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迴歸

“通車了!”

渭水大橋正式通車,隨着一聲令下。

原本長安城北的渭水之上只有一個簡易通過的便橋,僅能容納輕便馬車通過,而且是單行道,早已經不足以滿足長安城百姓的通行,以及貨物運輸,而渭水大橋則是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長安商旅既期盼又擔憂渭水大橋的開通,期盼的是一旦建成渭水大橋,長安向北的交通格局將會大大便利,擔憂的是有關過橋費的傳聞一直不斷。

對於徵收過橋費一衆商旅也有心理準備,畢竟朝廷足足花費了二十萬貫纔將其修建完成,徵收過橋費也能理解,可是如果渭水大橋的過橋費過高,恐怕立即從善政變成了橫徵暴斂了,尤其對一些貧困人士來說,哪怕再少的過橋費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當過橋費的標準傳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重重的鬆了一口氣,人力免費,按照馬車收費,十文錢的價格雖然不菲,但是已經極爲人性化了,更別說還有隻有二十年的收費期限,一旦朝廷收回成本,渭水大橋就會立即免費,並不會成爲朝廷斂財的工具,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大呼慶幸。

收費合理,再加上和渭水大橋配套的磚路修建完成,走渭水大橋向北,不但省時省力,刨除車馬費和人工,甚至還更加省錢,頓時整個長安城向北的商旅聞風而動,走渭水大橋成爲最佳的選擇。

然而第一批經過渭水大橋的並非長安城的商旅,而是一衆胡人面孔,那就是長安城的突厥人馬。

自從李世民同意突厥各部迴歸草原故地的決定之後,長安城的突厥人可謂是欣喜若狂,長安城雖好,但是更多的人還是懷念草原,頓時很多突厥人立即準備迴歸草原,再加上渭水大橋今日開通,正好藉此橋迴歸。

當然真正想要回歸的則是那些成年人,尤其是中年一代的突厥人更是懷念昔日在草原稱王稱霸的榮光,而突厥的年輕一代則更加懷念長安城的繁華,大多選擇留了下來。

墨頓看着迴歸的突厥各部,不禁恍然,恐怕這纔是李世民親臨渭水大橋的真正原因。

說來也極爲巧合,當日阿史那結社率也曾經想要藉助此橋回到突厥各部,可惜卻攔下,如今長安城中的突厥衆人卻堂而皇之的從渭水大橋通過。

“天可汗陛下,微臣此去安頓好突厥各部之後,立即前來天可汗帳前效命。”新任突厥可汗李思摩恭敬的跪在李世民面前道。

李思摩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以突厥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在草原立足,突厥想要奪回故地,所以靠只能是大唐。

“突厥各部回去之後,一定要小心防備薛延陀,朕已經派遣特使讓薛延陀讓出突厥故地,想來薛延陀定然不會甘心,一旦薛延陀各部有異動,可立即向大唐求援。”李世民看了看突厥各部中,少有年輕一代,不禁對墨頓所說的外十道計劃多了幾分信心,當然年輕一代留在長安城,也不乏有突厥各將向大唐做質子的意思,畢竟未來突厥想要在草原站穩腳跟,還需大唐的支持,留在長安城的家眷就是效忠大唐最佳證明。

wWW★ttкan★℃ O

“多謝天可汗垂憐!”李思摩頓時信心大增,有了大唐的支持,他頓時對奪回突厥故地信心大增,大唐有多麼強大他心中一清二楚,現在的薛延陀雖然強橫,但是相比於十年前的突厥依舊是遜色很多,當初如此強大的突厥就敗在了大唐的手中,薛延陀的敗局已定。

“去吧!”李世民揮手道。

“臣告辭!”李思摩起身,伸手一揮,迴歸的突厥衆人再次啓程,一個個滿懷期待的朝着北方而去。

隨着突厥各部離去,九成宮之變才真正告一段落,然而其影響卻並沒有結束,而是將戰火從長安城轉移到草原之上,曾經的草原霸主迴歸,草原之上將會風雲再起。

李世民解決了草原之事,這纔將注意力再次集中在渭水大橋之上,看向李雲道:“李愛卿造橋技藝高超,如今又身體痊癒,實在是大唐之福,朕特封你爲工部員外郎,從五品,主管天下修橋造橋之事。”

“多謝陛下!”李雲欣然從命,修建大橋乃是相夫氏一脈的最大的驕傲,如果李雲能夠主掌大唐修橋一事,那定然是事半功倍。

張亮不由心中一嘆,這等超級大橋的修建說牽涉的利益定然頗多,他雖然心動,但是皇上金口一開,將其交給了相夫氏一脈,他也只能接受。

“啓稟陛下,如今渭水大橋已經修建完成,以微臣看,是時候啓動黃河大橋的計劃了。”張亮躬身上前進言道。

“黃河大橋!”

