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把商人拉進來

撤府改市,組建遼東省,再加上一系列人事變動在遼東傳來以後。

所有明白人都知道,司令楊興國在用一套完全有別於朝廷的制度管理遼東。

同楊興國一樣有野心,想要推翻朝廷的人,就好像打了興奮劑,開始賣力的工作。

而那些仍然對朝廷抱有好感和希望的人,則對遼東軍頒佈的一系列命令開始各種各樣的抵制。

到了新崗位的黃興,一改這段時間的低迷情緒。

楊興國在遼東軍和遼東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該變,讓黃興看到了希望,同時也肯定,改變了朝廷各種規律的楊興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被朝廷接受。早晚有一天,楊興國一定會走上推翻朝廷的革命道路。

正是抱着這種想法,黃興一上來就開始對遼東三十個縣的所有官員進行整頓。

抵制遼東軍新政策的官員,黃興一點也不留情,直接拿下他們官帽子,換上擁護新政策的官員。

反正楊興國此次京城之行帶回來很多留學生,政府方面有的是後備官員。

半個月後,儘管週中舉按照朝廷要求上報了一份遼東文武官員名冊,但楊興國在遼東大刀闊斧的改革,還是引起了很多人注意。

特別是重點關注遼東軍的袁世凱,一收到消息,整個人就笑了。

二話不說,馬上命令同自己有關的大臣往上遞摺子,狀告遼東軍枉顧國法,篡改祖制,組建私軍,謀逆犯上……凡是同造反有關詞語,全部被袁世凱用到了摺子裡。

儘管慈溪慈禧認爲自己欠了楊興國好大一個人情,而且還很相信遼東軍。

但遼東軍在遼東境內撤府設市,篡改祖制……畢竟是事實。

再加上慈溪也是一個多疑的人,經袁世凱等人一慫恿,馬上下旨讓朝廷派出欽差大臣,親自前往遼東查證。

楊興國當初離開京城的時候,收穫頗豐的他有得很爽快,但楊興國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留下。

朝堂上好幾個大臣被他用銀子買通,只要朝堂上有關於遼東軍的消息,這些大臣一定第一時間傳出宮門,然後利用遼東軍自己的情報系統,迅速傳到遼東。

這時,整個遼東的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進行。

黃興大刀闊斧整頓遼東時,剛提拔上來的副省長顏冰也沒有閒着,直接推出各種有利商業發展的對策,吸引那些活動在連中一帶的商人擴大規模,將商業擴展到奉承等十幾個縣城。

半個多月下來,整個遼東的官場因爲大換血還有點動盪外,剛被遼東軍佔領的大小十幾個縣城,已經由剛開始的冷清慢慢變得熱鬧起來。

儘管城內剛來的幾十家商鋪聲音不是很好,甚至可以用冷清二字來形容。

但進駐這些縣城的商人都明白,自己之所以沒有生意那是因爲城外的移民手裡還沒有餘糧和銀子。按照遼東軍對移民的各種政策,最遲半年時間,移民手裡就會有銀子和餘糧,到時候自己就可以大大賺上一筆。

之所以提前半年時間就進駐縣城,把商鋪開起來,一個是爲了在縣城搶佔一個好位置,提高自己商鋪的知名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顏冰給他們出的一個賺錢主意。

現如今的遼東,特別是他們剛把生意擴展過來的縣城,每個縣城周圍都集中了一二十萬移民。

這些移民除了不至於餓死的糧食就剩下一間在寒冬中不至於讓自己凍死的房子,至於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說得更加直接一點,城外那些移民什麼都缺。

