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傳承

“得國之正,無過於本朝太祖高皇帝!”

張佳木點一點頭,向着王驥道:“此論甚正,老伯爺,愚意也是覺得如此。”

‘好,你能這麼說,老夫甚慰。”

“但如果我停止在這一步,恐怕也不是這個原因。”張佳木緩緩道:“得國此正,也不說就不能失國。王朝更迭興替,誰還管當初的事?要說得國之正,周朝八百年天下就不正?”

他見王驥要反駁,因搖了搖頭,向王驥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絕不可以天下人奉一人,而一人可以殘民以逞,享盡威福”“沒有這個道理!”

“佳木此…“

明朝學術的開放還要從明中後期開始,那些文臣根本不把皇權看在眼裡,可以直指着皇帝的鼻子大罵。

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纔會出現顧炎武和黃宗羲兩個救國無方,誤國有術,但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兩個大學者。

張佳木現在說的,便是顧炎武的主張。

可以說,在當時就提出這種比較原始的理論也是極爲不容易的,也是明末思潮解放到一定程度,纔會產生這樣的見解。如果沒有明末文官政治發展到頂峰的結果,恐怕顧炎武也不會有此結論。

但就現在王驥來說,這樣的理論也實在是太超拼了一此。

老頭兒瞠目結舌,幾乎要說不出話來。

“君於天下,不能以獨治也,獨治之而刑繁矣衆治之而刑措矣”。張佳木看向王驥,沉聲道:“現今天下事獨集於縣官一人之手,連丞相也沒有,試問,君賢則國治,君若不賢,又如何?”

“君不賢,則文死諫耳。”

“死諫仍不聽呢?”

“這……”

張佳木微微一笑,道:“王振用事時老伯爺爲什麼託庇於閹人門下,還不是因爲國君年幼,實權盡在閹人之手,不得已不爲之耳。如果君權沒有那麼大,大臣可以分府自立門戶,各操權柄,州縣官可以自行闢官,臨民、理財、管軍、分君權而各治之,天下事又如何呢?”

明清之際之所以國家衰敗到叫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步,還是因爲中央集權太過,儒學因程朱理學的出現而僵化,士大夫除了少數人之外,經世致用之學根本就談不上。

現在這會兒就是明朝一個關鍵的轉向點。

是繼續集權繼續僵化,還是幡然悔悟,有所改變9

對於時政的弊病,王驥也是心知肚明,等張佳木說完,他點了點頭,道:“看來佳木主持的政府革新,絕不會止步於現在這個樣子。

“是的,是的!”

張佳木答道:“自是不會止於現在這樣的程度。不瞞伯爺說吧,中央要恢復三省制度強加監察,限制君權,獨立同法。做到這個程度只若是今天行,我便是明天便死也是值得的。”

他從來沒有和人這麼推心置腹的說話,一個人的思想境界隨着時間和權力的增減會產生變化。

張佳木執掌天下權,久矣!到現在,把話說出口來,他也纔是知道,眼前國家大政的走向和改變在他心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也怪不得很多優秀而傑出的政治人物,爲了理想可以拋棄一切。

有的時候,只有到這種境界的人才會深刻的理解,爲什麼會如此。

“是的!”他自己強加了一下語氣,向着王驥道:“伯爺帶我出身,所以我句句是實。中央就是要這麼改,非改不可。若是有誰擋我去路,任是誰,我也絕不會放過!”

“唉!”王驥也是神情激動,起身跤了幾句,才轉身向張佳木道:“你和增兒,分歧就在於此了。”

“伯爺說的是,這實在是沒有辦法可想的事。”

“這都是命中註定所必然之事,無可再說。”王驥看向張佳木,道:“這麼一說,你絕不會放權,最少在二十的內,非得由你把大權牢牢握住不可。那麼,我要問你,三省重立,中央如你所說改制成功,地方郡縣分權,也是勢屬必然。同時,吏員與官員都以考試進行,是不是?”

“是,這也瞞不過伯爺。”

‘嘿,老夫和胡老狐狸常推演朝局,看你要怎麼做。我看,你辦吏員學校,考覈吏員,只是將來考覈官員的先聲罷了。將來,是要官吏不分,官可以行吏事,吏也可以爲官,是吧?”

