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第322章 舊時事

安宅,酒宴上,顏季明與杜甫互相碰了杯。

“子美兄與汝陽王相識?”

“天寶五載左右,我曾在汝陽王門下。”杜甫道。

顏季明道:“子美兄當時寫了《贈特進汝陽王二十二韻》,好詩,當時我阿爺教我作詩,特意讓我學你用韻,‘聖情常有眷,朝退若無憑’,這‘若無憑’三字,可爲千古藩王之法也。”

杜甫擺手道:“拙作,不登大雅之堂。”

這兩年他任了最底層的小官,與平民接觸得多,詩風有了很大的改變,對早年的詩作不再自以爲傲。

何況他當時寄望於汝陽王舉薦,期待“丹梯庶可凌”,如今想起來便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以汝陽王的身份,絕不敢幹預政事,又怎麼可能將他舉薦於朝廷?

杜甫遂換了個話題,道:“顏十二郎與汝陽王也相識?”

“只是有過交集,他舅翁及其妻羅氏的墓誌銘便是由他撰寫,由我叔父手書的。”

“我想起來了,此事也是在天寶五載,是龍門令元府君夫人羅氏,北魏皇室後裔。汝陽王撰文時還唏噓,皇圖霸業,過眼雲煙。”

杜甫感嘆了一聲,舉起酒壺,連飲了好幾口。

他明白了汝陽王的處境之後,再作《飲中八仙歌》,已藏了些深意。

“汝陽三鬥始朝天”,汝陽王覲見聖人之前要先喝三斗酒,到了朝堂上搖搖晃晃,站都站不穩;“恨不移封向酒泉”,固然是說汝陽王喜歡酒,又何嘗不是在說他想移封?

而杜甫之所以能明白李璡的處境,因他後來也漸漸聽說了一些舊事。

~~

閣樓上,面對李璡的問題,薛白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汝陽王問我如何做到的,是想幹預國事嗎?”

“懶得干預。”李璡在欄杆邊坐下,瀟灑地搖搖手,道:“我不過是關心小一輩的婚事。”

薛白卻能從他這舉止投足間看出他一瞬間有個防備的神色。

來見李璡之前,薛白讓杜妗打聽了一些舊事。

寧王李憲把太子之位讓於李隆基之後,其實並非從此就與皇位無緣了,後來太平公主便想廢李隆基,立李憲爲儲君。

世人一直誇頌二人兄弟情深,李憲去世後,李隆基追諡他爲“讓皇帝”,追贈王妃爲“恭皇后”,但在將葬之際,一向大方的李隆基又裁減了葬禮的規格……帝王心思難測,也許是對李憲一族終究有所忌憚。

李璡這一生沉溺於酒色宴遊,外人看來瀟灑,未必不是活得如履薄冰,始終保持着戒慎、恐懼。

“汝陽王見諒,是我醉了,開了個不該開的玩笑。”薛白眼神分明愈發清醒,看着李璡,告誡道:“此事,汝陽王最好莫打聽,於你不利。”

“爲何?”

薛白心念急轉,道:“那便要看當年慶王收養榮義郡主,汝陽王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李璡聞言,有個稍稍挑眉的動作。

他先是想到,薛白很聰明,藉着他的一個問題,便推測出過去的一些隱情。而且還藉着他戒慎恐懼的心理,故意以恫嚇的語氣套話。

但轉念再一想,不對。

薛白再聰明,都不可能輕易猜出來,除非,其人本身也知道一些隱情。

“我身爲宗室,無非是做些該做的。”李璡道:“反而是你,摻和到這些事裡,不怕死嗎?”

“想要上進,得立大功。”

李璡見嚇不住他,只好坦然道:“與伱說也無妨,當年慶王想要收養李瑛的兒女,我幫他向聖人求了情,就是如此簡單。”

薛白道:“‘汝陽三鬥始朝天’,汝陽王縱情聲色、不問政事,竟敢摻和進這等大事?”

