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勸慰

…衆邊酒巳經飽飲的差不多了,四兩重的黑互罐凡經飲”歲如也。既然不讓再添,店家就又送上兩個下飯的菜來,京蔥醬鴨和炎羊肉條,做的很是可口,再端上飯來配着吃。張佳木大口送食,很是吃了一飽。

曹翼見他吃的香甜,不覺代他高興。前一陣子,張佳木心事重,而且手頭的事太多,頗有點“食少事煩”的樣子。當然,他年輕體壯,不象武侯那樣累倒了自己,不過底下人瞧着也很不是滋味,現在看他這樣,曹翼自然是替他覺得安慰。

如此飽餐一飯,但並沒有即刻走,相反,叫了兩杯茶來,又年人取了一些洗的很乾淨的水果,張佳木與曹翼對坐飲茶,擺出了一副對坐長談的架勢。

其實兩人沒有什麼話可說,衛裡的公事,張佳木會和相應的人商量,曹翼和他的副手只管張佳木的護衛和張府家將的提調,這一點小小事如果張佳木也要管的話,那也未免太偏勞了一些。

他要聽的,實在是崔浩和楊繼宗等人的對話。

沒聽幾句,到底是讀書人,說話脈落分明,雖然偶用隱語,但張佳木是何人,就算對方用隱語,他微略一想,也就明白了。

這一科,最得意的當然是三鼎甲,照例,狀元榜眼探花全部入選翰林,而且,也全部挑成了庶吉士。

明制與清不同,正統年間已經定下了死規矩,非翰林不入內閣。任何勳臣或是傳奉官,又或是普通的文臣,不管勳業多麼彪炳,但從正統年之後,入閣是沒有希望了!

從正統年開始,內閣總理大事,通政司送上來的全國各地的奏章,先呈內閣,提供意見後送交司禮,司禮批紅,如果內閣沒有疑議的話就加以副署,經過這樣的程序之後,奏章就變成了具體的處理意見,而且是不可違抗的煌煌聖弄。

如果不經內閣,徑送內宮,由皇帝親自下旨處斷的政務,在法理上來說是欠缺程序的。用這種方法升投的官員便被稱爲傳奉官。

正統至天順年間,傳奉官並不多,成化年間,傳奉官猶其氾濫。中旨頻出,從工匠到憐優,都有被授官的可能,一個工匠世家的傳人,因爲手藝特別突出而被皇帝欣賞,傳奉至工部尚書。在文官來說,武職官的泛濫正好可以用來攻擊武官不堪其任,或是素質低下的口實,但如果傳奉官氾濫,而且擔任文職的話,對文官的自信也是極爲沉重的打擊,所以,在成化之後,孝宗即位,傳奉官被一掃而空,天下文人爲之大快胸臆。

傳奉官十之八九不合格,不堪其任,但其中也有不少奇能特異之士被一同貶落,比如加上官職的農人中的佼佼者,工匠中的能工巧匠,他們不比那些黃冠僧尼之流,但也是一併對待,這一點以後世人的眼光來說,是猶爲不公平的一件事。

現在尚不及此,三鼎甲入翰林,並且全部爲庶吉士,也就是正經的儲相,又稱留館。三年之後散館開坊,轉侍讀學士,或轉部屬,十年之後,就爲三四品京官,到時候,養的望夠了,就有機會入閣辦事。

這是條終南捷徑,能入選的進士,當然也就是人中嬌子。

今日在場的進士,崔浩是二甲靠前的名次,所以也成爲庶吉士的一員,由工部在東華門附近提供住處給他,光祿寺早晚供給食物,宮中的錦衣其官照料他的安全,每天他可以出入宮禁,查閱資料,禮部供給他筆墨紙硯等應用的東西,總之,挑成庶吉士後,崔浩已經不需要自己花一文錢,連安全問題都有了保障。

現在這會兒,他手中提的燈籠就是有大明工部制的字樣,提着這盞燈籠,誰都知道他是翰林庶吉士,除非是犯了極嚴重的罪過,不然的話,是不會有人敢來找他的麻煩了。

辰光不早,要不是有崔浩這盞燈籠護着,這羣進士老爺可不敢隨便了來犯夜禁。至於楊繼宗,名次也不低,挑的是刑部主事,雖不及庶吉士,將來入閣是無望了,但好歹也是京官,十幾年熬資歷下來,好歹也弄個堂官噹噹,比在地方上沉浮拼搏是好過太多了。

