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利劍懸頂

今天是臘月初六,天氣本來就寒冷,越接近傍晚,氣溫便越發低了。街上的行人裹得嚴嚴實實的,行色匆匆,街邊食肆的生意卻是興旺起來,汽霧瀰漫,香氣四溢。

聞到誘人的肉香,徐晉的肚子便不爭氣地咕咕直叫,口水幾乎都流出來。自從來到大明朝,這大半個月幾乎頓頓吃稀粥,連油腥都不粘半滴,更何況是吃肉了,嘴巴都能淡出鳥來,這時聞到肉香,肚子裡的饞蟲便集體造反了。

徐晉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忍不住進了一家名爲臨江樓的酒樓。

這家臨江樓挺上檔次的,一共分爲三層,一樓大堂,二樓雅座,三樓還有包間,越往上自然價錢越貴。徐晉只是想解解饞,並無必要花那冤枉錢,所以在一樓大堂找了張靠窗的桌子坐下,點了一碟水煮羊肉和一壺小酒。

此時,一樓大堂內約有七八桌人在吃飯,在徐晉左手側是幾名書生打扮的年輕人,看穿着應該都是家境一般的讀書人,這也難怪,要是家境富裕也不會在一樓大堂與販夫走卒爲伍。

當然,這並不影響幾位書生高談闊論,幾杯劣質濁酒下肚便旁若無人地談論起國事來,一副指點江山,憂國憂民的慷慨模樣。

徐晉聽了一會便哂然一笑,這些書生所談論的在他看來只不過是無病呻【吟】,膚淺幼稚之極,沒有半點實用性,說是空談誤國都擡舉他們了。

徐晉實在沒興趣聽這些傢伙扯談,奈何他們高談闊論,嗓音不是一般的大,生恐周圍的人聽不到似的。

明初的時候,太祖朱元璋制訂嚴厲的律法,嚴禁私下妄言朝政,特別是在學讀書人,輕則鞭笞杖責,重則剝奪功名或參加科舉的資格,甚至是流放三千里。

然而後來內閣制度的形成,文官政治崛起,對皇權形成一定的制肘,所謂科道言官不以言獲罪,這些職業噴子拿着正規“執照”監察百官,看到不順眼的地方就噴,就連皇帝做得不對也照噴不誤。

特別是上一任的弘治皇帝朱祐樘,生性寬厚仁慈,而且只娶了一個老婆,在古代歷朝帝皇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他廣開言路,開明納諫,極少處罰大臣。有一次宮裡失火,弘治皇帝一夜沒閤眼,第二天沒精力上早朝,竟然陪着小心向羣臣請假。

正是弘治皇帝的開明寬仁,明朝的文官政治達到了高峰,不僅官員樂於進諫,就連文人士子都熱衷議論國事朝政,一時引領風潮。

而當弘治的兒子正德繼位後,這位史上最任性荒唐的皇帝可不像他老爹那般好脾氣,國子監不少煽動言論的學生都被抓到錦衣衛詔獄,整治得死去活來。

儘管如此,這些把名聲看得比命還重的文人,不但不懼,反而鬧得更歡了,還以被皇帝抓進詔獄爲榮,因爲越是這樣,他們便越是認爲自己提出的主張是對的,所以刺激到皇帝了。

“大丈夫仗義死節,豈可屈服於強權淫威也,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就是所謂的文人風骨,另外,只要僥倖從詔獄活着出來,在文人中的威望自然大幅提升。

正因爲如此,即使在正德皇帝的打壓之下,文人學子們依舊樂此不彼地公開議論朝政。最後正德皇帝也懶得理這些人,只要不是太出格都不管,每天繼續玩鳥鬥雞,還經常帶着心腹寵臣大張旗鼓地外出遊山玩水。

……

徐晉正對那桌高談闊論的書生感到厭煩時,羊肉和酒終於送上來了,不過卻讓人大失所望,酒聞起來雖有酒香,不過酒水很渾濁,有很多顆粒狀的飄浮物,難怪說“一壺濁酒喜相逢”,這時候的釀酒技術遠落後於現代,釀出的酒水自然不清澈,而且度數還很低,所以說梁山好漢個個都能大碗大碗喝酒,不是沒有原因的。

再說那碟水煮羊肉,先不論口感如何,就是那股羊騷味就讓徐晉直皺眉,很明顯,這酒樓的大廚根本沒給羊肉去腥,要自己是酒樓老闆,早把這大廚給解僱了。

徐晉倒是錯怪酒樓大廚了,其實這個時候的人根本還不懂如何使用生薑、料酒、杞子之類來給食物去腥提鮮,羊肉頂多就是用熱水煮幾次倒掉血水,這樣去腥自然不徹底。

另外,辣椒是明朝末年才傳入中國的,所以這個時候根本沒辣椒,自然也不流行吃辣,也就沒有辣妹子辣了!

儘管味道不理想,但近個月不吃肉的徐晉還是把一碟騷羊肉乾掉了。

“這家臨江樓也算上檔次的酒樓了,菜餚的水平實在乏善可陳,相比於後世的小餐館也不如,或者自己可以從飲食業着手!”

