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想剛正面的魏徵

魏徵沒辦法發作了,其他文武大臣就開腔了,留下李綱是不可能的事情,李綱去意已決,並且是大唐第一個主動願意爲後輩們騰出位置的宰相,所以一衆文武們巴不得他趕緊走,又怎麼可能出主意讓他留下呢。

所以文武大臣們一開腔,就奔着加封李綱爲何職位的方向去了,至於挽留李綱的事,他們只是提了一嘴,並沒有多說,也沒有深談的興趣。

在文武大臣們的議論下,給李綱的封賞很快就定下了。

加太師、加侍中、晉國公、蔭其孫李安仁爲都水監丞,賜開府儀同三司之權。

其中加太師、加侍中、賜開府儀同三司都是名譽上的封賞。

晉國公、蔭其孫李安仁爲都水監丞纔是實際的封賞。

畢竟,大唐榮獲過侍中之職,以及開府儀同三司之權的人很多,但真正掌過侍中之權的只有兩位嫡親王,真正開過府的也只有兩位嫡親王,其他人想想就成。

不可能真的掌侍中之權,也不可能真的去開府。

畢竟,在大唐掌侍中之權的,是有資格號令大唐上下的百官的,大唐除了皇室嫡系外,還容不下其他人染指這項權力。

開府也差不多,開府以後,不僅會擁有一大批位列五品左右的屬官,還能自行任命正六品上及以下的官員,還能建立統軍府。

而一個統軍府能掌三千兵。

擁有最高開府配額的人能開八府,掌兩萬四千兵。

這是一個臣子能掌握的兵馬數量嗎?

這是一個臣子能掌握的職權嗎?

想想都知道不太可能。

所以賜予李綱的開府之權,也只是名義上的,李綱要是不識趣,真的跑去開府,那他就離涼不遠了。

李綱又不是什麼蠢人,不可能去犯這種蠢。

所以文武大臣們商議出的對他的賞賜,絕大多數都是名譽上的。

實際的只有兩項。

其中晉李綱爲國公,並不是說封李綱爲國公爵,而是在李綱原本的國公爵位上,再往上擡一等。

雖說國公已經是大唐非皇室成員能獲得的最高的爵位了。

但國公中間也分三六九等。

其一是看封號,其二就是看封地。

但凡是封號比較偏遠,封地也比較偏遠,比較少的,都是國公中的低等國公。

最上等的國公,封號都比較近,一些能夠上封王資格,但掌權者不想封王的,還能得到許多有特殊意義的封號。

比如晉、秦等封號。

一旦有人獲封此等封號,必然會位列國公第一等。

因爲晉是大唐的龍興之地,秦是大唐榮登大寶之地,對大唐有着特殊的意義。

所以但凡是能獲得這種封號的,在大唐也是王之下最尊貴的人。

只不過,這兩個封號,無論是李淵也好,還是李元吉也罷,都不可能給外人。

能得這兩個封號的,只能是李氏的族人,還得是嫡系血脈。

比如李淵仍舊在位期間,李氏嫡系要是有了第四代人,並且深受李淵恩寵,那就有機會獲得這兩個封號。

比竟,無論是龍興之地也好,榮登大寶之地也罷,李氏都不可能封給外人。

其他朝代也沒有這麼幹的,除非腦子被驢踢了。

所以文武大臣們的意思是,將李綱之前的爵位晉升爲蓨國公,封地加封到九百戶,這已經是國公能獲得的封地的極限了,再加百戶,那就跟王爵平齊了。

雖說文武大臣們不介意幫李綱多爭取點福利,可那也要李氏答應才行。

王不可輕辱,王爵所擁有的待遇自然也不可能讓其他爵位侵犯。

當然了,李綱如果現在就賓天了,那就另說。

追封個郡王,那也不在話下。

畢竟,死了的異姓王還挑釁不了其他王爵的權威,李氏上下也會對已經死了的,並且對李氏勞苦功高的臣子,保持最大的善意。

不過,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李綱現在還活的好好的。

以他對大唐的貢獻,以及他現在的身份地位,還沒人敢明目張膽的盼他死。

至於說將李綱封到了蓨縣,遠在河北道境內,還沒有李綱此前的封地距離長安近,聽着像是明封暗降。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將李綱封到蓨縣,封的那麼遠,是因爲李綱的祖籍在蓨縣。

