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緬甸風雲起(四)

史迪威這才意識到,中國遠征軍竟然是一個集體,一個牢不可破的集體,重慶方面蔣介石給史迪威的回覆更耐人尋味,用中文的意識理解就是如果史迪威將軍自認能力不足不能指揮高飛司令官的話,就請馬歇爾將軍從中協調更換中國戰區參謀長,蔣介石先給史迪威來了一個下馬威,沒有高飛任何人包括參謀長羅卓英也指揮調動不了中國遠征軍的一兵一卒,日軍大兵壓境,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資和兵員從仰光港卸下,英國人哪裡還顧什麼協防,早就如同歷史上一般逃得無影無蹤了。

中國方面的態度格外的強硬,史迪威懷疑蔣介石與高飛唱得是一場戲,只不過壞蛋被當做了蔣介石,實際上最擅長勒索坐地起價的是高飛,史迪威的下馬威把自己搞得不上不下,整個遠征軍沒人待見他,高級軍官大多會說英語,但是他的命令卻如同空氣一般,簡單的說史迪威被中國遠征軍集體會無視加鄙視了。

無奈之下,史迪威不能向馬歇爾求援,那樣將顯示他的無能,而且現在的國際政策是美國需要中國軍人在至少三個方向對日作戰,中國遠征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和越南向日軍實施反擊,那麼日軍的兵力將會大量的被吸引在印度支那,日軍聯合艦隊的兵力也會被牽制相當一部分,這樣美國太平洋艦隊就能有充分的時間補充艦艇尋找戰機與日軍進行海面決戰了。

於是,史迪威與高飛又一次做到了一張桌子面前,高飛在蔣介石的配合下極爲精確的把握住了史迪威微妙的心思變化,因爲在援助中國問題上,由於歷史出現了鉅變,美國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變,但是美國給予的這些援助,遠遠不值得中國軍人爲之流血犧牲。

歷史上,真正對中國軍援產生大幫助的是全面抗戰爆發前的德國,戰前德國顧問爲中方政府制定了一個一整套的工業發展帶動發展軍火工業的計劃,計劃中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漢陽兵工廠1935年初生產出仿造德國毛瑟標準型的中正式步槍,南京兵工廠開始生產二四式的仿製馬克沁機關槍,河南鞏縣兵工廠生產德國人設計的八十一毫米口徑迫擊炮,在德國顧問團的一位軍械專家指導下,鞏縣還建造了一座防毒面具工廠,這些都是用鎢礦等作爲交換的,相比英美等國的全面武器與經濟封鎖,德國人十分厚道。?? 抗日之血祭山河610

但是在隨後淞滬戰場上,儘管蔣介石將所有的中央軍精銳部隊全部投入戰鬥,儘管德式訓練武裝的中國軍隊在日軍攻擊下顯示了較強的戰鬥力,但中日兩軍整體實力的差距實在太大,慘敗不可避免,淞滬抗戰持續了三個月之久,中國軍隊總體傷亡近七十多萬人,其中中德械整編師與調整師參戰的三十萬中央軍精銳部隊就損失了近二十萬人,最具戰鬥力的第三十六師、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教導總隊、第五軍各部的突擊部隊損失驚人,國軍陣亡超過一萬一千名基層軍官,從此基本喪失了獨立作戰的能力,甚至可以危言聳聽的說,德國顧問團聚近十年心血訓練的部隊,在三個月之內就損失大半。

如果沒有德國顧問訓練的三十萬精銳德械部隊的犧牲,日寇三個月滅亡中國真的不是一句牛皮,而是兩國之間真實實力與軍事對比的巨大差距,這個差距就需要中國軍人捨生忘死以血肉去彌補,但是對於那些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國人來說,對他們將愛國主義無意識對牛彈琴,無論是自己義無反顧走上戰場,還是被繩索捆上戰場的,他們的血都留在了中華大地之上。

之後蘇聯援華斯大林之所以如此慷慨,是因爲蘇聯在戰略上要避免東西兩線作戰,保證遠東的安全,蘇聯方面就需要讓中國拖住日本以避免日蘇戰爭,而蔣介石對蘇政策的最高目標是蘇聯參戰。爲此,蔣介石本人曾三番五次請求斯大林出兵,但斯大林始終拒絕參戰,1939年諾門坎戰役之後,日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相繼蘇德簽署互不侵犯條約,蘇援華的程度,似限於武器、物資的供給與技術協助,若要求其參戰解決戰局,恐不可能。

德國與蘇聯在全面抗戰爆發後都曾經做過一定程度的援華,在歷史上英國曾經是中國的主要求援目標,因爲英國政府在華利益最重,但英國政府一直對日本姑息遷就,根本不考慮財政援華問題。

在國聯的會議上,英國不僅拒絕討論援華問題,而且拒絕向中國提供軍火和貸款,之後,中國政府曾數次向英國正式求助無果,就連中國要求英國提供三千萬英鎊貸款幫助中國抑制通貨膨脹都被徹底拒絕。