徐晉正暗暗琢磨着,便聽到那桌書生有人高聲道:“聽說今天下午,費閣老乘船抵達,從鉛山縣攜幼扶老,舉家搬到了本縣,你們知這是何緣故?”

費閣老說的自然就是費宏了,曾經官至內閣大學士。

徐晉聞言不禁擡頭望去,廳內吃飯的其他人也豎起了耳朵,八卦人人都愛聽,更何況是事關本府名人,曾經連中三元的費閣老。

那說話的書生察覺投來的衆多目光,頓時便得意起來。

“元浩兄別賣關子了,速速道來!”

在同伴的催促下,那名書生才道:“想必大家都知道,費閣老在朝時曾阻撓寧王恢復三衛,還直言進諫當今皇上,寧王請求恢復三衛包藏禍心。”

“嗯,確有這種傳聞,難道費閣老舉家搬離鉛山縣是因爲寧王?”

那元浩兄憤然道:“可不正是,聽說費閣老之所以辭官,正是因爲寧王報復,暗中唆使奸臣錢寧向皇上進讒言。費閣老辭官後寧王還不依不饒,竟派賊人燒了費閣老的船和行李。”

一名書生憤怒地道:“豈有此理,寧王竟敢如此無法無天!”

元浩兄又道:“還有更過份的呢,聽說費閣老回到鉛山縣老家時,寧王竟讓人放火燒費閣老的房子,偷他家的東西,甚至把費家的祖墳也掘開了。子玉兄就是鉛山縣人,不信大家可以問他!”

那子玉兄把酒杯猛一擱,憤怒地道:“確如元浩兄所講,就在日前,在下收到家兄來信,寧王派來的賊人甚至衝擊了鉛山縣城,費閣老的大哥費典不幸被賊人殺害。現在的鉛山縣人心惶惶,都亂成一鍋粥了!”

“豈有此理,寧王竟敢如此喪心病狂,掘人祖墳乃奇恥大辱,還縱賊殺人,費閣老爲何不上奏參他一本!”

“有什麼用,當今皇上不理朝政,帶着一幫奸臣內監外出遊山玩水,寧王又勾結權奸,所有彈劾他的奏摺都被扣下了!”

“難怪連費閣老都被逼得逃離鉛山縣,如此下去,國將不國,我大明江山危矣!”

徐晉心中一動,如此說來,那今天襲擊大船的水賊很可能也是寧王派來的。

“寧王?”徐晉突然覺得這名字似乎有點印象,仔細思索了一遍,不由微微一震。

印象中大明正德年間有過兩次藩王造反,其中一次就是寧王朱宸濠,不過均以失敗告終。

徐晉頓時不淡定了,要知道寧王朱宸濠的封地就在江西南昌,距離這裡不過五六百里,一旦起兵造反,肯定會波及上饒縣,更何況現在費宏還居住在上饒縣,以寧王記仇的性格,他會放過費宏?

“奶奶的,這次真跳進坑了!”徐晉不禁頭皮發麻,要知道今天的水賊可是逃掉了幾個,尤其有一個是被小婉踹翻落江的,若是沒有被淹死,肯定認得自己和小婉。

那些水賊要是寧王的人,一旦寧王起兵造反,說不定會找到上饒縣報復。徐晉並未忘記那兩名水賊游水逃離前回頭望來的兇狠眼神。

徐晉心念電轉,還好,記憶中寧王造反沒多久就被平定了,前後不足兩個月時間,自己小心提防些,要躲過這一劫應該不難,現在唯一糾結的是不知寧王什麼時候會造反。

徐晉雖然回憶史書記載得知寧王會造反,但具體是正德哪一年造反,他根本不記得了。

此刻,徐晉心中生出了莫大的危機感,就好像頭頂上懸了一把利劍,隨時可能砍下來,那滋味着實不好受。

而現在最安全的做法自然是逃離江西境內,等到寧王造反失敗後再回來,不過徐晉能逃嗎?

一介白身,沒有路引根本不允許離開家鄉百里之外,更何況明年就要服徭役了,徐晉可不想傷風感冒掛掉,所以必須參加明年的童子試,而且還要把秀才功名考到手。

這時,大堂內吃飯的人都紛紛結賬離開了,幾名不怕死的書生敢在公共場合大罵寧王,而大部分小民卻是不敢沾惹這麻煩。要知道寧王勢大,在江西境內幾乎一手遮天,簡直就是土皇帝,罵他比罵當今天子絕對要死得快。

