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道義之爭

經過三天的短暫培訓,夏潯對自己的站位、走位,上朝的程序總算是掌握了,今天是他第一次隨朝伴駕。夏潯站在御座左側,按刀挺立,旁邊是一個十一二歲眉清目秀的小黃門執着拂塵。

往常,文武百官上朝,根本不會注意那些武士和太監,但是這一次不同,他們已經知道楊旭做了御前三等帶刀侍衛,幾乎每一個上朝的人,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不管是哪一派系的人,都要着意地看他一眼。

這些都是跺跺腳四方亂顫的大人物,任何一個都可以高高凌駕於夏潯之上,但是在這裡,在金鸞殿上,卻只有一個權力核心,那就是朱元璋,站在他的旁邊,來自於其他人的威懾,似乎全不存在了。

夏潯站的位置,大唐開國皇帝李淵也站過,當初他就是殿前侍衛牛千備身,非皇親國戚、功臣子弟不能擔任的角色。現在站在御座其餘三角的三個侍衛,同樣都是皇親國戚,夏潯能得到這個位置,能站到最前邊來,只是因爲朱元璋想要向臣子們示威。

朱元璋正坐在龍椅上,很多時候,一些國事他會交給皇太孫去辦,再點評他批閱意見的得失,這是他在有意識地培養接班人,但是重大事件,他還要自己把握。今天要討論的就是一件大事關乎國運,必須由他來把握的大事。

文武百官,勳卿國戚蹕集,皇帝升階,坐定,百官膜官,三呼萬歲,整齊劃一,剛勁有力。

虎已老邁,但威嚴猶在,朱元璋坐在高高的御座上,蒼老的臉上仍然透着自信和主宰一切的堅毅。功臣宿將、元老勳舊、朝廷新貴,大明帝國的智囊和人才,這個偉大時代的精英們,全都匍匐在他的腳下,山呼萬歲,頂禮膜拜。

他們站得很整齊,同樣給人一種衆志成城、氣壯山河的聲勢,可是經歷過這許多的夏潯站在這兒,看着控制着整個帝國的文武官員們,心中卻有一番完全不同以往的看法和解讀。

官員們或直諫或逢迎,各人的見解、立場和利益,彼此的爭執、磨合與算計,還有帝國事務的大大小小、方方面面,以及朝廷裡衆多官員與各個派系之間的分分合合、勾心鬥角、逢場作戲,這是普天下最大的一座名利場、狩獵場,看着鳥語花香,實則危機四伏。

今天朱元璋要親自臨朝聽政,是爲了今年的科考案。

今年二月,春闈會試,當時夏潯正在返回金陵的路上。到了三月,榜單出來,五十一名中舉考生全部是南方人,北方舉子爲之大譁,聯名上疏,告考官劉三吾、白信偏袒南方人。北方籍的御史言官更是激憤彈劾,告考官貪污索賄,一時南北對立,滿城騷動。

這樣的考試結果確實是前所未見,聞所未聞,朱元璋起了疑心,不免懷疑三名南方籍的主考官有徇私舞弊的可能。他是窮人出身,一生最恨的就是“貪污腐敗,營私舞弊”。

爲此,朱元璋特命侍讀張信、侍講戴彝、右贊善王俊華、司直郎張謙、司經局校書等十二人重新取閱考卷,所有涉案官員全部禁足府中,聽候查緝結果,今日正是十二人調查小姐公開調查結果的日子。

這十二人中,侍讀張信當初也是懷疑考官舞弊的官員,嚴叔載、董貫等人以博纔多學著稱,周衡、黃章等人則以忠直敢言聞名,這些調查成員的選擇,真是做到了公平公正。

今日的調查結果,朝野上下人人都在關注,天下舉子都在等待。北方舉子從三月中旬皇帝下旨重新閱卷調查,就一直壓抑着心中的怒火,一直等到今天,今天的調查結果,要麼是一場甘霖,撲滅他們心中的火焰,要麼促使他們爆發,帶動整個北方士族對朝廷的反抗,帶來難以估計的後果。

今日早朝,人人都知道要議論這樁大事,其他但凡不是十分緊要的事情統統爲之讓路,因此也沒有人不識相,弄些亂七八糟的事去請示皇帝,站班太監一聲“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剛剛喊罷,侍講張信便出班站定,抱笏施禮:“臣張信,奉旨查春闈科考案,今日復旨。”

朱元璋道:“卿奉旨重閱試卷,結果如何?”

張信又是一禮,把笏板往腰帶上一插,轉身自另一名複審官懷中取出幾份捲成筒兒的試卷,捧在手中,高高舉起,說道:“皇上,朝廷取試,只以文章定優劣,務求公道,以服天下,臣等一十二人,遵皇上旨意,仔細複審,特別留意北方舉子的試卷,經反覆品鑑,找出這七份試卷,文章通順,韜略可行,堪稱北方舉子中之佼佼者,可以成爲國家的人才,以其才華論,臣等以爲可以中舉。”

金鑾殿上一陣騷動,人人都想,哪怕只有一人可以中舉,都說明主考官循私偏袒了,皇上最恨官員循私枉法,何況此事已轟動天下,豈無嚴懲之理,怕不是又要血雨腥風,大肆殺戮了?

