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殖民地問題

戰爭已經結束,伊斯坦布爾和平條約簽署之後,大規模的戰爭暫時已經不會爆發了。在境外作戰的軍隊,也將陸續的調回國內。與此同時,對帝國陸海空三軍的改革,也正式的拉開了帷幕。這一次的改革,將涉及的軍隊的規模,指揮機構以及諸兵種之間的配合。

帝國皇帝龍宇飛已經早就再思考對軍隊的改革了,之前,帝國的軍隊完全由總參謀部來領導和指揮。這使得總參謀部的權力非常大。在戰爭時期,這或許有利於帝國集中所有的力量來擊敗敵人,但是,同樣也會導致軍權的過度集中,從而不利於國家的穩定。因此,帝國皇帝龍宇飛在戰爭爆發的這一年多內,一直在做着軍事改革的準備。他充分的聽取了軍方大佬們的意見,最後才得出了一個改革方案。

御前會議結束之後,帝國皇帝龍宇飛留下了軍方的巨頭們,開始宣佈對軍方上層的人事調整。首先是軍銜晉升,總參謀長孫浩上將晉升爲帝國陸軍元帥,海軍第1艦隊司令官魏勇上將晉升爲帝國海軍元帥。總參謀部作戰部長劉中明中將晉升爲陸軍上將。之後,很多在戰爭當中表現突出的將領都得到了晉升,從中將晉升到上將的就多達十多人。

“諸位,帝國決定,設立陸軍部和海軍部,來管理帝國的陸軍和海軍的日程訓練、兵員徵召以及裝備的採購等等。在和平時期,陸軍部和海軍部將成爲陸軍和海軍的最高領導機構,直接對皇帝負責。”龍宇飛掃視了衆多軍方巨頭們一眼,然後說道。

孫浩陸軍元帥和魏勇海軍元帥等人都早已經知道了這個方案了,所以,他們保持沉默。至於其他的將領們。雖然有些詫異,但還是一個個都閉口不言。畢竟,這是龍宇飛鄭重宣佈的命令。不容更改。

“總參謀部進行改組,不再負責軍隊的日程訓練、兵員徵召以及裝備採購等。專門負責對戰爭的指揮。以及和平時期進行軍事演習,戰術的研究等等。”

說白了,就是將總參謀部的權力進行劃分,陸軍部和海軍部分走了總參謀部對軍隊的訓練和裝備方面的權力,總參謀部就轉變負責作戰。這樣的話,總參謀部的權力就被大大的削弱了,總參謀長也不再是除了皇帝知道的軍方第一人了。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都能夠對總參謀長形成牽制。當然。這是在和平時期,一旦戰爭爆發的話,總參謀部就將接管對軍隊的指揮權力。畢竟到了那個時候,一切都需要圍繞到打贏戰爭當中,只有打贏戰爭,那纔是最重要的。否則的話,一旦輸掉戰爭,什麼就都是白搭了。

“如果戰爭爆發,將由總參謀部、陸軍部和海軍部,以及空軍司令部組成最高統帥部。帝國皇帝出任統帥部最高長官,總參謀長負責軍隊的指揮,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全力配合。確保帝國的戰爭機器能夠快速的運轉,實現帝國贏得最終勝利的目標!”龍宇飛繼續說道。

這樣的權力和任務分配,軍方的將領們表示能夠理解。畢竟,一旦戰爭爆發,軍隊就會重新擰成一股繩。總參謀長也不會在一家獨大了,這樣有利於軍隊的指揮,不會因爲一個人的錯誤而導致軍隊承受無法接受損失。當然,這也不可避免的會降低作戰效率。

實際上,在軍事改革之前。總參謀長是在帝國皇帝的率領下指揮作戰的。但是,帝國皇帝精力有限。不可能專門盯着前線的戰鬥。所以,總參謀長的權力一下子變得很大。現在進行改革。正是爲了針對這些問題,使得帝國的軍隊內部的權力能夠更加平衡。

在明白了帝國進行軍事改革的意義之後,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總參謀長、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的人選上,都在猜測到底是由誰來出任這幾個職位。不過,大家都知道,有資格出任這幾個職位的人選,貌似也只有孫浩陸軍元帥、魏勇海軍元帥和劉中明上將幾人。

