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

弘治皇帝顫抖着,幾乎是挪着走到了那舉起的羅傘前雙手微微發顫的伸出摩挲着這頂羅傘。

它的形制真的看着很可笑,然而這裡卻無一人發笑。

摩挲着羅傘上的一個個“福”字,它們歪歪扭扭的很醜、用的線很亂。

縫製的很粗糙與宮中繡工完全沒法比,甚至很多字都繡錯了。

然而在弘治皇帝的眼裡,它們卻比任何精美的繡工更讓他心悸。

“這……這是他們給朕的?!真的……是給朕的?!”

弘治皇帝的聲音都在顫抖着,他幾乎不敢置信的對着小公爺連問了數句。

小公爺默默的雙膝下拜,這不是爲了他自己。

這是爲了那十萬得救的百姓,是爲了後面一併可以活下來的二十餘萬災民!

“老丈將此傘交予臣時,曾言之……”

“此傘爲十萬苦命人,念陛下之恩澤所獻!唯求陛下萬年萬福,護佑苦命人!!”

卻是此時小公爺恭敬無比的對着弘治皇帝大禮拜下,聲音低沉而肅穆。

“臣!得天幸,遇明君!受重任而救災民,沿途艱辛、多番苦戰……”

“幸而未辱祖負恩,向陛下繳令!災民……無恙!!”

苦命人……十萬苦命人,此語從未如此的沉重。

從弘治皇帝再到這殿中衆臣皆盡默然,那一個個的“福”字、那一塊塊的碎布……

如今看來是那麼的沉重、那麼的刺眼,身在國朝內他們的每一條討論、每一次國策之訂……

牽涉的都將是這數萬、數十萬,乃至國朝數百萬人、上千萬人的生死存亡!!

曾經他們都只是奏報上的數字,而如今卻隨着這把傘似乎實實在在的擺在了弘治皇帝的面前。

“旻天疾威,敷於下土。謀猶回遹,何日斯沮?……”

看着那頂萬民傘,謝遷亦是渾身都在顫抖喃喃自語:“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李東陽等人知道,謝遷這背誦的乃是《小雅·小旻》。

國事國朝何嘗不是如此?!一分一毫、一舉一動,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劉健望着那傘竟是有些失神,嘴裡呢喃着《孟子·離婁上》章身軀在不住的顫抖着。

這句出自於《孟子·離婁上》的章句,意思是:

要得到天下是有方法的,只需要得到民衆的支持就得到了天下。

而要得到民衆支持亦是有方法的,只要得到了民心就得到了民衆的支持!

此傘……可不就是最好的詮釋麼?!

李東陽則是愣愣的看着那把傘,看着傘上一個個看着簡陋甚至寒酸的“福”字低聲呢喃。

“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此句出自於《論語·爲政第二》,此句之意是:

執政者如果執行的是德政,那麼就會如同北斗星辰一般巍然不動,而衆臣、衆民自行圍繞拱衛!

這一刻,三大學士、三部尚書愣愣望着這把傘……

那些朝堂上的齷齪、那些勾心鬥角、那些爭名奪利……與在這傘下,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而可笑。

弘治皇帝突然有了那麼一絲絲的明悟,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情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爾虞我詐、君臣制衡、那些所謂的御史清流……

三大學士、三部尚書震撼無比,弘治皇帝何嘗不是?!

他輕柔而有些顫抖的摩挲着這把傘,雙手發顫着。

這傘上的一針一線,顯得那麼的沉重、那麼的珍貴……

他的眼眶有些發紅、溼潤,所謂“帝王喜怒不露”的教育在這一刻似乎完全崩塌。

“諸卿家且來,且來看看……”

弘治皇帝的聲音沙啞而顫抖,對着幾位重臣道:“這……這便是民心!這便是民意!!”

“民心者,欺不得……民意者……辱不得啊!!”