朱元璋聽了卻是微微一蹙眉,心道:“才七個?本科取士五十一人,北人只佔這麼少的名額,如何令黃河以北半壁江山的百姓們歸心誠服?”

不料張信緊接着一句話,差點把朱元璋閃一個大跟頭,張信把卷子交給了小內侍,又從另一位官員懷中抱出一摞考卷,說道:“皇上,這裡還有七份試卷,是中榜的南方士子中最後七名的考卷,臣等將方纔北方舉子的七份試卷,與這居於榜尾的南方舉子七份考卷逐一比照,發現南北考生成績實在相差懸殊。

中榜者最末一名的文章,也遠遠高出北方學子中的佼佼者,皇上,開科取士當以文章定優劣,臣等深體萬歲之意,雖覺北方舉子那七篇文章所顯才華,其人亦可爲朝廷所用,但朝廷取士名額有限,無視學籍,只依成績,臣等調查結果,前榜公平無私,不宜更改,今科應試的北方舉子,確該落榜。”

這句話如平地一聲雷,把所有人都驚呆了。文武百官全未料到複審官員居然得出這麼一個結論,朱元璋也是大出意外,怔了半晌才冷笑一聲,拈起案上一封奏章,怒道:“張卿真是公正言明,好會做戲!你帶人取閱試卷時,朕就收到密奏,說你與前任主考官劉三吾串通一氣,因你一向在朕身邊行走,朕還不信,想不到……果如其言!”

朱元璋把御案一拍,真的怒了。

這倒不是朱元璋見不遂己意,隨意尋個名頭擠兌張信,而是確實有人告發張信舞弊,告發者乃河南籍御史楊道,是北方籍的官員,北方籍官員因爲這次科考對北方人的排擠,勾起了他們北方籍官員在朝堂上一向受南人排斥的積怨,已經快氣瘋了。

一開始朱元璋並未想到張信不體察聖意,會做出如此結果,因此並未把這封舉報信放在心上,此時聽了張信的調查結果,怒氣勃發,不免便提起了這封舉報信。

張信又驚又怒,連忙辯解道:“臣自奉旨審卷以來,與所有閱卷官均未與他人有任何接觸,且貢院內外防護森嚴,臣如何與劉三吾串通舞弊呢?”

“皇上,這是蓄意污衊!”

一個白髮蒼蒼的官員鼻息咻咻地跳了出來。這人鬚髮潔白,已經七十八歲了,正是今科春闈主考官劉三吾。劉三吾是當代大儒,元朝時候曾任廣西提學使,大明立國後又做了明朝的官兒,建樹頗多。

明王朝的科舉制度條例就是由他制訂的,明初的刑法《大誥》也是由他作序的,此外他還主編過《寰宇通志》,與汪睿、朱善三人並稱爲“三老,爲人慷慨,胸無城府,自號坦坦翁,可謂是人品才學俱佳的士林領袖。

老劉慷慨激昂,怒氣衝衝道:“臣自受皇上斥責,禁足府中,不曾離開一步,如何與張信大人串通?北人不能上榜,非是我等舞弊,原因實則有三。”

朱元璋冷冷地道:“原因爲何,你且道來。”

劉三吾道:“其一,北方人先受金人統治百餘年,又受元人統治百餘年,金人、元人俱是蠻人,不興禮教,故而民間向學之風不盛,北方舉子文學根基不如南方人;

二是窮,相比南方,北方人窮者居多,念不起書,求不起學,故而愈顯疲弱;

三是北方人不熟悉科舉制度。帝都在金陵,南方舉子耳濡目染,對八股取士諸般要求規矩瞭如指掌,北人不解其竅,不習技巧,縱具真才實學,亦難寫出合乎標準的高分文章。”

朱元璋氣笑了:“先生既知此情,爲什麼不特拔幾名北方士子,以鼓勵北人之心呢?”

劉三吾答道:“臣爲國取才,只以試卷文字優劣爲標準,不以南人、北人爲依據,不管其疲弱根由。”

朱元璋拿這頭倔強的老驢沒辦法,只好緩和了語氣商量道:“先生,依朕之見,不妨在北人中擇優選上幾名,以安定人心,平息衆怒,不如……就把方纔這七人增選入榜,如何?”

劉三吾抱住 “真理”不放,嗔目大喝道:“會試榜次已定,當選人名副其實,豈能更換?”

朱元璋大怒道:“先生執意不換,其中豈無私情?”

劉三吾不服,把脖子一梗,振聲道:“那就請皇上再派第三撥人去查,連老臣一起查,臣光明磊落,有何懼哉?”

ps:月票、推薦票,請投票!

