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滿清要撤回關外

一支龐大的騎兵行走在通往北京的官道上,旗幟捲起,所有八旗兵都垂頭喪氣,因爲他們是敗退。

仗打到現在,所有人都知道敗局已定,中原這塊花花之地再也不屬於他們,用不了多少時日,他們便不得不撤回關外,回到他們世代生活的苦寒之地,繼續過茹毛飲血的苦逼生活。

若是沒有見識過關內的繁華也就罷了,見識了中原的繁華之後,誰還想再回到從前?

可是不退回關外又有什麼辦法?戰敗了,五萬主力全軍覆沒,大清已經再也拿不出軍隊,以現在的實力,想守住北京都不可能。想到這裡,絕大部分人對導致此戰大敗的“罪魁禍首”都心生不滿。

而此時,“罪魁禍首”多爾袞騎在一匹戰馬低着頭滿心苦悶,昔日作爲攝政王那種霸氣那種俾睨天下的氣勢早就蕩然無存。

多爾袞知道,仗打到現在,自己要承擔所有的責任。是他的決策,把三萬騎兵派出攻略廣德府等地,試圖吸引明軍主動出擊。而明軍出擊後,他再次做出錯誤決策,放棄臨清城全軍出擊,試圖殲滅三路明軍中的一路,反倒中了明軍的計策,致使臨清城輕易落入明軍手中。然後吳三桂率部叛變,一場大戰之後,出擊的軍隊潰敗,他不得不帶着剩下的軍隊突圍。

可是,自己的決策真的錯了嗎?多爾袞仔細尋思,除了沒有預先判斷吳三桂叛變進行制止以外,自己的指揮作戰並無多少問題。

和明軍作戰也是正面作戰,然後被人數是自己三倍的明軍擊敗。怪,只能怪明軍戰鬥力越來越強,而八旗兵的戰鬥力嚴重削弱。可八旗兵戰力變弱歸根到底還是兩年前的伐明失敗,損失四萬真滿八旗主力導致,可戰敗的兩個主將多鐸和阿濟格卻正是自己的同胞弟弟。

所以,還是應該自己承擔所有責任!

感受着軍中八旗兵們隱隱傳來的敵意,多爾袞滿臉的沮喪,他知道從今天開始,自己在軍中再也沒有威信可言,在大清也再沒有任何地位。將士們也絕不會再信任他,這行軍中便能看到,不論是行軍還是宿營,博洛從來就沒有問過他這個攝政王的意見。除了身邊的幾個戈什哈以外,其他的八旗將士都和他保持着距離。

一萬多騎兵從臨清撤退,行軍速度極快,五日的功夫便過了通州。

安排手下將領安置將士,博洛向着呆呆看着北京城門發愣的多爾袞走去。

“攝政王,咱們入城吧!”嘆了口氣,博洛請道。

多爾袞默然的點點頭,策馬向着城門洞走去。

就在此時,幾騎飛快從城中奔出,出了城門放勒住戰馬,然後幾個身穿黃馬褂的侍衛跳下馬來。

“皇上有旨,攝政王多爾袞接旨。”一個侍衛拿出一卷明黃色的聖旨,高聲喝道。

多爾袞囁嚅着,緩緩跪了下去。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多爾袞喪師辱國,致使五萬八旗勇士慘死戰場,犯下了滔天罪行,着革去其攝政王王位,關入宗人府等待發落!”

聖旨讀完,幾個大內侍衛按着腰刀靠向多爾袞,皮笑肉不笑道,“請吧。”

多爾袞的幾個戈什哈相視着,均不敢亂動,眼睜睜的看着多爾袞被帶走。

曾經統帥十萬八旗入關,擊潰闖賊佔據北京,戰無不勝的攝政王多爾袞,就這樣被幾個侍衛拿下。

看着經過身邊的多爾袞,博洛神色複雜,他不知道該不該恨他。博洛知道,多爾袞爲大清立下了無數的功績。可此戰大敗,終歸要有人負責,除了多爾袞再也沒有誰能夠承擔這麼大的責任。

而朝堂上,濟爾哈朗和代善恐怕也希望藉機把多爾袞搬倒,多爾袞雖然勢大,可損失了這麼多的勇士,幾乎家家戴孝,很多人以前便是支持多爾袞,現在也只會恨他,恨他害得自己的兄弟兒子戰死沙場。

正在博洛發呆時,一個侍衛笑着走了過來,“貝勒爺,太后口諭,請您立刻進宮。”