他們來送的是程萬里,這傢伙考的不好,位在三甲,入翰林無望,留在京師也無望,而且,分的縣份也不好。他是北方人,按大明的傳統自然是異地爲官,吏部好象和他開玩笑,這位新科進士的縣份是海南臨高,”天知道那是什麼鬼地方?裡,但一縣正堂也是正印親民官,仍可行大有爲之事,到時候,吾輩在京靜侯好音,佳名一成,則事必有望了。”這位是崔浩的同僚,也是新科進士,同樣入選庶吉士,也是春風得意。如果是少年進士這麼勸慰程萬里,可能會激起對方的反感,而這位中年士子娓娓道來,說的極爲懇切,所以也就格外有一種勸慰人的力量,程萬里原本一臉沮喪,到這會兒,終於在臉上露出一點血色來。

明朝考覈官員一般是六年一次,京師京察,地方考覈,此等事都是非常嚴格嚴肅的大事。不過,時間久了,文官們以進士鄉誼同年等攀成了一張大網,進士任職知縣,也要看同年的力量如何,有沒有得力的大佬當後臺,或是是否年輕幹練,能力超羣,一般來說,象程萬里這樣年紀,如果到任肯實心任事,加上一羣同年好友替他吹捧,轉同知,升知府,再進道員,最後到布政司,或是調入中樞,也並非不可能之事。

特別是,今科同年好友多半得意,自己的沮喪雖然來自於此,但轉念一想,如果一羣好友全部不得意,大家海天四散,各自鬱郁,到時候就想有所援手亦不可得,那樣的話,可就是真的不大妙了。

怕就怕的是三年一轉,從一縣到另一縣,十幾年下來,還是七品正堂,到時候年過中年,上司是科場後輩,自己卻得俯首彎腰的伺候,當官到這種地步,也就灰心的很了。

所以程萬里聽了這位庶吉士的勸說,自覺自己科運雖然不大好,官運卻還是大有可爲,並沒有到灰心喪氣的時候,於是振作起精神來,與各人推杯換盞,好好飲了幾杯。

“年兄”楊繼宗與程萬里是舊識,而且也是府試同年,現在更是進士同年,科場之中,這種關係是最爲牢靠,根本無可斬斷。

一科之中,若是有人發達,對同年必定會施以援手,每科出個名人,同年們都是臉上生輝,不過楊繼宗現在不是要說這個,他只是很簡捷的道:“地方的事,不外刑名小錢穀最爲要緊,刑名,一個案子是兩家人,或是兩個家族,至爲要緊的事,不可不慎。到了地方,先除積案,查以明,斷以情,惟以本心人情來斷案,則無有不準。你把刑名案子斷好了,地方上名聲就好了,接着,就是卻積弊,除陋規,把這個做好了,加上刑名打的底子,你在地方上就有威望了,再多和宗族長老,本地士伸交往,勸喻大義,到這時候,就能經手錢穀的事了。嗯,你可以申求減免一些收不上的爲先聲,接下來和百姓約以交賦的時期,不要動輒就打屁股,動之以情,曉以大義,如果把錢穀弄好了,你就威望大增,到時候就能做一些文教的事,修理學宮,辦書院,給士子優遇,這樣一來,你的名聲非得扶搖直上,直達九重天的不可。”

這一番話,都是楊繼宗自己這麼多年來精心訪求的治吏能吏之道,當然,也是廉吏之道。用他的辦法,其實不大倚靠刑房書辦等蠢吏,而是自己凡事親力親爲,不然的話,也就談不到裁撤那些陋規和杜絕賄略了。

他的留心治世之道,以經濟致用爲學的態度在場的同年都知道,所以不僅是程萬里感激至深,就是一邊的人,也是細細揣摩着楊繼宗的治政之道,細思之下,都是覺得極有道理。

“大爺”當着外人,曹翼以家人的稱呼小聲的向着張佳木道:“這個姓楊的,似乎是個有良心的好官兒“嗯”。張佳木點了點頭,亦是輕聲道:“不錯。他的法子要是聰明人照樣去做,幾年之內,能吏廉吏之名必定就是有了,不壞的好法子。”