將李綱封在自己的祖籍所在地,是天大的殊榮。

李綱,以及在蓨縣的族人,可以藉着在蓨縣原有的根基快速的壯大。

不是世家的可以藉此打造世家根基,三五代以後必成世家。

已經成世家的,依然可以以此爲根基,讓世家發展的更加強大。

所以這個封賞聽着是明封暗降,實際上是給了蓨縣李氏一個極大的好處,給了蓨縣李氏一個世家的根基。

李綱人不在太極殿,所以關於他的封賞定下來以後,是他的二子李立言代替他領的賞。

至於他的長子嘛,官太小,還沒資格進入太極殿內,參加這種會議。

在李綱的二子李立言代替他領賞謝恩以後,李元吉立馬命舍人院草詔,命禮部尚書唐儉,以及新興王李德良親自去李府宣旨。

雖說李綱的兒子已經代替他領過旨了,但該宣賞的還是要宣賞的。

這種事不光得讓文武大臣們知道,也得讓百姓們知道。

魏徵有心在商議完了對李綱的封賞以後,再次出列彈劾楊妙言和李秀寧。

只是被舍人院的舍人們堵到了前面,他臨下朝也沒有找到機會,只能垂頭喪氣的返回了御史臺。

“我早跟你說過了,那兩位不是那麼容易彈劾的,你只要一開口,雍王殿下必定將你擋回來,如今你都沒開口,就被雍王殿下給擋回來了,這下你該放棄了吧?”

御史臺內。

王圭一進門就看到了魏徵眉頭緊皺着坐在那裡,當即感慨着說。

魏徵擡起頭,目光堅定的盯着王圭道:“她們一個擺出王駕,一個擺出公主儀,一起跑去欺負一個已經沒了丈夫,還沒有孩子做依靠的寡婦,欺人太甚,我還不能彈劾她們了?”

王圭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甩甩袖子坐下,感嘆道:“據我所知,此事是有內情的……”

不等王圭把話說完,魏徵就冷哼道:“我管她們有什麼內情,如此仗勢欺人就是不對,若是不彈劾她們,讓她們各自認識到各自的錯誤,以後她們再犯,那還不得欺負死那些身份地位不如她們的人?”

王圭張了張嘴,有心勸解兩句,話到了嘴邊以後,變成了濃濃的嘆息,搖着頭苦笑道:“你說你又是何苦呢?

你明知道她們不僅身份背景強大,背後還有一個身份背景更強大的人撐着。

你非要彈劾她們,不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嗎?”

魏徵挺起了胸膛,目光剛毅的道:“我等身爲人臣,就是要匡扶人君的得失,她們也算是人君,做了錯事,就理應被彈劾。”

王圭搖着頭道:“罷了罷了,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只要不連累老夫就行。”

雖說王圭的年齡還沒有到七八九十歲,但以古人的壽命算,王圭也有資格自稱一聲老夫了。

不僅僅是如此,古人三十歲就能自稱老夫。

像是已經邁過三十門檻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孝恭,都可以自稱老夫。

這主要是因爲古人壽命短,平均年齡就在三十五歲之間,所以三十歲就算是步入晚年了,所以自稱一聲老夫也沒錯。

除此之外,古人成婚也早,十四五成婚的一大把,三十歲就有了孫子的人也不少。

有了孫子的人,再把自己當小年輕就明顯不合適了,但又不是長壽的老者,所以自稱老夫也合適。

所以,在大唐,在各種因緣際會下,三十歲的人就有資格稱老夫了。

王圭都五十多歲了,自稱一聲老夫,怎麼都不過分。

魏徵對王圭這種慫裡慫氣的說辭很不滿意,在王圭準備收起談興,開始做事的時候,忍不住道:“我記得王公不是那種膽小怕事的人,昔日在東宮的時候屢次仗義執言,怎麼到了這件事上變得畏首畏尾了?

