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導裕王

求訂閱!

*

裕王的心中便動了起來,一方面他非常希望得到羅信的支持。雖然羅信如今離開了軍界,但是哪怕就是瞎子都知道,羅信在軍中依舊有着極大的威望。得到了羅信的支持,也就意味着得到了軍界的支持。另一方面,他那顆孤獨的心極爲需要一個朋友,可以傾訴心中的壓抑和辛苦。這個時候,他對還沒有名聲鵲起的張居正都能夠放下身段,更何況對在軍中有着極大影響力的羅信?

他的性格雖然懦弱,但是卻不意味着他蠢笨,反而作爲老朱家的傳人,比普通人更懂得帝王之道。聞言立刻點頭道:

“不器,那你以後在無人的時候,也不要稱呼我爲裕王,稱呼我爲載垕。”

“臣不敢!”羅信急忙道。

裕王臉色一沉,洋裝溫怒道:“那我也只能夠稱呼你爲羅師。”

羅信便苦笑道:“裕王,就算你我不稱呼對方的爵位和職位,您的年齡也比我大,我怎麼可能稱呼您爲載垕?這豈不是讓不器失了禮儀?”

“這……”裕王楞了一下,不由也失笑,沉吟了一下道:“那你就喚我作大兄如何?”

“這……”這次輪到羅信的臉上現出了猶豫之色。

“不器,我身爲王爺,你身爲侯爺,你我兄弟相稱也不算是違背了規矩。如果連這一點都不答應,我還是稱呼你爲羅師好了。”

羅信臉上雖然還在猶豫,但是心中卻是一喜。自己昨夜做的功課果然沒有白費,裕王果然渴望得到自己的支持,也果然渴望擁有一個知己。這也是羅信心中盼望的,只是表現出恰當的爲難,等到裕王佯裝溫怒之時,便立刻點頭道:

“大兄,不器恭敬不如從命!”

“好!好!好!”裕王連聲叫好,放聲大笑:“哈哈哈……”

兩個人把臂談笑,一路走進了一間學堂。裕王府對於學習很正規,專門蓋了一個學堂,雖然學生只有他一個人。

兩個人進入到學堂,裕王便坐在了學生的座位,而羅信也坐在了老師的座位。實際上,羅信對於講課並不陌生,反而熟練的很。在前世他也在大學講過學,對這一行熟練的很。望着坐在自己對面的裕王,羅信的臉上露出了一絲親切的微笑。

他知道自己必須拿出真本事,如果只是和裕王聊閒嗑,他也許會成爲裕王的朋友,但是卻很難獲得裕王的尊敬。羅信要的目的不僅僅單是裕王的老師,也不單是裕王的朋友,而是那種亦師亦友的關係。如此裕王既有着對他的尊敬,也有着友情,如此才能夠在徐階,高拱,張居正,陳以勤和殷士儋這些裕王的老師之中脫穎而出,讓裕王更加地依賴自己。

“裕王……大兄,你如今已經學到了何種程度?”

裕王聞聽羅信想問,難得地在他的臉上現出了一絲傲然之色道:

“不器,我的學問雖然不如你,但是如果讓我去參加科舉,我覺得在你之後考個榜眼沒有問題。”

“哦?”羅信的心中起了興趣:“把你以前做的文章給我看看。”

裕王便將自己準備好的一疊紙遞給了羅信,這是他早就做好的準備。因爲嘉靖帝每次給他派來新老師的時候,都會先了解他的學問。

羅信接過那疊紙,一頁一頁地翻看着,隨着翻動紙張,羅信的臉上現出了興奮之色。這裕王還真是沒有說假話,他剛纔的話雖然浮誇了一些,但是中個進士卻絕對沒有問題。看完了這一疊紙之後,羅信將其放下,望着裕王道:

“大兄,以你如今的學問,已經不需要再學這些書本上的東西了。”

裕王神色就是一愣,繼而臉上現出大喜之色。實際上每個讀書的人,都會覺得八股文的枯燥。裕王早就讀書讀得厭煩了。如今聽到羅信說自己不需要再學書本上的東西,心中多少還有着習慣上對老師的畏懼,謙虛地說道:

“不器,我對你的《孔孟合璧》也讀了很多遍,受益匪淺。”

羅信微笑不已,直視着裕王。直到裕王臉上的神色有些不自然,纔開口道:

“大兄,你的未來不是去科舉。”

