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山東大水

“啓稟陛下,如今吐谷渾已經平定,不知如何安置吐谷渾之地!”房玄齡躬身說道。

他乃是百官之首,如今戰事已經結束,是考慮如何處理吐谷渾的時候了。

房玄齡話音一落,頓時百官不禁爲之一振,這纔是今日要商議的要事,就連李世民也不禁呼吸一促,吐谷渾方圓數千裡,相當於一成大唐的疆土,雖然大都是貧瘠的沙漠之地,卻有難得的草場,要是能夠納入大唐的版圖,那也是了不得豐功偉業。

蘇令儂昂然出列道:“啓稟陛下,以老臣之見,此事何須商議,我大唐傾國之力纔將吐谷渾平定,豈能再養虎爲患,何不效仿前朝,在吐谷渾舊地重設青海四郡,將其納入大唐治下!”

對於農家來說,最不嫌棄的土地,能夠有更多的土地,纔有農家發展壯大的基礎,而且青海之地牛羊衆多,而解決夜盲之症的關鍵正好在於肉食。

“陛下萬萬不可!”御史權萬紀反駁道,“楊廣暴虐成性,其故計又豈能讓我朝效仿,再說,楊廣雖然吐谷渾設置郡縣,卻是形同虛設,政令不出伏俟城,根本掌控不了青海之地。”

李世民不禁眉頭一皺,隋朝對吐谷渾的統治極爲薄弱,否則也不會輕易的被猶如喪家之犬的伏允重新奪回來。

蘇令儂搖頭反駁道:“此一時彼一時,吐谷渾地勢偏遠,來往不便,如今我大唐磚路暢通,從長安城到蘭州之地,日夜兼程也不過三天時間,一旦青海之地有異動,朝廷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得到消息。”

李世民頓時眼睛一亮。朝廷掌控地方最佳的距離乃是七天到達,甚至在最遙遠的嶺南道,有些消息傳回長安城甚至長達半月之久,這麼算來,吐谷渾之地距離長安城也不是太遠。

青海之地雖然地勢廣闊,大不了再修建一條磚路,有了青海之地數不盡的牛羊輸入大唐,這筆生意怎麼做都很划算。

“我等出師乃是討伐吐谷渾犯邊,若是滅其國,佔其土地,恐怕會讓西域各國惶恐,不利於大唐邊關穩定。”

不少文臣紛紛進言,大講仁義道德,再到邊關安定,反對直接佔領吐谷渾。

不少朝臣也爲之動搖,紛紛進言反對設立郡縣,哪怕是李世民也不禁顧慮三分。

“諸位愛卿有何意見!”李世民將目光投向最前排的魏徵幾人,他們幾人纔是大唐真正的頂樑柱,李世民一旦有懸而不決之事,多向幾位詢問。

“啓稟陛下,如果我等直接重設青海四郡,定會激起當地部落的不滿,不利於大唐統治,陛下何不讓慕容順復國,加以大軍輔助,慕容順在吐谷渾中並不根基,只能依靠我大唐,一來我保證我大唐的利益,二來則可以扶持吐谷渾,拱衛西部邊疆。”魏徵傲然道。

此乃他思索良久的計策,實乃一石二鳥的良計。

“不錯,我等可以效仿突厥之例。”蕭瑀點頭附和道。

對於這等事情蕭瑀最有說服力,他乃是前樑後人,蕭皇后之弟,南樑被李靖滅國之後,他非但沒有被追究責任,反而被李世民重用,位宰相之列。

“突厥之例!”

滿朝朝臣不禁微微頷首,大唐擊敗突厥之時,只因爲出兵奇襲,攻破了突厥牙帳,俘虜了頡利可汗,卻並未佔領突厥一寸土地,這才解決大唐北疆長達十年的邊患,得到了西北各部的尊敬,被西北各部尊稱爲天可汗。

一時之間,衆臣大都傾向於魏徵之計。

“臣反對!”

一個讓所有人都極爲意外的大臣出列道。

“長孫無忌!”