難道是經歷了此前的變故,變得膽小了?”

這話有點譏諷人的意思。

如果魏徵沒有妻子背後的世家做靠山,也不得掌權者賞識,他這麼對上官說話,是會挨批評的。

王圭就好似沒聽出魏徵話裡的譏諷一樣,一臉的淡然,他也不好給魏徵說出實情,說是怕那個混賬女婿折騰他,所以就淡然的說了一句,“我這不是變膽小了,我這是明白了什麼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沒必要做了。”

魏徵的眉頭一下子皺的更緊了,他有點不明白王圭話裡的含義。

什麼叫明白了什麼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沒必要做?!

“你這話什麼意思?”

魏徵盯着王圭質問。

王圭施施然的道:“謀國之事,我們該做;匡扶君王得失之事,我們必須做;家長裡短之事、婦人之事、我們就沒必要計較了。”

魏徵擰着眉頭道:“可她們不是普通的婦人!縱容她們這麼肆意妄爲,遲早會讓她們養成欺壓良善的噁心的。”

第655章 唐突之戰(三)第400章 輸人又輸陣第1026章 執失思力第890章 大唐軍神的含金量第173章 退而求其次第321章 李孝恭帶來的好消息第537章 趁機敲詐?!第934章 虎父有犬子第863章 錯不在楊廣第632章 大軍出征,李氏添丁第169章 元吉好身手第174章 來自於兩位兄長的試探第355章 一勺燴第560章 外柔內剛的齊王妃第583章 不當人的宇文寶第658章 唐突之戰(六)第46章 哄傻子玩呢?第642章 我乃大唐工具人第440章 敲打殷嶠第776章 嘴上沒把門惹的禍!第747章 突厥使節團來訪第169章 元吉好身手第344章 李孝恭登門賠禮第347章 陰陽第479章 大朝會(下)第904章 李淵翻臉第917章 柳樹川第716章 文武之爭第589章 到底是姓李呢,還是姓裴?第790章 蕭國公第522章 玄武門(九)第751章 忽悠傻小子第190章 誰還沒個賢內助了?!第233章 神駒第466章 一波二折第447章 人類和非人類第703章 唐突之戰(五十一)第438章 拉李世民下水第926章 上趕着上吊的高雅賢第453章 大唐第一大傻子!!第351章 頭鐵的竇氏第184章 把孫思邈給忘了?!第938章 腹黑的李世民第585章 長樂王!不長樂!第476章 大朝會的序幕第843章 不懂得粉飾太平的唐臣們第972章 石勒第481章 殺雞儆猴第262章 人爲至,戰先勝第373章 憤怒的李秀寧(今晚兩更,明天加!第19章 李吉上書第103章 胡成和沈武第467章 便宜別人,不如便宜自己人第995章 想當年第936章 彼之蜜餞,吾之砒霜第429章 ‘聰明’的李絮第723章 不安分的人心第670章 唐突之戰(十八)第817章 大唐從不缺人才第803章 ‘目光深遠’的李淵第700章 唐突之戰(四十八)第56章 何人如此驍勇?第772章 突厥來人第752章 上趕着被忽悠的傻小子第161章 烈馬難馴第517章 玄武門(四)第69章 李元吉給的太多,蘇定方扛不住啊!第348章 先下手爲強第805章 江夏公對此有什麼解釋第225章 出手第539章 痛打李世民第539章 痛打李世民第174章 來自於兩位兄長的試探第488章 火力全開的李建成第539章 痛打李世民第1019章 大唐是真封!第368章 升官發財第894章 說服任瑰第48章 二哥還真是我的好兄長第336章 祖孫會面,明嘲暗諷第770章 怎麼會將腦子也待傻了呢?第568章 調兵遣將第487章 李建成終於聰明起來了第176章 再拿捏!第370章 齊王兇猛第373章 憤怒的李秀寧(今晚兩更,明天加!第554章 武德四傑第144章 殿下,切磋一下?第7章 在鬥爭中求生存第150章 蕭瑀的勸解第160章 是你說了算的?第993章 朝裡有人好做官第44章 瑞獸?照殺!第1006章 兩面人?第334章 巧舌脫險,狠人李二第57章 賊心不死,嚴防死守第774章 放長線釣大魚?重臣們不允許!第165章 求情?第809章 給個皇帝也不要啊!第339章 好大的威風