第886章 風月無邊第385章 螳螂捕蟬第261章 天予不取第143章 淮右猛虎V中山白兔第614章 蛋疼的歪理第221章 銷魂的大腿第1020章 色即是禍第230章 剖心第359章 剖心第119章 對面不識第141章 丘八問案第818章 雙喜臨門第829章 鬥法第310章 迅雷不及第11章 天黑請閉眼第86章 狡狐脫兔第236章 樂得做個逍遙王第240章 投石問路第1008章 詐降第135章 楊家的反撲第770章 向遠方第976章 人各有心,心各有見第917章 何以成英雄?第223章 跳河洗不清,那就跳海吧!第42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第608章 久旱逢暴雨第856章 給你挖坑兒第180章 大排查第240章 投石問路第691章 八仙過海第598章 快刀斬後患第26章 悲傷的庚員外第175章 牛不野第66章 我來了!第536章 一個願捱第570章 釋恩第149章 借好風第103章 暗中查訪第734章 小小少年第535章 一個願打第837章 撒網第551章 簡單任務第547章 一石數鳥第749章 起風波第447章 睚眥必報第627章 收網!第529章 能屈能伸第781章 夜宴第215章 八略難行第62章 只要點頭第58章 一把梳子引起的戰爭第473章 潛流洶涌第84章 一片含羞草第215章 八略難行第896章 飢不擇食第497章 潛龍的答卷第392章 天羅第401章 兵臨城下第334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31章 難過的河第405章 避不見君第732章 聖戰第539章 塵埃落定第578章 背黑鍋我來第265章 緊鑼密鼓第555章 軍威第763章 陽關逢故人第410章 開導開導第315章 燕山雪第188章 瓜熟蒂還生第442章 敲山震虎第816章 斬首計連環第795章 巧相逢第548章 喜築愛巢第326章 主動出擊第388章 夜探第94章 希日巴日的計劃第775章 發情的駱駝第541章 勇敢的女孩第14章 十三入彀第542章 夜未央第606章 見駕第536章 一個願捱第959章 分道未揚鑣第238章 權力的滋味第526章 洗塵第893章 十八歲第887章 羣情洶洶第408章 勸進第637章 冬雪第862章 雙雙藏第442章 敲山震虎第151章 道義之爭第803章 聰明的哈里第654章 善後事第140章 換主場第390章 遁地第449章 下套第241章 無言的反抗第131章 近情反情怯
第886章 風月無邊第385章 螳螂捕蟬第261章 天予不取第143章 淮右猛虎V中山白兔第614章 蛋疼的歪理第221章 銷魂的大腿第1020章 色即是禍第230章 剖心第359章 剖心第119章 對面不識第141章 丘八問案第818章 雙喜臨門第829章 鬥法第310章 迅雷不及第11章 天黑請閉眼第86章 狡狐脫兔第236章 樂得做個逍遙王第240章 投石問路第1008章 詐降第135章 楊家的反撲第770章 向遠方第976章 人各有心,心各有見第917章 何以成英雄?第223章 跳河洗不清,那就跳海吧!第42章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第608章 久旱逢暴雨第856章 給你挖坑兒第180章 大排查第240章 投石問路第691章 八仙過海第598章 快刀斬後患第26章 悲傷的庚員外第175章 牛不野第66章 我來了!第536章 一個願捱第570章 釋恩第149章 借好風第103章 暗中查訪第734章 小小少年第535章 一個願打第837章 撒網第551章 簡單任務第547章 一石數鳥第749章 起風波第447章 睚眥必報第627章 收網!第529章 能屈能伸第781章 夜宴第215章 八略難行第62章 只要點頭第58章 一把梳子引起的戰爭第473章 潛流洶涌第84章 一片含羞草第215章 八略難行第896章 飢不擇食第497章 潛龍的答卷第392章 天羅第401章 兵臨城下第334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31章 難過的河第405章 避不見君第732章 聖戰第539章 塵埃落定第578章 背黑鍋我來第265章 緊鑼密鼓第555章 軍威第763章 陽關逢故人第410章 開導開導第315章 燕山雪第188章 瓜熟蒂還生第442章 敲山震虎第816章 斬首計連環第795章 巧相逢第548章 喜築愛巢第326章 主動出擊第388章 夜探第94章 希日巴日的計劃第775章 發情的駱駝第541章 勇敢的女孩第14章 十三入彀第542章 夜未央第606章 見駕第536章 一個願捱第959章 分道未揚鑣第238章 權力的滋味第526章 洗塵第893章 十八歲第887章 羣情洶洶第408章 勸進第637章 冬雪第862章 雙雙藏第442章 敲山震虎第151章 道義之爭第803章 聰明的哈里第654章 善後事第140章 換主場第390章 遁地第449章 下套第241章 無言的反抗第131章 近情反情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