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

豪格咬了咬牙,還是向多爾袞走了過來,然後拱手稟道:“睿親王,唐軍騎兵極其悍銳,我軍雖臨時結陣相迎,卻是難攖其鋒,以致折損大半……“

讓豪格沒想到的是,他說到這時,多爾袞卻幾乎沒有正眼看他,他的眼光木然地直視着前方,倒彷彿自已根本不存在一般。

豪格怔住了,不知道還要不要往下說,不過就在這時,多爾袞卻只是煩躁地一揮手,讓他就此退下。

豪格一愣,不知道多爾袞心下賣的什麼藥,只不過,他也不好多說什麼,只能悶悶地嗯了一聲,便自回本部而去。

他當然不知道,其實現在的多爾袞心下,對他的惱怒幾乎無以復加。

豪格部有一萬兵馬,就這樣被唐軍騎兵一次衝鋒突擊,就給立即擊潰,然後就一邊倒地全部被消滅,這樣的慘敗,對於向來自視甚高的清軍來說,實在是一個極其殘酷的打擊。

而豪格的慘敗,實際上也已意味着,這第二次攻打海參崴堡內城,已然完全失敗,想要拿下這海參崴內城,怕已是完全不可能了。

多爾袞當然知道,這次戰鬥的失敗,對於自已的威望打擊又會是多麼慘重。

可嘆啊,可嘆自已自代替皇太極掌管軍權以來,一場勝仗未得,反而初戰即告失利,這樣一來,大清朝野上下,對自已這個睿親王的能力,將會產生嚴重的懷疑吧。

雖然自已可以把戰敗的主因,委過於豪格,但自已作爲總指揮官,豪格部出現嚴重挫敗,自已的責任,是怎麼也推脫不掉的。

當然,多爾袞也不是沒想過,利用這個機會,把豪格以敗軍之罪,將他就地正法,從此徹底消滅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但多爾袞經過一番仔細考慮後,還是決定暫放豪格一條生路。

畢竟,現在的自已,還遠遠沒到能爲所欲爲的地步,那皇太極雖然癡呆,但畢竟是大清的皇帝,而豪格又是他的長子,多爾袞的膽子還沒有大到敢代替皇帝來對一名親王生殺決斷的地步。

多爾袞很清楚,如果要除掉豪格,那一定要等自已把整個大清的政治軍事全部掌握了之後,才能開始這般行事,否則操之過急的話,只能給自已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豪格很快,多鐸與阿巴泰二人,皆是一臉怒色與不滿地來到多爾袞面前。

多爾袞冷冷地掃他們一眼,不發一語。

胸口起伏怒氣衝衝的多鐸,忍不住對多爾袞厲聲道:“二哥,爲什麼我軍既將拿下這海參崴堡內城,唐軍守兵眼看就要崩潰,你卻下令撤軍,卻是何故?!“

多鐸話語很重,充滿了不滿與戾氣。但多爾袞卻沒有說話,只是鋒銳如刀的目光,狠狠地直戮多鐸的面孔。

多鐸毫不畏懼,他瞪着眼睛,與多爾袞對視。

倒是一旁的阿巴泰,見他們兄弟二人這般劍拔弩張的氣氛,急急出來當和事佬,他急急說道:“豫親王,睿親王下令撤兵,想必是有無奈之處,我等作爲副將,只管遵命行事便是,又如何可置疑主將決定。“

聽了阿巴泰的話,多鐸猶然不動,多爾袞臉上卻是閃過一絲痛苦之色。

他知道,這一戰的失敗,讓他的威望與決斷,受到了空前的置疑,如果他不能給多鐸他們一個合理的解釋,只會讓自已更加被動。

畢竟自已初掌軍政大權,對部下的統馭,還遠遠沒到象皇太極那樣根深蒂固的程度,而且,哪怕是對自已最爲忠心耿耿的多鐸,對自已的初掌大權,在心中,也是多有懷疑成分的。

多爾袞輕嘆一聲,咬了咬牙,回道:“多鐸,本王作此決定,自是多有不得已之處。你以爲,現在我軍在攻城作戰中取得了全面優勢,幾乎就要把這內城給拿下了,在這樣的緊要關頭撤兵,本王心頭就不難過,就不心痛嗎?錯!告訴你,本王心下,比誰都心痛,比誰都難過!”