李璡皺了皺眉,感到這年輕人言語厲害,步步緊逼。

薛白只要算一算時間就知道,三庶人案發生在開元二十五年,當時李憲還在世,李璡有父親保護着,還不像如今這般如履薄冰。

也許正是因爲李璡摻和進三庶人案,引起了李隆基的戒心?這種可能性很低,但薛白打算這麼恫嚇李璡,以套出更多的話。

“沒甚不敢的,我平素好酒,卻並非害怕什麼。”李璡道,“你還沒說,我打聽榮義郡主一事,如何就與我不利?”

“聖人之所以封榮義郡主、賜婚安慶宗,意在……易儲。”

“不可能。”李璡終於出乎意料,亂了思路。

“爲何不可能?”薛白反問道。

李璡說不出來,道:“那你說,聖人意在易儲,然後呢?”

“慶王是皇長子,理應成爲儲君,只是因爲當年立儲時他尚無子嗣,聖人才立了李亨。如今慶王的兒子們長大成人,可擔社稷,而李亨不孝,屢次交構重臣,聖人遂起了意。”

“我不信你。”李璡搖了搖頭。

“我若沒本事,慶王如何以大事託付我?汝陽王若不信我,何必特意來問我?”薛白道:“問我如何做的,很簡單,我告訴聖人,李亨在交構安祿山。”

李璡將信將疑,思忖片刻,意識到談話已被薛白主導,遂恢復了風流之態,仰頭飲了一大口酒,笑道:“原來如此,確實是我不該打聽……”

“晩了,今日汝陽王刻意單獨見我,已落入了有心人的眼中。”

“那又如何?”

“聖人只怕要疑你圖謀不軌。”

“果然。”李璡放聲大笑,如聽了一個有趣的笑話,“薛郎果然是在詐我。”

“汝陽王又要問,問了卻不信,談之無益,不談便是。”

“實在是,薛郎太自作聰明瞭。”李璡好不容易收斂了笑容,道:“想以聖人猜忌來嚇唬我,卻不知我與聖人的關係。我的羯鼓是聖人親手教的,聖人每次聽了不好的樂曲,都要喚我入宮演奏,爲他洗耳……”

“既如此,汝陽王身爲長子,爲何不是嗣寧王?”

“那是我主動讓給兄弟的。”

“原來如此。”薛白站起身來,整理了衣冠,道:“酒醒了,走吧。”

“莫惱,莫惱。”李璡招手讓他重新坐下,道:“我倒是想聽聽我是如何圖謀不軌的。”

“聖人曾把第十八子李琩過繼給寧王。當時武惠妃正得寵,一心要扶自己的兒子當儲君,寧王卻還是收養了李琩。”

“此事,阿爺本就拒絕不了。”

“也就是說,如果李琩爲太子,他便真有兩個皇父了,一個是皇帝,另一個是讓皇帝。再說,若李琩登基,汝陽王比別的皇子更像李琩的親兄弟。”薛白道:“寧王府既支持李琩,且三庶人案也廢殺了李瑛,這種時候,汝陽王助李琮收養李瑛兒女,意在何爲?”

“我意在何爲?”

“安知不是爲了在聖人百年之後,翻案,以此造李琩的反……”

“休得胡言!”

李璡忽然叱了一聲,那陰柔之態盡褪,隱隱竟顯出些許英武之氣來。

薛白卻沒有被他壓住,反而盯着李璡,道:“你平素歌舞昇平,但有時太過謙恭了,聖人封你阿爺,你上表推辭,豈有往昔醉態?聰明是瞞不住的。”

“我當年所爲,純粹出於好心,不忍而已,誰也休想借此栽贓我。”

薛白道:“聖人搶走壽王妃之時,你給李琩出了個主意。”

