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閆旺心裡緊張,可畢竟在官場混了這麼多年,這點定力還是有的。
當然,當前最要緊的是,要首先弄清楚這個周少華與龍副市長究竟是什麼關係,身後還有什麼背景。
對於周少華,閆旺還沒有太多的顧慮,畢竟是從北方廠讓自己擠出去的,他相信,以周少華的能力,掀不起什麼大浪來。但讓他不敢小視的是這位龍副市長。
對龍副市長,雖然不敢小視,但閆旺更擔心的是他身後的那股力量,或者說他所在的那個勢力集團。
龍副市長跟自己一樣,嚴格的講,也是屬於外來一派,只是他比自己早二年來的北方市。
按理說,兩個人同爲外來派,應該有很多有交結的地方。但因爲他們倆個人身後的靠山,也就是所在的權力集團在省裡歸屬的不同,所以,兩個人並沒有走的太近。
閆旺在省裡的靠山就不用說了,岳父是主管工業這一塊的副省長。當然,岳父的身後,一定還有比他更硬的主兒,否則,副省長那也不是有本事、能力就能坐得上去的;而龍副市長雖然是副市長,但他卻是現任北方市委書記帶過來的人。市委書記沒來北方市之前,是臨近省的組織部長,屬於少壯派,其仕途絕對不止是北方這個計劃單列市的書記。據傳說,下一屆省城掌門人,這位北方市的市委書記上位的希望最大。
省裡的事自然不好猜測,但在北方市,確切的說,北方市的官場,例來都是全國各地最爲特殊的官場之一了。別說北方市的這些官場中人了,就是最爲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這是一個地方勢力割據的土圍子,永遠存在着兩大主要權力派別,那就是外來派和坐地派。
雖然從現在的形勢看,肯定是外來這一派佔據高位,可坐地派盤根錯節,頑固保守,固步自封。在加上在外來派掌握主動權之前,北方市的坐地派葉書記曾經掌管了兩屆,這股勢力,絕對不容小覷。
省裡派來現任的書記,就是想打破坐地派的銅牆鐵壁。因爲任何一個上級領導,也不想看到在一個地方,一家獨大的局面。
組織部長出身的市委書記當然知道孤掌難鳴這個道理的,於是,到任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先後從外地調來四、五位,就任市裡關鍵部位的領導,而龍副市長就是其中之一。龍副市長不但是這四、五人中的之一,而且還是下一屆北方市市長最有力的競爭者,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雖然從數量上看,四、五個人,與坐地派之間根本就不成比例,但從勢力上說,兩年之後,已經完全佔據了主動,一如歷史上一樣,一個小鬼子,就能管理一個縣城的中國人。
這也是爲什麼閆旺對龍副市長這麼在意的原因之一。
www ●тt kдn ●C○
按着原本的安排,到北方廠只是參觀一下廠裡的生產環境和設備,瞭解一下主要產品。但周少華的到來,這些程序都免了,因爲他閉着眼睛也能走遍全廠。
“既然都是我以前的老領導,所以,也不必隱瞞什麼,我就簡單的把這一次下來的目的,跟各位領導彙報一下.”市裡領導和廠裡領導象徵性的介紹完情況後,周少華很謙虛的掃了一眼在座的這些人說道。
“國際集團是一家國際性公司,總部在國外。隨着集團架構的變化,考慮到經營成本,集團有意總部東移,到國內擴張。”說到這兒,周少華有意的看一下在座這些人的反應,並沒有繼續講下去,而是端起水杯,喝了一口。
果然,聽到這個消息後,正在喝水的龍副市長,已經端到嘴邊的水杯突然停了下來。
“所以,這一次國際集團整個擴張項目數額很大,三期加起來近六十個億。當然,這麼大的一個綜合項目,究竟落在哪裡,怎麼個佈局,說實在話,我還真的不是很瞭解,當然,如果不是回孃家來,我還真不好透這個底的。”周少華說完,十分憨厚的笑着看了看大家。
