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另立新君

宋璟去了一趟皇宮求見武太后,武太后還就真的召見了他這個小小的侍御史,並且讓他親眼見過了那一尊大金佛。宋璟就算明知道這其中有貓膩,但事實勝於雄辯,他總不能當着武太后的面質疑大金佛的真僞。

真亦是假,假亦是真,政治有時候就是這麼一回事。

於是,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薛紹被彈劾一案,以薛紹無罪釋放並官復原職而告終。原本這件案子極受朝野關注,但因爲皇帝被廢更爲重大,因此案件的受關注度減小了很多。這件事情,最終是雷聲大雨點小的悄然落幕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在李顯下臺的第三天,朝廷宣佈由李顯的弟弟也就是武則天和高宗李治的第四個兒子李旦,繼位爲皇帝。

並,馬上舉行登基儀式。

前一天還是自由受限的犯罪嫌疑人,後一天,薛紹就和滿朝文武一樣走上了朝堂,並且是站在武將的第一號班列,恭賀新皇登基。

以前薛紹也上過朝,但是在朝班之中的位置相當靠後,更加談不上起眼。現在裴行儉去世了,李謹行和薛仁貴不在了,就連程務挺都去了北方帶兵。大唐軍隊裡的老前輩和中生代死的死走的走,不知不覺之間,薛紹一躍成爲了軍方首屈一指的重量級首腦人物。

新皇登基,自然要頒佈一系列的新政。第一條,就是廢黜舊君李顯爲廬陵王,即日啓行遷居房州,不得朝廷傳喚不得回京。

薛紹心中暗暗感嘆,眼前的這一段歷史,又和自己熟知的差不多了。連李顯的新封號廬陵王都是一樣的歷史的大車輪,看來不那麼容易徹底的改變軌跡啊

擁立新君功勞最大的,當然是裴炎。他已經是當朝首輔宰相中書令,官職沒辦法再升了。但是裴炎的爵位並不高,於是新君李旦封他爲河東縣侯並加了食邑。

另外一位斬獲了擁立之功的重臣,是中書侍郎劉褘之。這個人以前在朝堂之上並不十分打眼,但他有兩個特殊的身份,其一他曾是武則天的私人智囊團北門學士的成員之一;其二,他還被先帝李治派去給相王李旦也就是現在的新君做相王府司馬並教導李旦德才學問,相當於李旦的老師。這一場廢立皇帝的政變,劉褘之也相當積極的參與了。他非常擅長寫公文,這段時間朝廷上所有的敕書發佈,幾乎都出自於他的親手。

既是北門學士之一又是新君的老師,再加上政變有功,劉褘之瞬間就崛起了,他馬上就入主閣部成爲了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宰相,並且也被加了爵。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廷的很多重要機構和部門都更換了首腦。比如前一天主審了薛紹案件的御史大夫韋思謙,就被調整爲尚書左丞兼中書門下平章事,入閣成了副宰相,但不再主理御史臺。接任他的工作的,是一個薛紹不太熟悉的人,騫味道。

諸如此類的人事調整,極多。但是軍隊的將領人選,沒有做出什麼調整。只有直接參與了政變的張虔勖和範雲仙這兩個羽林衛將軍,被加了爵。

如此看來,新君登基彷彿沒有薛紹什麼事情。他還是那個右衛大將軍兼領夏州都督並授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一絲一毫的變化也沒有。甚至朝會之時,都很少提及薛紹的姓名。更多的時候,他都像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局外人。

一朝政變,那麼多的人出了風頭甚至平步青雲,薛紹看在眼裡,非但沒有並點的羨慕和嫉妒,反而慶幸自己沒有捲入這一場重大的當中。他更加確信,今天這些風頭出盡了的政變者們,明天就是身首異處了也是極有可能政變就像豪賭,大起大落太正常了

朝會進行到尾聲,新君李旦當衆宣稱說自己最近身體不好需得靜養調理,請求武太后出面監管朝政,效仿先朝之時垂簾聽政臨朝稱制

雖然所有的大臣都看得出來,年僅二十歲的李旦身體沒有半點的不適,但他的這個決定一點都不出乎衆人的意料之外。

對於這位新君李旦,由於他從小到現在一直生活在後宮裡陪在武太后身邊很少拋頭露面,所以大多數的朝臣都對他不是太瞭解。但是薛紹的心裡,卻是多少有一點數的。一來自己對歷史有所瞭解,二來太平公主可是從小和這個親哥哥一起長大的,兩人的兄妹感情還比較深,比和其他幾個哥哥的感情都要更好。

薛紹認爲,如果要把新舊兩位皇帝拿來做一個對比,他兩人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性格當中都有懦弱的一面,但無可否認他們都算是好人,心腸並不壞。相比之下,李顯是志大才疏又毛糙急躁,像是一個腦袋裡缺了根筋的濫好人;李旦的性格更加溫順一點,他對爭權奪利這種事情一點興趣都沒有,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書法和繪畫,是一個典型的大唐版文藝青年。

