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剿倭之道

楊聰聽聞嚴嵩這樣都能矇混過關,着實有點無語,不過,這會兒他也沒空跟嚴嵩繼續鬥下去了,因爲他得趕緊着手解決海盜和倭寇的問題,要不然,不但東南沿海的老百姓不得安寧,嘉靖和嚴嵩也會讓他不得安寧。

這海盜和倭寇之事他已經跟詳細汪直了解過了,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因爲這海盜和倭寇的成分太複雜了,就連汪直都不能盡數。

比如說海盜,這次在東南沿海肆虐的海盜並不全是在東瀛和南洋從事海上貿易的海商,其中有一些是海商豪門被打散的部下,還有一些是東南沿海失去生計的平民,甚至還有真正的海盜夾雜其中,就連汪直也搞不清楚,這次到底有多少“海盜”參與對東南沿海的劫掠。

這也是汪直使不動他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爲這些人本來就沒有什麼統一的從屬關係,有好處,大家還能喊的動,沒好處,人家壓根就不會搭理你。

又比如說倭寇,倭寇名義上還是有首領的,他們的首領就是東瀛肥前國平戶藩的大名松浦隆信,但是,有些倭寇就連松浦隆信也控制不了。

這時候的東瀛可不止一國,也不止一個藩屬,這時候的東瀛足有大大小小六十多個國家,兩三百個藩屬,松浦隆信也只是肥前國的一個藩屬的大名而已。

倭寇之所以尊松浦隆信爲名義上的首領,主要是因爲松浦家自元朝開始就組織武士在東南沿海和朝鮮沿海劫掠了,那時候,他們打的旗號是報復元朝的入侵,所以,很受大家的擁戴。

後面雖然劫掠性質已經完全從反抗入侵變成了海盜行爲,但所有流浪武士和東瀛平民還是習慣性的在平戶藩集結,然後再前往朝鮮沿海和大明東南沿海劫掠,所以,松浦家的家主一直是倭寇名義上的首領,朝鮮也一直稱倭寇爲“三島倭寇”,所謂三島,就是指松浦家的領地,平戶島、壹岐島和對馬島。

其實,這會兒的倭寇早已不是松浦家的武士,倭寇成分之複雜,遠超海盜。

倭寇當中,有因戰亂而失去土地的東瀛平民,也有因家主戰敗而失去生計的流浪武士,甚至還有的是爲了劫掠方便而剃頭束髮,假冒倭寇的大明賊寇。

這些人蔘與劫掠的時候是一擁而上,好像是一夥的一般,但是,劫掠完之後便一鬨而散,到處躲藏,想要逮住他們不知道有多麻煩。

楊聰這會兒是頭都大了,這如同散沙一般的海盜和倭寇怎麼清剿?

他原本想着只要招撫了汪直就能輕易找到海盜和倭寇的巢穴,然後再操練水師逐一清剿便成,現在看來,這想法有點過於天真了,因爲這些海盜和倭寇就是一盤散沙,基本沒有什麼固定的巢穴。

當然,要說他們一個巢穴都沒有也不盡然,東瀛平戶藩可以說是海盜和倭寇的老巢。

但是,這會兒要想拿下平戶藩也是不現實的,東瀛這會兒雖然分成了大大小小六十多個國家,一旦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們還是比較團結的,像元朝那麼強大,不知道覆海進攻了東瀛多少次都沒將其拿下就是明證。

東瀛這些小國要是聯合起來實力也是比較恐怖的,像大明萬曆年間,東瀛關白豐臣秀吉就曾集結東瀛諸國人馬,組織三十餘萬大軍進攻朝鮮,妄圖以朝鮮爲跳板入侵大明,大明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纔將其打跑的,而這個時候的大明比萬曆中興之後的大明還差得遠呢,輕易去跟東瀛開戰,獲勝的希望微乎其微。