周少華之所在這個時候突然透露這個消息,那是有自己用意的,他要拋出一個誘餌。最好這個誘餌能引起雙方的興趣,這樣一來,國際集團就有坐收漁利的機會了。
從閆旺一出現,周少華就有一種直覺:龍副市長與閆旺彷彿是在相互試探什麼。因爲無論是說話,還是眼神,兩個人的關係,看起來不是那麼很近,因爲兩個人交流的時候,有點太客氣了。尤其是龍副市長跟自己說過的那番意味深長的話,更是讓周少華迫切的想知道,那個閆旺是不是真的被矇在鼓裡。周少華的內心想法,是想讓閆旺儘早的知道,不是有這樣一句成語嗎,叫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他想最好的結局,就是龍副市長和閆旺這倆個人,或者說這兩夥勢力,爲了這個北方廠,能夠明火執仗的打在一起,那樣對於國際集團來說,絕對是一個機會。
周少華拋出的這個大誘餌還真起了作用。在座的這些人,除了少華帶過來的這幾個人外,一聽他說六十億的項目,眼睛幾乎全都瞪了起來。
北方市之所以對這次接待規格這麼高,主管招商的副市長親自到機場接機,並且毫不猶豫的陪着周少華一起吊唁,就是千方百計的想把國際集團的項目招到這裡來。雖然在這之前,他們並不知道項目有多大,但這個時候,無論是龍副市長也好,還是他的靠山市委書記也好,最需要的就是政績。
一個領導者,爲政一方,總要有所作爲、做出些政績,這是領導幹部價值實現的主要載體和體現,當然也是仕途升遷的一個最爲主要的資本。
所以,不管多大的官,只要一入仕途,都會熱衷於政績工程。
客觀的講,很多政績工程,無不隱藏着明顯的個人利益動機,無不表現出濃重的個人功利色彩。企圖畢其功於一役,快出政績。爲此,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那些不惜勞民傷財、不切實際的大、空、甚至假工程。
好大喜功,熱衷於政績工程,是現代官場的一大特徵。
第四五0章 鷸蚌相爭(二)
如果有人問,時下在華廈大地,官場最熱的一個詞是什麼,大家一定會說:是招商引資。
資本和項目就像少男和少女,會發生相互選擇的衝動,相互結合時只要有一方不負責任,就會釀成苦果。如今第三者金融危機的出現也使得信用危機加劇,使得本來就浮躁的婚姻多了許多出*軌的機會。出*軌也好,苦果也罷,許多人將此歸結爲貪婪和信息不對稱,也就是欺騙。
有好的項目,但是缺少資金運作,這是時下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這讓很多企業處於被動的地位,甚至有時候存在病急亂投醫的現象,這就給了很多所謂的投資商機會。
招商一方在招商引資的整個過程中普遍缺少主動權,按理說雙方是權力對等的,但是目前對這個認識存在着誤區:認爲投資者是主動的,投不投,完全掌握在投資方手裡。確實,由於金融危機,現在的招商引資變得更加困難,地方政府爲了刺激經濟,求資心切,處於雙重被動的地位的政府就更加容易上當受騙。
相反的,有資金的一方由於心情浮躁,耐不住資本流動的衝動,對一些被包裝得很好的項目誘餌,經不住誘惑,埋下苦果。
所以,時下的招商和引資,真的是佈滿了陷阱和陰謀,這些絕對不是聳人聽聞。
有這麼幾個真實案例:某無業人員糾集10餘名社會閒散人員以“寰宇香港投資有限公司的名義”,僞造企業營業執照、銀行資信證明等,利用地方招商引資的急迫心切進行詐騙,詐騙活動涉及內蒙古、陝西、甘肅、浙江等數個省市區,共作案50多起,詐騙各級政府金額高達數千萬元。
當然,被坑的不只是政府。