出於當前的政治形勢考慮,再結合李旦這樣的性格,他登基之後馬上就託病不出讓政給他強勢的母親,似乎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於是,武太后被皇帝和宰相們隆重的從內廷請了出來,穿着一身華麗襲人的宮廷盛裝坐在了龍椅之側的珠簾之後,開始了她新一輪的垂簾聽政,臨朝稱制

按照規矩,皇后和太后這一類人,在正式的場合是自稱爲予,口頭上多自稱我或者本宮。但是新君李旦主動提出,請她的母親自稱爲朕。武則天一再推辭,李旦再三請求,武則天才勉強答應了。

雖然只是一個稱呼上的小小改變,但這件小事彷彿比廢立皇帝這件大事更加觸動了朝臣們的心肝。

一個女人自稱爲朕,這是什麼概念

這還了得

於是武則天剛剛答應下來,馬上就招來一片人的反對裴炎帶頭

這下可把新君李旦弄急了,他反覆的搬取歷史上的成例來勸勉裴炎等人,不要反對。裴炎等人就是不依,堅持武太后不可以自稱爲朕。

彷彿,裴炎對武則天臨朝稱制並沒有太大的反感或者說無法阻止,但是他相當的反感武則天自稱爲朕這件事情。

朝堂之上,還爭吵起來了。

薛紹一直冷眼旁觀,不置一辭。他看到,武則天也只是靜靜的坐在珠簾後面,冷冷的看着新君李旦和裴炎這一羣大臣,因爲一個朕字而爭論不休。

衆人爭論了一陣,李旦只好做出了妥協,不再強求。武則天很是淡然的出面說了一句,本宮不需要自稱爲朕。

真是是不需要,還是不能夠,還是不稀罕,或者是不急於呢

不需要三個字,引發了很多人在內心的紛紛猜測,當然也包括薛紹在內。他就覺得,我和武則天在某些方面還真有類似之處。我們都不拘於小節不流於表面,對於自稱爲朕這種虛名妄節根本就不在意。真正值得我們在意的,是朕字背後的東西

新君的登基大典,在經歷了一個朕字的爭論之後,宣佈落幕。從始至終薛紹一言未發,散朝之後他也誰都沒有理,獨自一人離開皇宮,騎上馬就回家了。然後閉門謝客,誰也不見

但是有一個非常不識時務的人,跑來求見薛紹了,於是理所當然的吃了個閉門羹。

宋璟

他也參加了新君的登基大典,大典結束之後他幾乎是一路追着薛紹來的。現在宋璟彷彿知道,爲什麼上面的人那麼急着把薛紹的案子結案了。因爲新皇要登基,哪能缺少了薛紹這位右衛大將軍和託孤大臣的到場出席呢

參加了今日的大典之後,宋璟突然就想清楚了很多的問題。朝堂之上,一切都要服從於大局。有時候堅持原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到了某些特殊的時段,他會變成一種細微末節的東西。如果這時仍舊迂腐的堅持原則,非但起不到正面的作用,反而還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ωωω☢ ttkan☢ ¢O

就拿現在的局面來說,如果薛紹的案子不盡快結清並讓他火速復出,那麼新皇的登基就會隱患重重。

一來裴炎仰仗擁立之功實力進一步加強,他提拔了更多的心腹之人居於要職,眼看朝堂之上將要無人能夠與之抗衡,。如果唯一能和他叫一叫板的薛紹都被摒棄在新朝之外,那裴炎豈不是將要獨霸朝堂甚至架空皇帝到那時,大唐究竟是姓李還是姓裴呢

二來,薛紹在軍隊裡的影響力是相當之大的。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如果新朝的朝班之上沒有薛紹的面孔,那薛紹的許多袍澤和麾下都會心中忐忑甚至心生憤怒。如果因此引發了軍隊的動盪甚至是武力反叛,那可就天下大亂了

宋璟深信第二點更爲重要和致命,他更加深信,這種事情不是沒有可能發生。因爲他曾經在軍隊裡幹過,知道軍人之間的袍澤感情是何等的深厚。別的人不說,如果薛紹當真在新朝栽了跟頭,朔方軍的十萬虎狼之士必然譁變。如果薛紹的性命有什麼閃失,那麼別的人不說,玉冠將軍薛楚玉必會毫不猶豫的一刀砍下裴炎的人頭,爲薛紹報仇

吃了閉門羹,但宋璟沒有走。就站在太平公主府的大門口,微微仰頭的看着長安的天空,入神。

他感覺,自己到了眼前這一刻,才真正的把半隻腳踏進了大唐的朝堂和官場。以前的很多事情,彷彿也都想通了。包括在河北發生的那些事情,比如薛紹和薛仁貴爲何要求他重寫軍情奏報,爲何事後又私下放他來長安檢舉武承嗣。

