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章 勾結下

沙俄提供的幫助不止有借道派兵這一項,還有提供燧發槍與前裝滑膛炮技術的支持!

這些武器在歐陸雖然早已落伍,但在滿清帝國上,比起火繩槍改進而來的鳥槍和紅衣大炮來說,還是蠻先進的,起碼也能縮小一下跟漢軍武器的代差……

不是沙俄帝國藏拙不想提供更先進的武器,只是沙俄帝國的科研力量在歐陸屬於倒數級別的,前裝滑膛炮和燧發槍已經是沙俄能拿出來的最好裝備了……

至於後裝線膛槍和後裝火炮,沙俄只是剛剛開始研發,樣品還沒有拿出來呢……

乾隆皇帝自然明白沙俄帝國的野心,不過沙俄帝國的野心頂多也就吞下一大塊領土,而漢軍卻是要掀翻自己的老底!

倆相對比取其輕,乾隆皇帝自然要選擇跟沙俄帝國合作!

在乾隆皇帝跟沙俄帝國使者簽署了軍事同盟條約後,精裝的燧發槍樣品和前裝滑膛炮立刻被送到了山西太原的軍械局,並有隨同而來的俄羅斯軍工工匠,全程指導滿清帝國的工匠仿製這種武器!

八旗軍的騎兵在馬克辛重機槍面前被屠殺的不要不要的,乾隆皇帝自然已經看出來,弓馬騎射這套老祖宗的東西早已落伍,打算全面學習漢軍和俄羅斯盟友,打造一支純火器化的新軍部隊!

燧發槍和前裝滑膛炮的構造並不難,再加上俄羅斯工匠的指導,滿清帝國很快就仿造出來了這些武器,只要多挺一段時間,乾隆皇帝就能給新軍配屬上全火器!

至於這些火器落後於漢軍的問題,乾隆皇帝已經顧不上了,至少,使用火器的部隊要比弓馬騎射強一些吧……

至於出賣國家利益的問題,乾隆皇帝早已放開,在他心裡,自己得不到的東西,那就砸碎了誰也別想得到!

在如此危機的形勢下,乾隆皇帝不光放開一切利益跟沙俄帝國合作,還召集所有大臣,打算孤注一擲,將牢牢把控的軍權下放的漢臣手裡!

打着反清復漢旗號的漢軍固然有着天然的漢人支持率,但來自海外的大漢帝國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們在中華大地的根基薄弱的狠!

趙杜天辛辛苦苦滲透數十年的特務處,只是掌握了中華大地下面的黑幫團伙,屬於上不了檯面那種,滿清帝國的江湖好漢可不是特務處用錢收買的流氓混混能抗衡的!

這也是特務處的各個堂口都要依賴滿清官府才能存活下去的原因,那些有真功夫在身的綠林好漢,一個打十幾個特務處的小弟都不成問題!

滿清帝國地方士紳跟那些綠林好漢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不少武館本身就是依靠士紳支持開起來的!

這些中華大地的地頭蛇們,纔是真正的地方黑暗勢力!

漢軍之所以沒有遇到這些地頭蛇的阻攔,主要是特務處的安撫工作做得好,再加上滿清帝國對漢臣的權利限制極大,地方的士紳覺得倆家誰上臺,對他們來說都一個樣!

乾隆皇帝要打破的正是這種地方士紳的觀望平衡!

趙杜天想要的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哪怕是打下來了中華江山,也不可能給地方士紳太大的權利,否則的話,以後徵兵和納稅都要被地方士紳颳去一大層!

後世的地球某黨爲何要將士紳階層全部除去,還不是爲了人口和土地?

所以,漢軍跟地方士紳其實是有着基本矛盾的!

能維持這種中立,已經算是漢軍剋制極限了,要是再深層的合作,大漢帝國很可能被這些地頭蛇全面滲透!

別看士紳階層打仗不行,但他們一個個都將官場和人際關係那一套玩的很溜,漢軍真要是開了口子跟士紳階層合作,用不了幾年,趙杜天再想動地方士紳,可就要傷本了!

因此,漢軍一直只是維繫着地方士紳的中立,對於他們的主動投靠並沒有太過關注和放行!

乾隆皇帝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他雖然不知道趙杜天的野心,但並不妨礙他將權利下放到地方士紳手裡!

現在滿清帝國處於全面劣勢,再不抓緊一切拼命的話,就沒有機會拼命了!

一道道鄉間團練,和漢人大臣權限下放的命令,從山西太原傳向整個中華大地!

乾隆大帝徹底放棄了對漢人的約束,官身文書以及法律的正統性,一股腦全都給地方士紳開了綠燈!

通俗來講就是,地方士紳只要有錢有人,肯跟着漢軍對着幹,就可以隨意擴軍組織團練,等擊退漢軍後,這些團練大使什麼的,都是當朝大員!

當然,朝廷只給了權限,卻沒有錢糧供給,失去了江南賦稅後,滿清朝廷組建新軍已經捉襟見肘了,可沒有錢去供應團練了!

乾隆大帝利用的是那些有錢有人的漢人士紳的野心!

地方上有威望的漢人士紳們,突然有了可以自己建軍團練的機會,還被滿清皇帝親口許諾未來的大好前程,如何會不動心?

這可是一步登天的機會,比投入科舉登天的機會大得多!

再就是,只要有兵權在手,朝廷再想動手就要三思而後行了,畢竟這不是一倆家團練,而是整個中原都被放開了口子!

乾隆帝爲了節約錢糧,大興不花錢團練的同時,大量裁撤無用且遇到漢軍屢屢倒戈的綠營部隊,除了少數綠營精銳外,全部解散!

