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同姓不婚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都在看着李休,這讓他也不禁摸了摸自己的話臉,心想難道自己臉上長花了不成,可是就算是長花了,被兩個大男人這麼盯着也讓人感到不自在。

“殿下,你們有什麼事?”李休被李世民兩人盯的全身發寒,最後終於忍不住問道。

“咳,這個……”李世民這時竟然露出爲難的表情,然後扭頭看向長孫無忌,示意他向李休解釋,這也讓長孫無忌一臉無奈,下位者根本無法拒絕上位者的命令。

“李駙馬,其實是這麼回事,再過幾個月,陛下就會把皇位禪讓給殿下,只是殿下早就覺得咱們大唐的律法有些不足,因此就命我重新編纂出一部律法來,雖然大體上依然沿襲原來的律法,但在一些地方也儘量的查漏補缺,讓我大唐的律法完善起來!”長孫無忌當下開口解釋道。

“那太子手中的奏摺,就是你新擬的大唐律?”李休聽到這裡也似乎明白了什麼,不過這件事好像和自己沒什麼關係吧?

“大唐律可不是一道摺子能寫下的。”只見長孫無忌笑了笑繼續道,“奏摺上只是對一些律法疏漏的地方進行的增添,是我與幾位精通律法的同撩商討很長時間才寫出來的,其它的倒還沒什麼,只是其中有一條倒是與駙馬有關!”

“哦?什麼律法能和我有關?”李休眨了眨眼睛道,他真想不出什麼樣的律法會和自己這個懶散的閒人有關?

“同姓不婚!”長孫無忌盯着李休的眼睛道。

“這都什麼年月了,怎麼還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律法?”李休聽到長孫無忌說出的四個字時,也一下子氣的站起來道。

所謂同姓不婚,的確曾經是漢族婚姻中的一條禁忌,但注意那只是曾經,漢代以前倒是有這條法律,但是到了漢代之後,同姓的人數太多,所以民間雖然還有這種說法,但朝廷卻已經不再把這條列入律法之中,很多地方連這樣的習俗也不再遵守了,比如以前隋爲例,律法中就沒有這一條,當初平陽公主還拿這件事和他開過玩笑。

“咳,這個……同姓不婚也是遵循古制,先人留下的一些習俗禁忌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大唐身爲中原正統,自然也要遵循古制!”正在這時,只見李世民忽然幹嘛一聲,然後一本正經的開口道。

李休聽到李世民的話先是一愣,隨即就明白了他話中隱含的意思,李世民的家族來源有些複雜,有人說他們是漢化的鮮卑人,也有人說他們是鮮卑化的漢人,反正無論哪種說法,都說明他們身上有胡人血統,這也讓大唐立國時引起不少的麻煩,爲此李淵還給自己找了個道家的老祖宗,號稱是老子的後代,不過越是如此,就越是說明他們的心虛。

現在李世民所謂的遵循古制其實也出於同樣的心理,暗中詆譭的人說他們是胡人,所以他就偏偏遵循中原的古制,甚至連“同姓不婚”這條已經丟棄了幾百年的古制都撿起來了,結果李休剛好撞到槍口上。

“其實駙馬與公主倒不是什麼問題,畢竟你們之前就已經成婚了,也不會因爲這條律法而受到影響,所以駙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這時只見長孫無忌忽然開口道,正所謂既往不咎,李休就屬於這種情況。

“那也不對,這條律法本來就是錯的,甚至還可能影響到大唐的一個重要基礎,所以它必須要修改!”李休卻絲毫不領情,反而開口反駁道,他和平陽公主好不容易纔走到一起,所以絕對不會再給別人任何攻擊的理由,更何況官場上的事誰也說不定,現在說既往不咎,可是誰知道日後會不會有人拿他來說事?

“哦?李休你爲何如此說?”李世民這時已經有些不悅,不過還是耐着性子問道。

“殿下,所謂同姓不婚,從醫學方面來看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因爲有血緣關係的男女成親的話,日後生下帶有先天病孩子的機率遠比其它的夫婦要高得多,不過血緣也分遠近,三代之內的親屬可以稱爲近親,這個近親是絕對不能成親的,一方面有違人倫,另一方面也會生下有先天疾病的孩子。”

說到這裡時,只見李休頓了一下繼續道,“不過只要出了三代,這個血緣關係就遠多了,男女成親的影響也不是很大,另外咱們中原盛行表兄妹成親,這其實也屬於近親成婚,他們日後生下的孩子很可能帶有各種先天疾病,而且女子生產時也容易造成孩子和產婦的死亡!”