第655章 唐突之戰(三)第400章 輸人又輸陣第1026章 執失思力第890章 大唐軍神的含金量第173章 退而求其次第321章 李孝恭帶來的好消息第537章 趁機敲詐?!第934章 虎父有犬子第863章 錯不在楊廣第632章 大軍出征,李氏添丁第169章 元吉好身手第174章 來自於兩位兄長的試探第355章 一勺燴第560章 外柔內剛的齊王妃第583章 不當人的宇文寶第658章 唐突之戰(六)第46章 哄傻子玩呢?第642章 我乃大唐工具人第440章 敲打殷嶠第776章 嘴上沒把門惹的禍!第747章 突厥使節團來訪第169章 元吉好身手第344章 李孝恭登門賠禮第347章 陰陽第479章 大朝會(下)第904章 李淵翻臉第917章 柳樹川第716章 文武之爭第589章 到底是姓李呢,還是姓裴?第790章 蕭國公第522章 玄武門(九)第751章 忽悠傻小子第190章 誰還沒個賢內助了?!第233章 神駒第466章 一波二折第447章 人類和非人類第703章 唐突之戰(五十一)第438章 拉李世民下水第926章 上趕着上吊的高雅賢第453章 大唐第一大傻子!!第351章 頭鐵的竇氏第184章 把孫思邈給忘了?!第938章 腹黑的李世民第585章 長樂王!不長樂!第476章 大朝會的序幕第843章 不懂得粉飾太平的唐臣們第972章 石勒第481章 殺雞儆猴第262章 人爲至,戰先勝第373章 憤怒的李秀寧(今晚兩更,明天加!第19章 李吉上書第103章 胡成和沈武第467章 便宜別人,不如便宜自己人第995章 想當年第936章 彼之蜜餞,吾之砒霜第429章 ‘聰明’的李絮第723章 不安分的人心第670章 唐突之戰(十八)第817章 大唐從不缺人才第803章 ‘目光深遠’的李淵第700章 唐突之戰(四十八)第56章 何人如此驍勇?第772章 突厥來人第752章 上趕着被忽悠的傻小子第161章 烈馬難馴第517章 玄武門(四)第69章 李元吉給的太多,蘇定方扛不住啊!第348章 先下手爲強第805章 江夏公對此有什麼解釋第225章 出手第539章 痛打李世民第539章 痛打李世民第174章 來自於兩位兄長的試探第488章 火力全開的李建成第539章 痛打李世民第1019章 大唐是真封!第368章 升官發財第894章 說服任瑰第48章 二哥還真是我的好兄長第336章 祖孫會面,明嘲暗諷第770章 怎麼會將腦子也待傻了呢?第568章 調兵遣將第487章 李建成終於聰明起來了第176章 再拿捏!第370章 齊王兇猛第373章 憤怒的李秀寧(今晚兩更,明天加!第554章 武德四傑第144章 殿下,切磋一下?第7章 在鬥爭中求生存第150章 蕭瑀的勸解第160章 是你說了算的?第993章 朝裡有人好做官第44章 瑞獸?照殺!第1006章 兩面人?第334章 巧舌脫險,狠人李二第57章 賊心不死,嚴防死守第774章 放長線釣大魚?重臣們不允許!第165章 求情?第809章 給個皇帝也不要啊!第339章 好大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