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靜心隨念

衆人一路沿着一條狹窄的山道,往小村的方向走去。

轉過山頭,眼前豁然開朗。

山谷內的土地被整飭得極爲平整,此時入秋,麥田金穗垂垂,迎風蕩起一片麥浪。

麥田中,六七個農人正收割糧食。遠端房舍儼然,碧池成片,修竹與桑林延伸於房前屋後。

路之兩旁,左側竹林,右側麥田。

竹林外,古道旁,豎立一座竹子方亭。

亭旁有一道流水潺潺的小溪.隔岸溪旁是一座隨水彎曲的小崗,景色清優雅。

橫眉上斧刻刀削一般寫着兩個大字“儒林”。

清風徐來,竹葉沙沙,溪水潺潺,令人精神颯爽,之前身體上的疲累和精神上的燥火,剎那煙消雲散,身心一時俱輕。

好一片山野村色。

衆人深吸一口氣,俱都放鬆下來。

如此令人悠然忘返的田野美景,令人慵懶下來,實在提不起廝殺興趣,很難讓人相信這樣的環境裡會有着大煞風景的陰謀詭計。

孫坤在竹亭內坐了下來,接着又倒在椅子上,呵呵笑道:“這裡舒服,嚴靜流竟然找了這麼個好地方,難怪不願踏足江湖。”

“儒林。”封清巖看着橫眉,淡淡道:“以竹林爲儒林,足見嚴大家胸襟。”

“二師伯,不過是片林子,何以見人胸襟?”陸雲明詫異問道。

封清巖呵呵一笑,轉頭看向孫克儉,道:“這裡有位儒學大師,你有這樣的問題,何不虛心請教?”

陸雲明連忙深拱一禮。

孫克儉面帶和煦微笑,拍了拍陸雲明的小腦袋,答道:“儒家所學,首在修身,之後便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前者爲內聖,後者爲外王。而內聖之道,說白了就是讓儒門學子成爲一個君子。竹,便是君子。”

衆小發出“噢”的一聲,但追尋的目光依舊緊盯着孫克儉。

孫克儉接着道:“竹有七德:

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

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

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

有花不開,素面朝天;是曰質樸。

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

雖曰卓爾,卻不似鬆;是曰善羣。

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

有此七德,故爲‘君子’。這也是嚴靜流畢生寫照。”

衆人聞聽,盡皆拜服。

陸雲萱晃盪着小腦袋,道:“看來這嚴大家倒是不錯,可惜他不會教徒弟,不但儒林學院一片歪風邪氣,就連他親自教出來的徒弟,也是混賬一個。”

“雲萱。”賀清竹輕聲呵斥,“不得無禮。”

陸雲萱歪了歪腦袋,低聲嘀咕了句“本來就是嘛”。

孫克儉嘆息一聲,道:“我所認識的嚴靜流,絕非如此低能之輩,但現實卻是令人失望,希望這次見面,能瞭解一下根究吧。”

這時,小崗之後,傳來一陣悠揚的笛聲。

叮鈴鈴,牛蹄踏踏,鈴鐺清脆,衆人擡頭望去,小崗處峰迴路轉,現出一個騎牛小童,寬大的水牛背上,樣貌六歲左右的小童怡然自得,吹奏着簡單歡快的笛音。

大水牛緩步到了小亭旁邊,牧童也放下了竹笛,看着一干陌生人笑道:“請問諸位貴客,是來見我家靜流師父的嗎?”

聲音清朗乾脆,思維清晰,那小牧童竟然有着超乎年齡的懂事和成熟。

衆人不禁大樂。

孫坤上前一步,嚷道:“小童子,是嚴靜流讓你來接我們的嗎?”

小童鄭重點頭,在牛背上深深一禮,恭敬道:“晚輩秦牧青,奉靜流師父之命,特來迎接。幾位前輩,請隨晚輩走吧。”

說完掉轉牛頭,向着來時的方向走去。

衆人緊隨其後,過了小崗之後,山道蜿蜓向上,兩旁古木成蔭,繁華茂盛,一派悠然。

轉了一個彎後,一座蒼苔斑剝的牌樓出現眼前,粗壯蒼勁的樹幹,濃綠蔭密的常青葉.掩映着刻了“靜心隨念”四個大字的牌樓,組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至此衆人內心一片祥和,拋開一切煩惱顧慮。

看着“靜心隨念”四個大字,衆人皆露出了悟欽佩之色。

孫克儉長吸一口氣,淡淡道:“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心如明鏡,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此乃儒家心學至理——世人皆有念頭,皆有野心,爲不使執念綁架身心,便要將一顆心當做明鏡一般,清清明明,任何事物都可以照見,等它們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跡。

ωwш▪Tтkд n▪¢O

這樣人就可以清晰有條理地處理任何事件,而不爲慾望和情感所拖累。

封清巖呵呵一笑,又道:“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此乃道家莊子名言,又何嘗不是洗滌身心的名言。

妙秀雙手合十,附和道:“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爲自縛。”

妙秀以佛家禪學應和,說得也是同樣道理。

三人分別以釋道儒三家之言,同時解釋這“靜心隨念”四字之意,頗有相得益彰之妙。

言罷,三人對視大笑,狀態歡暢。

經過牌樓,路左豁然開朗,一潭清水橫直前方,後面林木裡隱見小屋房舍,溪水由其中緩流出來。

最外間,一棵參天巨大的槐樹之下,有一座西面垂席的小小學堂,稚嫩的朗朗讀書聲,從學堂中傳了出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一個身披儒袍、頭帶儒冠的老者,正手捧聖賢之書,爲衆學子讀經釋義。

