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百業待興(一)

“皇上,欽犯崔凝秀在登州出海潛逃,乘坐的還是我大明給東江運送糧餉的官船,這顯而易見,在登州有潛伏在我大明軍中的閹黨奸細,當初皇上爲怕軍隊內亂,只是下旨召回軍中的監軍太監,對軍中一系的閹黨官員沒有太多的查處,所以微臣建議,朝廷不能對這一些曾經與閹黨有勾連的官員姑息養奸了,現在他們偷偷將朝廷欽犯偷帶出海,更是說明了他們當中有些人還是對皇上即位不服,一旦南京那邊犯北,這些潛伏的人一響應,豈不陷朝廷於萬劫不復之地!”刑部尚書楊鶴出列懇切奏請道。

“楊愛卿的意思是讓朕興大獄?”朱影龍不是沒有考慮這些,只是他還有幾點顧慮,穩定的局勢來之不易,這一興大獄恐怕有將是一場朝野震動,而且,他也怕這大獄興的好就好,興的不好,被無限擴大了,到時候就不好收場了,因此這查處閹黨一系官員之事,一直在低調進行,因爲元兇巨惡都逃到了南京,剩下的小魚小蝦即便是抓了,審了,判了也沒有多大意思,隨着遼東戰事再一次爆發,緊跟着與後金談判,堆積如山的國事,他也幾乎將這件事忘記了差不多了,如果不是這個崔凝秀乘坐官船出海,還真的一時想不起來呢!

“微臣絕對不是這個意思,微臣是想朝廷絕對不能在放過這些私通閹黨的官員了。”

“列位臣工,你們的意見呢?”

“微臣認爲楊鶴楊大人說的有理,如果不將這些人嚴加懲治,今天是一個欽犯崔凝秀,接下來或許十個,百個崔凝秀!”禮部右侍郎周廷儒出列道。

“臣附議!”

“臣也附議!”

一下子就有了十幾名名官員站在了統一戰線之上了。

“微臣對楊鶴楊大人的意見不敢苟同!”吏部尚書黃尊素站出來朗聲道。

朱影龍鬆了一口氣,總算有個反對的了,這樣不僅僅給自己仔細思考坐下決定的時間,也能聽到另外不同的意見,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嘛。

“黃愛卿,請說!”

“皇上,諸位同僚,剛纔楊大人和周大人所說不能放過這些人,微臣也是竭力贊同的,只不過眼下遼東雖然停戰和談,國內政局也剛剛穩定,如果在這個時候大動干戈的話,豈不是皇上和諸位同僚這兩個多月的心血都付諸流水了嗎?”

“那請問黃大人,難道就任由這些人逍遙法外嗎?”楊鶴詰問道。

“當然不能讓這些人逍遙法外,楊大人曲解我的意思了,對於這些人,朝廷自然要嚴肅查處,但卻不能因爲查處這些人,引起朝廷內外的動盪,讓人有機可趁,所以微臣建議皇上下旨秘密選派精明幹練之人下去察訪,切不可大張旗鼓,免得讓底下官員人心惶惶,畢竟朝廷治下的北方數省的官員都是前朝留任的,他們或多或少都與閹黨接觸過,如果這些官員得知朝廷要查處與閹黨有過關係的官員,豈不要人人自危,到時候誰還有心思爲朝廷爲皇上管理一方土地軍民?”

“黃愛卿說的有理,這北方的穩定實在的來之不易,朕暫時也不想大動干戈,這些人是要查處的,但也不是短時間能查清楚的,所以朕的意思,讓都察院派些人下去明察暗訪,有了確鑿的證據,朕自然會嚴辦。”朱影龍想了想道。

楊鶴和周廷儒自然聽出皇上話裡的意思,現在朝廷的重心在一個“穩”上面,閹黨一系的官員涉及的太廣了,要真的嚴肅查處起來,北方各省的官員近五分之一都能被投進大牢,這國家豈不是要亂套了嗎?

“關於崔凝秀乘坐運送糧餉去東江的官船出海,列位臣工有什麼看法?”

“啓稟皇上,微臣認爲,這崔凝秀乘坐官船出海只有兩條路可去,一是直接去了東江毛文龍處,二嘛,在海上轉船,走海路南下去南京,但據微臣所知,登州駐軍中許多將官都是毛文龍的嫡系,崔凝秀乘坐又是運送糧餉去東江的海船,所以微臣認爲,崔凝秀應該此時身在東江!”工部侍郎劉宗周出列分析道。

“如此說來,這個毛文龍豈不是有反叛之心?”朱影龍面色凝重道。

“微臣以爲,現在還不至於,毛文龍居於海島,一應需求大半需要陸上供應,此時反叛的話,豈不是自斷絕路,以他善於投機的性格來說,絕對不會做出這樣愚蠢的決定的。”右都御史張慎言奏道。

“張大人所言極是,皇上,毛文龍爲人貪婪,性漁色,且不尊聖令,但此人善投機,有些頭腦,這個時候不至做出這等蠢事來,再朝廷沒有跟僞明分出勝負之前,他只會冷眼旁觀,而不會傾向於任何一方的。”孫承宗站出列道。