李璡大吃一驚,眼神終於露出些驚懼之色。

薛白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神情變化,心中一定。

達奚盈盈以前就是李琩的人,因此說過一樁事。

“楊太真入了道門,便不再是往日的壽王妃,成了另一個人。但,聖人想封她爲貴妃還得先爲李琩尋一個新的王妃,禮法上才能說得通……也許吧。”薛白道:“於是,你讓李琩主動爲你阿爺守孝,三年內不能娶妻,也使得楊太真一直到天寶四載纔得到貴妃封號。”

“你如何得知的?”李璡問道。

薛白道:“聖人教你羯鼓,視你如己出,你卻幫着李琩給他難堪?可見你平時的姿態全是裝的。”

李璡道:“聖人讓你查我?”

“不僅是查你,還有一些別的隱情。”

薛白終於問到了這裡,低頭抿了一口酒,掩飾了眼神中的思忖之色。

他知道自己言語裡有很多破綻,卻可趁着李璡還沒反應過來,先打探到想了解的信息。

“驪山刺駕案中有人招供,幕後主使者自稱廢太子李瑛之子李倩,可與你有關?”

“什麼?”

李璡詫異,因許久未再想到那件事,而有些失神。

薛白以審視的目光打量了他一眼,道:“據聖人所知,李倩在三庶人案時被禁衛失手打死了,可他若還活着,是否汝陽王偷偷救走的?”

“我不明白你在說什麼。”李璡道,“他如何會……還活着?”

“因爲他出現了。”

“旁人冒充的?必是旁人冒充的。”

薛白道:“若是旁人冒充,此事又是誰泄密的?世上本就沒幾人知曉李倩。”

“何以認爲是我泄密或偷偷救走的?”

“因爲你最奇怪,交好武惠妃的兒子,卻爲李瑛的兒女說情,博平郡主是你救下的,其餘人也是你助李琮撫養的。”薛白道:“李倩死時,在場的除了博平郡主,就是你。”

“不止我。”李瑛道:“那孩子當時倒在地下,確實已死了,高將軍、陳將軍親自確認過。”

“爲何不是你設計瞞天過海?”薛白道,“當時的情形下,只有你最有可能做到,不是嗎?”

因博平郡主一聽他說李倩還活着,第一反應就是問是否汝陽王救下的,薛白最想確認的便是這一點。

李璡沒有否認他最有可能做到,而是道:“我沒有。”

薛白點點頭。

他知道李璡沒有,要的就是確定李璡是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證。

既確定了,往後時機一到,便可設法讓李璡作僞證,爲他的正統性背書。

“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當時,李倩被禁衛打傷了。場面混亂,汝陽王趁機救走了他,託付於好友?”

薛白緩緩說着,腦中也在補充着這個說法的各種細節,比如,李璡的好友便是飲中八仙的賀知章。

“沒有。”李璡卻是斷然否認,道:“真不是我做的。”

“那好,今日所言,還請汝陽王不可告知旁人。”薛白道:“此事尚無關鍵證據,聖人面前,我也會爲汝陽王正名。”

李璡沒想到一場酒宴上多問了一句李佩娘之事,得到的竟是這樣一個回答。

他卻還得謝薛白一句。

“多謝薛郎。”

“汝陽王萬莫客氣。”薛白道:“今日有些話,我說得重了,但意在提醒汝陽王注意分寸,不可認爲有些喜歡飲酒的名聲,便敢打聽聖人心意。”

李璡確實是想打探聖人心意,不由問道:“易儲是真的?”

薛白隨意地點了點頭。

他不管李隆基想不想易儲,早晚要易儲的。

~~

一場談話,收穫略豐。薛白下了閣樓,回到了宴席間。

他依舊沒有閒着,這次的目標是安慶宗。

既然用了“聖人要易儲”這個理由,他便打算藉此多拉攏些人。

只是,安慶宗甚至不如李璡這個宴遊侍從的閒散之人來得上進,並沒有主動與薛白談及榮義郡主一事。

“薛郎是報喜人,我敬薛郎一杯。”

待到安慶宗向薛白敬酒,卻還頗爲貼心地道:“你酒量淺,少一些,我幹了。”

話音方落一個杯底便被展示在薛白麪前,裡面果然是一滴酒都不剩。

安慶宗這做事實在的樣子,確是顯得十分憨厚。

若不是安祿山最擅長這般僞裝,薛白差點便要信了他。

“仁行兄可打探到了,聖人此舉何意?”