“我……”裕王的臉上現出了一片潮紅,隨後又變得沮喪道:“那我的未來是什麼?父皇他……”

裕王畢竟和羅信還不夠熟,也就是說羅信還沒有取得裕王的信任。所以裕王說到了這裡,便住口不言。

羅信沉吟了一下,他此時更加了解了裕王。嘉靖帝對裕王的冷漠,景王的步步緊逼,已經讓裕王失去了自信。如果自己能夠幫助裕王重建自信,這無疑會讓裕王對自己更加地依賴。當一個失去的自信的人,在另一個的幫助下重樹自信。毫無疑問,那個幫助建立自信的人,會成爲另一個人的精神支柱。成爲他最爲信任和最爲依賴的人。

“大兄,你是覺得陛下對你不夠重視?”

“我……”

裕王的目光閃爍,神情複雜,漸漸地眼中現出了一絲對羅信的戒備,這個時候,裕王開始懷疑羅信是裕王派來試探和監視他的。

看到裕王眼中的那一絲戒備,羅信的臉上露出更加親切的笑容道:

“大兄,讓我來爲你分析一下。”

裕王的眼睛就是一亮,渴望地望向了羅信。深陷於失落和始終沒有被嘉靖帝承認中的惶然的日子中的裕王,沒有人知道他的心中多麼渴望聽到好消息,哪怕是一點點好消息。

“大兄,你想想景王的老師都有誰?再想想你的老師都有誰?”

裕王的神色就是一呆,漸漸地雙目中便泛起了希望的光彩,耳邊聽到羅信那如同天籟般的聲音:

“您的第一個老師是徐階,如今徐階是什麼官位?內閣首輔!

您的第二個老師是高拱,如今高拱是什麼官位?內閣次輔!

您的第三個老師是陳以勤,如今接替高拱領國子監!

還有張居正和殷士儋,都是一時名士。不器堅信,這兩個人在未來也必將進入內閣,成爲大明的支柱。

陛下將這樣的一羣人擔任大兄的老師,您還不明白嗎?”

裕王的臉上現出了光輝,激動得臉色發紅。這樣的話從來沒有人和他說過,如今聽到羅信所言,認真想想,還真是如此。不由激動得連說話都變得結巴起來。

“不不器……你你……你是說……父皇他看中我?”

“是!”羅信肯定地點頭。

“那……爲什麼父皇他……”

“不立你爲太子?”

裕王的眼中再次現出了一絲戒備,但是此時他心中的渴望戰勝了一切,他迫切地想要知道父皇爲什麼不立他爲太子,所以一咬牙,還是點頭道:

“是!”

羅信微笑道:“這要問陶真人!”

裕王神色就是一愣,繼而小心翼翼地問道:“你是說……二龍不相見?”

“不錯!”羅信點頭,壓低了聲音道:“陛下認爲,如果將你立爲太子,那麼你就是龍!”

對於二龍不相見的事情,裕王也非常清楚。

嘉靖十三年八月,皇長子朱載基剛剛出生兩個月就病死。當嘉靖還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時,陶仲文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訴了他,“二龍不相見”,聽到陶真人這麼說,嘉靖帝頓時害怕了。當兩年之後,他再次有了朱載壑、朱載垕、朱載圳時,欣喜之餘,他再次想起了“二龍不相見”。長子夭折不過才三年,記憶猶新的他決定少見這幾個孩子,而且也不封太子。

嘉靖的母親出面。老太太苦口婆心找兒子長談,時間久了,嘉靖只得允許兒子出閣講學。這一年,朱載壑已經14歲。太子出閣不同於凡人進學堂,有一套十分講究且程序繁雜的禮節儀式,而且作爲老子的嘉靖必須出場。

就在儀式剛剛結束後,朱載壑即病倒,沒多久就死了。嘉靖事痛定思痛,嘉靖從此嚴格遵守“二龍不相見”,對剩下的兩個兒子裕王朱載垕和景王朱載圳長期漠不關心。

“這是陛下對你的愛護!”羅信繼續壓低着聲音道:“陛下乃修道之人,這二龍不相見只能夠傷害到大兄你,而傷害不到陛下。這纔是陛下遲遲不立你爲太子的真正原因。”