“奴才遵旨。”博洛連忙答應下來。

騎馬走在北京城內的街道上,昔日繁華的北京再也沒了往日的模樣,行走的人們都臉上帶着悲痛之色,隱隱的哭泣聲從街道旁邊的宅院裡傳出。

五萬將士喪命沙場,基本上家家戴孝,每一戶都有男丁戰死,整個北京城處於一片哀痛之中。

雖然自己不是此戰大敗的主要責任人,博洛還是滿臉的發燒,好像是自己害死了這麼多人一樣,不由得催動戰馬,快速向皇宮而去。

承天門外,博洛跳下戰馬,喝令親衛戈什哈在宮外等着,自己則在太監的帶領下向着宮內走去。

慈寧宮,孝莊太后端坐在錦塌之上,禮親王代善,輔政王濟爾哈朗陪坐在側,宮內的氣氛極其壓抑。

“奴才博洛叩見太后!”博洛跪地行禮。

“罷了,起來吧。”孝莊太后擺擺手,語氣冰冷的道。

博洛站起身來,又向代善和濟爾哈朗行禮,然後肅立一旁。

“博洛來了,兩位王爺問吧。”孝莊太后道。

代善和濟爾哈朗相視一眼,由濟爾哈朗率先發問,“博洛,五萬大軍全軍覆沒,到底是何原因?”

“回太后,回二位王爺,大戰之時,奴才帶着騎兵被隔絕在運河以西,明軍水軍封鎖運河甚嚴,奴才和勒克德渾二人不得不帶着騎兵向北繞行,試圖突破明軍水軍阻攔進入戰場。然而我們從德州渡過運河之後,便得到消息,大軍已經敗了。

後來從敗軍口中得知,就在我們還未到達德州的時候,明軍發起了總攻,吳三桂被明軍勸降反叛,從背後向我軍捅了一刀,不到一日的時間,五萬大軍便被明軍擊敗。

當然,具體的戰情,戰鬥的部署得問攝政王,奴才也只是道聽途說。”

濟爾哈朗皺眉道:“多爾袞的情況,自然會加以審問。本王問你,拋開吳三桂叛變,我軍還有四萬多,卻頂不住明軍一日的進攻,究竟是明軍戰鬥力太強,還是有其他因素,比如行軍佈陣的錯誤?”

博洛愣了一下,這才明白濟爾哈朗的問話的真正意思,原來並不是問戰敗的責任是誰的,而是想弄清楚明軍真正的戰鬥力。之所以戰敗是出於多爾袞錯誤的指揮加上吳三桂的突然叛變,還是明軍的戰鬥力真的強悍到能夠正面擊敗八旗兵的程度。若是前者還好說,畢竟戰敗有其他原因,出於意外。若是後者,明軍的戰鬥力真的強悍到可以正面擊敗八旗,那大清還有什麼前途可言,想想都令人害怕!

博洛沉思着,他知道在所有滿人的眼裡,明軍懦弱戰鬥力低下,這是衆所周知之事,他也不願意相信,明軍已經強到能夠和八旗正面作戰的程度。

可儘管不願相信,博洛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明軍已經今非昔比,齊王陳越麾下的軍隊不是其他明軍所能比擬。

再有吳三桂叛變,五萬八旗在和明軍正面作戰中戰敗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雖然明軍兵力是八旗兩三倍,可是以往哪次大戰,八旗不是以少敵多並戰而勝之。所以,明軍的戰鬥力已經今非昔比,這也是事實!

“太后,兩位王爺。攝政王的指揮也許有失誤之處,可五萬大軍一日即敗,這說明明軍現在的戰鬥力確實比以前強了很多,”博洛艱難的道,“齊王陳越的麾下,士兵訓練有素,更裝備着大量的火器,火炮火銃還有火箭的數量實在太多,咱們根本無法與之相比。”

濟爾哈朗和代善相顧着,均長嘆口氣,博洛的話讓他們心中無比的灰暗。

原本心中還打着守住北京城的注意,畢竟北京城內還能湊上幾萬軍隊,現在來看,那不過是妄想罷了。

“太后,看來這北京城是守不住了,咱們得早做打算。”濟爾哈朗苦笑着對孝莊太后道。

“輔政王,禮親王,難道形勢已經險惡如此嗎?難道沒有其他辦法了嗎?”孝莊太后顫抖着道。

濟爾哈朗痛苦的說道:“包括博洛帶回的一萬餘騎兵,現在北京城中能用的軍隊也不過三四萬人,這幾乎已經是所有能拿武器的旗丁了。若是再敗,咱滿洲恐怕真的要亡了。”

一直沉默的禮親王代善也道:“現在連徵募的蒙古兵都逃了,這北京已經不能再呆了。明軍很快會繼續北上,若是其圍了上來,咱們再想退出關外恐怕都不可能。”

退出關外,孝莊痛苦的閉上了眼睛,在北京,她兒子順治是大清的皇帝,退出關外大清哪裡還會存在,退兵的途中這些八旗悍將會不會生變,濟爾哈朗和代善還會不會擁護自己的兒子?