滿朝頓時愕然,沒有想到是他竟然反對,就連李世民也不禁側目而來,長孫無忌位列凌煙閣功臣第一,其分量之重,無人能夠出其之右。

長孫無忌昂然道:“啓稟陛下,當時我等未佔突厥一寸草地,實乃是因爲當初突厥實力並未受損,更有薛延陀和鐵勒九姓虎視眈眈,乃是不得已之策,而如今我大唐長途遠征數千裡,執伏允人頭而歸,青海之地再無反抗之力,豈有不取之禮,天授不取必遭天譴。”

“不錯!”秦瓊點頭道。

不少軍方人士也是紛紛附和,就連戴胄也是連連點頭,大唐爲了此次西征幾乎掏空了國庫,豈能空手而歸,再不給國庫弄點家底,恐怕大唐都要破產了。

“再則,如今微臣正在關隴之地治理黃河,卻發現關隴之地人口衆多,土地已經日漸貧瘠,只有不斷的開墾荒地才能勉強度日。如今朝廷禁止開荒,恢復植被,百姓生計斷絕,唯有外遷一道。”長孫無忌頓了頓,擲地有聲的說道。

“而青海之地則是隴右百姓唯一的生路。”

長孫無忌說完,衆臣不禁默然,他們嘴上的所有理由,在朝廷的百年大計治理黃河上,紛紛黯然失色。

黃河之害,已經是由來已久,雖然有墨家子獻出的泄洪之法,可是任誰都知道此乃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此刻正是七月,整個大唐北方正是雨水最多的時候,就在這一月多的時間,黃河已經傳來了十多次險情,渠村大堤早已經掘開泄洪,然而今年的雨水實在是太多,黃河水位仍然居高不下。

黃河之害懸在大唐的頭上,朝堂上下早就達成了一致要治理黃河,然而在關隴之地卻是困難重重,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關隴之地人多地少。

如今大唐好不容易取得了青海之地,控制關隴之地的關隴世家又豈能輕易放過,有了青海之地,關隴世家找到了擴展的方向,隴右百姓找到了一條活路,其三朝廷推廣治理黃河的進程定然大大加快。

關隴之地的百姓,大多半耕半牧,去青海之地放牧定然能夠很快的紮下根腳,而且關隴之地前去青海之地距離很近,遷徙百姓的抵抗力很小。

李世民心中暗暗盤算,心中的天平已經慢慢的傾向於吞併吐谷渾。

一些山東世家的官員不禁心中一急,若是李世民採納了長孫無忌的意見,那他們鉗制關隴世家的計劃恐怕已經落空了,不少官員眼神急轉,孔穎達一咬牙正要出面反駁,突然又一個侍衛衝入太極殿。

“報!八百里加急!啓稟陛下,黃河決堤,山東之地大水,水淹七郡!”侍衛顫聲道。

“黃河大水?”

頓時滿朝皆驚。

“不是有了泄洪區麼?”孔穎達心頭一顫,驚聲道,

山東之地可是山東世家的大本營,山東之地大水,那對山東世家的打擊可以說是滅頂之災。

房玄齡苦澀道:“啓稟陛下,五日前,洛陽之地來報,天降暴雨,黃河水位暴漲,渠村大堤已經在數日前決堤泄洪,可是誰能想到洛陽之地逃過一劫,山東之地卻未能倖免。”

滿朝重臣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一刻,朝堂治理黃河的決心從來沒有像今日這般堅決。

然而要想治理黃河的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減少關隴之地的土地開墾,減輕關隴之地的人口壓力,才能恢復植被。

