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初議復套

8萬 網 | | | |

宋楠從懷中掏出一疊紙張來,躬身放在正德膝上,正德道:“這是什麼?”

宋楠道:“兵工廠建立一年來所有花銷的明細出入以及總賬,請皇上御覽。

正德愕然道:“你給朕看這個作甚?”

“皇上不是說臣發國難之財麼?臣便讓皇上瞧瞧爲了這座兵工廠臣花費了多少銀子,裡裡外外,從人工到物資,方方面面的投資,臣已經投入了五百多萬兩銀子。臣從建立此廠之處,宗旨便是研發武備火器,裝備大明軍隊,讓我大明軍隊無敵於天下,從未想過從中牟利。這些銀子是臣集資而來的,皇上聽外界傳言臣開發白紙坊賺了多少多少銀子的事,但皇上可知道,這些銀子可不是我一個人所有,臣只是裡邊的小股東而已,分到手也不過幾十萬兩罷了。臣說服他們講銀子投入兵工廠中,本就是件冒險的事情,皇上不準製造火器的事情臣都沒敢跟他們說,只要一說出來,恐怕臣的門前天天要圍着大批要債的債主了。”

正德愣道:“居然還有這樣的事?”

宋楠道:“皇上可派人去查,臣可一句假話也沒說。您想想,臣要爲了賺錢,爲何不去開發地產,做其他生意;哪一項不比搞什麼火器兵工廠安穩賺錢?爲何來趟這渾水?還不是因爲臣的一片拳拳報國之心麼?臣就擔心有一天我大明軍隊不是他國的敵手。兵者,國之大事。故而從武備上入手,乃是最爲快捷提高實力的辦法,皇上焉能誤會我這一片苦心。”

正德被宋楠這一番話說的頗爲感動,沒想到宋楠竟然如此忠心,比其他任何人都關心大明社稷的存亡,自己還說他發國難財,這也太傷他心了。

“皇上若覺得臣是發國難財,朝廷可以不採購,臣也可以不用這些火器,皇上要臣去西北,臣遵命便是,但是勝敗之數臣不敢保證,步了徐光祚的後塵,皇上可不要怪我,臣不是無能,而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正德擺手道:“說這些作甚?朕只是隨口開個玩笑罷了,準了你便是。三百萬兩銀子,戶部要鬧翻天了。”

宋楠哼了一聲道:“三百萬兩就算多麼?在這之後,我還需要採購三百萬兩的火器隨軍呢。”

正德嚇了一跳,叫道:“你還要?兩百門還不夠?”

宋楠道:“趕走西北的十幾萬韃子或許夠了,但要想一勞永逸,那還需大批的火器。”

正德愕然道:“一勞永逸?”

宋楠道:“臣所提的第二個條件便是這件事,須得皇上定下方略。臣認爲,我們跟韃子這麼無限制的對持下去不知何時纔是個頭;臣這斷時間,不僅是關注戰事,還細細思量了爲何我大明邊陲總是難以長治久安的原因,在諮詢了不少有識之士之後,臣綜合自己的判斷得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什麼原因?”正德極爲感興趣。

“河套既失,邊鎮難安。一切的緣由都在於河套地區的丟失,臣此次請皇上下旨,驅逐韃子之後,准許臣率兵收復河套,將韃子趕回狼山、陰山、大青山以北的荒原上去,讓他們失去河套水草肥美之地,從此再無力恢復生氣,無力進犯我大明邊陲。”

正德腦子裡一片漿糊,他壓根不明白宋楠說的什麼河套問題是怎麼一回事,他也不懂這些戰略上的大局觀,但他從宋楠的神態和口氣中聽出宋楠說的是一件大事,一件極大的大事。宋楠的意思好像是說,不僅要驅逐走入侵西北的韃靼人,還要將他們趕的更遠,趕到天邊去,永遠不要煩自己。

所謂河套地區,通俗來說,是指黃河幾字灣流經的大片流域,黃河充沛的水資源在這裡塑造了一個北方的魚米之地;從賀蘭山到大同宣府以北的大片區域,水草肥美,物產豐富,是塊膏腴之地。