“我,我可以給科爾沁王爺寫信,再借更多的蒙古兵。”孝莊太后不甘的道。

代善怒道:“太后您糊塗啊,借更多的蒙古兵,即便能夠借來,蒙古兵的實力比咱們八旗還要強大,這大清是滿人的還是蒙古人的?

趁着明軍還未攻來,咱們撤出關外,還能保住現在手中這點實力。然後再慢慢發展,總有一天大清會重新振作起來。

若是留戀這北京的繁華繼續戀棧不去,等待咱們大清的恐怕會是滅族!”

這種時候,代善再也不顧及孝莊太后的身份,聲色俱厲的訓斥着,而孝莊太后只能默默垂淚,無話可說。

“太后莫急,咱們即便退回遼東,憑藉咱們積攢的財富,咱們大清數十萬子民也能撐幾年。幾年後,有一批小崽子又大了,咱們的實力便會恢復過來。即便咱們不能再佔據中原,保住遼東還是不成問題。”

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女人傷心,濟爾哈朗溫言勸慰道。

看着這一對狗男女的樣子,代善忍不住撇起了嘴,“現在還是商議一下該怎麼撤吧。”

孝莊太后收住了眼淚,看向濟爾哈朗道:“輔政王,你說說咱們該怎麼撤吧。”

這個時候,她和她的兒子順治唯一的指望只有濟爾哈朗了。

濟爾哈朗衝孝莊太后微笑了一下以示安慰:“太后,禮親王,從北京撤往關外的途徑一是經過山海關從遼西走廊撤退,再就是從北京向北經薊州翻越長城,經蒙古撤往遼東。

從遼西走廊路途最近也最好走,可是咱們都知道,現在寧遠被明軍攻佔,遼西走廊控制在明軍手裡,咱們恐怕無法經遼西撤退。

所以,唯一能撤退的路徑,便是從薊州翻越邊牆經蒙古撤兵了。”

從薊州翻越邊牆撤兵,代善和站着的博洛都苦笑了起來。他們都知道,這條路線太過難走,從薊州翻越邊牆要經過重重山脈才能到達蒙古,而從蒙古到遼東又需要翻越羣山,路途遙遠不說還十分難走。

若是隻有軍隊也就罷了,可這北京城中還有幾十萬的婦孺,還有太多需要攜帶的財物。明軍又豈會任由自己安然帶着婦孺帶着財物撤退?

而且,翻越邊牆需要經過蒙古人的地盤,在以前滿清勢大的時候,蒙古人不得不屈服,整個蒙古任由八旗兵馳騁。

可是現在,大敗之後大清的聲勢落到了低谷,蒙古人還會不會像以前那樣溫順?會不會生出異心來試圖取代大清在草原上的霸主地位?這可難說!

想一想,幾十萬婦孺艱難的翻越羣山行走在蒙古草原,若是遭到大批的蒙古騎兵突然襲擊,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想想就讓人心中顫慄!

人心最是難測的,蒙古人以前也不過是伏於八旗兵無敵的淫威之下罷了,現在八旗兵損失慘重,哪裡還會庸服,博洛和濟爾哈朗屬下的蒙古騎兵私自逃跑便是明證。

所以,對濟爾哈朗所說的經翻越邊牆經蒙古撤退,老奸巨猾的代善和久經沙場的博洛都不敢苟同。

“太后,輔政王,禮親王,奴才以爲,還是出山海關經遼西走廊撤退最爲方便。”猶豫了一下,博洛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現在大清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時,他也顧不了太多。

