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秀才遇見兵

楊充呆了一呆,這才忍着氣道:“大人,學生說過了,楊旭身爲生員,受聖人教化,卻有違孝道,有乖親情,不知尊卑長幼,破壞綱常名教,不配爲聖人門生,爲維護綱常,警示大衆,應當削其功名!”?

讀書人把功名視做第二次生命,楊充逐人出宗門,掘人祖墳,還要奪人家的功名,真可謂是用心歹毒之極,夏潯這功名得來容易,而且他也自知不可能在科舉上繼續有什麼發展,古代的經史子集他根本沒甚麼研究,他會背幾首詩,可歷史上從仕作官的人沒有一個是靠作詩爬上去的,做詩可以揚名,但最終還是要靠做文章,真學問。他壓根就沒想過科舉入仕。若不科舉,這秀才功名雖有好處卻也有限,他並不在乎,所以聽了楊充惡狠狠的話,神態從容,並無怒意。?

吳不殺聽了楊充的話,翻翻白眼兒道:“削其功名?那不歸本將軍管吶,你該去應天府或者禮部纔是。”?

楊充氣往上衝,忍不住道:“大人!楊旭是軍籍,正是剛由應天府把案子轉到大人案前吶。”?

“對啊!”?

吳不殺兩眼一亮:“楊旭是軍籍,可他又是生員,我們軍中的漢子,居然也有人考中功名,成了讀書人了。”?

吳不殺激動起來,與有榮焉地看了楊旭一眼,和顏悅色地道:“楊旭,方纔楊充所言,你都聽到了,你有什麼解釋?”?

夏潯平靜地道:“回稟大人,楊充所指控的,只是他的一面之詞。楊旭與族人交惡,乃至被逐出宗門,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並非楊旭乖張無禮。”?

夏潯把他從青州回到秣陵鎮以來的所有事,源源本本地說了一遍,說道:“因此上,楊旭才與族人生了嫌隙。本來,囿於自己的身份,楊旭頗想息事寧人,可誰知其後不久,族人便商議修祖祠、建義田,而秣陵鎮全族上下百餘戶,卻要楊旭一人承擔絕大部分所需錢款。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這分明是族人有心刁難,此後,便是楊旭被逐出宗門,父母棺槨竟在不通知本人的情況下,強行遷出祖墳,這不是欺人太甚麼?現在他還反咬一口,天理何在?王法何在?”?

楊充搶着道:“大人,將楊旭一房逐出宗門,這是全族父老公議做出的決定。至於他父母棺槨被強行移出祖墳,卻非學生祖父所授意,而是族親父老痛恨楊旭所爲,自發匯聚起來,做出的行動。”?

徐增壽靜靜地聽着,忍不住說道:“縱是族人自發行爲,總是有失厚道,不近情理。令祖父身爲一族之長,雖不知情,難辭其咎。楊旭所爲,雖然難免不睦親族之嫌,從你雙方所述,原因卻不止在楊旭一方。一個巴掌拍不響,你楊氏族人所作所爲,是否盡到了爲人長者、爲人親族的責任呢?如今楊旭已被你們逐出宗門,父母棺槨也被強行遷出,縱有千般不是,這也夠了,再要奪人功名,用心何其歹毒?”?

吳不殺連忙拱手道:“徐大都督所言有理,楊充,你聽到了?”?

“徐大都督?”?

楊充目光一閃,忽地反應過來,徐大都督,可不就是中山王府的三少爺??

楊充雖然有些畏懼,此時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再說勳戚功臣家族,每多跋扈之人,但中山王府的家教卻非常好,子弟門人很少有仗勢欺人的,反正自己將來走科舉一途,不需沾他徐國公的光,如果懷抱大義,仗義執言一番,說不定還能得一個大大的聲名,這與他今後的仕途可是大有助益的。?

於是楊充立即亢聲道:“徐大都督?可是中山王府的小公爺?據學生所知,大都督與楊旭甚有交情,上一次因楊旭怒殺耕牛一事,我楊氏族人曾舉告楊旭,當時就是大都督從中斡旋,保全了楊旭。將此殺牛大案不了了之,這一次僅僅是審問一個小小生員,用得着大都督當朝一品的官員出面聽審麼?大都督不嫌此舉有公然包庇之嫌?”徐增壽大怒道:“豈有此理,殺耕牛案,是應天府審的,此案例如今已載入大明律附錄案例之中,詔示天下。與間經過,與本都督有何相干?”?

楊充膽子漸大,冷笑着反脣相譏道:“若非大都督出面,應天府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斷他無罪麼?”?

“你……你……”徐增壽吹鬍子瞪眼,可是對一個背後站着未來的帝師,轅門外國子監諸多學子助威的太學生,還真不能因爲他出言頂撞就動手揍人。?

“三哥!”?

一個很清脆的女孩聲音忽地響起,聲音不大,很脆很甜,只是因爲徐增壽正在發怒,滿堂上下盡皆屏息,這一聲輕微的呼喚才被人聽見,但是這一聲輕喚只響了一次,然後便寂然無聲,聽到聲音的人下意識地四下尋去,這大堂上全是軍伍中的漢子,以及原被告雙方,再就是兩個應天府的小吏了,哪有什麼女孩子,一時間不免又以爲自己聽錯了。?