之後中日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的貨幣戰爭,爲防止日本貨幣戰擊垮中國經濟,中國再次向英國要求二千萬英鎊貸款,並說明以向英國出口鎢和銻來擔保,仍被英國政府拒絕。

儘管美國對蔣介石的求援態度一直是冷淡不予理睬,但是蔣介石認爲,英國老謀深算,說之匪易,俄國亦自有國策,求援無效,惟美國爲民主輿論之國,較易引起俠義之感,且羅斯福總統確有解決遠東整個問題之懷抱,一旦美國國內的如輿論產生新的導向,其國會投票贊同,則羅斯福總統必能發揮其作爲美利堅合衆國總統之作用,爲此國民政府最終確定了以爭取美國爲中心的戰時外交方針。

不過,高飛非常清楚這一切都是中國人的一廂情願,歷史上美國人不過是利用了中國一次又轉身狠狠的出賣了中國的利益,羅斯福是真心實意的援華?顯然不是,羅斯福需要用最少的代價牽制住日軍,一旦解決歐洲問題,中國就變得一文不名了,最終作爲戰勝國丟掉了緬甸、安南、蒙古,失去了拿回遠東的機遇,還被蘇聯紅軍如同蝗蟲一般洗劫了一番,蘇聯人拿回了二十倍援華的代價。