大明朝建國之初,在河套地區的防禦是以大寧、東勝、開平三衛連成一線,形成一個防禦體系;正值小冰川時代的來臨,北方氣候嚴寒,冰雪難消,孤懸於外的大寧東勝兩衛無法屯田自足,朝廷的物資也難以運抵補給,不久後,大寧東勝兩衛便宣佈撤銷。剩下開平一衛獨木難支,終於在宣德五年宣佈撤銷,所屬全部百姓隨之內遷安置在河北山西鳳陽府一帶。

而永樂大帝起兵之時,借用了原屬寧王的蒙古軍隊協助,後來永樂登基之時,便索性將原來大寧衛的地盤送給了蒙古人。

表面看起來,永樂帝當年放棄大寧東勝衛的做法無可厚非,因爲防線的遙遠漫長,補給的困難,防禦的諸般難處,以及寒冷的天氣,都似乎預示着收縮防線到長城以內防守乃是上佳之策。但其實,收縮防線便預示着放棄長城以北的大片地域,蒙古各部落紛紛往南遷移,最後整個河套地區盡數被蒙古人所佔據;而這裡充沛的水資源,豐富的物產,也讓佔據此處的蒙古人樂不思蜀,這裡幾乎成了蒙古人的大本營。

然而,弊端還不在於這麼一處,由於放棄河套地區,導致了蒙古韃子可以直接和大明朝的幾大邊鎮對峙,等於洞開了北方的防禦縱深,在門口養了一羣狼。固然大門堅固,防禦嚴密,但狼總歸是狼,他們總歸要擇人而噬。

正統十四年夏,蒙古狼露出了獠牙,蒙古大汗也先揮軍兵分數路東進南下,東面攻擊的是大明控制的遼東,而南邊攻擊的是甘肅、大同、宣府一線。之所以能這麼快便攻擊到大同宣府這些邊陲重鎮,便是因爲河套控制在韃子手中,他們並不需要越過狼山陰山大青山遠奔而來,而是裝個身便將屠刀砍向大明的大門。

在後來,衆所周知的土木堡之敗,大明元氣大傷,與其說土木堡之變是王振這個太監的責任,還不如說,追本溯源,當年大明放棄大寧東勝開平三衛,失去對河套的控制,便是爲後來的敗局埋下了禍根。

自此之後,大明邊鎮永無寧日,每一年在九邊重鎮發生的大小戰役不下千起,大明朝也被迫花費巨大精力防禦九邊重鎮,被折騰的筋疲力盡。

在遼東一帶,設立的奴兒干都司其實已經名存實亡,大明失去了對東北遼東的控制,在九邊以北,韃子肆虐於河套及漠北,大明朝自長城一線往北都已經失去了開國之初的控制力。

宋楠今天所說的便是關於河套的得失問題,宋楠原本並不太懂大局上的佈局,但這幾年,宋楠讀的書多了,見得人多了,每每和一些有見識的人談論時事,不免涉及這些話題。一來二去,引發了宋楠對於這些故去之事的思考。這次韃子大舉來犯,勾起了宋楠對於此事的思索,宋楠這才提及了此事。

但其實,復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正德點了頭便成了,打敗韃子奪取河套是一回事,真正能復套成功那是另外一回事,能否守住河套,在黃河以北建立穩固的防守體系,這纔是關鍵所在。而這一切,將要花費的錢銀數不勝數,將要付出的代價也將大到咂舌;河套地區已經被韃子視爲核心地區,也是戰略要地,豈是一個說復便復的事情。

但無論如何,宋楠要提出來,宋楠並未估算這件事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朝廷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宋楠的出發點只有一個,大明朝想要建設成爲強國,想要長治久安,就不能允許有人在臥榻邊搗亂。辛辛苦苦休養生息了數年的時間,朝庭好不容易緩過氣來,韃子一場入侵之戰,又將耗費掉所有的積累,長此以往如何能強國富民?