頓時李世民呼吸一滯,渭水大橋雖然地理位置重要,但是畢竟是靠長安城帶動的,單論交通要道,渭水大橋和黃河大橋相比,簡直是螢火和皓月之比。

渭水之上還可以建成簡易的便橋通過,而黃河之上根本無法搭建便橋,唯有船渡,風陵渡就是其中的最大的黃河交易碼頭,要知道船渡的成本可比區區一點過橋費要高得多。

李雲眉頭一皺道:“修建黃河大橋的理論已經行程,然而渭河大橋畢竟只有二百丈而已,而是黃河卻至少需要千丈之遠,再加上黃河淤泥頗深,需要克服的困難不知幾凡,匆忙修建黃河大橋恐怕只能事倍功半。微臣想要暫緩修建黃河大橋,而是先易後難,修建同樣阻礙南北淮河大橋。”

“淮河大橋!”張亮眉頭一皺,淮河大橋雖然同樣不凡,但是和黃河大橋的意義相比卻天差地別。

“不錯!淮河和黃河的情況類似,都是泥沙淤積,但是其困難要比黃河小得多,一旦修成淮河大橋,積累在多泥沙河流的建橋經驗,那日後修建黃河大橋不在話下。”李雲自信道。

“準!”李世民應聲道,他也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再加上黃河大橋投資定然更爲龐大,務必要萬無一失方可,再次之前先拿淮河大橋試試手倒也可以。

“不過,除了淮河大橋之外,天下其他類似渭水之地也要加快修建。”李世民補充道。

李雲點頭道:“陛下放心,微臣修建渭水大橋之事已經親手培養修橋的匠作,目前相夫氏一脈之中,能夠修建類似渭水大橋的墨者足足有三人,十多墨者皆可修建一百丈以上的大橋,再加上鋼筋水泥應用,一百丈已下的橋樑,將作監傳統的建橋師足以修建,再加上長江黃河皆可採用船渡之法渡河,微臣保證,五十年內,除長江黃河之外,天下河流皆架起橋樑,車馬暢通無阻,百年內完成在黃河長江之上架橋,大唐再無天塹變通途。”

李世民頓時心潮澎湃,他單單暢想這個畫面,就不禁豪氣大發,從此以後,天下道路皆鋪磚路,河上皆有橋樑,交通一馬平川。

“朕期待那一天!”