“陸軍大臣由孫浩陸軍元帥出任,海軍大臣由魏勇海軍元帥出任,總參謀長由劉中明陸軍上將出任!”龍宇飛接着說道。實際上,大家早已經猜到了會是這麼一個結果了。

“是,陛下!”孫浩陸軍元帥,魏勇海軍元帥和劉中明上將紛紛起身。

“明天,總參謀部將會提交裁軍計劃,陸軍部和海軍部,也會提交未來的陸海軍的發展計劃。另外,空軍司令宋志遠中將,也會提交未來空軍發展計劃!”龍宇飛宣佈道。

帝國空軍,因爲規模太小,沒有向陸軍和海軍一樣進行改革。但是,在未來的這幾年,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帝國空軍研製的戰機已經越來越附和實戰化的要求了,這將使得帝國空軍實現突飛猛進的增長。不僅僅是規模的擴大,同時更是戰力的提高。在這一次的世界大戰當中,帝國空軍僅僅在對葉卡捷琳堡的進攻當中派遣了飛艇部隊參戰。但是,等到下一次的戰爭的時候,帝國空軍就將真正走向戰場了。

第二天上午,帝國的裁軍會議召開。除了軍方的巨頭和主要將領們參加了會議之外,帝國首相林子豪也列席了會議。軍隊的裁減,內閣也是非常重視的。畢竟,這意味着每年需要消耗多少軍費。

“陛下,總參謀部已經完成了軍隊的裁撤計劃。”新任總參謀長劉中明上將將裁軍計劃遞交給了龍宇飛。這計劃,當然不是昨天才做好的。實際上,在孫浩陸軍元帥還在擔任總參謀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制定計劃了。只不過,在他卸任總參謀長的職務之後,由劉中明上將來負責實施而已。

龍宇飛接過裁軍計劃報告,翻了幾頁,然後點了點頭。實際上,在這之前他也已經知道這份計劃的內容了。畢竟,事關到帝國的軍隊,沒有龍宇飛的首肯,這個裁軍計劃根本就不可能做出來的。

“首先是陸軍,鑑於帝國目前領土面積廣闊,帝國要保衛這些地區,必須要有足夠的軍隊才行。在戰爭當中,帝國陸軍總共有24個集團軍,戰後,帝國將陸續裁撤部隊,將主力集團軍削減到18個。使得帝國陸軍的作戰兵力保持在三百五十萬人左右。”劉中明上將說道。

相比現在24個集團軍的規模,一下子裁撤到18個,等於是裁減了四分之一的陸軍主力部隊。不過,即便是這樣,帝國陸軍的作戰兵力也保持在三百五十萬左右,依舊很多。當然,相比帝國的龐大領土而言,這麼一點軍隊就不算什麼了。不過,內閣首相林子豪聽到這個數字之後,依舊皺了皺眉頭。

“陛下,陸軍的作戰部隊保持在三百五十萬,加上非作戰部隊的話,那總兵力依舊有四百萬人,這似乎太多了吧?”林子豪首相說道。

“首相,先不提這個問題,聽聽總參謀部對這些軍隊的部署,然後在說軍隊是否太多了吧!”龍宇飛說道。原本,他也認爲軍隊數量太多了。不過,一旦這些軍隊分開部署之後,就會發現,軍隊的數量似乎並不多,甚至還不太夠。

林子豪點了點頭。

“帝國陸軍的18個集團軍,將在歐洲部署6個集團軍,其中,英倫三島部署一個集團軍,比利時王國境內部署一個集團軍,西班牙王國境內部署一個集團軍,地中海省部署一個集團軍。帝國的東歐領土上部署兩個集團軍。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帝國陸軍將各部署一個集團軍。南洋和印度地區,帝國陸軍將分別部署一個集團軍,其中,部署在南洋的集團軍的防區從南洋擴大到澳洲。爲了維護帝國在美洲的利益,帝國至少得在美洲部署兩個集團軍。另外,日本也需要部署一個集團軍。這樣的話,帝國本土就只剩下5個集團軍了。”劉中明上將介紹道。

18個集團軍,看似很多。但是猶如撒胡椒麪一樣撒下來,根本就沒有剩下多少了。最後剩餘的5個部署在本土的集團軍,將成爲帝國陸軍的機動部隊。一旦戰爭爆發,以帝國目前部署在歐洲的六個集團軍,想要抵擋住敵人的進攻,那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帝國留守本土的5個集團軍,將第一時間向歐洲進行增援。這樣算下來的話,帝國陸軍的18個集團軍,並不多。

林子豪似乎也沒有想到會是這麼一個結果,畢竟,多達三百多萬軍隊,看似很多,世界第一。但分別部署在帝國的領土上的話,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首相,帝國陸軍保持這個規模,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帝國的領土面積太大了。從明年開始,帝國還將進行大規模的移民,爲了保護移民的安全和利益,在新的佔領區部署重兵那是不得已的!”龍宇飛說道。()

