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六章 目標大都的賽跑

雲南就這樣迅速平定……

包括留在大理的段家也沒有再繼續抵抗,既然接替段功的是高家,那大理百姓抵抗個屁,段高兩家一君一相都統治他們幾百年了,後期大理國實質上主政的就是高家,大理國被元朝滅亡時候也是高家帶着他們抵抗,反而段家早早投降了充當蒙古人的爪牙。至於把段家嫡系內遷這個也跟老百姓無關,大理百姓對段家早就沒什麼感情,當年大理國也是起義不斷,蒙古人來時候還和段家合夥鎮壓百姓反抗,把他們搞走大理百姓只會拍手稱快。

同樣其他土司也沒有反抗。

他們沒有反抗的必要,無非過去怎麼樣以後還怎麼樣,難不成他們還對蒙古人忠心耿耿?

總之雲南正式納入大宋版圖,然後變成大宋的雲南路,原本的下屬各路變爲各府,原本流官裡面蒙古人和色目人統統處決,由漢人僚佐來替補,原本世襲的土官繼續留任。新的雲南置制使方國瑛率領一萬實際上是線列步兵的宋軍駐守昆明和大理,在經過汰弱留強後,將投降的各軍進行整編最終保留三萬人,這三萬人同樣也歸方國瑛節制,分別駐守各地,最終雲南駐軍就維持這四萬人。而云南宣撫使高明壽主政務,因爲沒有大宋朝廷所以地方官員由他任命,稅收也暫時由他負責,但稅收裡面應上繳部分交給楊豐另外任命的官員,這筆稅款也不是真交趙林兒,而是留在雲南一部分供應駐軍,一部分用來修路。

把雲南境內所有主要道路,包括延伸到緬北和老撾境內各土司的道路全部進行擴建,以保證其能夠通行四輪馬車。

這一點非常重要。

尤其是從步頭到昆明,從宜賓到昆明,從昆明到緬北這三條路,必須優先在三年內建成,只要這三條路建成,那麼雲南這地方也就不會再出任何問題了,無論誰想割據都不具備條件了,而且楊豐的印度洋貿易通道計劃也就大致完成,剩下的就是沿伊洛瓦底江順流而下了。

楊豐在雲南待了三個月,期間迅速用他的神蹟震懾住各地土司,緊接着就帶領剩餘包括鐵人軍在內三千人北上貴州。

播州楊家同樣立刻投降。

反正他們也沒別的選擇,他們被明玉珍,陳友諒包住,雲南歸宋他們就變成被包圍了,更何況播州楊家在宋朝也算世代忠良,據說原本播州楊家一脈在北宋就斷了,後來繼承其位的是楊業曾孫。楊延昭之子出使播州,和播州楊家敘其宗族發現都是北魏楊均之後,於是就把自己的兒子楊貴遷過繼給了播州楊家,此後播州楊家都是楊貴遷一系,準確說他們是楊六郎的後代。這一點真假不好說,但播州楊家在宋朝的確表現很好,尤其是後期包括釣魚城之戰在內守衛四川的各場大戰中,播州楊家都是主力,很大程度上支撐着南宋的西線。

既然這樣他們當然也要得到大宋皇帝陛下的優待。

楊鏗被封郡王。

兼領新設立的貴州路宣撫使。

原本貴州只限於貴陽,而現代貴州所屬被四川,湖廣,雲南三省分割統轄,楊豐直接把大致相當於現代貴州除湖南外的部分湊成貴州路,完全交給楊鏗統轄,但另外留下方明善率領五千線列步兵駐守貴陽。這五千裡面有三千實際上就是他的鐵人軍,後者的裝逼任務已經完成,改爲線列步兵留下,包括他們那套華麗的盔甲和武器也都統統留下,至於貴州其他軍隊解散,畢竟這地方窮,也沒有必要養太多軍隊。