聽到李休對近親成婚的新奇解釋,李世民與長孫無忌也露出驚訝的表情,他們沒想到流傳下來的古訓竟然還有這樣的說法,過了好一會兒,只見李世民這纔開口道:“李休,按照你的說法,那同姓不婚也不算錯,甚至還有些不完善,爲何你說會影響到我大唐的基礎?”

“殿下,臣想請教一下,一個國家的基礎是什麼?”李休並沒有立刻解釋,而是向李世民反問道。

“基礎嗎?”李世民聽到這裡低頭沉思了片刻,最後終於擡頭緩緩的開口道,“一個國家最基礎的自然是土地與百姓,這兩樣缺一不可,否則國將不國!”

“不錯,國家的基礎就是土地與人口,我大唐國土廣袤,東海之濱,西域之疆,幾乎全都在我大唐的掌握之中,但是如此廣袤的土地,卻因爲之前的戰亂導致人口大減,爲了增加人口,朝廷一方面強制年輕的男女成婚,一方面從山林中吸引逃戶外出,甚至還將人口做爲地方官的重要考覈部分。”

聽到李休說到人口,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似乎也一下子明白了什麼,當下只見李休繼續說道:“我們大唐的逃戶數量雖然不少,但經過戰亂之後,中原百姓的數量大減也是事實,所以想要真正的增加人口,鼓勵生育才是正途,但同姓不婚的法令如果施行,對於那些大姓將會造成嚴重的打擊,比如王氏,號稱有上百萬人,如果禁止同姓成婚,那些適齡的男女選擇夫婿或妻子的人一下子就少了許多,而無法及時成婚,又如何保證生育與人口?”

“這個……”聽到李休的這些話,長孫無忌一時間也有些啞口無言,之前有人提出同姓不婚,他們也只考慮到政治方面帶來的好處,卻根本沒想到對普通百姓造成的影響,這也是很多貴族官員的通病,因爲他們只會從自身的角度看問題,畢竟他們可不用擔心自己的兒女成婚的事。

李世民這時同樣露出沉思的表情,大唐王朝的正統性的確重要,但人口的增長也同樣重要,別的不說,他現在雄心勃勃的準備在未來幾年滅掉突厥,然後平定西域與南方,另外還有高句麗等等,這些小國雖然國力不如大唐,但他依然感覺到對自己的威脅,甚至讓他有種如鯁在喉的感覺。

可是打仗需要人口,支撐打仗的國力也需要人口,可以說如果沒有人口,那他的這些雄心壯志也只能成爲一場空,這也是他這段時間一直出臺休養生息政策的主要原因。

“李休,那依你的意思要怎麼辦?”只見李世民沉思了好一會兒,最後終於擡頭向李休問道。

“很簡單,修改與婚姻有關的律法,比如同姓不婚改爲近親不婚,然後再詳細規定哪些屬於近親,比如父母兄妹、堂兄妹、表兄妹等等,另外還要提高女子成婚時的年齡……”

“這不對吧,既然想要鼓勵生育,爲何又要提高女子成婚的年齡,這豈不是會減少生育?”沒等李休把話說完,長孫無忌就開口打斷道,不可否認,他的才智絕對在李休之上,但是時代上的差距卻無法用才智來彌補,這也是李休最大的優勢。

“長孫兄你有所不知,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女子十八之後纔算是完全具備了生育的身體條件,可是現在的女子大都十四五就成婚生子,這會嚴重的傷害她們的身體,日後不容易再懷孕,而且在生產時也容易難道,導致一屍兩命,就算順利的生下了孩子,這個孩子也可能因爲先天不足的原因,導致各種疾病,但如果等到十八歲以後再生孩子,就會避免上面的這些問題,所以從遠來看,提高女子的婚配年齡能夠增加更多的人口!”

說到生育這件事,李休也顯得有些激動,之前衣娘難道真是嚇壞他了,而且平時鄉間也經常有女子難產而死的事,這些女子大都年紀幼小,放在後世可能還在正上初中,李休每次聽到這些都感覺心中不舒服,所以他才藉着這個機會提了出來。