ps:今天四更完成,求訂閱,

5201小說

第612章 踏平盛京第834章 慘敗第1546章 海軍絕唱第330章 苦戰第554章 武力震懾第77章 求和第350章 把新華軍趕下海第138章 西班牙人來了第530章 狠宰一刀第623章 拿人命去填第1142章 潰敗第341章 驚慌的總督第862章 強硬態度第1237章 沙皇的堅持第975章 先下手爲強第874章 威廉一世第69章 蘇祿蘇丹國的警告第192章 入侵文萊第975章 先下手爲強第1252章 普魯士的野心第953章 耀武揚威第442章 滿清的抗議第271章 蒙古騎兵第1498章 對轟第971章 印度戰略第801章 包圍第1077章 甕中捉鱉第201章 招安第468章 英國的抗議第27章 一面倒的戰鬥第330章 苦戰第1494章 巡洋對決第560章 帝國的態度第942章 同盟軍事會議第1535章 恐慌的蘇丹第960章 施壓第307章 自我了結第135章 撤僑第730章 統一第1359章 對抗加劇第411章 自殺性攻擊第420章 江戶陷落第346章 等着我們的報復吧!第1335章 尊王攘夷第1063章 局勢惡化第1204章 登陸愛爾蘭第1350章 奧皇的野心第544章 運河不設防第956章 戰爭導火索第1086章 普魯士的野心第692章 購買領土第290章 總督戰死第583章 光復武漢三鎮第153章 奠定勝局第625章 拼光了第723章 守株待兔第213章 象兵出擊第316章 三方會談第214章 包圍第1350章 奧皇的野心第702章 聯合作戰第781章 嶄新的時代第1039章 措手不及第209章 初戰告捷第1349章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第739章 死守第386章 五年計劃第846章 俄國人的困境第1545章 衆叛親離第272章 沒落的騎兵第654章 撐不下去了第617章 孤注一擲的滿清第19章 立足之地第1282章 南美代言人第298章 慌忙出逃第20章 發展計劃第477章 拒絕撤軍第587章 放棄東北第460章 把國家作爲嫁妝第1552章 死戰到底第582章 圍殲第972章 求援第515章 刺殺中國皇帝第280章 滿清新軍第1515章 落幕第906章 危機臨近第928章 妥協退讓第443章 大軍凱旋第177章 落幕第585章 滿清的意圖第616章 新盟友第159章 救命稻草第1408章 啞口無言第352章 炮灰第262章 擴軍第1145章 送上門來的肥羊第1173章 恥辱第485章 佔據上風第377章 關鍵問題第219章 大開殺戒
第612章 踏平盛京第834章 慘敗第1546章 海軍絕唱第330章 苦戰第554章 武力震懾第77章 求和第350章 把新華軍趕下海第138章 西班牙人來了第530章 狠宰一刀第623章 拿人命去填第1142章 潰敗第341章 驚慌的總督第862章 強硬態度第1237章 沙皇的堅持第975章 先下手爲強第874章 威廉一世第69章 蘇祿蘇丹國的警告第192章 入侵文萊第975章 先下手爲強第1252章 普魯士的野心第953章 耀武揚威第442章 滿清的抗議第271章 蒙古騎兵第1498章 對轟第971章 印度戰略第801章 包圍第1077章 甕中捉鱉第201章 招安第468章 英國的抗議第27章 一面倒的戰鬥第330章 苦戰第1494章 巡洋對決第560章 帝國的態度第942章 同盟軍事會議第1535章 恐慌的蘇丹第960章 施壓第307章 自我了結第135章 撤僑第730章 統一第1359章 對抗加劇第411章 自殺性攻擊第420章 江戶陷落第346章 等着我們的報復吧!第1335章 尊王攘夷第1063章 局勢惡化第1204章 登陸愛爾蘭第1350章 奧皇的野心第544章 運河不設防第956章 戰爭導火索第1086章 普魯士的野心第692章 購買領土第290章 總督戰死第583章 光復武漢三鎮第153章 奠定勝局第625章 拼光了第723章 守株待兔第213章 象兵出擊第316章 三方會談第214章 包圍第1350章 奧皇的野心第702章 聯合作戰第781章 嶄新的時代第1039章 措手不及第209章 初戰告捷第1349章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第739章 死守第386章 五年計劃第846章 俄國人的困境第1545章 衆叛親離第272章 沒落的騎兵第654章 撐不下去了第617章 孤注一擲的滿清第19章 立足之地第1282章 南美代言人第298章 慌忙出逃第20章 發展計劃第477章 拒絕撤軍第587章 放棄東北第460章 把國家作爲嫁妝第1552章 死戰到底第582章 圍殲第972章 求援第515章 刺殺中國皇帝第280章 滿清新軍第1515章 落幕第906章 危機臨近第928章 妥協退讓第443章 大軍凱旋第177章 落幕第585章 滿清的意圖第616章 新盟友第159章 救命稻草第1408章 啞口無言第352章 炮灰第262章 擴軍第1145章 送上門來的肥羊第1173章 恥辱第485章 佔據上風第377章 關鍵問題第219章 大開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