“沒有。”安慶宗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我文不成武不就,不能爲聖人立功,能娶郡主已是福氣。”

薛白見他說得冠冕堂皇,試探道:“今日是郡主,往後也許便封了公主?”

安慶宗一愣,拉過薛白到了一旁,低聲道:“我聽得懂薛郎何意,但禍從口出,還是謹慎些爲好。”

說罷,他怕薛白不高興,又十分誠懇地說了一大段話。

“我知薛郎消息靈通,想提點我一二。但我阿爺得聖人信任,官任兩鎮節度使,賞賜無數,我已別無所求。即使揣摩聖意,當上了大官,還能有更多榮華富貴不成?”

薛白道:“所言甚是,確是我太過鑽營了……”

“不是。”安慶宗道:“薛郎是有本事的人,不像我,以長子之名留守長安宅院,其實只是邊鎮大將留在長安的質子。我是沒本事,才懶得去理會這些。我唯願多交朋友,便算是在長安立足了。”

“仁行兄通透。”

薛白見如此都不能探清他的心意,暫時只好作罷。

待到酒宴散去,安慶宗給每個賓客都送了厚禮,並遣車馬相送。

回去的路上,薛白騎着馬,後面跟着安慶宗押送禮品的下人。

拐進宣陽坊,迎面恰好遇到了駙馬獨孤明,兩人不免交談幾句。

“那些是安祿山府上的人?”獨孤明用目光示意了他說的是誰,“只有安祿山送得起這麼厚的禮。”

“安慶宗。”薛白道:“榮義郡主的準夫婿。”

“這樁婚事我亦聽說了。”獨孤明嘆道,“又毀了一個郡主的一生啊。”

薛白沉吟道:“我看安慶宗爲人似乎不錯,駙馬認識他嗎?”

“不論他人品如何。”獨孤道:“安祿山性情殘暴,卻能在聖人面前裝傻充愣。險惡遠勝於李懷秀、李延寵,榮義郡主嫁給這等人的兒子,豈能有好下場?”

說罷,他嘆了一口氣,最後道:“這等事我有經驗,不會看錯。”

薛白聽了,沉默片刻,想到了安慶宗平時的爲人,一時卻很難將他與險惡二字聯繫起來。

~~

“查了安慶宗嗎?”

待薛白再見到杜妗,很快便問了此事。

“查了,但他的出行很簡單,在長安沒別的圖謀,畢竟他實則是個質子,盯着他的人多。”

“這麼看,他比李璡更善於掩藏?”

杜妗目光灼灼,問道:“你與李璡見過面了?如何?”

“他往後能成爲關鍵人證,身份、名望各方面都高,且能讓人信服。”

“我們能控制他作證嗎?”

“還不能。”薛白道:“繼續打探,拿他的把柄。”

“好,此事我交給達奚盈盈去辦。”

杜妗懶得多說,拉過薛白,捏了捏他的下巴,道:“你真有可能變成皇孫、爭一爭那這個位置了?”

“旁人爭得,我爲何爭不得?”薛白笑問道:“王侯相將,寧有種乎?”

他是與陳勝完全不同的語氣,他知千年以降的封建王朝,王侯相將就是血脈繼承的,但沒關係,他要玩弄這規則。

杜妗最喜歡他這野心勃勃的樣子了……

~~

次日,一則消息送到達奚盈盈的手上,讓她有些訝異。

“李璡去見了李琩?”