確實,楊繼宗的話雖然不多,但句句在點子上,而且以刑名入手,錢穀在後,在地方有威望之後,勸捐辦學就有了資本,而大明現在以文治天下,文教再搞好了,則名聲大起亦是勢成必然之事了。

程萬里得楊繼宗這般點撥,實在是等於撿了一頂三品文官的帽子在手裡,好生去做,肯定不會以七品下僚終身歸老了。

“但是”張佳木在心裡對自己道:“此非破立之法,不過,姓楊的是聰明人,這一點來說,倒是沒錯。”

第251章 密奏第306章 巧遇第238章 訓誨第5章 驚變第109章 徘徊第172章 結納第142章 交心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四章 反制第692章 潛藏第342章 大宅第603章 文思院第62章 買田第182章 顧全大局第384章 忍第608章 間子第597章 威風第169章 送行第287章 心腹第488章 下風第60章 品評第521章 伏兵第326章 鹽引第557章 正副使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七章 叫陣第645章 無聲第504章 寬恕第355章 春茶第296章 機鋒第272章 軍法第606章 妙棋第8章 請君入甕第140章 如何安頓第101章 妙人第647章 喜事第229章 震怒第318章 慶賀第124章 合流第234章 道別第180章 先發制人第537章 打趣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六章 破陣第407章 拜託第346章 廷仗第289章 清晨第12章 靖遠伯第125章 奪門第100章 真英傑也第31章 升官第42章 請教頭第195章 贖身第385章 驚心動魄第156章 太子露臉第5章 驚變第495章 埋伏第570章 商機第431章 起火第184章 文官第547章 京營第266章 環第78章 窯廠第53章 彈劾第664章 司法第300章 零一章國本第155章 進宮第149章 大宅門第393章 狂奴第349章 送信第345章 大人到第222章 閒談第170章 經營收納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382章 石府外第294章 出行第11章 分鬥第522章 動員第660章 鑄錯第244章 說礦第76章 衝突第5章 驚變第38章 投壺第392章 潛伏第649章 禁軍第433章 靈機一動第352章 權力第497章 堤壩第430章 遇襲第203章 逞威第489章 勇士第524章 襲殺第614章 規則第502章 宮保第479章 曹府第184章 文官第385章 驚心動魄第244章 說礦第414章 消息第226章 風水輪流轉第483章 反了第119章 惡客第133章 斷手
第251章 密奏第306章 巧遇第238章 訓誨第5章 驚變第109章 徘徊第172章 結納第142章 交心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四章 反制第692章 潛藏第342章 大宅第603章 文思院第62章 買田第182章 顧全大局第384章 忍第608章 間子第597章 威風第169章 送行第287章 心腹第488章 下風第60章 品評第521章 伏兵第326章 鹽引第557章 正副使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七章 叫陣第645章 無聲第504章 寬恕第355章 春茶第296章 機鋒第272章 軍法第606章 妙棋第8章 請君入甕第140章 如何安頓第101章 妙人第647章 喜事第229章 震怒第318章 慶賀第124章 合流第234章 道別第180章 先發制人第537章 打趣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六章 破陣第407章 拜託第346章 廷仗第289章 清晨第12章 靖遠伯第125章 奪門第100章 真英傑也第31章 升官第42章 請教頭第195章 贖身第385章 驚心動魄第156章 太子露臉第5章 驚變第495章 埋伏第570章 商機第431章 起火第184章 文官第547章 京營第266章 環第78章 窯廠第53章 彈劾第664章 司法第300章 零一章國本第155章 進宮第149章 大宅門第393章 狂奴第349章 送信第345章 大人到第222章 閒談第170章 經營收納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382章 石府外第294章 出行第11章 分鬥第522章 動員第660章 鑄錯第244章 說礦第76章 衝突第5章 驚變第38章 投壺第392章 潛伏第649章 禁軍第433章 靈機一動第352章 權力第497章 堤壩第430章 遇襲第203章 逞威第489章 勇士第524章 襲殺第614章 規則第502章 宮保第479章 曹府第184章 文官第385章 驚心動魄第244章 說礦第414章 消息第226章 風水輪流轉第483章 反了第119章 惡客第133章 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