱做的很仔細,手工卻並不慢,這個需要的就是眼力和經驗,畢竟做飯不必別的,火勢不等人。
隨着三盤新菜色出鍋,陳師傅發現居然還有一道主食,是用臘腸和米飯做的,顏色也很特別。
“君娘子,這個不能算是菜吧?”
“嗯,不是,不過很好吃,如果喜歡,陳師傅就給衆人做一碗嚐嚐。”君媱邊說,邊找來一個食盒,然後又做了一份鴨血粉絲湯,放了進去,“曹叔,我帶着無憂去他先生那裡一趟,晚飯之前我會回來的。”
“哎,行,我讓青雲送你們。”曹如行說着就去招呼青雲了。
樓上,幾個女子圍在一起吃着點心喝着茶水,巧兒則是和已經收拾好的無憂,還有君孝賢和君柳坐在一起說這話。
“弟妹啊,你家媱兒可真是有了大出息啊,可是羨慕死大嫂了。”是羨慕,但更多的卻是嫉妒。
楊氏笑道:“大嫂客氣了,現在是好了,可以前也吃了苦頭不是,這老天爺啊,總不會讓人苦一輩子的。”
“嗯,可不是,我家柳兒現在可是真的服了她這個四姐了,幹啥啥行,恨不得能跟在她四姐身邊好好學學。”錢氏的笑容很是燦爛,但是落在衆人眼裡,卻不是那個味道。
“這有什麼好學的,老君家有老爺子哪裡還用學別人的,再說了,我家媱兒平時也很忙,沒啥工夫。”君柳那你孩子是啥性子,她怎麼可能不知道,絕不能留在自己女兒身邊。
錢氏心裡不喜,“怎麼能呢,老爺子教孫子都還忙不過來呢,哪裡有那閒工夫來教我家柳兒,你看,你們家現在是好起來了,可是也不能不幫着兄弟不是?就算是你們分出來了,這咱們還終究是一家人,要是讓老爺子知道,媱兒居然能幫着妹妹,他會多高興啊。”
錢氏越說越興奮,而楊氏的眉頭則是越皺越緊。
“大嫂,這件事以後別再說了,我雖然是她娘,但是她的事情,我是不會拿主意的。”
她的閨女是個有主見的,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她插手,而對於兩個小外孫,她其實是想着幫她帶着的,免得她辛苦,卻也被女兒拒絕了,直說他們的思想不能傳達給自己的孫子,她並不想把子女留在這村裡過日子。
楊氏心裡其實是有點難過的,總覺得自己的女兒和自己並不是多麼的親近,但是後來在君媱的一句話下,徹底的悟了過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