徐增壽把身子往後靠了靠,抵在猛虎下山的屏風上,就聽後邊一個很輕很輕的女孩兒聲音道:“三哥好笨呶,你在堂上問案,卻被給人家問住了。”?

徐增壽老臉一紅,尷尬地咳嗽了一聲。?

屏風後面,正是徐茗兒,徐家的小小姐。她剛從北平回來,在徐家,她的兄弟姐妹行裡,三個姐姐早就出嫁了,大哥是國公,又是徐家長子,自幼性情嚴肅莊重,不易親近,二哥幼年早夭,她只聽說過有這麼一個二哥,根本不曾見過的,四哥也承父蔭做了官,現在放着外任,不常在京,所以她和三哥徐增壽最親。出去跑了一趟,把小姑娘的野性兒跑出來了,在家待着無聊,就跑到三哥衙門裡玩,結果正好撞見這樁官司。?

一聽說是楊旭的案子,茗兒的興趣來了,非要纏着她三哥來聽審,徐增壽最寵這個小妹子,受不得她的央求,只得把她安排在屏風後面,徐茗兒蹲在後邊,聽見老楊家這麼欺負人,氣得鼓鼓的,最後又見這楊充指她最親近的三哥濫用職權,干預司法,就更加不悅了。?

“三哥啊,咱大明律法規定,嚴禁告赦前罪,禁止以赦前事相告言。這個楊充犯了法呢,打他板子,叫他胡說八道。”?

“唔?”徐增壽兩隻眼睛咕嚕嚕亂轉,以手掩口,小聲道:“真的假的?有此一說?”?

“當然啦,”徐茗兒在屏風後面飛快地講了幾句,然後又道:“皇大爺明令天下:除不可赦的“十惡”大罪以外,一經判決,不論輕重,以後不得以前事相告言,否則治罪。尤其是這樁案子,可是皇大爺親自審閱修訂載入大明律的喔,他犯了法了,而且是冒犯天子,打他屁股!打他屁股!”?

茗兒說的皇大爺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和徐達是兒女親家,徐達的三個女兒嫁了朱元璋的三個兒子,論輩份,茗兒得叫朱元璋大爺。徐家與皇室關係密切,茗兒也常去宮中走動,她從小生得粉妝玉琢的惹人喜愛,朱元璋也常把她抱在膝上,逗她開心的,從小她就叫朱元璋爲皇大爺,並不稱皇上。?

而大明律中,也確實有這麼一條,就是已經判決了的案子,你若不服可以再告,但是嚴禁你告別的案子,卻把以前已經做出判決的案子搬出來糾纏不清。如果是朝廷大赦的案子,也是依此辦理,判決了就是判決了,絕不允許你告其他案子的時候再把這些陳芝麻爛穀子都搬出來,夾纏不清地理論。?

朱元璋其實骨子裡是相信以法治國的,同時他也很注重禮制教化。明初的《大誥》一家一本,普法工作做的比任何一個朝代都細緻,爲了防止一些百姓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國家律法,他在《大誥》後面附了許多真實案例,將判決結果和爲什麼這麼判都寫得很詳細。?

他很愛民,關注民生,同時也很注意法律的權威性,治理國家,太過傾向於哪一邊都不好,必須注意它的均衡發展,正是出於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尊嚴性的考慮,他才做了這麼一個規定。其實類似的規定在唐律中也有,朱元璋是借鑑吸收,去蕪存精而已。?

楊充見徐增壽掩口不言,還當自己指斥其非,徐增壽有些心虛了,便微微冷笑道:“大都督,爲中山王府和大都督的清譽着想,這楊旭既與大都督有舊,大都督是否該避避嫌疑呢?”?

徐增壽捧腹大笑起來:“哈哈哈……,楊充啊,當今皇上頒《大誥》,那是用心良苦啊。這《大誥》天下萬民,一家一本,似縣學、府學、太學這樣的地方,更將我大明律法列爲必讀的文章。可惜啊,你們這些聖人門徒,只知道之乎者也,四書五經,什麼有助於你們科考做官,就看什麼,卻把我大明刑律視若無物。”?

徐增壽說到這兒,臉色一沉,伸手抓起“驚虎膽”,往案上重重一拍,戟指喝道:“當今皇上明令天下:除不可赦的“十惡”大罪以外,一經判決,不論輕重,以後不得以前事相告言,否則治罪,你不知道嗎?來人啊,打他屁股!呃……拉他下去,打二十大板!”?

“什麼?”楊充又驚又怒,說實話,《大明律》他雖有涉獵,卻真沒通讀過,確實不知道還有這麼個規矩。兩個如狼似虎的軍校早看這個子曰子曰的傢伙不順眼了,他們惡狠狠地撲上來,像拎小雞兒似的,提了他就走,楊充真慌了:“豈有此理,豈有此理,我是原告,我是原告啊……”?