卻見弘治皇帝將這把傘從內官的手裡接過來,顫顫巍巍的招手讓三學士、尚書走來。

“諸位愛卿都來,都來看看……”

弘治皇帝的聲音發顫,眼角已是溼潤了:“古之聖賢說民心,而今……朕親見民心矣!!”

“嘩啦啦~”御書房殿內,忽有罡風吹來。

卻見這羅傘迎風而擺,亦乎如傲然聳立之松柏,又如那驚濤拍岸之怒礁!

上面的一塊塊碎布上,一個個的“福”字似乎一下子活了過來迎風而立搖曳吶喊着……

“老臣等……爲陛下賀!此……天下民心者也!!”

這大殿內外衆臣內官皆盡向舉着羅傘的弘治皇帝慨然而拜,大禮參之。

劉健俯身時更是淚流滿面:“臣等……何其幸哉!得遇明君,效命御前!”

“此生……無憾矣!!”

什麼青史留名、什麼身後香火,突然間劉健等人明悟得古之聖賢們話語中的真意!

學問一道,不爲所謂“流芳百世”亦不求甚“青史留名”。

留取者,唯有一事:爾爲這天下萬民付出幾何、留得幾何?!

君不見:祖龍香火早根絕,西蜀迄今祭李冰?!

千年之下,都江堰收益百姓當李冰父子祭時多攜家帶口不辭艱辛遠遠來祭。

每每祭祀時,多則數萬少則萬餘。西蜀百姓從不曾忘其父子二人!

他們著書否?!未曾也……

甚至其所立之碑文,亦是多言都江堰維護重任、維持之技。

他們立傳否?!亦未曾也……

甚至《史記·河渠書》僅記爲“蜀守冰”姓氏全無,至《漢書·溝洫志》方寥寥一筆曰“蜀守李冰”。

《史記》和《漢書》僅簡載曰“鑿離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

然史家、儒家不記,西蜀百姓卻不曾忘。

大王、二王廟香火迄今不滅,受益百姓何不感念其恩哉!!

“民心天下……此方爲帝國根基!國之重器!!”

弘治皇帝怒目圓瞪,呼吸沉重擡手讓衆臣都起來:“來看看……都來看看!”

“看看這天下民心,看看這百姓民意!”

劉健等人顫顫巍巍的起身,若身負千鈞般微顫而行。

至傘前,雙手輕柔摩挲……

一時間幾位國朝重臣竟是老淚縱橫,他們彷彿看到了衣衫襤褸、面有菜色黑壓壓的百姓們……

在那帳營篝火下,一點點的裁下自己那本就襤褸的殘衣。

仔仔細細的、認認真真的在那布上繡得這針腳歪斜、針線染色不一的“福”字。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念至此這些個熟讀聖賢之書的國朝重臣們忽然心生明悟,曾不通達的念頭頓感通達。

那些晦澀的道理這一刻竟是如此的明晰,古之聖賢或許觀念有別……

但究其根底,哪個又是以爲天下百姓福祉而謀?!

《韓非子·有度》曰“法不阿貴,繩不撓曲”,豈非爲百姓謀乎?

《墨子·七患》中多次提及“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飢”等。

亦豈非是爲天下百姓謀麼?!僅是讀聖賢書,僅以此奉若圭臬豈非有違聖賢之道乎?!

學問一道有謂之爲“知障”,“知障”者則是自困於一端之學內自知不足卻難得寸進。

此障若得堪破則可自立一學、自成一說,爲大成就者!

輕柔而顫抖的摩挲這頂十萬苦命人之心,御書房中從弘治皇帝再到這些國朝重臣頓生明悟。

弘治皇帝明悟的乃是麒麟兒多次於他強調的,恩出於上、百姓爲根。

國朝之重不在於那朝堂、不在於清流、不在於讀書人,乃是在於這大明帝國之萬千百姓!

民心猶在、民意猶存,何有可覆皇室者乎?!

劉健、謝遷、李東陽等所明悟的,乃是古聖賢之言其根本在於“利民、利天下”而非學問之別。

利於民者、利於天下者,源自於何學重要麼?!