“是,他假裝在北曲醉倒,之後卻偷偷去了十王宅。”

達奚盈盈訝異之餘,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

她記得,當年李琩與李璡就是極爲交好的,畢竟從小一起在寧王府長大。

可惜,當年她對他們兄弟二人談話的內容不感興趣,並不瞭解他們之間有過什麼秘密。

“去把施管事請來。”

“喏。”

施仲如今要管的事情多,還時常在長安與首陽山之間兩地奔波,忙的都是薛白吩咐的大事。

今日卻聽達奚盈盈問了樁小事。

“施管事可有辦法收買李琩身邊人,我需要一個暗樁。”

“此事倒是不難。”施仲道:“只是十王宅諸王平素清閒,如今竟值得這般大費周張。”

說歸說,他很快便去安排了。

畢竟施仲與達奚盈盈當年都是壽王身邊的人,此事辦得並不費力,數日後便收買了李琩的妻子身邊的一個婢女,名爲遲姝。

壽王這裡與十王宅別的地方不一樣,聖人對其他皇子的要求會嚴苛些,在女色一事上卻不禁李琩。

李琩光女兒已有了二十個,但卻沒給他的生活帶來好的改善,反而是將日子過得愈發頹廢。

尤其是受了奇恥大辱之後,他心情鬱悶,對身邊人動輒打罵。

遲姝一直受不了這等情形,早想要離開,得了許諾,又收了錢財得知阿爺已被安排好,便開始仔細探究壽王宅中的秘密。

她本以爲這座宅院裡沒有什麼秘密,可留心以後,漸漸便發現了不對……

“俞阿婆,四月二十八日,可是汝陽王來過府上?十王宅的管家官又來查了。”

“沒有。”

“管家官非說有的。”遲姝道。

“他是又想尋個事由,向壽王討錢財花了,那日分明是北曲的名妓來了,帶了兩個婢女,一個琴師,壽王還聽了半日的琴。”

“琴師,是女子嗎?”

“是,美得不像話哩。”

遲姝打探到這些消息,遂開始每日中午到壽王聽琴的花廳去打掃。

如此過了幾日,終於又有名妓帶了琴師來,她遂提前躲進了花廳中的櫃子裡。

待了許久,有說話聲傳來。

“進去再談。”

“好,那件事我查了當年阿孃身邊的老人,都說李瑛那個兒子必然死了,不可能再活過來。”

“貞順皇后是如何過世的?”

“說到這件事,李林甫原與我說過,阿孃過世之事不簡單。但該只是想借機利用我們,箇中詳情始終未與我說過。”

遲姝聽得出來這是壽王的聲音,壽王說話時氣始終是虛的。

另一人的聲音卻非常動聽,顯然是汝陽王。

“那該是薛白詐我,當時正是因爲李倩死了,李伊娘被帶到御前,大罵了聖人與貞順皇后,方被幽禁在掖庭,我以爲貞順皇后過世亦與此有關。如今薛白舊事重提,我猜測……是否有人故意藉此揭開當年的舊事,爲三庶人翻案?”

“阿兄何必忌諱,若有,那一定是李琮了。”

“還是不對。”李璡一邊思忖一邊說話,喃喃道:“但通過爲三庶人翻案來謀事,豈不是說聖人錯了?想不通。”

“阿孃當年做那些事,都是爲了我,他們要害我吧?我該怎麼辦?”

“貞順皇后過世時握在手裡的遺物找到了嗎?”

“阿兄都不告訴我那是什麼,我如何能找得到?”