多爾袞頓了下,繼續道:“本王本想着,在唐軍來援時,我軍能順利消滅守城的殘餘唐軍,迅速拿下整座內城,然後據城防守,從而與唐軍援兵進行對抗對戰。但是你們也看到了,在我軍還在與唐軍守兵苦苦交戰之際,豪格部便已被來援的唐軍騎兵徹底擊敗,其部兵馬完全陷於崩潰,整個東面城牆外,我軍再無法對唐軍進行任何有效地抵擋!”

多爾袞長嘆一聲,一臉痛惜之色地繼續說道:“到了這時,情況突然這般惡化,如果不迅速撤走南北西三面城牆的兵馬,等到唐軍援兵進一步聚集,再對我軍發動總攻的話,我軍會有全面崩潰的危險!本王現在統帥,如何可孟浪行事,如何可輕率地把我五萬攻城兵馬置於這般險境!若這些攻城兵馬有失,本王與你們,都將成爲大清帝國最大的罪人!”

多爾袞說到這裡,又是一聲長長地嘆氣。

多鐸咬着牙,緊繃着臉,卻最終什麼話也沒說。

其實,他也知道,這局勢變化如此之快,已然完全超出了自已對戰局的預判,多爾袞此舉,實屬無奈。

畢竟,人算不如天算,唐軍援兵的突然到來,以及他們快速而強悍的行動,讓整個戰局瞬間突變,根本無法再象以前一樣可以繼續掌握戰鬥進程,如果還一定要想着,先拿下這海參崴內城,再與唐軍援兵進行對戰,未免太過一廂情願。

所以,多爾袞這番做法,雖有求穩保守之嫌,卻也無法過於苟責,畢竟在這樣緊急危險的情況下,不顧現實,一味僵硬地執行原有計劃,則必定會讓清軍陷入唐軍裡外夾擊的困境中,反而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

多鐸哏了一聲,卻又沉聲問道:“二哥,既如此,那接下來,你打算怎麼辦?是繼續在這裡與唐軍決一死戰,還是就此退兵,以圖後計?”

多爾袞聽到這話,臉上便又泛起沉痛之色,他嘆道:“多鐸,有道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現在經此大敗,我軍士氣已近消無,折損兵力又如此之多,若要等士氣再行恢復,知復要到幾時!而唐軍那邊,來援的兵馬必定十分可觀,況又首戰告捷,其士氣正是極其旺盛之際,如何可再與其爭鋒。這海參崴堡,只能就此放棄了……”

多爾袞說到這裡,喉頭不覺哽咽,幾乎難以再說下去。多鐸與阿巴泰二人,亦皆是垂首無言。

是啊,戰到現在,清軍損兵折將,原本的十萬大軍,已折損了近三萬人,損耗已達三分之一,因爲不斷地挫敗,士氣又是十分低迷,清軍如何還有資本與能力,再與兵力壯盛又士氣如虹的唐軍作戰下去呢。

見二人皆是無言,多爾袞又長長地嘆了口氣,複道:“既然你二人皆無異議,那就這樣吧。全軍於今天打點行裝,作好準備,然後連夜悄然撤離,全軍退回盛京。”

“是!”

多鐸與阿巴泰二人,一齊抱拳拱手,大聲迴應道。

見得清軍如潮水般從外城撤走,徑自退回野外時,全體守城的唐軍歡呼聲有如潮涌,聲震雲天。

“萬勝!“

“萬勝!“

“殺韃虜,立功名!“

“殺韃虜,上天庭!“

……

傷痕累累又精疲力竭的守軍主將李定國,見到清軍終於退去,再看到現在城中殘餘的千餘守兵,見到遍佈內外城的鮮血與屍首,雙眼忍不住熱淚盈眶。

多麼艱難而幸運的勝利啊!

如果不是自已屬下們拼死搏殺,打退了清軍的一次次進攻,如果不是在這最後的危急關頭,有唐軍援兵緊急來援,也許,現在的海參崴堡內城,早就是清軍在歡呼勝利吧。

而唐軍爲了守住這海參崴堡,近一萬五千軍兵,打得只剩一千餘人,戰況何況慘烈,犧牲又是多麼沉重,其中艱難與血淚,又豈可一言道盡。

此時,同樣在大聲高喊着歡呼勝利的守城軍兵中,原本就肋骨斷裂的十九歲輔兵隊長張二成,現在亦是熱淚洶涌,聲音顫抖而瘋狂。

他騰地想起了許許多多爲了守住城池而犧牲的唐軍兄弟,想起了趙九,李來旺,張疤子等普普通通,卻用生命向唐軍展現了忠誠,守衛了唐軍的尊嚴與榮耀的輔兵,一時間,他的心下百感交集,卻又是心如刀割。