既如此,不如一了百了解決這個問題,長痛不如短痛,只有徹底解決北方的毒瘤,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第141章 射畫第225章 劉瑾的第一次進攻第119章 暗算第301章 留書第849章 利益同盟第571章 人間四月第715章 建築史上的奇蹟第437章 交易第145章 巢穴第588章 利益相關第96章 穩固第482章 行跡暴露第632章 命運的安排第564章 他想謀反第72章 攤牌第153章 圈套第756章 插曲第106章 挨刀第497 心有猛虎第113章 麻煩第43章 死灰又復燃第579章 世間本無容易事第578章 大計第487章 困於斯第51章 尷尬王總兵第372章 一葦渡江第197章 大勢之趨第819章 解決之道第421章 打獵歸來第六百四十六章第485章 共臥第542章 罪證第576章 昨日重現第229章 朝堂對決(上)第65章 挑釁第409章 披風貴如命第275章 生死一線第350章 哥哥和妹妹第574章 無法拒絕第749章 楊大人很鬱悶第5章 空有律令依第26章 一對應聲蟲第555章 難題第600章 不破不立第171章 同流第585章 新氣象第268章 咫尺天涯第649章 弱點第5章 空有律令依第468章 王府夜宴(中二)第72章 攤牌第167章 仁至第260章 大敵當前第389章 備戰第258章 逆耳第21章 請君入我甕(上)第586章 毛遂自薦第135章 翻臉第108章 倔強第272章 果腹之物第759章 此物舉世無雙第266章 悍勇第29章 蚍蜉撼大樹(下)第265章 萬難第575章 現實很殘酷第773章 無法預料的結局第807章 埋伏和反埋伏第74章 財路第312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149章 妥協第44章 人急智自生第91章 入股第758章 送他一份大禮第475章 暗查第465章 內情第464章 婢女青鸞第404章 漫漫山中路第793章 苦心第20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35章 英雄人物第402章 轉戰西路第356章 剿匪記第123章 注血第117章 新宅第775章 內憂第264章 煙攻第408章 趙大將軍第811章 打死勿論第812章 再無妥協第863章 意外第845章 生死誰人憐第405章 獵殺第737章 長城保衛戰(二)第120章 難防第20章 錦衣方大同第399章 兩名義軍小兵的光榮歷史第740章 要挾第11章 好大一條棍第712章 望風而逃第93章 討要
第141章 射畫第225章 劉瑾的第一次進攻第119章 暗算第301章 留書第849章 利益同盟第571章 人間四月第715章 建築史上的奇蹟第437章 交易第145章 巢穴第588章 利益相關第96章 穩固第482章 行跡暴露第632章 命運的安排第564章 他想謀反第72章 攤牌第153章 圈套第756章 插曲第106章 挨刀第497 心有猛虎第113章 麻煩第43章 死灰又復燃第579章 世間本無容易事第578章 大計第487章 困於斯第51章 尷尬王總兵第372章 一葦渡江第197章 大勢之趨第819章 解決之道第421章 打獵歸來第六百四十六章第485章 共臥第542章 罪證第576章 昨日重現第229章 朝堂對決(上)第65章 挑釁第409章 披風貴如命第275章 生死一線第350章 哥哥和妹妹第574章 無法拒絕第749章 楊大人很鬱悶第5章 空有律令依第26章 一對應聲蟲第555章 難題第600章 不破不立第171章 同流第585章 新氣象第268章 咫尺天涯第649章 弱點第5章 空有律令依第468章 王府夜宴(中二)第72章 攤牌第167章 仁至第260章 大敵當前第389章 備戰第258章 逆耳第21章 請君入我甕(上)第586章 毛遂自薦第135章 翻臉第108章 倔強第272章 果腹之物第759章 此物舉世無雙第266章 悍勇第29章 蚍蜉撼大樹(下)第265章 萬難第575章 現實很殘酷第773章 無法預料的結局第807章 埋伏和反埋伏第74章 財路第312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149章 妥協第44章 人急智自生第91章 入股第758章 送他一份大禮第475章 暗查第465章 內情第464章 婢女青鸞第404章 漫漫山中路第793章 苦心第20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35章 英雄人物第402章 轉戰西路第356章 剿匪記第123章 注血第117章 新宅第775章 內憂第264章 煙攻第408章 趙大將軍第811章 打死勿論第812章 再無妥協第863章 意外第845章 生死誰人憐第405章 獵殺第737章 長城保衛戰(二)第120章 難防第20章 錦衣方大同第399章 兩名義軍小兵的光榮歷史第740章 要挾第11章 好大一條棍第712章 望風而逃第93章 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