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三邊總制

說起楊一清這個人,就不得不說說“三邊總制”這個職位。

這個職位是弘治十年初設的,時年火篩入寇,弘治帝與朝臣廷議後,決定遣重臣總督陝西,甘肅,延綏,寧夏等地軍務,三邊總制的職位由此確定,後爲朝廷常設,其地位差不多算是三地督撫,“督撫”這兩個字顧名思義,一則總督軍務,二則巡撫百姓,可謂軍政大權盡握一手。

大明歷史上的名臣,如秦紘,王瓊等,皆擔任過三邊總制。

如今的三邊總制是楊一清。

楊一清是個很有名的人,兒時起便很有名。

大約是他的父母在製造他的過程中太過愉悅,於是老楊家出了一位天才,楊一清七歲便能作得一手錦繡文章,吟得一手好詩,十四歲時便高中鄉試解元,十八歲考中進士,中進士後原本要入翰林院當編修苦熬資歷,可不巧的是,正好那時他的父親病故,於是楊一清回鄉丁憂,三年後,二十一歲的楊一清直接被任命爲中書舍人,相當於國務院秘書,隨後官路暢通無阻,一路升到三邊總制。

如此逆天的天才,大明時下不止楊一清一人,還有一位天才兒童,名叫楊慎,如今內閣大學士楊廷和的兒子,也是一位天才。

可以肯定的是,楊廷和製造楊慎的過程中同樣很愉悅,當然,楊廷和本身也是位天才,八歲便通讀四書五經,十二歲便中舉,這就要上溯到楊廷和被製造的愉悅過程了……

楊一清和楊廷和楊慎沒有血緣關係,但老楊家的遺傳基因都非常不錯。

這次三邊總制楊一清回京是爲了述職。

馬車駛到京師城門外,楊一清掀開車簾,看着巍峨高聳的城樓和來往絡繹不絕的行人客商。楊一清臉色卻看不到絲毫欣喜,反而沉重地嘆了口氣。

只因這次召他回京述職的不是別人,正是司禮監掌印劉瑾。

劉瑾召楊一清回京自然不是爲了請他吃飯,劉公公不會這麼客氣,至少不會對楊一清這麼客氣。

當初劉瑾剛坐上司禮監掌印的位置,甫登高位,自然需要人才豐其羽翼,劉瑾自己不算人才,但不得不承認他的眼光很獨到。罪惡的雙眼一下就盯住了楊一清,於是果斷向楊一清遞出了橄欖枝,意圖招攬。

楊一清是什麼人?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從中書舍人一直做到三邊總制,祖上三代皆爲朝臣。實可謂血統比藏獒還純正的文官,怎麼可能與權閹沆瀣一氣狼狽爲奸?於是楊一清毫不留情地將劉公公遞來的橄欖枝摔在地上,而且狠狠踩了兩腳,甚至還嘲諷了幾句很傷人的話,其大意大概跟太監的生理缺陷有關。

總之,楊一清徹底得罪了劉瑾。

這次劉瑾召楊一清入京說是述職,實則要命。楊一清從陝西出發回京時,三邊的官員武將皆來相送,從他們如同送他出殯的表情上可以看得出,這次楊一清有去無回。

楊一清自己也是這麼認爲的。所以他一路上心情很沉重,甚至連家裡的後事都安排好了。

雖沉重,但不悔。

上天若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楊一清仍會毫不猶豫地拒絕劉瑾。

文人的風骨有時候看起來荒謬可笑。然而有時候卻可敬可嘆,國朝百餘年。從來不缺文人士子壯烈徇公義,慷慨赴悲歌。

馬車行到朝陽門前,楊一清下了馬車,掏出了官印腰牌以及吏部調令公文,這些都是入城的必要程序,百姓要檢查路引,官員則要檢查調令公文,這個規矩源於太祖朱元璋的小農思想,爲求社會的繁榮穩定,百姓就不要閒着沒事到處跑,官員更不要跑,想出去走動走動,拿路引或公文來,朝廷允許你走動你才能走動,朝廷不允許,你不能瞎跑。