李世民聽到李休的這些話,當下也不由得露出沉思的表情,似乎一時間拿不定主意,畢竟李休說的這些雖然有道理,但如果真正的想要施行起來的話,卻需要面對極大的阻力,別的不說,光是提高女子婚配年齡的事,就不是一道法令可以解決的,所以他也在猶豫着是否要接受李休的這些提議?(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十四章 流言第二百八十六章 柴紹與李世民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李治回來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意和親?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牽連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高昌城變 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婚禮變慈善第四百七十九章 衣孃的小心思第五百二十八章 張氏父子死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恢復教學第三百五十三章 廬江王反了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又一個十年第二十九章 傷口感染第四百六十章 茶葉作坊第六百零五章 蕭皇后 下第一千零五十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熱氣球報信第四百八十一章 小媳婦與王劉氏第六百六十八章 回長安第三百四十九章 條件第三百五十七章 又賜婚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以突厥制突厥第四百七十二章 納妾?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珠娘拜師 上第八百五十七章 早朝 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營嘯的故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面見蕭皇后第九十一章 侄兒無所不知第三百二十五章 逃往終南山?第二百一十三章 裴寂也來了第二百零五章 李淵來了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長田籌第二百四十章 陽春三月第二百四十一章 瑪雅人第一百零六章 杜伏威第八百三十二章 白銀鑄幣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拒絕第五百六十六章 一紙可抵十萬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東西論道 上第八百九十八章 太子妃的人選第三十五章 吃羊肉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李晉又跑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李恪來了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太子李泰?第九百一十四章 七娘的逼問第三百四十一章 頡利中計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李道宗尋父第五十九章 嫡母紅拂女第三百九十章 秦瓊之病第一百一十一章 張家的家風第九百一十四章 七娘的逼問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東宮的變化第八百四十九章 李兄留步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雀大街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太子妃蘇氏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泉氏父子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八百二十八章 被告變原告第三百八十七章 求你幫忙第四百一十二章 番僧咒術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註定的悲劇第七百二十九章 泉州的大海商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李世民來訪 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經商自污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回長安第九百四十三章 周參軍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百濟王與新羅王 中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好消息?第五章 發豆芽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家第四百六十章 茶葉作坊第九百四十五章 拜訪秦瓊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李道宗第六百三十五章 秦瓊的消息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太子與世家第七百四十九章 高表仁的消息第二百七十四章 馬家大宅第一百九十三章 衝突 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九百二十九章 你要嫁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帝王無親情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蕭瑀入彀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糊塗賬 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隱憂第四百二十五章 蘇定方第一千零六章 馬踏崔府第九百一十三章 被拒之門外的國舅第三百零六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六十七章 女帝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諸事皆巧第八百零九章 終於蓋棺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求你幫忙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 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長江與黃河的難題第四百一十三章 李休上臺第六百三十九章 蕭皇后的“東西”第九百七十三章 嫁妝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築土山第一千零八章 女人的優勢
第一千零十四章 流言第二百八十六章 柴紹與李世民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李治回來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意和親?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牽連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高昌城變 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婚禮變慈善第四百七十九章 衣孃的小心思第五百二十八章 張氏父子死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恢復教學第三百五十三章 廬江王反了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又一個十年第二十九章 傷口感染第四百六十章 茶葉作坊第六百零五章 蕭皇后 下第一千零五十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熱氣球報信第四百八十一章 小媳婦與王劉氏第六百六十八章 回長安第三百四十九章 條件第三百五十七章 又賜婚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以突厥制突厥第四百七十二章 納妾?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珠娘拜師 上第八百五十七章 早朝 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營嘯的故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面見蕭皇后第九十一章 侄兒無所不知第三百二十五章 逃往終南山?第二百一十三章 裴寂也來了第二百零五章 李淵來了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長田籌第二百四十章 陽春三月第二百四十一章 瑪雅人第一百零六章 杜伏威第八百三十二章 白銀鑄幣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拒絕第五百六十六章 一紙可抵十萬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東西論道 上第八百九十八章 太子妃的人選第三十五章 吃羊肉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李晉又跑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李恪來了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太子李泰?第九百一十四章 七娘的逼問第三百四十一章 頡利中計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李道宗尋父第五十九章 嫡母紅拂女第三百九十章 秦瓊之病第一百一十一章 張家的家風第九百一十四章 七娘的逼問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東宮的變化第八百四十九章 李兄留步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雀大街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太子妃蘇氏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泉氏父子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八百二十八章 被告變原告第三百八十七章 求你幫忙第四百一十二章 番僧咒術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註定的悲劇第七百二十九章 泉州的大海商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李世民來訪 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經商自污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回長安第九百四十三章 周參軍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百濟王與新羅王 中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好消息?第五章 發豆芽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家第四百六十章 茶葉作坊第九百四十五章 拜訪秦瓊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李道宗第六百三十五章 秦瓊的消息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太子與世家第七百四十九章 高表仁的消息第二百七十四章 馬家大宅第一百九十三章 衝突 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九百二十九章 你要嫁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帝王無親情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蕭瑀入彀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糊塗賬 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隱憂第四百二十五章 蘇定方第一千零六章 馬踏崔府第九百一十三章 被拒之門外的國舅第三百零六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六十七章 女帝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諸事皆巧第八百零九章 終於蓋棺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求你幫忙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 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長江與黃河的難題第四百一十三章 李休上臺第六百三十九章 蕭皇后的“東西”第九百七十三章 嫁妝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築土山第一千零八章 女人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