裕王的神色漸漸地變得激動起來,臉上的黯然和抑鬱之色一掃而空,一股自信漸漸地從心中散發了出來。

羅信看着漸漸恢復自信的裕王,心中暗自點頭,不過羅信兩世爲人,深知御人知道,他知道不能夠讓裕王信心爆棚,如果裕王認定自己必將繼承大統,對於自己的依賴必將減小,畢竟自己剛剛接觸裕王,而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卻與高拱相處日久,恐怕到了那個時候,裕王反而會更爲親近徐階,高拱和張居正等人。

“大兄,這些只是不器自己的推測。正所謂帝心難測,畢竟景王還在一旁虎視眈眈。如果大兄行事稍有差異,最終結果不可預料。”

裕王的臉色就是鉅變,那澎湃的自信便回落了下去,這大起大落之間,讓他如同在坐過山車一般,心中難受異常。吞嚥了一口口水,站起身形,朝着羅信深施一禮,誠懇地說道:

“請不器教我。”

羅信輕聲道:“首先,今日你我之間的談話要保密,不得讓第二人知道。要知道陛下最看不得別人揣摩帝心。如果傳出去,會影響陛下對你的觀感。不器今日也是冒着風險爲大兄解惑。”

裕王的臉上便現出了感激之色,朝着羅信再度施禮道:

“不器,爲兄省得,爲兄在這裡發誓,不僅僅是今日你我之間的談話不會泄露出去半句,就是以後我們之間的談話也不會傳出去半句。”

“好!”羅信點頭道:“若是別人問起,大兄就說我一直在給你講解我寫的《孔孟合璧》。”

“好!”

裕王欣然點頭,眼中還有着一種興奮。他在嘉靖帝的壓制下,和幾位老師的包夾下,幾乎就沒有什麼秘密,如同一個透明的人一般,每日都過着膽戰心驚,如履薄冰的日子。如今和羅信有了秘密,雖然這個秘密很小,但是卻讓從來沒有此等經歷的裕王興奮了起來。

當然,裕王不是愚蠢之人,他從這件事情上判斷出羅信並不是父王拍了監視他的人。一個肯和你共同擁有秘密的人,怎麼可能是父皇派來監視他的人?

“不器,那你準備教我些什麼?”裕王此時心中也有些迷惑,既然羅信不準備教他四書五經,那準備交給他一些什麼?

“這正是我接下來要和你說的事情!”羅信神色淡淡地說道:“作爲一個未來的帝王,您如今應該更加關心朝堂政事。” шшш✿ Tтkā n✿ ℃ O

聞聽到羅信的話,裕王的雙肩就是一耷拉道:“不器,我哪裡敢那麼做啊?”

羅信微笑道:“我沒有讓您發出屬於您的聲音,但是卻不能夠不關心朝堂政事。您只有通過不斷地觀察朝堂局勢,才能夠確定究竟有誰能夠爲您所用,有誰應該敬而遠之。”

裕王沉默了片刻道:“不器,其實我也在關注朝堂之事,有時候幾位老師也和我說一些。”

“那您對如今大明局勢如何看?”

裕王精神就是一振,他也是近三十歲的人了,連不是皇族的那些讀書人整日都關心朝政,談論朝政,他一個皇室弟子心中怎麼可能不想關心朝政?只是他不敢顯露出來,害怕被嘉靖帝得知,以爲他想要搶班奪權。而他的那幾位老師似乎也很忌憚這件事情,幾乎不和他談論朝政,只是讓他讀聖賢書。他又沒有什麼朋友,心裡憋的難受,如今見到羅信以朝政相問,立刻興奮了起來。

“大明的局勢不好!”裕王目光灼灼地望着羅信。

羅信點點頭,心中讚了一聲,看來裕王只是性格懦弱,卻並不愚笨。怪不得他登基之後,會支持張居正。

“詳細說說!”羅信的眼中充滿了鼓勵。

*

求!求!