唐宋之時武人盛行於道,有人即是江湖,而到了大明卻甚少武林江湖人士活躍,除了統治者“俠以武犯禁”的認知以外,大明的路引制度也是制約江湖人士的重要原因,試想某江湖大俠與某門派掌門約戰某城某地,江湖沸騰,俠魔鼓舞,正邪兩派高手紛紛蜂擁趕來觀此世紀之戰,結果一大幫人走到城門口被官兵團團圍住,不論正邪善惡忠奸,全部拿入大牢,罪名是沒有路引兼聚衆鬥毆,關牢裡先抽一頓再說……

…………

…………

楊一清的調令公文很齊全,交給守門的官兵後,卻不知怎的引來了幾名穿着圓帽褐衫的西廠番子,番子拿着公文仔細瞧了半晌,眼睛盯着楊一清,目光不善。

楊一清暗歎口氣,該來的總要來。

番子看過公文後將它塞入自己懷裡,倒也客氣,朝楊一清抱拳道:“大人是陝延寧三邊總制楊大人?”

“正是。”

二人說話之時,馬車旁邊卻有一位穿着黑衣絲綢長衫,手把玉骨折扇的中年書生模樣男子路過時聽到了二人的對話,無意中不由“咦”了一聲。

番子和楊一清同時扭頭瞧了那書生一眼。

書生卻不曉事,上前兩步瞧着楊一清,仔細打量了一番,道:“足下竟是三邊總制楊大人?”

楊一清是個很有涵養的人,於是只好重複道:“正是。”

中年書生笑道:“大人在三邊大行馬政,晚生早聽說大人的大名,今日一見,幸何如之……”

西廠番子顯然沒有耐心等他們“久仰久仰”“哪裡哪裡”,於是忽然一揮手,身後幾名番子忽然衝出來一左一右架住了楊一清的胳膊。

“奉司禮監劉公公令,三邊總制楊一清多年來貪墨三邊將士軍餉,修繕長城多有截留貪墨朝廷撥銀,並濫殺無辜民夫百人,着令拿入詔獄,大理寺問罪。”

楊一清淡然一笑,這個結果他早已有了心理準備。

中年書生卻楞住了,張大嘴“啊”了一聲,表情如同吞了一個臭雞蛋般難看,無意中脫口道:“太黑了吧?這不是莫須有麼……”

啪!

番子眼中厲色一閃,當頭一掌便將書生狠狠拍到地上,臉着地,書生哼都沒哼一聲便暈了過去。

“把這酸書生也拿入詔獄,以犯官楊一清之黨羽論!”

(未完待續)