此外還有就是修路。

貴州同樣也是一個丫字形道路骨架,貴陽爲中心,分別通向昆明,桂林還有重慶,還有一個額外的是從宜昌經恩施入川,也就是當年楊豐去找秦奶奶的那條。

標準還是通行四輪馬車。

反正這時候也沒朝廷,而且短期內也不會有,無論哪裡也都不用養活皇帝和文武百官,那些有爭天下任務的不用管,這些沒有爭天下任務的閒着幹什麼?他們又不可能給老百姓減稅,甚至原本需要自己養活的軍隊數量都銳減,抄各地蒙古和色目人家時候又都發了點橫財。

那麼就修路好了。

不僅僅是雲貴,包括閩粵還有剛剛拿下的廣西,這時候都在修路,估計等新皇帝選出,這些地方的道路也就修得差不多了。

廣西的也兒吉尼終究沒投降。

就在楊豐拿下安南時,他死守的桂林也被二十四磅炮轟開,這座前年剛剛建成,完全用石頭築成的要塞終究還是沒抗住炮彈,他被俘後不肯投降,然後被負責戰區的何真拿繩子勒死了,隨後何真也迅速招降了廣西各地的那些土司們。

解決完貴州的事情後,楊豐直接飛回了他在應天的白玉宮。

而此時北伐軍全部就位。

陳友諒奪取洛陽,並且越過崤山控制了陝州,而關中四軍閥的聯軍控制潼關,雙方在這個方向上維持着對峙,然後陳友諒在拼命搶修從南陽通往洛陽的道路,在戰場上奪取大量馬匹的他,已經建立起一支相當強的四輪馬車運輸隊,道路建成後就能輕鬆保證他的北伐軍向河北進攻,甚至他還渡河奪取懷孟一帶,並且在衛輝擊敗了王保保第二次大舉進攻。

而原本歷史上早早退出舞臺的張定邊真正展現他的實力,他帶領三萬實際上相當於拿破崙戰爭時期水平的北伐軍,在野戰中擊敗了包括三萬蒙古騎兵在內十萬大軍的進攻。

而且他已經在玩空心方陣。

這一次王保保的蒙古騎兵甚至衝到了他的步兵線列上,但卻依然在大炮,手榴彈,燧發槍和刺刀組成的防線前含恨而退,尤其是擲彈兵的出現,甚至就連在騎兵對戰中他的蒙古騎兵都敗給了宋軍,後者按照楊豐的教導訓練出來的的騎牆波次衝鋒,輕鬆擊敗了這些號稱所向無敵的古典式騎兵,就連蒙古騎兵引以爲傲的曼古歹戰術,在宋軍騎兵的卡賓槍面前同樣成了笑話……

你跑唄!

反正騎兵弓就那幾步射程,大不了我追到十丈外停下,然後直接趴馬鞍上給你來一發。

衛輝之戰後王保保徹底失去了野戰的勇氣,而陳友諒依舊在步步爲營地向前,他不同於其他兩家,他的北伐只能從陸路一點點向前,所以他的戰術也很明確。張定邊這個堪稱戰神級名將率領三萬由線列步兵,野戰炮兵,龍騎兵和胸甲騎兵組成的軍團,在前方一站站緩慢向前,而他和張必先這些人率領二十萬大軍跟着保障並打雜。前者打下一地他們駐守一地,並且解決側翼的敵人,完成對運輸線的保護,因爲產量問題依舊以長矛弓弩加少量燧發槍和大炮的他們野戰中或許不太保險,但防守就完全沒有問題了,反正他們需要防禦的只是西線的元軍,而西線的元軍本來就在看王保保的熱鬧。