*

*

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旨第七百一十六章 談判第一百五十章 陸庭江被抓了第1031章 相談第五十四章 桃園文會第六百四十章 洞房第1362章 酒第八百六十五章 肥皂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夜談第1411章 欽差第1321章 平叛第1469章 應對第四百七十七章 寂寞寒窗空守寡第一百五十九章 婉拒第1332章 計劃實施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引薦劉守有第五百六十四章 美哉第七百七十四章 殲滅第四百二十章 陸庭芳的信第八百八十九章 辭官歸故里啊第1571章 聖怒第八百一十六章 賞金丹第八百四十七章第一千二百章 京城第八百六十七章 見張玉山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卷第1541章 暗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第九百六十五章 爲難第八百八十七章 給官員們分析第1340章 何心隱的分析第四百一十三章 擴大第一千零八章 聖前第一百六十三章 賣身第五百七十九章 行動起來的國子監第八百七十一章 陸炳來訪第四百四十二章 風起第八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第一百八十三章 迎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多管火箭炮的威力第三百三十二章 嫉妒發狂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倭使第三百四十二章 孔孟合璧第四百七十九章 退還蓮逕返逍遙第1286章 回京第三十七章 母親的激動第1505章 難題第八百六十章 無臉第一百九十章 對衝第九百五十八章 阻攔第八百二十八章 詹事府第七百零四章 夜襲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破城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謀劃第四百五十一章 壓力第三十二章 雪第1378章 說服第1333章 選擇第1326章 罷黜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車水馬龍第七十二章 決定第七百二十一章 第二波第三十五章 大哥的心思第六十一章 科考難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陸庭芳的懷疑第三百八十章 把漢那吉走了第一千零九十章 薄涼第1326章 罷黜第1389章 第九寨第1397章 慶功宴第1031章 相談第六十七章 瀟灑凍人第1370章 援兵第1520章 內閣第五百一十九章 殿試(2)第四百零二章 聖旨到第七百零七章 銀行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王錫爵勸說高拱第一百六十三章 賣身第六百二十一章 嘉靖怒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引薦劉守有第九百九十八章 望東南第九十六章 考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廠之人第八百零六章 回京第1487章 朝爭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挑釁第六十八章 陸忠的不喜第三百五十四章 上下俱動第一百四十章 遠慮第八百七十四章 說服李時珍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會面第八百零五章 胡寧再至第八十七章 制扇第八百八十二章 兩方心思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驅逐第一百三十二章 酒令第1591章 展開第五百二十一章 傳言第七百四十七章 談判
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旨第七百一十六章 談判第一百五十章 陸庭江被抓了第1031章 相談第五十四章 桃園文會第六百四十章 洞房第1362章 酒第八百六十五章 肥皂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夜談第1411章 欽差第1321章 平叛第1469章 應對第四百七十七章 寂寞寒窗空守寡第一百五十九章 婉拒第1332章 計劃實施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引薦劉守有第五百六十四章 美哉第七百七十四章 殲滅第四百二十章 陸庭芳的信第八百八十九章 辭官歸故里啊第1571章 聖怒第八百一十六章 賞金丹第八百四十七章第一千二百章 京城第八百六十七章 見張玉山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卷第1541章 暗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第九百六十五章 爲難第八百八十七章 給官員們分析第1340章 何心隱的分析第四百一十三章 擴大第一千零八章 聖前第一百六十三章 賣身第五百七十九章 行動起來的國子監第八百七十一章 陸炳來訪第四百四十二章 風起第八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第一百八十三章 迎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多管火箭炮的威力第三百三十二章 嫉妒發狂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倭使第三百四十二章 孔孟合璧第四百七十九章 退還蓮逕返逍遙第1286章 回京第三十七章 母親的激動第1505章 難題第八百六十章 無臉第一百九十章 對衝第九百五十八章 阻攔第八百二十八章 詹事府第七百零四章 夜襲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破城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謀劃第四百五十一章 壓力第三十二章 雪第1378章 說服第1333章 選擇第1326章 罷黜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車水馬龍第七十二章 決定第七百二十一章 第二波第三十五章 大哥的心思第六十一章 科考難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陸庭芳的懷疑第三百八十章 把漢那吉走了第一千零九十章 薄涼第1326章 罷黜第1389章 第九寨第1397章 慶功宴第1031章 相談第六十七章 瀟灑凍人第1370章 援兵第1520章 內閣第五百一十九章 殿試(2)第四百零二章 聖旨到第七百零七章 銀行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王錫爵勸說高拱第一百六十三章 賣身第六百二十一章 嘉靖怒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引薦劉守有第九百九十八章 望東南第九十六章 考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廠之人第八百零六章 回京第1487章 朝爭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挑釁第六十八章 陸忠的不喜第三百五十四章 上下俱動第一百四十章 遠慮第八百七十四章 說服李時珍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會面第八百零五章 胡寧再至第八十七章 制扇第八百八十二章 兩方心思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驅逐第一百三十二章 酒令第1591章 展開第五百二十一章 傳言第七百四十七章 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