廳中安靜了一會。

遲姝湊在細縫處往外看去,只見李璡目露沉思,猶豫到最後纔開了口。

“我沒記錯的話,該是打死李倩的那個兇器,故而貞順皇后說是薛氏向她索命了……”

125.第123章 共識13.第13章 奸相321.第313章 道姑第600章 瞞第466章 燕帝195.第192章 秘書省第424章 自欺欺人第591章 世襲第357章 入城86.第86章 會當凌絕頂89.第89章 厚顏薄禮第441章 都不團結第590章 背盟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35.第35章 狠角112.第112章 師門321.第313章 道姑223.第220章 話別第470章 立威181.第178章 狀元第4章 良娣第12章 引見第424章 自欺欺人239.第236章 背郭第458章 譁變第515章 第522字 噹啷155.第152章 新派系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第490章 好兄弟239.第236章 背郭第462章 忠與逆第630章 天欲變第569章 較真第389章 一條船上的人77.第77章 孝子第375章 私怨第465章 大局第370章 移棺第618章 回程第579章 各打算盤154.第151章 造相79.第79章 不虧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第582章 斬草除根17.第17章 還家第591章 世襲第355章 兵臨城下93.第93章 罪名第371章 瘦死的駱駝第536章 軍屯261.第259章 地主之誼247.第244章 取代——第245 九月總結第476章 騙子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49.第49章 私藏第548章 殿下234.第231章 燈籠第627章 斡旋第541章 委任主將147.第144章 見字如晤124.第122章 道宮19.第19章 欺上門第500章 富貴險中求93.第93章 罪名282.第278章 脈絡337.第329章 技窮183.第180章 貪心144.第141章 書坊233.第230章 敵我86.第86章 會當凌絕頂83.第83章 策論134.第131章 新朋友第370章 移棺105.第105章 局外人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216.第213章 千古情241.第238章 動手(求月票)110.第110章 新搭子155.第152章 新派系第543章 賢王301.第295章 擔責第553章 執政第466章 燕帝65.第65章 衆裡尋他第580章 齊聚第349章 大樹寨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第531章 主戰場第621章 隱退與出山49.第49章 私藏144.第141章 書坊第615章 激化184.第181章 誰貪第534章 遠賢臣155.第152章 新派系106.第106章 東宮喜宴第471章 郡王72.第72章 賤籍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
125.第123章 共識13.第13章 奸相321.第313章 道姑第600章 瞞第466章 燕帝195.第192章 秘書省第424章 自欺欺人第591章 世襲第357章 入城86.第86章 會當凌絕頂89.第89章 厚顏薄禮第441章 都不團結第590章 背盟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35.第35章 狠角112.第112章 師門321.第313章 道姑223.第220章 話別第470章 立威181.第178章 狀元第4章 良娣第12章 引見第424章 自欺欺人239.第236章 背郭第458章 譁變第515章 第522字 噹啷155.第152章 新派系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第490章 好兄弟239.第236章 背郭第462章 忠與逆第630章 天欲變第569章 較真第389章 一條船上的人77.第77章 孝子第375章 私怨第465章 大局第370章 移棺第618章 回程第579章 各打算盤154.第151章 造相79.第79章 不虧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第582章 斬草除根17.第17章 還家第591章 世襲第355章 兵臨城下93.第93章 罪名第371章 瘦死的駱駝第536章 軍屯261.第259章 地主之誼247.第244章 取代——第245 九月總結第476章 騙子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49.第49章 私藏第548章 殿下234.第231章 燈籠第627章 斡旋第541章 委任主將147.第144章 見字如晤124.第122章 道宮19.第19章 欺上門第500章 富貴險中求93.第93章 罪名282.第278章 脈絡337.第329章 技窮183.第180章 貪心144.第141章 書坊233.第230章 敵我86.第86章 會當凌絕頂83.第83章 策論134.第131章 新朋友第370章 移棺105.第105章 局外人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216.第213章 千古情241.第238章 動手(求月票)110.第110章 新搭子155.第152章 新派系第543章 賢王301.第295章 擔責第553章 執政第466章 燕帝65.第65章 衆裡尋他第580章 齊聚第349章 大樹寨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第531章 主戰場第621章 隱退與出山49.第49章 私藏144.第141章 書坊第615章 激化184.第181章 誰貪第534章 遠賢臣155.第152章 新派系106.第106章 東宮喜宴第471章 郡王72.第72章 賤籍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