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與白建生確定好雙方聯動以後,杜光廷親自飛到金陵向常瑞元彙報了反攻計劃。
對於杜光廷的反攻計劃,常瑞元答應了下來。
獲得批准後,杜光廷立刻開始集結部隊,定於十月十五日出兵。
十月十五日早晨,杜光廷穿戴整齊,滿心熱情的抵達指揮部。
華中剿總和彭城剿總同時進攻,必可分離G軍中野、華野兩部,再來一個迴旋鏢,至少可以殲滅中野G軍十萬部隊。
“杜副司呤。”
杜光廷一回頭,就看到一個青年軍官站在門口。
“杜副司呤,委座有請。”
“委座?委座在哪?”杜光廷一臉懵逼。
委座不是在金陵嗎?怎麼還請自己?
“委座剛剛抵達飛機場。”
聽到常瑞元飛抵彭城,杜光廷臉色一變。
“讓各兵團司呤等我一下,我面見委座後立刻回來。”
對於杜光廷的安排,幾個兵團司呤都沒有異議,雖然他們來的更早,但是明顯委座召見更爲重要。
不過他們都沒想到,十幾分鍾後,劉經扶進來了。
而且一進來,劉經扶就讓他們各自返回自己的駐地。
邱楓立刻出言道:“總座,杜副司呤還沒回來,作戰會議還沒有召開。”
“邱司呤,杜副司呤已經被老頭子拉去瀋陽了,作戰計劃暫時擱置吧。”
杜光廷抵達飛機場後,剛上飛機,坐下後都還沒說話,就看到常瑞元侍從把飛機門關上了。
緊接着飛機就開始緩慢滑行,起飛後直奔東北而去,地上只留下來一臉懵的司機和衛兵。
此時東北果軍戰局極度緊張,東野已經攻入錦州城。
常瑞元根本顧不上中原了,他選擇直接拉着杜光廷去東北救火。
彭城司呤部內,聽到杜光廷飛去了東北,作戰計劃擱置,大家都懵了。
“總座,這”
劉經扶知道他們在想什麼,直接擺了擺手:“各位,我也不怕你們笑話,這麼大的戰役,我可指揮不了。”
見劉經扶都這麼說了,衆人無奈,只能是鬱悶的返回各自的駐地。
反攻計劃也被徹底擱置。
而杜光廷突然被拉走,不止彭城的人頭疼不已,就連金陵的國防部長何敬之以及參謀長顧墨三也被驚出了一身冷汗。
雖然主動出擊的作戰計劃擱置,但是兵力調動卻已經完成。
彭城的幾十萬大軍,沿着津浦和隴海兩條鐵路一字排開,形成了兩線保一點的陣型。
但是因爲兵力的集結,各部隊駐地之間防區結合部千瘡百孔,極易遭到攻擊。
而且白建生的主動進攻,也因爲派系問題宣告失敗。
黃陪悟動作太慢,沒有圍住中野,致使中野連夜撤出兩百里。
就在杜光廷在東北忙着救火的時候,爲了配合華野殲滅黃煥然兵團,解放兩淮、海洲地區的計劃。
中野野司帶領四個主力縱隊抵達商都城下。
因爲之前杜光廷的進攻計劃,此時商都守軍只有兩個雜牌師,共計一萬餘人。
面對中野四個縱隊的兵力,守軍根本就不想留在城內送死。
第二天,正當中野部隊要進入攻擊位置的時候,突然發現,商都守軍開始棄城逃跑。
這讓原本打算圍住商都,吸引果軍機動部隊來援的計劃直接破產。
中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商都。
而商都守軍,也很快在野外被殲滅。
拿下商都後,中野繼續東進,又拿下了已經成爲空城的汴梁。
果軍開局連送兩城,讓整個戰局出現了巨大的轉變。
在開戰之前,中野就已經完成了戰役計劃所佈置的任務,這使得中野、華野對彭城形成了包圍之勢。
因爲戰場態勢的突變,中央也立刻調整了中野的下一步作戰計劃。
在接下來的決戰中,中野不再僅擔任前指和阻擊任務,而是準備直接進入戰場,與華野聯手作戰。
此時中央已經意識到,這場戰鬥恐怕不再是局部的殲滅戰,而是極有可能演變爲規模空前的大決戰。
華野司呤部內,看着地圖上的敵我態勢,首長也同樣感覺到了決戰的突然來臨。
並且他還敏銳的意識到,此次戰役取勝的關鍵,就在於中野和華野能否高效、流暢的配合作戰。
此時,從職位上來看,中野野司毫無疑問應該負責統籌指揮,其中一個最簡單的原因,就是華野司呤在中野是副司呤。
不過首長擔心中野野司會因爲中野、華野實際戰鬥力之間的巨大差距,而不好意思對華野發佈號令。
因此首長選擇主動挑破這層窗戶紙,一封電報發到中央,表示自己願意聽從指揮,進行完全的配合作戰。
中央自然是明白華野的意思。
第二天,中央發出電報:‘整個戰役,統一受中野野司指揮。緊接着,中野野司回電:‘本次作戰我們當負責指揮,惟因通訊工具太弱,故請中央對華野方面多直接指揮。’
這是告訴在華野,意思我們明白,會擔負起統籌指揮華野、中野配合作戰的責任。
此時中野指揮部正和D縱用着同一部大型電報機,因此野司巧妙地借用了這個現狀,稱自己‘通訊工具太弱’。
這個意思就是自己無法經常對華野下令,因此請中央多多指揮。
不過誰都知道,中央哪有空對華野的具體作戰進行指揮?