第156章 不求長生第402章 徐徐佈置第274章 不得不爲第112章 朝堂風浪(中)第40章 大打出手第558章 二男爭女(下)第138章 值衛東宮第112章 朝堂風浪(中)第671章 京師暗戰(上)第605章 攻守各難第669章 因勢而合(上)第705章 父子謀職第643章 拉人下水第91章 番子監視第593章 終脫囹圄第733章 禮制之爭第703章 選妃暗流(下)第404章 施之以威第413章 相生相剋第8章 白手起家(下)第429章 虛實真假第612章 一線生機第100章 上達天聽(下)第622章 安慶決戰(中)第321章 花當提親第541章 相思無用(上)第235章 殺身禍起第677章 圖窮匕見(上)第88章 囑咐提點第619章 決戰在即第216章 改元正德第373章 貶謫內閣第520章 行刑伏誅(中)第52章 朋友之義第67章 險求富貴第215章 秦家誥命第4章 無妄之災第613章 處處漏洞第468章 寂寞皇帝第382章 國事家事第374章 吾道不孤第448章 詭異早朝(上)第259章 漸生仇隙(上)第646章 主動出擊第334章 歸心似箭第520章 行刑伏誅(中)第414章 子禾入衙第385章 下詔罪己(下)第395章 白蓮逞威第268章 復開西廠第560章 不孕有因第629章 成王敗寇(下)第669章 因勢而合(上)第504章 劉瑾匿檄第241章 坦言身份第193章 絕地反擊(上)第482章 風暴前夜第661章 國運之爭第692章 分化制衡第726章 迎立新君第666章 義無反顧第331章 經營遼東第52章 朋友之義第388章 臣權勢大第354章 嚴嵩投靠第222章 再挖深坑第258章 家事難爲第369章 岳父進京第448章 詭異早朝(上)第475章 各自出招第501章 喜堂喋血(中)第347章 再募少年第362章 籠中金雀第457章 本末之別第241章 坦言身份第282章 一炮而紅第104章 上面有人第128章 出其不意第244章 二女初見第465章 不負知己第536章 出征在即第615章 教育鵬舉第380章 眼花繚亂第648章 海運奏對(上)第642章 別後團聚第472章 侯府定計(中)第737章 禮議之爭第599章 親征在即第130章 是非難辨(下)第666章 義無反顧第341章 噩耗入京(下)第142章 童叟無欺第100章 上達天聽(下)第675章 亂花迷眼第659章 盛世光景第31章 荒謬理由第622章 安慶決戰(中)說一件與月票無關的事第333章 伯顏出兵第370章 迫在眉睫
第156章 不求長生第402章 徐徐佈置第274章 不得不爲第112章 朝堂風浪(中)第40章 大打出手第558章 二男爭女(下)第138章 值衛東宮第112章 朝堂風浪(中)第671章 京師暗戰(上)第605章 攻守各難第669章 因勢而合(上)第705章 父子謀職第643章 拉人下水第91章 番子監視第593章 終脫囹圄第733章 禮制之爭第703章 選妃暗流(下)第404章 施之以威第413章 相生相剋第8章 白手起家(下)第429章 虛實真假第612章 一線生機第100章 上達天聽(下)第622章 安慶決戰(中)第321章 花當提親第541章 相思無用(上)第235章 殺身禍起第677章 圖窮匕見(上)第88章 囑咐提點第619章 決戰在即第216章 改元正德第373章 貶謫內閣第520章 行刑伏誅(中)第52章 朋友之義第67章 險求富貴第215章 秦家誥命第4章 無妄之災第613章 處處漏洞第468章 寂寞皇帝第382章 國事家事第374章 吾道不孤第448章 詭異早朝(上)第259章 漸生仇隙(上)第646章 主動出擊第334章 歸心似箭第520章 行刑伏誅(中)第414章 子禾入衙第385章 下詔罪己(下)第395章 白蓮逞威第268章 復開西廠第560章 不孕有因第629章 成王敗寇(下)第669章 因勢而合(上)第504章 劉瑾匿檄第241章 坦言身份第193章 絕地反擊(上)第482章 風暴前夜第661章 國運之爭第692章 分化制衡第726章 迎立新君第666章 義無反顧第331章 經營遼東第52章 朋友之義第388章 臣權勢大第354章 嚴嵩投靠第222章 再挖深坑第258章 家事難爲第369章 岳父進京第448章 詭異早朝(上)第475章 各自出招第501章 喜堂喋血(中)第347章 再募少年第362章 籠中金雀第457章 本末之別第241章 坦言身份第282章 一炮而紅第104章 上面有人第128章 出其不意第244章 二女初見第465章 不負知己第536章 出征在即第615章 教育鵬舉第380章 眼花繚亂第648章 海運奏對(上)第642章 別後團聚第472章 侯府定計(中)第737章 禮議之爭第599章 親征在即第130章 是非難辨(下)第666章 義無反顧第341章 噩耗入京(下)第142章 童叟無欺第100章 上達天聽(下)第675章 亂花迷眼第659章 盛世光景第31章 荒謬理由第622章 安慶決戰(中)說一件與月票無關的事第333章 伯顏出兵第370章 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