遠遠望去,那老者生得出身量極高,肩寬腰窄,兩條腿長而筆挺,竟有種把他直撐上雲端的氣勢和風度。

衆人繞過潭水,朝那學堂走去。

意外地暢通無阻,不但沒有人出來攔阻,連人影也見不到半個。

小路隨溪而去,十多所陳設簡陋、但卻一塵不染的靜室,倚着溪流的形勢,隨溪流兩岸曲折散分,高低有序,給人一種自然舒素的協調感覺,另有小平橋聯繫兩岸,環境之美,比華麗的皇宮令人心曠神怡。

待到學堂之前,那老者終於講解完畢,緩緩回頭。

這一刻,衆人終於看到了名聞天下的儒學大宗師,儒林學院的院長——嚴靜流。

【204】金棺之內【663】佛光淨魔【234】玩球惹禍【136】重創魔帝【238】遭遇暗殺(上)【155】血池降龍【022】道天親王【063】怎麼可能【076】捨身誘敵【066】多事之秋【200】佛骨彌合【095】形勢逆轉【008】各方雲集(二)【091】危機重重【026】酒家爭鬥【251】首戰勝利【279】忘憂小築【091】會無好會【058】任重道遠【094】霸刀的霸【349】相邀結盟【142】不請自來【240】殺入重圍【084】手綰青絲【185】坐地分贓【207】直面風雲【014】是非當頭【145】玉璧通玄【073】清江俠隱【126】深入虎穴【094】出手救人【101】突遇危機【008】腿疾痊癒【571】劍及履及【647】洛都大亂【162】紈絝到底【237】鍾離靈卿【145】深山之中【101】靈虛暴怒【046】靈武公審【020】誰的陷阱【065】兇徒授首【060】夜過新生【039】驚天逆轉【166】來去是緣【545】大筆財富【141】六脈神劍【279】最強劍豪【031】藉機立威【485】現身拿人【218】呼延雲柱【103】拜會南龍【239】青菱湖畔【134】難以言表【071】計都天君【401】橫江石上【113】青銅龍塔【390】天智散人【360】黃天無極【175】大變將至【128】道出原委【295】草原方略【243】陣遇鱉生【022】臨近尾聲【155】命中註定【245】赴宴之約【005】雙劍之術【157】仙曇再現【038】爾虞我詐【159】敵人朋友【445】龍之逆鱗【227】夜戰八方【385】爭奪激烈【083】老季病危【124】雅居琴音【364】黃天當立【179】四大歸虛【233】首日結束100 豈可無道【522】河面激戰【102】公然挑唆【013】錯有錯着【239】激戰正酣【033】當戰則戰【213】銀針療毒【232】銀花劍客【451】羣邪聚首【141】忽悠禍鬥【158】鬼霧鬼影【073】金剛不壞【404】最後逼迫【593】樂不可支【572】一石二鳥【205】詭變逃出【146】重獲神功【093】九劍克敵【174】綁票勒索【652】放肆招搖【106】禍事再起【149】船頭混戰
【204】金棺之內【663】佛光淨魔【234】玩球惹禍【136】重創魔帝【238】遭遇暗殺(上)【155】血池降龍【022】道天親王【063】怎麼可能【076】捨身誘敵【066】多事之秋【200】佛骨彌合【095】形勢逆轉【008】各方雲集(二)【091】危機重重【026】酒家爭鬥【251】首戰勝利【279】忘憂小築【091】會無好會【058】任重道遠【094】霸刀的霸【349】相邀結盟【142】不請自來【240】殺入重圍【084】手綰青絲【185】坐地分贓【207】直面風雲【014】是非當頭【145】玉璧通玄【073】清江俠隱【126】深入虎穴【094】出手救人【101】突遇危機【008】腿疾痊癒【571】劍及履及【647】洛都大亂【162】紈絝到底【237】鍾離靈卿【145】深山之中【101】靈虛暴怒【046】靈武公審【020】誰的陷阱【065】兇徒授首【060】夜過新生【039】驚天逆轉【166】來去是緣【545】大筆財富【141】六脈神劍【279】最強劍豪【031】藉機立威【485】現身拿人【218】呼延雲柱【103】拜會南龍【239】青菱湖畔【134】難以言表【071】計都天君【401】橫江石上【113】青銅龍塔【390】天智散人【360】黃天無極【175】大變將至【128】道出原委【295】草原方略【243】陣遇鱉生【022】臨近尾聲【155】命中註定【245】赴宴之約【005】雙劍之術【157】仙曇再現【038】爾虞我詐【159】敵人朋友【445】龍之逆鱗【227】夜戰八方【385】爭奪激烈【083】老季病危【124】雅居琴音【364】黃天當立【179】四大歸虛【233】首日結束100 豈可無道【522】河面激戰【102】公然挑唆【013】錯有錯着【239】激戰正酣【033】當戰則戰【213】銀針療毒【232】銀花劍客【451】羣邪聚首【141】忽悠禍鬥【158】鬼霧鬼影【073】金剛不壞【404】最後逼迫【593】樂不可支【572】一石二鳥【205】詭變逃出【146】重獲神功【093】九劍克敵【174】綁票勒索【652】放肆招搖【106】禍事再起【149】船頭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