他就這樣一點點拉近同大都的距離。

不過依然還有一千多裡。

而朱元璋同樣奪取汴梁,但重新溝通漳河水系的努力失敗,因爲陳友諒搶在他前面控制衛輝,他要挖運河只能往陳友諒的地盤挖,後者倒是歡迎他挖,只要他把黃河水引入漳河水系,那陳友諒就可以乘船直接順流而下去天津了。陳友諒早就惦記這麼幹,只是他人口太少,不能像控制一千多萬人口的朱元璋一樣以玩軍屯名義大舉調民夫,後者可是以這種方式強制性從南方移民數十萬,然後一路從淮南挖到了汴梁。

陳友諒沒那麼多人口。

三家裡面屬他人口少,尤其是湖北幾乎就是無人區,他的核心就是洞庭湖沿岸那些平原,而這一帶又一直受血吸蟲困擾,人口始終比江浙差一個級別,這也是當初他拼命和朱元璋搶江西的原因,江西的人口可以彌補他的短板,有江西在手他就是憑藉人口數量碾壓也碾壓所有對手。

這樣朱元璋就沒興趣北上了。

他就算控制汴梁,張士誠也不可能讓他借徐州以北河段,除非他敢在黃河上扒個口子,讓河水去奪濟直插運河,但那樣的話仙師會抽他,最終朱元璋在汴梁停止前進然後全力造船,準備就像楊豐所說的玩跨海遠征,這已經成了他唯一選擇。

而張士誠在大舉移民徐州並且迅速重開利國監,然後製造出他的燧發槍後,也已經開始了北進,雖然朱元璋的路被堵,齊頭並進的競爭者少了一個,但他的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因爲陳友諒的先發優勢明顯,後者還有張定邊這尊戰神,而他唯一的優勢就是控制運河,所以他想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陳友諒進運河,後者的目標明顯就是臨清,只要張定邊的大軍奪取臨清,那麼就可以搶在他前面進入運河。

那他也就沒什麼戲了。

所以他的第一批燧發槍和大炮造出來後,立刻就開始從徐州北上,並且利用元軍都被陳友諒吸引過去的機會,迅速奪取東平並進軍東昌。

而王保保死守的核心也變成了大名和東昌,他的進步明顯,雖然燧發槍他真不會造,但大炮和火門槍他是會的,尤其是他還有騎兵上的絕對優勢,雖然他的騎兵已經打不過張定邊的漢軍騎兵。可他有數萬騎兵,這一帶又是最適合騎兵的地形,遼闊平原就跟牧場一樣,北方的城池當年就多數平了,也就剩下幾個要塞級別的,哪怕他玩游擊戰也非常方便。

最終目前的北方戰場,已經集中到了大名,臨清,東昌這三個點,王保保死守,同時以騎兵遊擊攻擊對手後勤線,重點是張定邊的。

張定邊和呂珍分別攻大名和東昌。

但互不支援。

事實上兩家都互相派人僞裝成元軍攻擊對方後勤線,這一點也是不可避免,甚至呂珍幹這個的熱情超過進攻元軍的熱情。

張士誠就是在拖。

他現在因爲大炮和燧發槍產量都不足,所以呂珍缺乏攻擊力,很難打開東昌,但這是因爲他是最晚開始火器化的,他需要的只是時間,他只要能拖陳友諒一年,那麼利國監的產量就上去了,那時候他就有足夠的攻擊力打開東昌,說到底運河優勢在他,所以這時候哪怕偷偷摸摸幫助元軍甚至和王保保達成默契,他也要阻擋張定邊的大軍打開大名打開臨清。

話說如果他們合作,恐怕這時候王保保早完了,但有了張士誠的暗中配合,儘管打得相當慘烈,但在得到了元順帝在北方拼盡全力,一批批不斷給他拉來的援軍後,他仍然死守在這三個點。

後者也拼盡全力了。

元順帝很清楚這是他最後的希望了,如果這一戰失敗,那麼他就直接跑路好了,所以他把還能調動的所有軍隊都調來投入戰場,北方草原,東北,原本留守山東半島和上黨的,這些統統調到戰場,反正只要這一戰失敗這些地方也就沒有守衛的意義,包括山西的孛羅帖木兒在得到了元順帝的一些保證後,也勉勉強強派出部分軍隊出太行山襲擊陳友諒。

