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咦,才高一嗎?”
“怎麼,嫌我長得老?”
“不是,我沒這個意思,小丫頭,別誤會。”
元春可一點兒也沒誤會,剛纔他在明明是說,她怎麼才上高一。
不就是嫌她年紀大。
向毅笑道,“宋同志,左清說話直,你別放心上,你還是個小姑娘呢,你要是老了,那我倆就更老。”
“小丫頭,是我不會說話。”左清掏了掏口袋,“我請你吃水果糖。”
遞給她一張糖票。
元春一臉懵逼,請她吃糖,就給她糖票?
她該說他大方,還是直?
向毅扶額,“宋同志,你收下吧,你不是他第一次請客花票的人。”
白老師捂着嘴樂,“哎喲,左清小子挺大方呢,這糖票可是緊缺物資,元春丫頭,你快收下,下午咱們就去供銷社買水果糖吃。”
宋元春笑了,“既然如此,那我就接受左清同志的這份心意。”
接過糖票,看了一眼,是半斤的量。
去學校的路上,白老師還滿口誇讚,“這兩小子人真不錯,出手大方,長的也不錯,聽你師公說,他們家世也不錯,在部裡還是有官職的賓。”
到了學校,跳下自行車,白老師看着元春,道,“現在也不能考大學,你再有一年就高中畢業了,元春,你可想過畢業後做什麼嗎?”
白老師,是少有知道元春把她媽留下的鞋廠工作崗位給賣掉的人。
白老師很擔心她,馬上就要高中畢業了,萬一這孩子找不到工作可怎麼辦?
雖然,她是烈士孤女,用不着下鄉,可萬一呢?
這人一旦去了鄉下,可就回不來。
元春一臉懵然的搖頭,“老師,我這才高一,離畢業還有一年半,工作我可以慢慢找,總能找到的。”
說是這麼說,但工作何其難找,誰都知道。
第二天,白老師下午請假,沒來學校。
下午放學,元春一個人回去。
自從她有了白老師這個座駕後,她這還是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回家,她走到巷子口不遠,突然,從一戶人家的院牆上,突然跳下來一個人。
元春下意識的要驚呼出聲,就被來人捂住了嘴巴,“宋同志,別叫,是我。”
聲音有點熟悉,好像是昨天才認識的向毅同志。
元春微微點頭,嘴上的手就鬆開了。
她立即看向向毅,向毅小聲道歉,“很抱歉,我……我不知道你就在院牆外,我……”
“人跑了,從這兒跑的,趕快追。”
突然,院牆裡面,傳出一道氣急敗壞的聲音。
向毅拉着元春就要跑,元春拽着他,“前面就是我家,去我家躲一躲。”
拉着他,飛速前行,就在兩人進了院子,院門輕輕關上後,那戶人家的大門被人打開,從裡面走出四五個年輕小夥子。
他們警惕的看向四周,沒發現有異常,幾人又分開往衚衕兩頭追去了。
元春和向毅,背靠着院門,聽到了腳步聲漸行漸遠後,兩人滑坐在了地上。元春道,“向毅同志,我也不問你去那戶人家做什麼,你就現在我家待會兒,等他們消停了,你再出去。”那羣人跑走不一會兒,又返回巷子,來回遊蕩了兩圈,遇到下班放學住在附近的居民,他們還會用探照燈一般的目光,緊盯着對方看半天。
遇到陌生人,他們還會攔着對方問出人家的祖宗十八代。
這些都是某些組織的人,他們在縣城橫行霸道,無人敢惹,大家看到他們,都會嚇得遠遠躲開。
元春釋放出精神力監視他們,見他們對她家這邊沒多關注,她這才邀請向毅進屋喝茶。
跟表姑表嫂兩人介紹了向毅同志後,她讓表姑去多炒兩道菜,她要留向毅同志在家吃飯。
又吩咐表嫂,“表嫂,後院長了一個秋西瓜,我看差不多熟了,你去摘來咱們吃了它。”
“表妹,我洗了一籃子小柿子,你吃不吃?”
“吃,裝一盤來。”
“好嘞。”
表嫂端了一盤小柿子放在桌子上,“向同志,這小柿子是新品種,可甜了,你嚐嚐。”
“謝謝李同志。”
“不用客氣,你是我表妹的朋友,那就是自家人。”
李雨菲放下小柿子,又去了後院摘了個大西瓜,不一會兒,她又端了一盤切好的西瓜進來。
“向毅同志,你吃西瓜,這是秋西瓜,也是新品種。”
都是李春蘭研究出來的新品種。
不管是小柿子,還是西瓜,都比普通的好吃,口感不但甜,清脆,味兒濃。
向毅看向慵懶的吃着小柿子的小女人,好奇問道,“宋同志,這小柿子和西瓜的新品種,都是你家研究出來的?”
“是啊,我表姑研究的,她在家沒啥事,成天研究地裡種的吃的。”元春拿了一塊西瓜啃,“這新品種的西瓜,我這也是第一次吃,清脆爽口,也夠甜,味兒真不錯。”
頓了頓,若有遺憾道,“就是可惜,種的少了,種了十粒籽,出了三株苗,只活了一株,長了這麼一個西瓜。”
向毅微笑,“那我真有口福。”
“那可不,也就是你身上這身衣服我喜歡,不然我可捨不得切西瓜給你吃。”
向毅啃了兩塊,還想拿第三塊的時候,元春又說話了,“你少吃點,留點肚子吃飯,我表姑做的飯可好吃了,跟原師公的廚藝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向毅放下剛拿起的西瓜,笑着道,“看來,我真得留着肚子嚐嚐你表姑的廚藝。”
“嗯嗯,錯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座廟。”
晚上,李春蘭做了香辣魚雜,大盤雞,肉末豆角,蒜蓉青菜,再裝了一碟辣白菜,一碟糖醋蒜,切了幾個鹹鴨蛋。
擺了滿滿一桌子。
主食是二米飯。
大米多,小米少。
元春把滿滿一碗飯放向毅面前,又給他到了一杯茶水,笑道,“向毅同志,我家可沒酒喝,我給你倒杯茶吧。”
向毅早就被這一大桌子菜驚呆了。
這個年代,能隨手出三四個肉菜的可不是普通家庭,就是他家,帝都的高幹家庭,也不一定能隨時做得出來。
而且,宋元春對她表姑表嫂的態度,嘴上喊着長輩,可那使喚的慵懶語氣,絕對不是對長輩,而是對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