這一下子就可以節省下大量分發給綠營兵丁的錢糧,滿清的新軍財源就牢靠了,即便沒有江南富裕之地的錢糧供應,失去了綠營這個耗錢大戶,乾隆帝也能重新建立起一批以旗人子弟爲主的八旗新軍來!

旗人裡的窮人也不少,再加上漢軍這是挖掘他們的鐵桿莊稼根基,參軍打仗的熱情還是蠻高的!

幾百萬旗人裡,挑出個幾萬窮鬼青壯來,綽綽有餘!

就這樣,在漢軍鞏固沿海佔領區,訓練漢人新軍時,滿清帝國統治區被乾隆皇帝不計後果的開啓了全民團練模式,並用裁剪下來的綠營軍餉,開始組建純火器化的八旗新軍!

379章 藍色風暴四119章 海軍起步110章 鐵路計劃310章 先發制人210章 怒火下22章 惹毛了182章 國力推測289章 好運的腓特烈下177章 血腥殖民的開始443章 征服世界的核心483章 帝國入侵一119章 海軍起步224章 德川服軟下435章 棒子跪了!38章 驕傲的上校56章 報復8章 軍營225章 轉折點戰役上143章 那一抹血花24章 慘勝1章 艱難的開啓192章 慘烈之戰三74章 爆破突擊隊137章 踏上戰車43章 大建設400章 國民的榮譽感79章 影響上97章 踏入世界舞臺十六247章 圖森攻防戰一290章 歐洲停戰了!190章 慘烈之戰一112章 比一般女人幸福得多278章 鯨吞三342章 易洛魁炮灰468章 只爲一人239章 歐洲戰爭爆發275章 拿下巴拿馬484章 帝國入侵二184章 橫濱初戰二256章 大致軍隊分級294章 日本人的怒火21章 發財了!367章 和平的美洲上248章 圖森攻防戰二241章 趙杜天的抉擇269章 吞併墨西哥完313章 美洲大戰三440章 朝鮮僞軍277章 鯨吞二370章 歐洲的影響下192章 慘烈之戰三304章 屠殺154章 波蘭翼騎兵323章 北美會戰完155章 帝國法典305章 英國人的針對130章 蘇族的反擊485章 帝國入侵三360章 欺人太甚473章 進西藏293章 戰後398章 英國人的幫助298章 京都事變四26章 新的方向384章 機槍問世467章 偶爾的墮落198章 慘烈之戰九188章 風雨欲來(第三更求訂閱)69章 空出手345章 完蛋了315章 北美會戰一264章 吞併墨西哥一126章 插旗子200章 我必須忠誠237章 戰爭準備下178章 佔領瓦胡島418章 取而代之十58章 擴軍144章 很傻82章 踏入世界舞臺一120章 偉大的目標40章 崛起之始25章 兵種提升295章 京都事變一415章 取而代之七11章 第一次還是蠻值錢的嘛289章 好運的腓特烈下281章 鯨吞六350章 後膛槍科技到手302章 擴編381章 藍色風暴完(紅包加更)340章 白人內戰下(大賞加更)36章 統合印第安人下307章 英國人的準備289章 好運的腓特烈下396章 民主的由來412章 取而代之四150章 荒涼的俄勒岡361章 反漢聯盟的計劃180章 第一個海外基地下
379章 藍色風暴四119章 海軍起步110章 鐵路計劃310章 先發制人210章 怒火下22章 惹毛了182章 國力推測289章 好運的腓特烈下177章 血腥殖民的開始443章 征服世界的核心483章 帝國入侵一119章 海軍起步224章 德川服軟下435章 棒子跪了!38章 驕傲的上校56章 報復8章 軍營225章 轉折點戰役上143章 那一抹血花24章 慘勝1章 艱難的開啓192章 慘烈之戰三74章 爆破突擊隊137章 踏上戰車43章 大建設400章 國民的榮譽感79章 影響上97章 踏入世界舞臺十六247章 圖森攻防戰一290章 歐洲停戰了!190章 慘烈之戰一112章 比一般女人幸福得多278章 鯨吞三342章 易洛魁炮灰468章 只爲一人239章 歐洲戰爭爆發275章 拿下巴拿馬484章 帝國入侵二184章 橫濱初戰二256章 大致軍隊分級294章 日本人的怒火21章 發財了!367章 和平的美洲上248章 圖森攻防戰二241章 趙杜天的抉擇269章 吞併墨西哥完313章 美洲大戰三440章 朝鮮僞軍277章 鯨吞二370章 歐洲的影響下192章 慘烈之戰三304章 屠殺154章 波蘭翼騎兵323章 北美會戰完155章 帝國法典305章 英國人的針對130章 蘇族的反擊485章 帝國入侵三360章 欺人太甚473章 進西藏293章 戰後398章 英國人的幫助298章 京都事變四26章 新的方向384章 機槍問世467章 偶爾的墮落198章 慘烈之戰九188章 風雨欲來(第三更求訂閱)69章 空出手345章 完蛋了315章 北美會戰一264章 吞併墨西哥一126章 插旗子200章 我必須忠誠237章 戰爭準備下178章 佔領瓦胡島418章 取而代之十58章 擴軍144章 很傻82章 踏入世界舞臺一120章 偉大的目標40章 崛起之始25章 兵種提升295章 京都事變一415章 取而代之七11章 第一次還是蠻值錢的嘛289章 好運的腓特烈下281章 鯨吞六350章 後膛槍科技到手302章 擴編381章 藍色風暴完(紅包加更)340章 白人內戰下(大賞加更)36章 統合印第安人下307章 英國人的準備289章 好運的腓特烈下396章 民主的由來412章 取而代之四150章 荒涼的俄勒岡361章 反漢聯盟的計劃180章 第一個海外基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