在移民手裡還沒有銀子的情況下,就算他們什麼都缺,那也沒有購買力。這是商人對鳳城等縣城的商業評價。

這時候,顏冰的一句話,直接打消了商人害怕沒有生意的顧慮,並且讓他們搶着在鳳城等十幾個縣城擴展生意,開鋪子。

用顏冰的話來說,按照遼東軍對移民的政策,今年秋收後,除去第一年兩倍的稅收,1遼東黑土地的產量,每個移民都能餘下差不多六七擔,甚至是更多的糧食。

除去自己吃的,每個移民都能剩下至少兩擔糧食做其他事情。

按照現如今的糧食價格,兩擔糧食就是四兩銀子,完全有能力從他們手裡購買自己急需的必需品。

既然這些移民最多半年時間手裡就會有銀子,有購買力,那大家爲什麼不能做的大膽一點,直接把移民急需的必需品賒給移民,等移民有了銀子再進行償還。

這樣做對於商人而言,儘管投入很大,但帶來的商機也很大。

一個縣城二十萬移民,就算一個人只賒欠一兩銀子的商品,全縣加起來就是整整二十萬兩的生意。

敢從關內來遼東做生意的人,無一例外都有非常毒辣的眼光和冒險精神。

顏冰給大家解釋得很簡單,但他們都是聰明人,一下子就明白賒欠給移民商品所能給大家帶來的巨大好處。

至於風險,這些商人根本不放在眼裡。

在他們看來,遼東軍能一次性拿出幾百萬兩白銀移民,絕對不會讓這些移民餓死在遼東,讓自己投入進去的幾百萬兩銀子打水漂。

而且遼東軍去年對待移民的各種政策和結果都擺在連中,今年一年時間,每個來遼中做生意的商人,都從移民身上賺到了大把大把的銀子。

就這樣,在顏冰提示下,他們搶着把生意擴展到鳳城等縣城,並且開始從關內調撥物資和商品,準備賒欠給遼東龐大的移民羣體。

這些商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準備從移民身上賺取大把大把銀子時。

遼東軍也因爲這些商人的投入省下至少兩百萬兩銀子。

分散在遼東的移民儘管不需要爲糧食和房子發愁,但棉衣棉被,食鹽……各種必需品也是他們能否熬到秋收的關鍵。

如果沒有這些商人,遼東軍勢必要拿出至少兩百萬兩白銀給移民提供必需品。

但有這些商人就不一樣了,這兩百萬兩白銀的投入直接就轉嫁到這些商人身上,大大減輕了遼東軍的資金壓力。(。)

第218章 圍殺第136章 利益碰撞第202章 日本人的機會第61章 土匪挑釁第36章 義匪趙志剛第260章 騎兵突襲第657章 勸降第560章 整軍第720章 押上家底第193章 再擴軍第108章 巷戰第360章 突擊第330章 贏了第308章 機會第14章 老毛子怕了第51章 老毛子信了第233章 沒糧了?第614章 恍然大悟第212章 發財了第476章 伶俐反擊第571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7章 反擊第742章 騎兵突擊第315章 先發制人第310章 不堪的新兵第74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660章 蒙古騎兵第212章 發財了第592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41章 機不可失第260章 騎兵突襲第316章 反敗爲勝?第729章 縱深防禦第723章 主力困境第762章 天皇的報復第285章 糾結的突圍第717章 自殺式反擊第252章 代價第788章 高薪養廉第453章 虧大了?第7章 孤家寡人第271章 局面反轉第436章 決裂第95章 痛打落水狗第287章 日軍對策第214章 天助我也第466章 舊技重演第133章 老謀深算第143章 險仗第659章 老袁再算計第660章 蒙古騎兵第599章 佈局未來第36章 義匪趙志剛第653章 接連噩運第709章 怒火第817章 硬碰硬第653章 接連噩運第817章 硬碰硬第238章 命令第420章 太不經打第111章 砍尾巴第761章 日本亂局第857章 破城第31章 改變計劃第864章 必須擴軍第782章 全殲第225章 戰前擴軍第316章 反敗爲勝?第668章 背後殺神第652章 進城第138章 滅門案第783章 破局關鍵點第660章 蒙古騎兵第566章 撤府設市第76章 慈禧的欣賞第592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8章 波折的重機槍手第101章 層出不窮第251章 拼不過第302章 憋屈的一團第269章 狙擊手第七百六十日章 國防軍第434章 眼紅的日軍第849章 殺進去了第61章 土匪挑釁第27章 又見敲詐第360章 突擊第490章 大手筆第268章 命脈第541章 再打落水狗第272章 逼瘋鬼子第255章 目的達到第791章 進山困境第85章 小勝一局第755章 好算計第675章 遼東軍短板第426章 背黑鍋第633章 詐城第197章 留下他第795章 天助我也
第218章 圍殺第136章 利益碰撞第202章 日本人的機會第61章 土匪挑釁第36章 義匪趙志剛第260章 騎兵突襲第657章 勸降第560章 整軍第720章 押上家底第193章 再擴軍第108章 巷戰第360章 突擊第330章 贏了第308章 機會第14章 老毛子怕了第51章 老毛子信了第233章 沒糧了?第614章 恍然大悟第212章 發財了第476章 伶俐反擊第571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7章 反擊第742章 騎兵突擊第315章 先發制人第310章 不堪的新兵第74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660章 蒙古騎兵第212章 發財了第592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41章 機不可失第260章 騎兵突襲第316章 反敗爲勝?第729章 縱深防禦第723章 主力困境第762章 天皇的報復第285章 糾結的突圍第717章 自殺式反擊第252章 代價第788章 高薪養廉第453章 虧大了?第7章 孤家寡人第271章 局面反轉第436章 決裂第95章 痛打落水狗第287章 日軍對策第214章 天助我也第466章 舊技重演第133章 老謀深算第143章 險仗第659章 老袁再算計第660章 蒙古騎兵第599章 佈局未來第36章 義匪趙志剛第653章 接連噩運第709章 怒火第817章 硬碰硬第653章 接連噩運第817章 硬碰硬第238章 命令第420章 太不經打第111章 砍尾巴第761章 日本亂局第857章 破城第31章 改變計劃第864章 必須擴軍第782章 全殲第225章 戰前擴軍第316章 反敗爲勝?第668章 背後殺神第652章 進城第138章 滅門案第783章 破局關鍵點第660章 蒙古騎兵第566章 撤府設市第76章 慈禧的欣賞第592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8章 波折的重機槍手第101章 層出不窮第251章 拼不過第302章 憋屈的一團第269章 狙擊手第七百六十日章 國防軍第434章 眼紅的日軍第849章 殺進去了第61章 土匪挑釁第27章 又見敲詐第360章 突擊第490章 大手筆第268章 命脈第541章 再打落水狗第272章 逼瘋鬼子第255章 目的達到第791章 進山困境第85章 小勝一局第755章 好算計第675章 遼東軍短板第426章 背黑鍋第633章 詐城第197章 留下他第795章 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