那幾名書生見到周圍的食客紛紛離開,不禁露出輕蔑之色,繼續旁若無人地高談闊論,不過話題卻是扯到了當今正德皇帝身上。

第670章 環環相扣第533章 葬花吟第1343章 也是豬隊友第732章 困獸猶鬥第278章 白蓮餘孽第374章 醫德仁心第346章 冰山一角第342章發糧領錢第878章 朝中無將,嘉靖之觴(兩章合一)第1048章 證據確鑿第18章 伉儷情深第455章 削職降爵第70章 採樵圖第822章 深藏不露第752章 香港島之戰(下)第1079章 家有芳鄰第618章 突圍逃脫第789章 蔡夫子第172章 一同進城第511章 白忙活一場第818章 人事震動(上)第1292章 葉爾羌風雲(下)第1235章 夜宴第79章 興王次子(求票)第798章 你受傷了?第1048章 證據確鑿第1317章 連夜入宮第46章 上元節(一)第1254章 賈閣老雄起(上)第552章 反劫第1237章 出使第1017章 兵分三路(中)第793章 左順門,十萬火急第1301章 齷齪主僕第1071章 口諭第400章 兵刀起第479章 待遇優厚第1069章 臣不敢辭第786章 織田秀吉第163章 救人第203章 伏擊,偶遇第638章 圍剿雙嶼港(上)第207章 急中生智第698章 遇險,城門不開第190章 銷售火爆第1044章 查無此人第111章 福將第664章 攘外先安內第419章 新泰會戰(完)第1233章 傳旨欽差(下)第563章 揚州衛第867章 軟禁第614章 大明寺事件(上)第122章 出沒風波里第918章 遺臭萬年第972章 落水第458章 詠紅梅兩首第1180章 張璁獻計第649章 吳中才子第811章 西洋人來了第561章 凱旋第438章 羅公公,久違了第269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021章 天有皇乎?第797章 目標宜遠大第498章 巡撫甘肅第132章 現成的模特兒第1110章 同贈君一句第733章 善良是第一條第119章 素描畫像(求票求訂閱)第367章 朱婷鈺第198章 密謀第607章 葫蘆咀血戰(兩章合一)第653章 物非人非,舊故里草木深(求票)第1064章 大善第1238章 衝突第835章 刺殺(中)第914章 徐總督火燒通州(上)第1112章 春天快到了第789章 蔡夫子第351章 要留清白在人間(求票)第47章 上元節(二)第89章 撿了個皇帝第892章 舉薦第1178章 惹了麻煩第989章 大青山中(下)第687章 收復奉化第903章 勳貴誤國第421章 圍而不攻第894章 俺答破關第630章 無生老母(第四更)第922章 嘉靖督戰第939章 請君入甕(中)第424章 告假第1354章 回到原點第337章 天地不仁第458章 詠紅梅兩首第173章 鬥戰堂第470章 詩和遠方第31章 五香羊雜
第670章 環環相扣第533章 葬花吟第1343章 也是豬隊友第732章 困獸猶鬥第278章 白蓮餘孽第374章 醫德仁心第346章 冰山一角第342章發糧領錢第878章 朝中無將,嘉靖之觴(兩章合一)第1048章 證據確鑿第18章 伉儷情深第455章 削職降爵第70章 採樵圖第822章 深藏不露第752章 香港島之戰(下)第1079章 家有芳鄰第618章 突圍逃脫第789章 蔡夫子第172章 一同進城第511章 白忙活一場第818章 人事震動(上)第1292章 葉爾羌風雲(下)第1235章 夜宴第79章 興王次子(求票)第798章 你受傷了?第1048章 證據確鑿第1317章 連夜入宮第46章 上元節(一)第1254章 賈閣老雄起(上)第552章 反劫第1237章 出使第1017章 兵分三路(中)第793章 左順門,十萬火急第1301章 齷齪主僕第1071章 口諭第400章 兵刀起第479章 待遇優厚第1069章 臣不敢辭第786章 織田秀吉第163章 救人第203章 伏擊,偶遇第638章 圍剿雙嶼港(上)第207章 急中生智第698章 遇險,城門不開第190章 銷售火爆第1044章 查無此人第111章 福將第664章 攘外先安內第419章 新泰會戰(完)第1233章 傳旨欽差(下)第563章 揚州衛第867章 軟禁第614章 大明寺事件(上)第122章 出沒風波里第918章 遺臭萬年第972章 落水第458章 詠紅梅兩首第1180章 張璁獻計第649章 吳中才子第811章 西洋人來了第561章 凱旋第438章 羅公公,久違了第269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021章 天有皇乎?第797章 目標宜遠大第498章 巡撫甘肅第132章 現成的模特兒第1110章 同贈君一句第733章 善良是第一條第119章 素描畫像(求票求訂閱)第367章 朱婷鈺第198章 密謀第607章 葫蘆咀血戰(兩章合一)第653章 物非人非,舊故里草木深(求票)第1064章 大善第1238章 衝突第835章 刺殺(中)第914章 徐總督火燒通州(上)第1112章 春天快到了第789章 蔡夫子第351章 要留清白在人間(求票)第47章 上元節(二)第89章 撿了個皇帝第892章 舉薦第1178章 惹了麻煩第989章 大青山中(下)第687章 收復奉化第903章 勳貴誤國第421章 圍而不攻第894章 俺答破關第630章 無生老母(第四更)第922章 嘉靖督戰第939章 請君入甕(中)第424章 告假第1354章 回到原點第337章 天地不仁第458章 詠紅梅兩首第173章 鬥戰堂第470章 詩和遠方第31章 五香羊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