求以學問之辯,卻不思聖賢所言根基處……乃舍根求葉耳!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弘治皇帝昂首似乎是以此不讓自己淚落,緩緩將傘收起。

雙手鄭重的交與身側蕭敬,蕭敬見狀慌忙下襬雙手將此傘捧起。

“蕭敬!擬旨:此傘,將爲帝國第一重寶!!”

此言一出劉健、謝遷等人不由得目瞪口呆,第一重寶!這意思是比玉璽更爲甚爾!

“唯其隨駕,時刻提醒於朕、於後繼者:爲君施政者,當以天下百姓、民心爲根基!不可忘也!”

弘治皇帝深深的吐出一口氣,雙目中盡然是一股柔意。

摩挲着這頂傘,聲音卻極爲堅定:“此傘……朕往之處,他亦隨之!”

“陛下聖明!!”劉健等顫然拜下,竟行大禮無不心服者。

弘治皇帝這才轉過身來,沙啞着嗓子輕聲道:“都起來罷……”

說着,竟是親自去攙扶癡虎兒:“虎兒……朕的癡虎兒,朕的螭虎!”

“此番……辛苦!”

弘治皇帝雙手攙扶着他,目光堅定:“虎兒,朕……絕不負於你!皇家亦絕不負於你!”

“帝國……亦絕不負於你!!”

卻見癡虎兒被攙扶起來,後退兩步大禮參下聲音低沉而肅穆。

“盡忠本分,何敢言功?!得遇明君,小子幸哉!”

“臣只敢言:未負陛下重託,災民……無恙!!”