楊充一被拖出去,屏風後面就跑出一個明眸皓齒、清麗動人的小姑娘,穿一襲滾銀邊的蔥白斜綾小襖,紈色靴裙,手裡捧一張細白瓷的果盤兒,上邊是一盤“三月紅”的鮮荔枝,甜甜地笑道:“喂!大騙子,吃不吃荔枝?”?

第796章 造化弄人第559章 出塞第765章 諜中諜第974章 心心繫遠第97章 真狼狽第276章 快馬揚鞭第225章 網中的魚第71章 庚員外的a計劃第2章 鞘藏寒氣繡春刀第500章 出馬第724章 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第873章 大雨留人第687章 我來擔當第397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864章 夏侍衛第676章 陳瑛的風格第756章 入甕第795章 巧相逢第470章 是,主人!第665章 夜間語第593章 且安居第475章 躺着也中槍第526章 洗塵第171章 找揍第249章 建文元年第642章 我來也第656章 我行我路第876章 偷人第70章 夜行人第41章 玫瑰有刺第543章 水落石出第883章 大文章第256章 困龍也有上天時第827章 欲求敲門磚第715章 羽純道姑我要了!第644章 找人的人第224章 粗線條的蘇三姐第567章 哈達城主第764章 故怨第747章 講義氣的小丫頭第65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839章 緣份吶第655章 紀綱討官第362章 亂象第425章 明知不可爲第323章 除夕夜,故事多第1章 溪上何人品玉簫第389章 飛天第462章 情牽心腸第454章 借刀、借勢第668章 意外之喜第248章 第一次,好重要!第754章 先行第12章 夜行非一人第536章 一個願捱第900章 偷衣裳第700章 狗咬刺蝟第154章 帝王心思第511章 寢中私語第198章 翻手爲雲第678章 授之以漁第927章 迎駕遲第848章 變故第824章 三國·戰國第834章 以千制千第996章 春天裡第792章 不送、不賣、不換!第474章 上天言好事第592章 歸來矣第381章 和叔叔私奔第506章 明爭暗鬥第110章 千鈞一髮第591章 原上相逢第653章 立太子第819章 演出開始第141章 丘八問案第788章 在商言商第730章 狂下去吧!第132章 自重亦自卑第377章 衆人尋他千百度第1030章 無心插柳第969章 因果卜前程第79章 你是我的英雄!第643章 寵辱不驚第466章 推手第694章 紀綱立功了第13章 獵人與陷阱第606章 見駕第116章 大雁南飛第332章 圍城第100章 難纏的小鬼第192章 拐新娘第892章 選秀啦第772章 南轅北轍第279章 你錯了!第763章 陽關逢故人第601章 異動紛紛第207章 打賭第274章 生地當歸第312章 明見暗見
第796章 造化弄人第559章 出塞第765章 諜中諜第974章 心心繫遠第97章 真狼狽第276章 快馬揚鞭第225章 網中的魚第71章 庚員外的a計劃第2章 鞘藏寒氣繡春刀第500章 出馬第724章 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第873章 大雨留人第687章 我來擔當第397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864章 夏侍衛第676章 陳瑛的風格第756章 入甕第795章 巧相逢第470章 是,主人!第665章 夜間語第593章 且安居第475章 躺着也中槍第526章 洗塵第171章 找揍第249章 建文元年第642章 我來也第656章 我行我路第876章 偷人第70章 夜行人第41章 玫瑰有刺第543章 水落石出第883章 大文章第256章 困龍也有上天時第827章 欲求敲門磚第715章 羽純道姑我要了!第644章 找人的人第224章 粗線條的蘇三姐第567章 哈達城主第764章 故怨第747章 講義氣的小丫頭第65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839章 緣份吶第655章 紀綱討官第362章 亂象第425章 明知不可爲第323章 除夕夜,故事多第1章 溪上何人品玉簫第389章 飛天第462章 情牽心腸第454章 借刀、借勢第668章 意外之喜第248章 第一次,好重要!第754章 先行第12章 夜行非一人第536章 一個願捱第900章 偷衣裳第700章 狗咬刺蝟第154章 帝王心思第511章 寢中私語第198章 翻手爲雲第678章 授之以漁第927章 迎駕遲第848章 變故第824章 三國·戰國第834章 以千制千第996章 春天裡第792章 不送、不賣、不換!第474章 上天言好事第592章 歸來矣第381章 和叔叔私奔第506章 明爭暗鬥第110章 千鈞一髮第591章 原上相逢第653章 立太子第819章 演出開始第141章 丘八問案第788章 在商言商第730章 狂下去吧!第132章 自重亦自卑第377章 衆人尋他千百度第1030章 無心插柳第969章 因果卜前程第79章 你是我的英雄!第643章 寵辱不驚第466章 推手第694章 紀綱立功了第13章 獵人與陷阱第606章 見駕第116章 大雁南飛第332章 圍城第100章 難纏的小鬼第192章 拐新娘第892章 選秀啦第772章 南轅北轍第279章 你錯了!第763章 陽關逢故人第601章 異動紛紛第207章 打賭第274章 生地當歸第312章 明見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