綜合這些情況,他只能選擇徐徐圖之,先穩固海防,確保東南沿海不受海盜和倭寇的侵襲,然後再製造戰船,去海上慢慢圍捕,將海盜和倭寇清剿乾淨。

原本這只是他忽悠嘉靖的拖延之計,沒想到這會兒他卻不得不選擇這個曠日持久的戰略,還好他當初沒在嘉靖跟前吹牛皮,定下期限,要不然真沒法收場了。

這個策略實施起來倒不是很難,就是耗費的時間比較長而已,當然,耗費的時間長就代表耗費的糧餉多,幾萬大軍一年的消耗可不是個小數目,一般人來當這個總督還真沒法調集這麼多大軍來保證沿海的安全。

這會兒他已經在南直隸集結了五萬屯衛,如果再加上盧鏜和劉顯手下的人馬,加起來足有六萬之巨,那麼,海盜和倭寇數量加起來到底有多少呢,他竟然要集結這麼多人馬去應對。

如果光從數量上來說,海盜和倭寇是相當恐怖的,光是汪直手下就有將近萬餘人馬,而跟汪直差不多的海商或者海盜頭子就有徐惟學、葉宗滿、謝和、方廷助等,還有比較有名的海盜盧七、沈九、陳思盼、李光頭等,光是這些人手下加起來就不下六萬,還有其他海盜和倭寇,加起來數量最少有十餘萬。

不過,要論戰鬥力,這些海盜和倭寇大多也就與普通屯衛相當而已,精壯的屯衛只要好好操練一番,不說以一敵十,以一敵三甚至是以一敵五都沒有問題。

所以,這會兒最緊要的問題就是操練,結合武器和陣法對集結起來的屯衛進行操練,然後趕緊將他們分散到沿海各地,保境安民。

那麼,操練的屯衛或者說新兵該怎麼着手呢?

這點,讀過一點兵法的人都知道,操練新兵,首要編伍。

這個編伍包括軍中各級將領的任免,也包括軍隊基層結構,一般常規的編伍方法都是五人一伍,爲最基層的結構,編伍之名也因此而來。

不過,這次楊聰並沒有按傳統的方法,將五人一伍作爲最基層的結構,他選擇的是十二人一隊,作爲最基層的結構,至於原因,很簡單,因爲戚家軍的鴛鴦陣就是這麼編伍的。

鴛鴦陣就是對付以短兵器爲主的海盜和倭寇的最佳陣法,這點已經經過了歷史的證明,他自然選擇套用這最爲適用的陣法。

這會兒戚繼光雖然還未成年,鴛鴦陣的真正創始人唐順之卻已經跟隨他多年了,楊聰乾脆以探討爲名,將自己瞭解的鴛鴦陣結構跟唐順之詳細描述了一番,唐順之果然一點就透,很快就掌握了鴛鴦陣的精妙之處。