“孫老院長意思是,這毛文龍會坐山觀虎鬥,誰贏了,他就倒向誰?”朱影龍焉能聽不明白。

這個崔凝秀要是抓到自己手裡該多好呀!朱影龍心中慨嘆道,可惜了。

“皇上,毛文龍如此大逆不道,決不能放過,微臣看這個欽犯崔凝秀就是他暗中指示登州的部下偷偷救走的。”楊鶴道。

“好了,毛文龍一事暫且擱下吧,只要他現在不起兵造反,不投敵,安安穩穩的待在東江就可以了,至於欽犯崔凝秀,他應該現在也回不了南京了,這件事就暫告一個段落吧。”朱影龍現在還想不到一個能徹底解決毛文龍,又不能影響到東江的戰略之島的辦法,所以他唯有默認了這個現實,然後接着道,“眼下最朝廷最要緊的大事,一是與後金的談判,二是妥善安排遭災的難民過冬,三是,開源節流,百業待興,四呢,刷新吏治,人才培養與選拔,五呢,組建新軍,這就是朕對當前朝廷應該做的五件大事的一個總括,這第一嘛,正在做,朝廷已經跟後金達成一些協議,最終條款出來還需要些時日,第二嘛,戶部已經在做了,第三呢,朕先前已經列出了四條,不再多說,第四,關於吏治的刷新,不可操之過急,吏部先拿出一個穩妥的方案來,人才的培養與選拔呢,朕已經決定設立兩所大學,一個是學習經史子集爲主,學習治國理政之能,擬定凡是取得秀才功名的學子都可報名進入裡面學習,還有一個呢,就是諸位大臣們看不上眼的奇技淫巧一類的雜學爲主,爲國家培養一些專門的人才,這一類入學條件很寬,只要是能識字兩千以上的均可入學,另外,朕還讓兵部專設一座軍事類的學院,專門系統的培養國家軍事指揮上的人才,朕親任院長,兵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孫承宗孫大人任副院長,學院地址選在了通州,第五,京營整頓了近兩個月,初見成效,朕已經決定練新軍,實行新的訓練辦法,爭取在一年之內形成戰鬥力,三年之後成爲一支無敵的雄師勁旅!列位大臣看如何呀?”

朱影龍這一系列不大不小的變革措施頓時引起了大殿之中羣臣交頭接耳,紛紛猜測起來。

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7章 班師返京(四)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4章 苗疆大智者(一)第1章 誰罪誰過(二)第2章 借刀殺人(三)第11章 寧錦再捷(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3章 金屋藏嬌(三)第9章 喋血龍王廟(四)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8章 破臉(二)第5章 省親之路(一)第9章 海蘭珠(二)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12章 演變(二)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5章 省親之路(一)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4章 脫身(一)第7章 條件(二)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5章 真病(一)第12章 黃紅之爭(二)第1章 早朝風波(二)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5章 兩個朝廷(一)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2章 三方備戰(四)第11章 千里奔襲(一)第10章 岳父周奎(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3章 直搗黃龍(四)第8章 九·一八(一)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4章 敲詐鹽商(三)第9章 勒索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4章 脫身(二)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8章 湘西長城(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5章 屠夫洪承疇二第8章 九·一八(三)第1章 廢除八股(一)第11章 琉球行省(五)第1章 廢除八股(三)第11章 促膝長談(一)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4章 四方來賀(一)第6章 引蛇出洞(六)第8章 卓巴歸心(一)第2章 白蓮教(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三)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5章 刺客現身(二)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2章 白蓮教(二)第6章 一統天下(五)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二)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9章 喋血龍王廟(四)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7章 絕代雙嬌(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1章 三問(二)第10章 秦淮(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六)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一)第6章 伏屍千里(四)第3章 聖姑(一)第9章 新的一年(四)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10章 金屋藏嬌(四)第3章 杭州大捷(四)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9章 真假玉璽(一)第4章 兄弟反目(一)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9章 血戰寧遠下(二)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2章 一國兩帝(一)第9章 突病(二)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5章 屠夫洪承疇二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3章 將功贖罪(一)第12章 離京第2章 白蓮教(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二)第11章 李香君(二)第1章 武昌戰役(二)
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7章 班師返京(四)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4章 苗疆大智者(一)第1章 誰罪誰過(二)第2章 借刀殺人(三)第11章 寧錦再捷(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3章 金屋藏嬌(三)第9章 喋血龍王廟(四)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8章 破臉(二)第5章 省親之路(一)第9章 海蘭珠(二)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12章 演變(二)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5章 省親之路(一)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4章 脫身(一)第7章 條件(二)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5章 真病(一)第12章 黃紅之爭(二)第1章 早朝風波(二)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5章 兩個朝廷(一)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2章 三方備戰(四)第11章 千里奔襲(一)第10章 岳父周奎(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3章 直搗黃龍(四)第8章 九·一八(一)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4章 敲詐鹽商(三)第9章 勒索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4章 脫身(二)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8章 湘西長城(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5章 屠夫洪承疇二第8章 九·一八(三)第1章 廢除八股(一)第11章 琉球行省(五)第1章 廢除八股(三)第11章 促膝長談(一)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4章 四方來賀(一)第6章 引蛇出洞(六)第8章 卓巴歸心(一)第2章 白蓮教(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三)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5章 刺客現身(二)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2章 白蓮教(二)第6章 一統天下(五)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二)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9章 喋血龍王廟(四)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7章 絕代雙嬌(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1章 三問(二)第10章 秦淮(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六)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一)第6章 伏屍千里(四)第3章 聖姑(一)第9章 新的一年(四)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10章 金屋藏嬌(四)第3章 杭州大捷(四)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9章 真假玉璽(一)第4章 兄弟反目(一)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9章 血戰寧遠下(二)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2章 一國兩帝(一)第9章 突病(二)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5章 屠夫洪承疇二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3章 將功贖罪(一)第12章 離京第2章 白蓮教(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二)第11章 李香君(二)第1章 武昌戰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