因此華野的具體作戰,還是由野司自己指揮。
如此一來,各級首長心照不宣的解決了開始階段指揮的大問題。
唯一鬱悶的,應該只有中野D縱的電報員,明明他有一個很好的電報機,結果成了‘通訊不暢’。
隨着東北戰場接近尾聲,第九兵團被東野全殲在遼西平原,果軍在東北的全軍覆沒已成定局。
在東北戰事的當頭棒喝之下,常瑞元瞬間清醒。
他不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開始認真考慮如何才能保住中原的果軍精銳。
這是他手上最後的精銳力量,一旦有失,就代表整個江山將要易主。
權衡利弊後,爲了保住政治資本,常瑞元決定放棄易攻難守的彭城,遵循‘守江必守淮’的古訓,讓部隊退守堅固的淮河一線。
然而,此時有兩個大問題擺在老蔣面前。
第一個問題,就是彭城剿總劉經扶的指揮能力。
作爲一手提拔劉經扶的人,他的能力常瑞元再清楚不過。
以劉經扶的能力,光是守衛彭城都很難讓常瑞元放心,更別說讓他指揮數十萬大軍在敵前全面撤退。
而第二個問題,就是彭城大軍的撤退方案。
在接到常瑞元撤退的指示後,何敬之立刻召開了國防部作戰會議,商量撤退方案。
會議上,何敬之沒有任何的廢話,直接開口道:
“諸位,委座‘守江必守淮’的指示,你們也都知道了,不知還有什麼好的方案?請諸位暢所欲言。”
下面的人立刻七嘴八舌互相討論起來。
不過說來說去,也都是遵從指示,全面退守淮河南岸,至於以後會怎麼樣,以後再說。
郭瑰環視了一圈,發現衆人沒有任何創造性的意見,於是站起身來。
“何長官,諸位,我有一個提議。”
“郭廳長請說。”
“諸位,委座的意思,我想大家都清楚,雖然定下了退守淮河南岸的計劃,但是委座內心還是不願意放棄彭城的。”
聽到郭瑰的話,衆人紛紛點頭。
常瑞元要是鐵了心走,根本不會讓他們商討什麼方案。
這也是他們不願意提出自己建議的原因。
要是敢說,事後肯定會被找麻煩。
“我的方案是這樣的。”說着,郭瑰走到地圖前。
“部隊不需要全線後撤,而是收縮隴海線上的部隊,將兵力部署在彭城和珠城之間的津浦路兩側,做‘攻勢防禦’。”
看着郭瑰在地圖上的示意,在座衆人眼睛都亮了。
如果情況不利,大部隊可以利用津浦路迅速南撤。
如果情況對己方有利,這個方案還會方便果軍日後打回中原。
此方案可攻可守,甚得他們認可。
聽到衆人紛紛表示認可,何敬之點了點頭:“好,那就把這個方案記下來,跟退守淮河南岸的計劃一起呈報委座。”
溝通一陣細節後,何敬之宣佈了散會。
不過何敬之卻是拉住了顧墨三,示意他等一等。
等衆人都離開後,何敬之這才說道:“墨三兄,根據空軍偵查,華野、中野兩路G軍分別位於彭城的北部和西部,似有合流之勢。”
“中原形勢已經萬分危急,敵我雙方上百萬部隊犬牙交錯,劉經扶絕對啃不下這一仗。”
“敬之兄的意思是換人指揮?”顧墨三立刻明白過來,而對於何敬之的人選他也很清楚。
“不錯!”何敬之點了點頭:“值此生死存亡之際,黨國應該上下一體,摒棄派系之爭。”
“我的建議是由白建生統一指揮彭城剿總和華中剿總。”
“我沒有意見。”顧墨三立刻表示了同意。
要論作戰指揮能力,果軍上下沒人比得上白建生。
“這件事還得交給你來辦。”何敬之說道。
這個總指揮由誰來幹,不是他倆說了算的,必須要常瑞元同意才行。
顧墨三想了想後,點頭答應了下來:“我試試吧,不行咱們再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