第四十八章 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第六十六章 尋死第一〇六章 莫要開玩笑第四十二章 棋子第一六〇章 誤會第五十四章 有錢人家是非多第二三一章 明朝版第六十章 有些人,看不透第四十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一五六章 這波不虧第九十八章 做賊心虛第二章 偶遇胡宗憲第三十九章 縣令大人是個木匠第一六四章 恐嚇第一〇二章 大捷之後第一三一章 明軍又來了第五十一章 六萬引第一六〇章 豐後國大友氏第五十一章 六萬引第三十七章 真的假的第一四四章 三思而後行第三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二十一章 論拍馬屁的功夫第一三二章 殖民者的思維第一九八章 明軍威猛第一八一章 噁心第四十五章 剿倭第一一九章 謀朝篡位第八十章 對峙第五十九章 鐵蒺藜第二十七章 被人無視了第一六六章 掙扎第一九〇章 是非功過第一五四章 松浦氏第六十章 不再猶豫第七十九章 張嶽回京第一章 行路難第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六三章 九州征討第十五章 如果第一八二章 好人第十章 三天兩夜第五十三章 破家縣令嚇一跳第八十八章 人怕出名豬怕壯第一卷 第七十八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四章 一心第七十二章 攀親第八十一章 火攻第八十三章 凝聚第三十一章 要就考個狀元郎第八十九章 妄動私刑第二二六章 獎勵第十二章 封疆大吏第一〇八章 調虎離山第一五八章 攤牌第八十九章 二龍不相見第三十八章 找茬第七十六章 是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六十三章 自以爲聰明第四十三章 放火第六十二章 硬的不行來軟的第七十五章 陽謀第三十一章 要就考個狀元郎第一一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三〇章 找上門來第十五章 徐階的回報第八章 江南貢院第八十七章 一日千里第八十七章 一日千里第二十二章 相見歡第四十八章 夢想第五十三章 抽風般的操作第一五六章 請開海禁第七十章 豬隊友第五十二章 狀元郎做生意第一五一章 恭憲王第四十七章 迎雙親第八十二章 誰爲首第二十四章 青詞首輔第五十五章 奇恥大辱第九十六章 鹽場第一一七章 風起雲涌第一九六章 不務正業第三十七章 公堂之上第五十六章 鬥藩王第二十七章 家賊第五十三章 破家縣令嚇一跳第十四章 異想天開第五十七章 支援第八十四章 慶功第四十五章 剿倭第四章 願景第三十三章 聯姻第十九章 反咬一口第一四八章 白銀之戰第三十七章 廷議否第五十九章 奸細第二十三章 效果第一〇二章 大捷之後第二〇〇章 楊門七子
第四十八章 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第六十六章 尋死第一〇六章 莫要開玩笑第四十二章 棋子第一六〇章 誤會第五十四章 有錢人家是非多第二三一章 明朝版第六十章 有些人,看不透第四十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一五六章 這波不虧第九十八章 做賊心虛第二章 偶遇胡宗憲第三十九章 縣令大人是個木匠第一六四章 恐嚇第一〇二章 大捷之後第一三一章 明軍又來了第五十一章 六萬引第一六〇章 豐後國大友氏第五十一章 六萬引第三十七章 真的假的第一四四章 三思而後行第三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二十一章 論拍馬屁的功夫第一三二章 殖民者的思維第一九八章 明軍威猛第一八一章 噁心第四十五章 剿倭第一一九章 謀朝篡位第八十章 對峙第五十九章 鐵蒺藜第二十七章 被人無視了第一六六章 掙扎第一九〇章 是非功過第一五四章 松浦氏第六十章 不再猶豫第七十九章 張嶽回京第一章 行路難第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六三章 九州征討第十五章 如果第一八二章 好人第十章 三天兩夜第五十三章 破家縣令嚇一跳第八十八章 人怕出名豬怕壯第一卷 第七十八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四章 一心第七十二章 攀親第八十一章 火攻第八十三章 凝聚第三十一章 要就考個狀元郎第八十九章 妄動私刑第二二六章 獎勵第十二章 封疆大吏第一〇八章 調虎離山第一五八章 攤牌第八十九章 二龍不相見第三十八章 找茬第七十六章 是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六十三章 自以爲聰明第四十三章 放火第六十二章 硬的不行來軟的第七十五章 陽謀第三十一章 要就考個狀元郎第一一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三〇章 找上門來第十五章 徐階的回報第八章 江南貢院第八十七章 一日千里第八十七章 一日千里第二十二章 相見歡第四十八章 夢想第五十三章 抽風般的操作第一五六章 請開海禁第七十章 豬隊友第五十二章 狀元郎做生意第一五一章 恭憲王第四十七章 迎雙親第八十二章 誰爲首第二十四章 青詞首輔第五十五章 奇恥大辱第九十六章 鹽場第一一七章 風起雲涌第一九六章 不務正業第三十七章 公堂之上第五十六章 鬥藩王第二十七章 家賊第五十三章 破家縣令嚇一跳第十四章 異想天開第五十七章 支援第八十四章 慶功第四十五章 剿倭第四章 願景第三十三章 聯姻第十九章 反咬一口第一四八章 白銀之戰第三十七章 廷議否第五十九章 奸細第二十三章 效果第一〇二章 大捷之後第二〇〇章 楊門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