位於西部某地的一家企業因缺乏技術和資金,再加上管理不善,停產歇業。經該縣開發區管委會招商引資,招來了江蘇與河南的兩家企業,共同投資數百萬元,組建了新的公司對有效固定資產進行整體租賃經營。然而當客商剛剛將租賃設備進行了改造和維修,生產步入正軌時,原企業看到該產品市場形勢不錯,又想單獨生產盈利,便通過當地政府單方面強行解除租賃合同。爲了進一步逼迫外商解除合同,又找到了一些社會閒散人員進廠“巡邏”,擺出“地頭蛇”的架勢,阻止生產運營。正當外商訴諸法院等待判決的時候,當地企業又採取不正當手段惡意向法院申請破產,該縣法院竟然裁定該廠進入破產程序,使外商的500萬元投資“打水漂”。
其實,這些利用招商行騙的伎倆並不難辨認:
假編特殊身份、顯赫榮譽,讓你上當。
騙子公司一般都具有合法的外衣,他們的所有手續都是合法的,讓你找不到漏洞。
他們頭頂着非“外商”即“明星”的“光環”,並且都有與黨政領導在一起的合影。他們在一些把關不嚴的媒體上花錢大肆宣傳,沽名釣譽,將自己僞裝成知名企業家、社會慈善家,給自家企業罩上耀眼光環。所以,一旦有人說自己背景深不可測,你一定要小心了。曾經有這麼一個典故:一位京城的騙子,對一位煤老闆說,只要你給我一百萬,在京城,沒有我辦不成的事。煤老闆一聽他這麼說,把桌子一拍道:我給你一千萬,你把我老爸的照片掛在**城樓正中間。結果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了。
有點實力的騙子,鑽優惠政策空子,倒賣土地
他們以上項目爲名,低價甚至無償徵得土地,然後打“空手道”“炒地皮”轉手賺取鉅額差價,規避國家稅收。
有點智慧的騙子,藉機騙貸。
他們常先期投入少量資金,大張旗鼓地搞生產經營,時機成熟後,以流動資金困難爲由,請地方政府幫助申貸,政府豈能袖手旁觀?而一旦騙貸得手,便銷聲匿跡。這種類型最具迷惑性。
還有一種,就是設法延長優惠年限
就拿地方三年免稅優惠政策來說,某鎮某企業在享受了三年免稅後,又以該廠新產品重新立項,再次申請享受三年免稅優惠,這年頭項目相對緊缺,各方諸侯虎視眈眈,僧多粥少,所在地政府又怕“雞飛蛋打”,只能點頭同意。
當然了,既然被稱之爲騙子,那就不是一眼就能讓你看出來的,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騙術,有一個行騙流程。
首先,他們會主動的給招商單位發來投資洽談邀請函,有些是很正式的會晤,這讓很多招商方感覺自己的項目是有價值的,覺得己方受到了尊重,更加對項目充滿信心。一般的招商公司都會主動邀請他們來當地考察。事實上他們的“項目經理”天天就負責全國各地出差,考察。
其次,通過簡單層面的溝通,他們一般都會對需要引資的項目表示極大的興趣,一系列磋商之後,待時機稍微成熟,他們會給你發一個邀請函過來,要對項目進行考察是正常的投資程序,肯定了對項目的考察。
第三,搞個很正式的座談,招商公司就安排公司高層和這些人進行談判,洽談,他們進一步裝模作樣的瞭解招商公司及資源和項目,最後的結果一般都大有可爲,值得他們投資。
第四,一般他們會告知招商方工作流程:1)他們通過考察,發現資源很好;管理、營銷都不錯,可以投資。
2)下一步要由專業的項目評估公司來進行項目評估,拿出一個報告,然後由他們提呈他們的董事會研究討論,如果好的話,董事會的董事還會親自過來。
最後,對於評估費國際慣例是,由招商方出錢,然後投資成功後,作爲新成立的公司的成本。但是“投資商”一般會說由他們來聘請會計師來評估,其實找的評估公司都是他們早就有協議,長期合作的單位。報告結果一般都是,你的這個項目不符合他們的投資要求,最後的結果就是被騙了。
當然,對國際集團來說,他們的實力,他們的項目,絕對是貨真價實的,所以,這也吸引大家眼球的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