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想了想,覺得漣漪說的也沒錯,若是沒有這些穿越者,也不會有這麼多的怨氣,理論上來說,這麼做沒錯,他放下這一茬後,直接轉移了話題。
“原身的二女兒已經將人手召集的差不多了,現在正在分批進入都城,你不準備一下嗎?”
“準備什麼,她有本事殺了我,皇位自然是她的,沒本事就等着被圈禁吧!”
漣漪將手中的棋子扔進了棋盒,不甚在意的說道。
“心真大!”
三日後,鳳蒂就發了飛鷹傳書,將大敗盤龍國的消息傳了回來,同時傳回來的還有二皇女糾結趙家主要將領,準備趁着回都城領賞時逼宮的消息。
漣漪很是淡定,招來了鳳首,讓她安排人盯緊禁衛軍的統領,上次卓秀苑救駕時,二皇女就調用的禁衛軍,而她也查出禁衛軍的統領,就是趙家扶持上去的,算是二皇女的天然同盟。
然後趁着準備迎接大軍凱旋的機會,整個皇宮的護衛都換成了女皇的親衛軍,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而身在皇宮的賢侍君卻察覺到了不對勁兒,他忍了兩天,最後還是去見了漣漪,滿面擔憂的問道:
“女皇,宮中可是出了什麼事,你可別瞞着我。”
“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是有些人心急,想要坐上我的位置而已。”
漣漪笑着說道。
賢侍君聽了後瞳孔一縮,急急的說道:
“女皇,絕不會是三皇女,她親口告訴我,她沒本事坐那個位置,也不曾肖想過。”
“阿賢,我又沒說是三皇女,你別這麼着急上火的。”
漣漪勾脣一笑,將自己面前的茶杯推到了賢侍君面前,讓他彆着急。
賢侍君這纔有些不好意思,握着茶杯穩了穩神,堅定的說道:
“我陪着你!”
“好!”
二十日後,參戰的軍隊這才抵達都城,而提前三日悄悄先一步返回的二皇女,此時也已經與大部隊匯合,向趙儷點了點頭後,就加入了回城的隊伍,接受都城百姓的夾道歡迎。
一同返回的八萬大軍並未入城,而是在城外三十里駐紮,等待封賞結束後,就會返回原來駐守的城池。
夕陽落下時,鳳鳴將軍突然出現在三十里外的軍隊駐紮地,手持鷹符,調集了五萬人輕裝簡行,直奔皇宮而去。
此時晚上的宮宴已開,漣漪坐在首位,宴請這次凱旋而歸的衆將領。
“諸位愛將辛苦,此次能一舉打敗盤龍國,從他們身上撕下一塊肉,大家功不可沒,本皇這杯酒敬你們!”
“謝女皇!”
衆將領起身,接下了這杯酒,一飲而盡後,漣漪又舉杯,面色肅然的說道:
“這杯酒敬那些在大戰中犧牲的將士們,他們是我鳳棲國的驕傲,封賞結束後,一定會讓他們入土爲安,修建墓碑,讓後世子孫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
“永遠銘記!”
衆人齊聲應道。
兩輪酒過後,宮宴的氣氛也逐漸熱烈了起來,而一直坐在漣漪下手的賢侍君卻滴酒未沾,他時時警惕着周圍的一切。
“嗖”一聲,一道箭矢自大殿門外射入,直奔漣漪而去,賢侍君沒有猶豫的立即起身,要以身擋劍,卻被漣漪推了一把,跌回了原位,而箭矢擦着漣漪的耳垂,擊碎了一枚耳墜,射入了皇座之上。
“護駕!”
蕙質的女中音在殿內響起,正推杯換盞的衆將領都一躍而起,摸向腰間,奈何入殿時,他們都將自己的佩劍解下了。
而此時他們身後的侍女,眼明手快的將一柄柄劍遞迴到主人的手中,然後自己也手持短劍,涌到了皇座前,成爲女皇的第一道防線。
此時大皇女、三皇女、賢侍君都已經聚集到了漣漪的身前,各個面色凝重,只有漣漪的面色十分平靜,摸了摸空空的耳垂,有些不悅的說道:
“這是本皇最喜歡的貓眼耳墜,怎得就毀了一隻。”
“母皇,你已經老了!該讓位了!”
此時二皇女一身甲冑,手持利劍,在趙家軍的護持下,大步走入了殿內。
“若是我不讓位呢?”
漣漪淡聲問道。
“母皇寫下退位詔書於我,您就是太上女皇,地位尊崇,若是不寫,就不要怪我不顧念母女之情了。”
“即便我寫了退位詔書,你也不會讓我活着見到第二日的太陽,你要弒君,此爲不孝!
因爲你的野心,你與盤龍國聯合,暗殺你的三妹,將那羣死士放入卓秀苑,想要借刀殺人,結果那把刀殺的卻是你的父親,此爲不義!
那些哄擡糧價的糧商,也是你通過趙儷這位邊境守將的手,放入了鳳棲國,要陷百姓於水深火熱中,此爲不仁!
你這種不孝、不仁、不義且無德、無能的人,有什麼資格坐上皇位!”
漣漪的聲音清冷而不含一絲情感,將二皇女的罪狀一一列出,讓大殿內的將領都是一驚,沒想到爲了皇位,這位兒皇女已經做到了這個份兒上。
“你住嘴!”
二皇女的臉已經脹紅了,她從小到大還是第一次被自己的母皇如此訓斥。
“二皇女,你莫要被幾句言語激怒,刀劍在我們手中,殿外也是我們的趙家軍,今日我們一定要成功!”
趙儷眯着眼睛,在二皇女的耳邊輕聲說道。
“呵,所以我說你是個蠢的,即便你今日逼宮成功了,你就不會受到牽制了嗎?門外的是趙家軍,不是吳家軍。”
漣漪冷笑一聲,直接抽出了自己的佩劍,將煉氣三層的靈力注入劍身,然後在衆目睽睽之下一劍揮下,只說了一個字“殺!”
下一瞬,之前還勝券在握的趙儷,直接被劈成了兩半,血水濺開的瞬間,二皇女身邊的人都被一股巨力掀翻,二皇女也沒能倖免。
短暫的安靜後,將領們精神一振,握着手中的佩劍,如衝鋒一般,殺入了對面的趙家軍中。
漣漪抽空了靈氣,但是也震懾住了所有人,她目光冷漠的注視着舉劍奮力抵抗的二皇女,眼中盡是失望,以爲這位能堅持的更久一些,結果這麼不堪一擊。
這邊衆將領護着文臣撤到了女皇這邊,殿外的廝殺聲已經傳入殿內衆人耳中,火光照亮了半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