如此種種,不止一般。

宋璟感覺,自己有很多的話要同薛紹當面說一說。今天若是見不到薛紹就不走了

第1054章 倒八輩子黴第528章 脫穎而出第707章 棋逢對手第179章 喜聞樂見第322章 血淋淋的人頭第18章 詭異新居第1114章 那片海第465章 明爭暗鬥第177章 桃之夭夭第 582章 百死莫贖第527章 虧欠第312章 冰與火第460章 御前紅人第868章 寶刀贈英雄第275章 以國士報之第149章 天下良心第169章 求之不得第822章 一記耳光第69章 尊卑有分第216章 連番血戰第211章 脫穎而出第1067章 獸性難馴第904章 踏平黑沙第915章 薛神鷹第721章 猛虎生死第 1103章 糟糠之妻第159章 現場直播第436章 天下武宗第504章 英雄氣短第526章 心誠則靈第 278章 死無對證第467章 薛郎請戰第882章 異動第951章 帝王心術第167章 順水推舟第904章 踏平黑沙第989章 千萬不要吐血第910章 開國元勳第703章 江山如畫第341章 薛子論戰第1036章 一言九鼎第144章 太平三請第456章 威震北衙第528章 脫穎而出第1092章 就怕萬一第508章 龍牀入殿第151章 監守自盜第711章 攔路虎第316章 沒有選擇第198章 那些牽掛第349章 拍案驚奇第265章 安大將軍的糾結第106章 雲海仙蹤第29章 獨門絕技第1087章 計第221章 虎口奪食第1125章 聚散一杯酒第1129章 躲貓貓第699章 國家安危第567章 老虎不發威第214章 全都必須死!第986章 太白之戰第633章 狼狽之盟第492章 真的瘋子第875章 失去第518章 臨危受命第108章 白衣如雪第661章 歷史的抉擇第732章 國士之酒第362章 後果嚴重第359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287章 斬首行動第475章 好戲上演第195章 神豬將軍第231章 虎窩第559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733章 風雲變色第421章 好妻旺夫第731章 血仍未冷第935章 宮中猴戲第528章 袍澤第896章 桃花爛漫時第166章 婦人之見第894章 出征之前第318章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第630章 約架單挑第824章 把酒奉陪第670章 寢食難安第476章 戰鬥打響第272章 兵荒馬亂第125章 高明之處第530章 誓師出征第593章 替天行道第42章 後果自負第324章 微變第855章 英魂在上第1087章 計第1044章 正義的化身第589章 朔方軍萬歲第596章 禍國殃民
第1054章 倒八輩子黴第528章 脫穎而出第707章 棋逢對手第179章 喜聞樂見第322章 血淋淋的人頭第18章 詭異新居第1114章 那片海第465章 明爭暗鬥第177章 桃之夭夭第 582章 百死莫贖第527章 虧欠第312章 冰與火第460章 御前紅人第868章 寶刀贈英雄第275章 以國士報之第149章 天下良心第169章 求之不得第822章 一記耳光第69章 尊卑有分第216章 連番血戰第211章 脫穎而出第1067章 獸性難馴第904章 踏平黑沙第915章 薛神鷹第721章 猛虎生死第 1103章 糟糠之妻第159章 現場直播第436章 天下武宗第504章 英雄氣短第526章 心誠則靈第 278章 死無對證第467章 薛郎請戰第882章 異動第951章 帝王心術第167章 順水推舟第904章 踏平黑沙第989章 千萬不要吐血第910章 開國元勳第703章 江山如畫第341章 薛子論戰第1036章 一言九鼎第144章 太平三請第456章 威震北衙第528章 脫穎而出第1092章 就怕萬一第508章 龍牀入殿第151章 監守自盜第711章 攔路虎第316章 沒有選擇第198章 那些牽掛第349章 拍案驚奇第265章 安大將軍的糾結第106章 雲海仙蹤第29章 獨門絕技第1087章 計第221章 虎口奪食第1125章 聚散一杯酒第1129章 躲貓貓第699章 國家安危第567章 老虎不發威第214章 全都必須死!第986章 太白之戰第633章 狼狽之盟第492章 真的瘋子第875章 失去第518章 臨危受命第108章 白衣如雪第661章 歷史的抉擇第732章 國士之酒第362章 後果嚴重第359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287章 斬首行動第475章 好戲上演第195章 神豬將軍第231章 虎窩第559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733章 風雲變色第421章 好妻旺夫第731章 血仍未冷第935章 宮中猴戲第528章 袍澤第896章 桃花爛漫時第166章 婦人之見第894章 出征之前第318章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第630章 約架單挑第824章 把酒奉陪第670章 寢食難安第476章 戰鬥打響第272章 兵荒馬亂第125章 高明之處第530章 誓師出征第593章 替天行道第42章 後果自負第324章 微變第855章 英魂在上第1087章 計第1044章 正義的化身第589章 朔方軍萬歲第596章 禍國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