第799章 第四百六十章 高飛的怒火(1)第346節 第一百五十一章 歷史驚變(二)第769章 另一個戰場(下)第575章 三無國家第668章 大對決(九)第984章 東京大屠殺第176節 第七十六章 孤獨的中國(1)第495節 第二百四十四章 蘭封危局(二)第621章 同古保衛戰(三)第520節 第二百六十五章 武漢會戰之精兵對陣(下)第688節 第三百八十章 最強意志(1)第875章 藏金爭奪戰(九)第753章 整編東北軍第400節 第一百八十四章 囂張跋扈(1)第469節 第二百二十七章 撤退之路(一)第911章 血染的旗幟(六)第537章 狡猾的岡村第335節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夜襲夜襲(1)第153節 第六十六章 英烈千秋(1)第658章 誰是誘餌(上)第818章 第四百七十二章 高飛戰略(1)第141節 第六十一章 血肉防線(下)第726章 第四百零八章 損失慘重(2)第653節 第三百五十六章 各不相讓(1)第616節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上海脫險(1)第190節 第八十一章 啼笑皆非(2)第797章 烽火連天(二)第813章 躍馬滄州(中)第795章 復土故都(十二)第710章 倒黴的英國人(中)第654章 辻政信遇襲(上)第197節 第八十四章 混入敵營(2)第898章 特供風波(上)第73節 第三十二章 驚風密雨(1)第692章 決戰緬甸之圍殲第六師團(二)第899章 特供風波(下)第543節 第二百八十一章 武漢會戰之致命十(1)第635章 封堵牆突破口(下)第104節 第四十五章 衆志成城(2)第502章 科姆少將的苦惱第688節 第三百八十章 最強意志(1)第698章 決戰緬甸之突襲(二十九)第621節 第三百三十四章 敲敲邊鼓(1)第173節 第七十四章 最後的抵抗(下)第503節 第二百五十一章 決戰武漢(二)第490節 第二百四十一章 歸建統帥部(1)第531節 第二百七十三章 武漢會戰之千(上)第793章 第四百五十六章 雞飛狗跳(2)第744章 第四百二十二章 與城共生死(一)第578節 第三百零六章 智取法國軍營(中)第596節 第三百一十七章 碼頭血戰(1)第467節 第二百二十六章 衷腸與熱血(1)第106節 第四十六章 燕子磯炮臺(1)第263節 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州戰略(1)第647章 激戰密支那(四)第824章 迎頭痛擊(上)第944章 鋒芒所向(二十五)第20節 第八章 密電風波(3)第635節 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雨欲來(1)第685章 決戰緬甸之(十六)第363節 第一百六十一章 生死十二小時(五)第616章 珍惜生命!遠離高飛第26節 第十一章 雨農的心思(2)第590章 外強中乾(上)第305節 第一百三十二章 戴笠求援(2)第103節 第四十五章 衆志成城(1)第563章 血染崑崙關(中)第633節 第三百四十三章 意外的邀請(1)第547章 中國遠征軍(中)第188節 第八十章 誤入匪穴(3)第507節 第二百五十四章 決戰武漢之最強對手(上)第429節 第二百零三章 賤人賤招(1)第303節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本式大捷(下)第776章 第四百四十六章 霧都重慶(下)第131節 第五十六章 最後的海軍(1)第824章 第四百七十七八章 聽天由命(1)第258節 第一百一十章 白崇禧的心思(1)第182節 第七十八章 不要臉的境界(上)第534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五)第698章 決戰緬甸之突襲(二十九)第188節 第八十章 誤入匪穴(3)第788章 第四百五十三章 縣城風波(1)第247節 第一百零四章 代號天狼星(2)第50節 第二十三章 誰人守國都(1)第522章 岡村戰術第254節 第一百零八章 兵鋒徐州(1)第503章 兩頭都忙第109節 第四十七章 水陸並進(2)第607節 第三百二十四章 羣奸膽寒(2)第542章 北進與南進(上)第523節 第二百六十七章 武漢會戰之擔憂(下)第606節 第三百二十四章 羣奸膽寒(1)第512節 第二百五十八章 決戰武漢之制(1)第506節 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武漢(四)第654節 第三百五十六章 各不相讓(2)第678節 第三百七十二章 血戰三晝夜(八)第579章 高飛的老對手第962章 風捲 殘雲(十三)第735章 復土揚威(五)第334節 第一百四十五章 告黑狀的技術(3)
第799章 第四百六十章 高飛的怒火(1)第346節 第一百五十一章 歷史驚變(二)第769章 另一個戰場(下)第575章 三無國家第668章 大對決(九)第984章 東京大屠殺第176節 第七十六章 孤獨的中國(1)第495節 第二百四十四章 蘭封危局(二)第621章 同古保衛戰(三)第520節 第二百六十五章 武漢會戰之精兵對陣(下)第688節 第三百八十章 最強意志(1)第875章 藏金爭奪戰(九)第753章 整編東北軍第400節 第一百八十四章 囂張跋扈(1)第469節 第二百二十七章 撤退之路(一)第911章 血染的旗幟(六)第537章 狡猾的岡村第335節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夜襲夜襲(1)第153節 第六十六章 英烈千秋(1)第658章 誰是誘餌(上)第818章 第四百七十二章 高飛戰略(1)第141節 第六十一章 血肉防線(下)第726章 第四百零八章 損失慘重(2)第653節 第三百五十六章 各不相讓(1)第616節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上海脫險(1)第190節 第八十一章 啼笑皆非(2)第797章 烽火連天(二)第813章 躍馬滄州(中)第795章 復土故都(十二)第710章 倒黴的英國人(中)第654章 辻政信遇襲(上)第197節 第八十四章 混入敵營(2)第898章 特供風波(上)第73節 第三十二章 驚風密雨(1)第692章 決戰緬甸之圍殲第六師團(二)第899章 特供風波(下)第543節 第二百八十一章 武漢會戰之致命十(1)第635章 封堵牆突破口(下)第104節 第四十五章 衆志成城(2)第502章 科姆少將的苦惱第688節 第三百八十章 最強意志(1)第698章 決戰緬甸之突襲(二十九)第621節 第三百三十四章 敲敲邊鼓(1)第173節 第七十四章 最後的抵抗(下)第503節 第二百五十一章 決戰武漢(二)第490節 第二百四十一章 歸建統帥部(1)第531節 第二百七十三章 武漢會戰之千(上)第793章 第四百五十六章 雞飛狗跳(2)第744章 第四百二十二章 與城共生死(一)第578節 第三百零六章 智取法國軍營(中)第596節 第三百一十七章 碼頭血戰(1)第467節 第二百二十六章 衷腸與熱血(1)第106節 第四十六章 燕子磯炮臺(1)第263節 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州戰略(1)第647章 激戰密支那(四)第824章 迎頭痛擊(上)第944章 鋒芒所向(二十五)第20節 第八章 密電風波(3)第635節 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雨欲來(1)第685章 決戰緬甸之(十六)第363節 第一百六十一章 生死十二小時(五)第616章 珍惜生命!遠離高飛第26節 第十一章 雨農的心思(2)第590章 外強中乾(上)第305節 第一百三十二章 戴笠求援(2)第103節 第四十五章 衆志成城(1)第563章 血染崑崙關(中)第633節 第三百四十三章 意外的邀請(1)第547章 中國遠征軍(中)第188節 第八十章 誤入匪穴(3)第507節 第二百五十四章 決戰武漢之最強對手(上)第429節 第二百零三章 賤人賤招(1)第303節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本式大捷(下)第776章 第四百四十六章 霧都重慶(下)第131節 第五十六章 最後的海軍(1)第824章 第四百七十七八章 聽天由命(1)第258節 第一百一十章 白崇禧的心思(1)第182節 第七十八章 不要臉的境界(上)第534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五)第698章 決戰緬甸之突襲(二十九)第188節 第八十章 誤入匪穴(3)第788章 第四百五十三章 縣城風波(1)第247節 第一百零四章 代號天狼星(2)第50節 第二十三章 誰人守國都(1)第522章 岡村戰術第254節 第一百零八章 兵鋒徐州(1)第503章 兩頭都忙第109節 第四十七章 水陸並進(2)第607節 第三百二十四章 羣奸膽寒(2)第542章 北進與南進(上)第523節 第二百六十七章 武漢會戰之擔憂(下)第606節 第三百二十四章 羣奸膽寒(1)第512節 第二百五十八章 決戰武漢之制(1)第506節 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武漢(四)第654節 第三百五十六章 各不相讓(2)第678節 第三百七十二章 血戰三晝夜(八)第579章 高飛的老對手第962章 風捲 殘雲(十三)第735章 復土揚威(五)第334節 第一百四十五章 告黑狀的技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