各位兄弟,咱們的海參崴堡守住了,終於在這危急萬分的最後時刻守住了,各位英勇犧牲的兄弟們的在天英靈,可以安心離去了。

願你們都能去到永遠和平安寧的天堂,若有來生,皆能投生在太平盛世中的富貴人家……

就在清軍陸續從外城撤走,徑退到城外的本陣時,作爲唐軍主力的步兵部隊,終於全部登岸,鐵流滾滾地向海參崴堡行來。

主將曹變蛟,這位平南鎮丙營的營長,甲冑俱全,軍容整肅,親自率部行進。狂風掀起他鮮紅的披風,有如一面旗幟在空中獵獵飛舞。

一路上,他遠遠看到,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的海參崴堡,已是一片狼藉,鮮血與屍體遍佈了整個內外城,心驚之餘,不由得感慨不已。

不容易啊,可以想見守城的唐軍,是在怎麼樣的危險至極的條件下,歷盡艱苦,付出了多麼慘重的犧牲,才終於打勝了這場守城戰,這場戰爭的勝利,來得實在是太艱難了。

而見到唐軍的援兵大部隊前來,守城的殘餘唐軍,又爆出一陣滾雷般的歡呼。

他們看到,所來的正是唐軍平南鎮的丙營兵馬,這些曾在呂宋島,棉蘭老島,新幾內亞島,澳洲大陸上與自已齊肩作戰的兄弟部隊,現在又在最關鍵的時候,來救援了自已,這如何能讓人不激動。

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與以賣隊友爲常事,自私自利冷漠無情的明軍相比,唐軍的各個兄弟部隊,在李嘯的制度規劃下,互相之間的救援,絕對會拼盡全力,傾心相援。

很快,曹變蛟與李定國二人,終於在內城東門口見面了。

見到李定國身爲一鎮之長,卻是渾身血污,身上佈滿傷痕,在凜凜寒風中有如雕塑一般佇立,曹變蛟心驚不已,心裡愈是莫名感慨。

好險啊,要是自已來晚一步,這海參崴堡內城,應該就是一定要陷落了,那鎮長李定國與全體守堡的軍兵,怕是要一個不落地全部喪命於清軍之手矣。而這苦心營建的海參崴堡,也將成爲清軍的佔領地,

“屬下見過李鎮長。”

數步外,曹變蛟單膝跪地,正欲向李定國行下屬禮,卻被李定國快速走來,將他一把拉起。

“不必多禮,若非變蛟你及時前來,我等皆已成清軍俘虜矣。”李定國動情地說道。

“在下率部來遲,陷李鎮長及甲營兄弟於如此險境,曹某心下惶愧之至,還請李鎮長責罰。“曹變蛟一臉恭敬地請罪。

李定國臉上泛起微笑,淡淡道:“曹營長不必如此自責,這千里進兵,能及時趕到便是不易了,現在能成功守衛住這海參崴堡內城,李某心意足矣。“

他說完後,兩隻大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隨後,李定國下令,着手下軍兵打掃戰場,便帶着曹變蛟一同入內城的官署中細談。

入得官署廳房中,兩人略一寒暄,曹變蛟便向李定國說道:“李鎮長,在下此次來援,還帶有平遼王之令,要告訴李鎮長。”

“哦,請變蛟儘管言之,李某定當從命。”

“李鎮長,此番清軍入寇我海參崴堡,平遼王早有預料,這才急急抽調丙營兵馬北上救援。平遼王這番先見之明,在下實是深爲歎服。”

曹變蛟頓了下,便道:“平遼王給在下的調令中曾說,在擊退清軍入侵後,若李鎮長所率的甲營損失過重的話,便讓曹某率丙營兵馬,繼續守衛海參崴堡,李鎮長則率甲營兵馬,乘水師船隻返回山東,就地休整補充。”

李定國點點頭,立刻肅然回道:“平遼王所令,李某無不從命,那就清軍撤兵後,我便率部回返山東。“

李定國說完這句話,卻又面帶疑感地說道:”只是,李某在想,清軍此敗後,卻不知,可還會再度反撲進攻我海參崴堡麼?”

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三章 女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十六章 暗謀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十六章 暗謀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
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三章 女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十六章 暗謀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十六章 暗謀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