李世民異彩連連,原本因爲突厥反叛的低落心情,頓時一掃而空。

第七百二十二章 反駁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墨家村道路的正確性第四百九十六章 提親第九百六十一章 巧和拙第一千零九十章 突厥內鬥第三十二章 一城三詩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九成入學率第一百二十八章 女醫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百家應對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輸家來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陰謀再起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行的變革(補昨天)第一百八十五章 梅雪之爭第九百八十四章 價格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外傷急救第五百二十三章 雨天行軍第四百八十一章 餘波第九十五章 閃電心算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進化論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下朝別走第五百五十五章 陷阱第四百五十八章 墨家婚姻觀第一百七十九章 被咬痛的王家第四十六章 用四大發明作弊第八百二十二章 驗橋之爭第二百三十三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夜盡天明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軍民兩用墨技第一百一十章,關中大旱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解題(三)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萬年曆第五百五十三章 羊羣效應的威力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紫禁之巔竣工第六百九十八章 治村之才第六百五十二章 分期買車第一百五十一章 傷馬絕影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祿東讚的手段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寵臣稱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蜀道計劃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法獨立第五百八十四章 傲慢的關隴世家第四百四十章 組建火器監第六百零八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地圓說第八百一十二章 長樂的反擊第五百四十四章 兵家和醫家第七百七十六章 公私分明第八百一十四章 佛家處境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長孫衝的野望第九十四章 大魔王來了第七百五十五章 香水第四百四十八章 緋聞第二百八十三章 關隴之議第七百三十九章 《字典》第三十章 賭局第十八章 自救和營救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竇娥冤》第四百九十二章 風靡(二合一章)第三百四十一章 鄧陵氏之墨第三百八十七章 少年爭鋒第二百五十八章 活路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女氣運之子——武媚娘第二百九十一章 最後的法家第七百八十三章 反佛鬥士傅奕第六百九十五章 傳承第一百八十一章 國子監公敵第九百三十六章 遺傳病第八百零一章 亡羊補牢第四百一十一章 墨家的未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三字經》第七百八十八章 百家反應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醫家風波第一百四十章 交稿第一百九十五章 有鐵自來第九百一十四章 地理一脈的契機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禁酒令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切爲了絲綢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玄奘歸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千夫所指第六百四十章 《括地誌》第五百九十八章 慕容順登基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通車儀式第五百三十四章 夜盲症第三章 財源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醫鳴驚人第九百一十八章 爲了墨家第九百三十八章 墨家青龍計劃第四百一十九章 以法爲鏡第八百八十章 驛站利弊第三百二十七章 秫秸鋪底法第一百八十六章 反墨聯盟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儒墨新時代第一百九十章 當墨技融入生活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家用版擺鐘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唯物論和太陽中心說第二百三十四章 糧價保護令第九百零五章 私塾和小學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七十五章 熱銷
第七百二十二章 反駁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墨家村道路的正確性第四百九十六章 提親第九百六十一章 巧和拙第一千零九十章 突厥內鬥第三十二章 一城三詩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九成入學率第一百二十八章 女醫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百家應對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輸家來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陰謀再起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行的變革(補昨天)第一百八十五章 梅雪之爭第九百八十四章 價格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外傷急救第五百二十三章 雨天行軍第四百八十一章 餘波第九十五章 閃電心算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進化論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下朝別走第五百五十五章 陷阱第四百五十八章 墨家婚姻觀第一百七十九章 被咬痛的王家第四十六章 用四大發明作弊第八百二十二章 驗橋之爭第二百三十三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夜盡天明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軍民兩用墨技第一百一十章,關中大旱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解題(三)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萬年曆第五百五十三章 羊羣效應的威力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紫禁之巔竣工第六百九十八章 治村之才第六百五十二章 分期買車第一百五十一章 傷馬絕影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祿東讚的手段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寵臣稱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蜀道計劃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法獨立第五百八十四章 傲慢的關隴世家第四百四十章 組建火器監第六百零八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地圓說第八百一十二章 長樂的反擊第五百四十四章 兵家和醫家第七百七十六章 公私分明第八百一十四章 佛家處境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長孫衝的野望第九十四章 大魔王來了第七百五十五章 香水第四百四十八章 緋聞第二百八十三章 關隴之議第七百三十九章 《字典》第三十章 賭局第十八章 自救和營救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竇娥冤》第四百九十二章 風靡(二合一章)第三百四十一章 鄧陵氏之墨第三百八十七章 少年爭鋒第二百五十八章 活路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女氣運之子——武媚娘第二百九十一章 最後的法家第七百八十三章 反佛鬥士傅奕第六百九十五章 傳承第一百八十一章 國子監公敵第九百三十六章 遺傳病第八百零一章 亡羊補牢第四百一十一章 墨家的未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三字經》第七百八十八章 百家反應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醫家風波第一百四十章 交稿第一百九十五章 有鐵自來第九百一十四章 地理一脈的契機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禁酒令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切爲了絲綢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玄奘歸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千夫所指第六百四十章 《括地誌》第五百九十八章 慕容順登基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通車儀式第五百三十四章 夜盲症第三章 財源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醫鳴驚人第九百一十八章 爲了墨家第九百三十八章 墨家青龍計劃第四百一十九章 以法爲鏡第八百八十章 驛站利弊第三百二十七章 秫秸鋪底法第一百八十六章 反墨聯盟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儒墨新時代第一百九十章 當墨技融入生活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家用版擺鐘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唯物論和太陽中心說第二百三十四章 糧價保護令第九百零五章 私塾和小學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七十五章 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