第一百五十五章 難得糊塗張癡虎,朝堂言官分兩派第六百五十七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肆拾-終)第二百九十二章 潭拓寺內開壇拓,豪商陳杰談利忙第三百四十一章 帝國忠烈陵寢前,君王弘治悟生死(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九)第八百零六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捌)第一百四十章 招兵買馬辦大事,鶴灘先生錢與謙第五百五十二章 遊子螭虎歸京至,摳門皇帝賜流爵第四百八十八章 九邊烏雲壓城來,家賊難防有熊孩第四百零五章 撲買行裡血脈漲,粵北皆愛玉螭虎第四章 古人也一樣,四大不靠譜第八百三十六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下)第一百零七章 時代差距,炮火之利第二百七十五章 殘軍死地似絕路,飛來鐵騎戰敵酋第二十一章 吾曾醉槍刺洋馬,戰遍四洋並五洲第八百六十二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上)第一百章 心有噬人斑斕虎,溪澗垂首嗅薔薇第八百二十一章 水師悍將戚景通,戰爭野獸豺狗狼(中)第五百五十章 愛恨從來不無故,欲正其心懾以武第七百八十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貳)第四百七十八章 文武取科皆有改,天下舉子入京師第四百九十三章 張誠擡手掀波起,杜林一力欲破之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是弟子誰管你,嫡傳弟子才肯教第八十二章 給了銀子您是爹,讓我砍誰我砍誰第一百一十三章 殿前內閣定計,京都城前亂局第七百三十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肆)第七百一十九章 帝王親臨問行策,圍爐之畔話春秋(下)第四百零八章 黔路之難勝蜀道,張小公爺催人忙(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貫通全境五十載,國之重器唯教諭(下)第七百五十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捌)第五百零一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螭虎御前獻良策,妙安足利見兩宮第三百零四章 潑天大網撒京師,起手收束朱厚照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貳)第一百九十九章 經筵場上,真理大道(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軍械營造局爲重,仕林朝臣皆爲輕第八百六十五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完)第七百九十八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拾)第六十四章 斷尾求活,妙安求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潑天富貴擺身前,欲取功勳不惜命第七百九十一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壹)第七百三十五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拾)第五百一十四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八)第一百六十七章 衆正盈朝辯經筵,莫藏爪牙同癡虎第一百五十六章 炮打狗禮部,滿城皆掀鬧第七百六十三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玖)第一百六十三章 冬雪草廬惡客來,一口毒舌張癡虎第四十四章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第三百六十二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下)第七百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叄拾)第五十二章 傳書附銀往大內,待我功成戰妙安第一百四十七章 窮困老佀舞大義,少年癡虎獨不懼第一百八十九章 國子監前看文章,貢生行徑實無狀第六百一十五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二)第十四章 勝負實則五五數,再聞癡虎少年郎第七百八十八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完)第七百七十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上)第三十八章 徐經拜師,碼字換錢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通行地獄兩機構,緩緩矗立露猙獰(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錢能戴義皆忙去,奉名得賜方尚書第四十四章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第五百五十五章 熊孩兒功課需考校,經典亦須經筵辯第七百五十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上)第七百三十七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壹)第二百四十九章 晉陽豪族多牽涉,螭虎定計除妖賊第十九章 皇帝來訪,癡虎初探第六十四章 斷尾求活,妙安求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百世輪迴宿慧在,遍閱塵世千餘載第七百一十五章 碼頭熊娃撲面來,海量巨財宮中送第七百八十九章 吾家太子初長成,老懷寬慰張癡虎第六百七十四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叄)第三百三十七章 各級重炮撐國脊,軍部諸官鑄國基第一百九十三章 春闈終結束,生死撲面來第六百六十五章 抄家苦役會有時,乘風破浪祭滄海第二百二十九章 垂死掙扎衆翰林,不僅捱罵還捱揍第四百七十章 人生只若初見賦,三百年間無雙詞第四百零三章 國朝整改粵北始,西涯遠赴督撫之第七百零四章 諸家貨殖會分贓忙,降卒校場論長短第四百七十六章 貓鼠遊戲熊孩鬧,走投無路東山公第四百七十三章 東廠錦衣皆須改,諮政元老將出臺第四百七十六章 貓鼠遊戲熊孩鬧,走投無路東山公第四百九十一章 薊州城內風雲起,北疆之上諸家集第一百九十七章 經筵場上,真理大道(上)第六百六十章 千軍萬馬抵城前,機關算盡反送命(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車陣盡破無依仗,殘軍災民唯死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各級重炮撐國脊,軍部諸官鑄國基第六百五十二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伍)第五百二十六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三十:終章)第六百七十九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捌)第四百八十三章 通行地獄兩機構,緩緩矗立露猙獰(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老舊思維李西涯,戰爭紅利玉螭虎(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盡數去實習,太子需重寫第七十章 信跡表心,吾往賊處第六百一十一章 科研專家朱厚照,籌備征程玉螭虎第四百五十章 脫靴陣下離粵北,揚帆直上入黔州第三十六章 賞賜給你,就不給錢第一百五十一章 草廬堂內教熊娃,措大骨相罵士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 