“就是如此,伯爺真的厲害。”

‘這不算什麼。”王驥甚是感慨,向着張佳木道:“老夫雖然能從你的佈局中推演出一些東西來,但和我胡老狐狸,還有王直那廝,我們三個服官都有一百五十年了,三個老東西自詡不凡,但於國家大政上一無建樹,和你相比,我們真的只是伴食鬲諾的小吏罷了!”

王驥這般誇獎,張佳木卻也是並不謙虛,和這些老臣比起來,他的成就自是要大上許多,這一層也毋庸諱言。

“那麼,老夫最後來問你一句,這卻是老夫自己問,佳木,究竟將伊于胡底呢?”

“廢立之事,絕不會有。”

張佳木想了一想,便語氣堅決的道:“歷來權臣想要更進一步,篡奪中央,非得有兩次以上的廢立,請伯爺放心,絕不會有此事發生。還有,重建中央威權,分權三省,我的權力也會慢慢削減,除了軍權之外,政權我將慢慢的不再插手。”

王驥眼皮一跳,道:“你的意思,將留着軍權在手?”

“是的,本朝也非得有一個軍權極大的人物來制衡文臣不可。”

在明朝原本的軌道上,雖然朱元璋和朱棣這爺兒倆都是強勢帝王,也有很強大的武官集團,但明中期之後,文官集團一樣發展到了可以對抗皇權,同時也對抗皇權的昏屬品宦官的地步。

現在張佳木進行了政治改革,文官們在制度上都有掌握天下的權力,如果軍方沒有一個強勢人物和掌握強勢軍權的人物和機構在,歷史的演變將一無變化,百年之後,仍然是文強武弱,國家漸漸失去國防的結局。

“這麼說,你要重開大都督府?”

王驥不愧老而彌堅,甚是老辣。張佳木不過剛提一個頭,他便巳經知道結果了。

“是的,重開大都督府。”張佳木答說道:“事情一出,我就知道我很難了。以今日之局面,我沒有辦法激流永退。一退,則非死不可。”

今日局面,確實也是如此。

太子要殺張佳木,而張佳木若不弓頸就戮的話,就非弓導一場廢太子的政變。這政變一起,宮中再有這麼樣的動靜,他一失權柄,就非死不可。

就算是駙馬的身份,也是一樣救不了他。

“所以“張佳木看到王驥的臉上也有諒解的表情,因又接着道:‘天下軍權,我必須掌握在手。而且,以後要形成制度。”

‘這個制度怎麼弄?”

“漢代的大將軍,權柄太重。以大將軍錄尚書事,軍權和政權全部在手。現在我重開三省,中書令和尚書、門下三省掌握天下政權,而我和歷代大都督只掌軍權。”

“如果你下一任的大都督有野心,文官雖有政權,但調一營兵,什麼問題也解決了。”

“天下事哪有這麼簡單?文官掌握了政權和人心,還有可管一部份後勤,軍隊以後也要讀書識字,知道天下大義。

如果文官無理相逼,甚至是皇帝無理,那麼軍隊可以反擊,除此之外,絕不可調兵相向口這一層,我將刻石成碑,留在大都督府正堂之前。”

‘雖然如此,還不足。”張佳木又接着道:“還要有監軍,掌握軍隊動向,同時也規勸繼任的大都督們,還有,要加強監察權,便是議院。以天下有名有德望的人,不拘是士大夫還是退休的武官,又或是有名的學者,甚至是商人,有此一院,可以制衡和調和文武,伯爺,以爲如何?”

“說到這,你還沒有說大都督怎麼選任?”

“這沒有辦法選。叫皇上和外人插手,大都督府自己就會亂。”說到這,張佳木微微一笑,向着王驥道:“況且,我做這麼多事,立這麼大功,掌這麼大權,難道就什麼也不落?我雖一心爲國,也不能清高至此,以後大都督,就由我的子孫相襲,世代守國,豈不也是美事?”

“哈哈,果然如此,不出老夫所料。”

“老伯爺,這種時候,我能這麼着,是不是也算退了一步?”