但關中四將還是看熱鬧,他們繼續在潼關作壁上觀。

這些傢伙理由充足。

一是他們要守關中,二是他們要南下漢中伐蜀順流而下抄陳友諒的後路,但就是喊了這麼久卻沒有一個踏入秦嶺的,倒是萬勝在從雲南撤出後緊接着開始攻隴右了。

總之此刻天下形勢已定。

黃河,秦嶺以南全部歸大宋,大宋的漢,吳越二藩和元軍在河北做最後決戰,大宋吳藩在全力造船準備跨海遠征大都,其他各藩和各路在修路搞內部建設,而元朝還理論上控制秦嶺黃河線以北,但實際上在保衛大元的就一個王保保,其他人都在看熱鬧或者提供有限支援,整個天下的焦點就是臨清,大名,東昌這個三角形的戰場。

其中焦點的焦點是大名。

第四章 聖上太祖附體啦!第五七二章 人民的審判第七二六章 國師的日夜操勞第三七四章 土豪劣紳第二三一章 論造反的最佳模式第一五零章 濁流第六五八章 魏晉風度第一六五章 終極決鬥第二八一章 楊大仙水淹七軍第三二五章 翻身做主人的時候到了第五九一章 一網打盡第五一二章 要善於發動羣衆第七七九章 大一統的時代第五一一章 春心蕩漾第二八一章 楊大仙水淹七軍第三七一章 我有內傷第一章 地獄模式第二七八章 一輩不如一輩了第一九一章 三百勇士第六零七章 俠女誅妖記第一二零章 昏君第七九二章 禍亂阿美利堅的千年老妖第一六七章 有緣修得同船渡第四十六章 三百年流不盡的英雄血第六零九章 祝效華封第二六七章 俠客行第四四五章 美索不達米亞天空的龍第三一三章 仙尊也難啊第二三三章 我可是正經人第七零七章 公審大會第六零二章 大清忠義錄第二零零章 紹興十二年的RPG神教第一一四章 公車上書,扶清滅妖第三三一章 三十萬人齊解甲第六五六章 瘋子們的時代第五三零章 新徒弟第二五三章 直搗黃龍第四十二章 土豆大爆炸第四九八章 血海滔滔第二六零章 第三次穿越第一九四章 開倉放糧第五六九章 陰門陣第六零八章 臺灣大開發第四四四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四三零章 萬人大遷徙第七二九章 炮轟幽州第六二五章 道光的出賣第四五三章 楊大帥冬眠第六四六章 天街踏盡公卿骨第三六七章 萬馬救中原第八二九章 黃鶴一去不復返第五九三章 英軍投降第三三四章 帝國征途第七一一章 大宋之溫泉關第四五一章 亞洲四大邪術之化妝術第四九五章 引狼入室第二五二章 狼多肉少第一九九章 你們的,都是你們的第一六四章 江山如故第四六五章 鐵騎時代第三九四章 開疆拓土第六十三章 堆京觀第二二一章 柔福帝姬第一章 地獄模式第六七五章 大宋之董卓成長日記第一七零章 卸磨殺驢第五四三章 六指琴魔第八二八章 被玩壞的歐洲第六三八章 公交車第三六零章 殖民者速成手冊第七零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三六章 就是要搞事情第六一二章 天津軍民大聯歡第四十五章 開門迎睿王爺第六一四章 咱大清之帝國反擊戰第三四一章 楊豐匪幫的崛起第五七四章 大捷大捷再大捷第七零二章 袞袞諸公們的末日第三八二章 南海血案第六零七章 俠女誅妖記第五七二章 人民的審判第一七九章 有怪獸第一二五章 誰能與朕一戰第四五九章 兵髮長安第三六一章 送遊戲,賣裝備第七三零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第二五一章 一鼓作氣第九十五章 渴望自由的多爾袞第三零二章 爆炸式工業革命第二五一章 一鼓作氣第三八六章 大唐波斯都督府第五八八章 幽靈的崛起第五七一章 庶民的勝利第二二六章 西湖的水我的淚第一九八章 走,進汴梁第三八零章 鑑真和尚第一八三章 大明聖宗皇帝實錄第七九七章 天使也來湊熱鬧第八二二章 我叫李文忠第四一零章 論一個佞臣的自我修養