難得糊塗張癡虎,朝堂言官分兩派第六百五十七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肆拾-終)第二百九十二章 潭拓寺內開壇拓,豪商陳杰談利忙第三百四十一章 帝國忠烈陵寢前,君王弘治悟生死(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九)第八百零六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捌)第一百四十章 招兵買馬辦大事,鶴灘先生錢與謙第五百五十二章 遊子螭虎歸京至,摳門皇帝賜流爵第四百八十八章 九邊烏雲壓城來,家賊難防有熊孩第四百零五章 撲買行裡血脈漲,粵北皆愛玉螭虎第四章 古人也一樣,四大不靠譜第八百三十六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下)第一百零七章 時代差距,炮火之利第二百七十五章 殘軍死地似絕路,飛來鐵騎戰敵酋第二十一章 吾曾醉槍刺洋馬,戰遍四洋並五洲第八百六十二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上)第一百章 心有噬人斑斕虎,溪澗垂首嗅薔薇第八百二十一章 水師悍將戚景通,戰爭野獸豺狗狼(中)第五百五十章 愛恨從來不無故,欲正其心懾以武第七百八十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貳)第四百七十八章 文武取科皆有改,天下舉子入京師第四百九十三章 張誠擡手掀波起,杜林一力欲破之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是弟子誰管你,嫡傳弟子才肯教第八十二章 給了銀子您是爹,讓我砍誰我砍誰第一百一十三章 殿前內閣定計,京都城前亂局第七百三十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肆)第七百一十九章 帝王親臨問行策,圍爐之畔話春秋(下)第四百零八章 黔路之難勝蜀道,張小公爺催人忙(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貫通全境五十載,國之重器唯教諭(下)第七百五十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捌)第五百零一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螭虎御前獻良策,妙安足利見兩宮第三百零四章 潑天大網撒京師,起手收束朱厚照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貳)第一百九十九章 經筵場上,真理大道(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軍械營造局爲重,仕林朝臣皆爲輕第八百六十五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完)第七百九十八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拾)第六十四章 斷尾求活,妙安求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潑天富貴擺身前,欲取功勳不惜命第七百九十一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壹)第七百三十五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拾)第五百一十四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八)第一百六十七章 衆正盈朝辯經筵,莫藏爪牙同癡虎第一百五十六章 炮打狗禮部,滿城皆掀鬧第七百六十三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玖)第一百六十三章 冬雪草廬惡客來,一口毒舌張癡虎第四十四章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第三百六十二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下)第七百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叄拾)第五十二章 傳書附銀往大內,待我功成戰妙安第一百四十七章 窮困老佀舞大義,少年癡虎獨不懼第一百八十九章 國子監前看文章,貢生行徑實無狀第六百一十五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二)第十四章 勝負實則五五數,再聞癡虎少年郎第七百八十八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完)第七百七十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上)第三十八章 徐經拜師,碼字換錢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通行地獄兩機構,緩緩矗立露猙獰(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錢能戴義皆忙去,奉名得賜方尚書第四十四章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第五百五十五章 熊孩兒功課需考校,經典亦須經筵辯第七百五十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上)第七百三十七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壹)第二百四十九章 晉陽豪族多牽涉,螭虎定計除妖賊第十九章 皇帝來訪,癡虎初探第六十四章 斷尾求活,妙安求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百世輪迴宿慧在,遍閱塵世千餘載第七百一十五章 碼頭熊娃撲面來,海量巨財宮中送第七百八十九章 吾家太子初長成,老懷寬慰張癡虎第六百七十四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叄)第三百三十七章 各級重炮撐國脊,軍部諸官鑄國基第一百九十三章 春闈終結束,生死撲面來第六百六十五章 抄家苦役會有時,乘風破浪祭滄海第二百二十九章 垂死掙扎衆翰林,不僅捱罵還捱揍第四百七十章 人生只若初見賦,三百年間無雙詞第四百零三章 國朝整改粵北始,西涯遠赴督撫之第七百零四章 諸家貨殖會分贓忙,降卒校場論長短第四百七十六章 貓鼠遊戲熊孩鬧,走投無路東山公第四百七十三章 東廠錦衣皆須改,諮政元老將出臺第四百七十六章 貓鼠遊戲熊孩鬧,走投無路東山公第四百九十一章 薊州城內風雲起,北疆之上諸家集第一百九十七章 經筵場上,真理大道(上)第六百六十章 千軍萬馬抵城前,機關算盡反送命(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車陣盡破無依仗,殘軍災民唯死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各級重炮撐國脊,軍部諸官鑄國基第六百五十二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伍)第五百二十六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三十:終章)第六百七十九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捌)第四百八十三章 通行地獄兩機構,緩緩矗立露猙獰(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老舊思維李西涯,戰爭紅利玉螭虎(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盡數去實習,太子需重寫第七十章 信跡表心,吾往賊處第六百一十一章 科研專家朱厚照,籌備征程玉螭虎第四百五十章 脫靴陣下離粵北,揚帆直上入黔州第三十六章 賞賜給你,就不給錢第一百五十一章 草廬堂內教熊娃,措大骨相罵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