“算了,算了。”王驥神情已經輕鬆很多,他道:‘你不曾要加九錫,已經難得可貴口嗯,可貴之至。”

他看向左右四周,看到巳經聽呆了的李成桂和門達等人,又是撫須笑道:“況且你爲大都督,並且世代相承,也是要安部下之心啊。他們提着腦袋陪你玩命,你說要退位,恐怕現在你的這些部下就要和你玩兒命。現在這麼一說,知道將來必定可以尊榮富貴一生,而且可以安然傳給子孫,大家自然就心安了。”

“是的,愚見也是如此。”說這個,張佳木自是有點無奈,但哪怕就是他自己也想把權位傳給子孫,人同此心,誰又能真的無私,到化家爲國的地步呢?

第387章 明白第520章 人心第470章 選鋒第370章 學校第489章 勇士第211章 過錦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469章 詭道第376章 愛好第259章 代王第695章 富強第589章 決斷第483章 反了第161章 人生百態第609章 攤派第68章 一線之明第135章 選擇第368章 金山第600章 置法第666章 東宮第292章 用人之道第274章 宮闈舊事第271章 營嘯第692章 潛藏第550章 生民第658章 喬裝第111章 請示第359章 親近第224章 嶽正第252章 臣不密第362章 寶貝第666章 東宮第64章 放賞第430章 遇襲第287章 心腹第352章 權力第126章 敲鐘第140章 如何安頓第490章 舌戰第425章 叔侄第219章 校閱第616章 鎮撫第321章 好事第172章 結納第407章 拜託第46章 難搞的小隊第197章 場中第217章 白馬第116章 後浪前浪第141章 慶功第626章 首輔第425章 叔侄第288章 定計第1章 倒黴差使第400章 變化第333章 盛怒第136章 意外之得第668章 積毀第74章 爭獵第163章 金牌第107章 盤查第547章 京營第672章 尊榮第595章 貢金第235章 侯府盛宴第614章 規則第411章 人情第278章 營房第30章 處理意見第62章 買田第174章 賜宴第142章 交心第276章 動手第349章 送信第199章 意外發現第480章 知兵事第19章 最大贏家第591章 正道第601章 對質第73章 心願第28章 巧遇第294章 出行第113章 排擠第248章 種禍第421章 決斷第318章 慶賀第400章 變化第608章 間子第244章 說礦第696章 屏息第104章 萬宮女第562章 內閣第414章 消息第242章 崩壞第665章 農桑第277章 索駕帖第84章 坳相公第611章 聖恩第682章 破局
第387章 明白第520章 人心第470章 選鋒第370章 學校第489章 勇士第211章 過錦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469章 詭道第376章 愛好第259章 代王第695章 富強第589章 決斷第483章 反了第161章 人生百態第609章 攤派第68章 一線之明第135章 選擇第368章 金山第600章 置法第666章 東宮第292章 用人之道第274章 宮闈舊事第271章 營嘯第692章 潛藏第550章 生民第658章 喬裝第111章 請示第359章 親近第224章 嶽正第252章 臣不密第362章 寶貝第666章 東宮第64章 放賞第430章 遇襲第287章 心腹第352章 權力第126章 敲鐘第140章 如何安頓第490章 舌戰第425章 叔侄第219章 校閱第616章 鎮撫第321章 好事第172章 結納第407章 拜託第46章 難搞的小隊第197章 場中第217章 白馬第116章 後浪前浪第141章 慶功第626章 首輔第425章 叔侄第288章 定計第1章 倒黴差使第400章 變化第333章 盛怒第136章 意外之得第668章 積毀第74章 爭獵第163章 金牌第107章 盤查第547章 京營第672章 尊榮第595章 貢金第235章 侯府盛宴第614章 規則第411章 人情第278章 營房第30章 處理意見第62章 買田第174章 賜宴第142章 交心第276章 動手第349章 送信第199章 意外發現第480章 知兵事第19章 最大贏家第591章 正道第601章 對質第73章 心願第28章 巧遇第294章 出行第113章 排擠第248章 種禍第421章 決斷第318章 慶賀第400章 變化第608章 間子第244章 說礦第696章 屏息第104章 萬宮女第562章 內閣第414章 消息第242章 崩壞第665章 農桑第277章 索駕帖第84章 坳相公第611章 聖恩第682章 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