第四章 聖上太祖附體啦!第五七二章 人民的審判第七二六章 國師的日夜操勞第三七四章 土豪劣紳第二三一章 論造反的最佳模式第一五零章 濁流第六五八章 魏晉風度第一六五章 終極決鬥第二八一章 楊大仙水淹七軍第三二五章 翻身做主人的時候到了第五九一章 一網打盡第五一二章 要善於發動羣衆第七七九章 大一統的時代第五一一章 春心蕩漾第二八一章 楊大仙水淹七軍第三七一章 我有內傷第一章 地獄模式第二七八章 一輩不如一輩了第一九一章 三百勇士第六零七章 俠女誅妖記第一二零章 昏君第七九二章 禍亂阿美利堅的千年老妖第一六七章 有緣修得同船渡第四十六章 三百年流不盡的英雄血第六零九章 祝效華封第二六七章 俠客行第四四五章 美索不達米亞天空的龍第三一三章 仙尊也難啊第二三三章 我可是正經人第七零七章 公審大會第六零二章 大清忠義錄第二零零章 紹興十二年的RPG神教第一一四章 公車上書,扶清滅妖第三三一章 三十萬人齊解甲第六五六章 瘋子們的時代第五三零章 新徒弟第二五三章 直搗黃龍第四十二章 土豆大爆炸第四九八章 血海滔滔第二六零章 第三次穿越第一九四章 開倉放糧第五六九章 陰門陣第六零八章 臺灣大開發第四四四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四三零章 萬人大遷徙第七二九章 炮轟幽州第六二五章 道光的出賣第四五三章 楊大帥冬眠第六四六章 天街踏盡公卿骨第三六七章 萬馬救中原第八二九章 黃鶴一去不復返第五九三章 英軍投降第三三四章 帝國征途第七一一章 大宋之溫泉關第四五一章 亞洲四大邪術之化妝術第四九五章 引狼入室第二五二章 狼多肉少第一九九章 你們的,都是你們的第一六四章 江山如故第四六五章 鐵騎時代第三九四章 開疆拓土第六十三章 堆京觀第二二一章 柔福帝姬第一章 地獄模式第六七五章 大宋之董卓成長日記第一七零章 卸磨殺驢第五四三章 六指琴魔第八二八章 被玩壞的歐洲第六三八章 公交車第三六零章 殖民者速成手冊第七零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三六章 就是要搞事情第六一二章 天津軍民大聯歡第四十五章 開門迎睿王爺第六一四章 咱大清之帝國反擊戰第三四一章 楊豐匪幫的崛起第五七四章 大捷大捷再大捷第七零二章 袞袞諸公們的末日第三八二章 南海血案第六零七章 俠女誅妖記第五七二章 人民的審判第一七九章 有怪獸第一二五章 誰能與朕一戰第四五九章 兵髮長安第三六一章 送遊戲,賣裝備第七三零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第二五一章 一鼓作氣第九十五章 渴望自由的多爾袞第三零二章 爆炸式工業革命第二五一章 一鼓作氣第三八六章 大唐波斯都督府第五八八章 幽靈的崛起第五七一章 庶民的勝利第二二六章 西湖的水我的淚第一九八章 走,進汴梁第三八零章 鑑真和尚第一八三章 大明聖宗皇帝實錄第七九七章 天使也來湊熱鬧第八二二章 我叫李文忠第四一零章 論一個佞臣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