這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想起了一個地方,青海之地。

第二百二十八章 抓捕第四百六十五章 儒刊第四百六十五章 儒刊第八百六十一章 工業之春第九十九章 沈鴻才停職第一百五十六章 傷口縫合法第七百二十二章 反駁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月初二第九百七十四章 儒墨第二次合作第六百二十一章 論功行賞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閱兵(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海市蜃樓第五百零三章 兄弟共患難第六十八章,價值萬萬貫的活魚秘技第八百一十一章 墨家大師姐第二十九章 秦懷玉第五百七十八章 財政危機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長安令信箱第九百九十九章 五姓七望隱忍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高陽的自由第九百一十七章 非儒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物質永生——還原鐵第三百七十八章 師恩三篇第三百三十六章 驚世野心第六百八十二章 天文望遠鏡第二百二十九章 同人不同命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寵臣稱心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思摩可汗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吐蕃困境第八百五十二章 長安大盜落網第六百五十三章 共遊芙蓉園第五百一十二章 火藥時代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表法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太快了第六十九章 墨技展結束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遊元夕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高昌的選擇第八百八十一章 明珠蒙塵的驛站(上)第九百零六章 孔惠索首秀第四十六章 用四大發明作弊第七百七十九章 染血的慈悲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李治到來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家村效仿第八百二十三章 一敗再敗第四十四章 美食生意第四百二十二章 幼虎第四百三十八章 別拿七品不當幹部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孔子誅少正卯第九百八十章 危機解除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支點第二百七十七章 泄洪區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馬拉雪橇第五百九十二章 青海部落圖第八百零七章 酒肉穿腸過第八百一十四章 佛家處境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吃肉和喝湯第五百七十五章 收繳鐵甲(第二章)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解題(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服務站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墨家慘勝第七百五十張 始是新承恩澤時第七百四十五章 催妝詩第八百三十六章 錢財之道第八百五十六章 年息六釐的印子錢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孔子誅少正卯第六百三十二章 神秘的火器監方隊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鐵價暴跌第九百六十五章 李淵駕崩第二百九十八章 臣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禁酒令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藥第九十四章 大魔王來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舌戰羣儒第七百四十章 風第二百九十六章 縱橫之風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九百三十六章 遺傳病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李承乾的決定第九百五十八章 墨技展開始第六百一十章 橫眉冷對千夫指第九百七十七章 孔家經商第八百三十章 支票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和平日第九百章 相夫氏一脈的誘惑第五百八十章 墨兵合作第二百四十八章 火爆的美酒第五十五章 無人可賞第五章 魚活村活第七百零七章 柔佛稻試種成功第八百四十七章 十萬貫印子錢第八百一十九章 摺尺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拆衙門第八百七十七章 集郵之風第五百八十三章 買羊送草場第五章 魚活村活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高陽公主的手段第一千四百章 俠客令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秘史》現世第一千零六十七章第七百九十章 奇人傅奕
第二百二十八章 抓捕第四百六十五章 儒刊第四百六十五章 儒刊第八百六十一章 工業之春第九十九章 沈鴻才停職第一百五十六章 傷口縫合法第七百二十二章 反駁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月初二第九百七十四章 儒墨第二次合作第六百二十一章 論功行賞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閱兵(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海市蜃樓第五百零三章 兄弟共患難第六十八章,價值萬萬貫的活魚秘技第八百一十一章 墨家大師姐第二十九章 秦懷玉第五百七十八章 財政危機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長安令信箱第九百九十九章 五姓七望隱忍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高陽的自由第九百一十七章 非儒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物質永生——還原鐵第三百七十八章 師恩三篇第三百三十六章 驚世野心第六百八十二章 天文望遠鏡第二百二十九章 同人不同命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寵臣稱心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思摩可汗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吐蕃困境第八百五十二章 長安大盜落網第六百五十三章 共遊芙蓉園第五百一十二章 火藥時代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表法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太快了第六十九章 墨技展結束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遊元夕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高昌的選擇第八百八十一章 明珠蒙塵的驛站(上)第九百零六章 孔惠索首秀第四十六章 用四大發明作弊第七百七十九章 染血的慈悲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李治到來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家村效仿第八百二十三章 一敗再敗第四十四章 美食生意第四百二十二章 幼虎第四百三十八章 別拿七品不當幹部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孔子誅少正卯第九百八十章 危機解除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支點第二百七十七章 泄洪區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馬拉雪橇第五百九十二章 青海部落圖第八百零七章 酒肉穿腸過第八百一十四章 佛家處境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吃肉和喝湯第五百七十五章 收繳鐵甲(第二章)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解題(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服務站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墨家慘勝第七百五十張 始是新承恩澤時第七百四十五章 催妝詩第八百三十六章 錢財之道第八百五十六章 年息六釐的印子錢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孔子誅少正卯第六百三十二章 神秘的火器監方隊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鐵價暴跌第九百六十五章 李淵駕崩第二百九十八章 臣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禁酒令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藥第九十四章 大魔王來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舌戰羣儒第七百四十章 風第二百九十六章 縱橫之風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九百三十六章 遺傳病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李承乾的決定第九百五十八章 墨技展開始第六百一十章 橫眉冷對千夫指第九百七十七章 孔家經商第八百三十章 支票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和平日第九百章 相夫氏一脈的誘惑第五百八十章 墨兵合作第二百四十八章 火爆的美酒第五十五章 無人可賞第五章 魚活村活第七百零七章 柔佛稻試種成功第八百四十七章 十萬貫印子錢第八百一十九章 摺尺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拆衙門第八百七十七章 集郵之風第五百八十三章 買羊送草場第五章 魚活村活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高陽公主的手段第一千四百章 俠客令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秘史》現世第一千零六十七章第七百九十章 奇人傅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