Ps:兩章合一。天氣驟然降溫,下起了雪,再次感冒了,強撐着寫了四千字。不過大家放心,我會堅持不再斷更。

第七十八章 爾虞我詐第809章 洪承疇第543章 尾波第298章 孤注一擲第1030章 商稅第560章 含淚別公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無題第639章 達成協議第258章 重奪衛城第946章 局勢突變(第一更)第548章 捷報到南京第842章 陳越入濟南第659章 閻應元守吉安第327章 見風使舵等閒事(加更)第810章 兵臨膠州第895章 抵定勝局第一百八十九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972章 不得不做的選擇第582章 原來是他第一百零二章 滿韃殺來了第341章 窮途末路第335章 攻則必殺第二十四章 大明第一隻蜂窩煤球的誕生第427章 暗潮第688章 張定國親征第787章 消除鄭家之隱患第855章 大破清軍爲時不遠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明不是滿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第374章 步入正規第一百八十二章 幕後黑手第693章 襄陽戰局第878章 絕望的穆爾察第一百七十六章 湯若望第225章 城破(兩章合一)第232章 衝陣第773章 女子怎能當監國第810章 兵臨膠州第658章 賞與罰第217章 馮元颺的囑咐第457章 不看好第930章 攻克山海關第698章 着急的是賊軍不是我們第五十五章 要做生意的公主第313章 惺惺相惜第804章 再次北伐第412章 跪了第480章 騎兵營第520章 世代都是大明的忠臣第231章 血戰棋盤街第403章 兵發東臺第759章 史可法下定了決心(第二更)第798章 武備學院第1013章 鄭森反了第245章 坑爹的郝搖旗第四十二章 比武前第191章 凱歌第752章 堅定的史可法(加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陰謀第681章 各逞計謀(兩章合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陰謀第397章 幹票大的第515章 勸說第十四章 少年吳平第687章 火攻賊軍潰敗第641章 順西合流出夔州第七十一章 不可思議的任職第964章 刀兵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第一更)第258章 重奪衛城第一百零三章 溝渠拒敵第674章 西軍的戰略第637章 該如何對朝廷去說?第384章 對鹽商動手第638章 鄭芝龍的打算第767章 排隊槍斃(兩章合一)第940章 爵位大派送第477章 梟雄末日第382章 都督府日常第310章 忽有持節使者來第936章 史可法的無奈第430章 小懲大誡第992章 怒罵第455章 分化第一百七十章 你要嫁人不要嫁給別人第194章 西山軍編制與建設第991章 是誰給你的膽量敢這麼對我說話(兩章合一)第589章第898章 追與逃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訓練第536章 風雨欲來第十五章 家丁第401章 南京來信第495章 綠營兵襲營第三十八章 勳貴子弟第579章 季風起,海貿時第394章 鬧事第一百零五章 滿韃攻上寨牆第532章 雪中送炭第651章 我心向明月
第七十八章 爾虞我詐第809章 洪承疇第543章 尾波第298章 孤注一擲第1030章 商稅第560章 含淚別公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無題第639章 達成協議第258章 重奪衛城第946章 局勢突變(第一更)第548章 捷報到南京第842章 陳越入濟南第659章 閻應元守吉安第327章 見風使舵等閒事(加更)第810章 兵臨膠州第895章 抵定勝局第一百八十九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972章 不得不做的選擇第582章 原來是他第一百零二章 滿韃殺來了第341章 窮途末路第335章 攻則必殺第二十四章 大明第一隻蜂窩煤球的誕生第427章 暗潮第688章 張定國親征第787章 消除鄭家之隱患第855章 大破清軍爲時不遠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明不是滿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第374章 步入正規第一百八十二章 幕後黑手第693章 襄陽戰局第878章 絕望的穆爾察第一百七十六章 湯若望第225章 城破(兩章合一)第232章 衝陣第773章 女子怎能當監國第810章 兵臨膠州第658章 賞與罰第217章 馮元颺的囑咐第457章 不看好第930章 攻克山海關第698章 着急的是賊軍不是我們第五十五章 要做生意的公主第313章 惺惺相惜第804章 再次北伐第412章 跪了第480章 騎兵營第520章 世代都是大明的忠臣第231章 血戰棋盤街第403章 兵發東臺第759章 史可法下定了決心(第二更)第798章 武備學院第1013章 鄭森反了第245章 坑爹的郝搖旗第四十二章 比武前第191章 凱歌第752章 堅定的史可法(加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陰謀第681章 各逞計謀(兩章合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陰謀第397章 幹票大的第515章 勸說第十四章 少年吳平第687章 火攻賊軍潰敗第641章 順西合流出夔州第七十一章 不可思議的任職第964章 刀兵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第一更)第258章 重奪衛城第一百零三章 溝渠拒敵第674章 西軍的戰略第637章 該如何對朝廷去說?第384章 對鹽商動手第638章 鄭芝龍的打算第767章 排隊槍斃(兩章合一)第940章 爵位大派送第477章 梟雄末日第382章 都督府日常第310章 忽有持節使者來第936章 史可法的無奈第430章 小懲大誡第992章 怒罵第455章 分化第一百七十章 你要嫁人不要嫁給別人第194章 西山軍編制與建設第991章 是誰給你的膽量敢這麼對我說話(兩章合一)第589章第898章 追與逃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訓練第536章 風雨欲來第十五章 家丁第401章 南京來信第495章 綠營兵襲營第三十八章 勳貴子弟第579章 季風起,海貿時第394章 鬧事第一百零五章 滿韃攻上寨牆第532章 雪中送炭第651章 我心向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