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外交和閱兵

“墨祭酒誰要你赴湯蹈火,先幫本官鞏固絲路之後,本官決不食言,定然會放你會兵部。”令狐德棻不放棄道。

墨頓哈哈一笑道:“令狐大人厚愛了,小子就是在軍伍也能幫到令狐大人。”

“哦!”令狐德棻聞言,不由心中一動。

“小子縱觀史書,看遍諸朝使節與外國交往的記載,發現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規律。”墨頓鄭重道。

令狐德棻聞言鄭重道:“願聞其詳。”

此刻就連李世民也不禁側耳聽來。

“弱國無外交!”墨頓一字一頓道。

“當初蘇秦張儀之所以又如此威勢,其所依靠的背後強大而國勢,西漢前期的國力弱小,那時西漢的外交可是說極盡屈辱,冒頓辱呂后,和親嫁公主。

而後漢武帝之後,漢朝強盛,張謇鑿空西域,班超三十六騎陣斬匈奴,平定西域諸國,所靠的僅僅是這三十六人麼,而是班超背後強大的漢朝。”墨頓激昂道。

不少重臣也紛紛點頭。

“小子認爲,亂世戰爭,盛世外交,如今大唐已經堪比漢武時期一般強大,一味地只會發動戰爭,只會讓我大唐如漢武一樣急劇衰落,此刻禮部的外交的重要性將遠勝兵部。”墨頓鄭重道。

就連令狐德棻也不禁心動,他已經身居高位的老狐狸,卻被墨頓的這個毛頭小子說的心潮澎湃,如果禮部能夠如班超一般在平定西域中立下汗馬功勞,那他禮部的權勢定然倍增。

“亂世戰爭,盛世外交!”

“一人足抵萬軍!”

李世民也不禁意動,如果能夠出動一個使節就能達到出動大軍的效果,怎能不讓他心動,畢竟吐谷渾此戰已經幾乎將大唐的國力耗空。

“哪怕大唐出使一個小吏,所代表的乃是我整個大唐,我大唐強,則使節強,要想穩定絲綢之路,我大唐當務之急的並非是讓往西域諸國派遣使節,而是向西域諸國展現我大唐的強大的武力。”墨頓激昂道。

“不可,我大唐剛剛進行大戰,國庫空虛,如何能夠再支撐一場戰爭。”戴胄聞言,急忙反駁道。

他可是害怕李世民被墨頓這小子一鼓動,再來一次征服西域的戰爭,其他官員也不善的看着墨頓,這小子西征之後,變得異常的好鬥。

墨頓連連擺手道:“展現武力可並非只有戰爭,比如說大閱軍!”

“大閱兵?”

滿朝衆臣一個個都不解的看着墨頓,就連李世民也是一頭霧水。

墨頓一臉感慨,猶如陷入回憶道:“大閱兵的靈感乃是小子見到出征之前陛下校閱三軍場景有感而生,陛下校閱三軍的英姿至今讓小子震撼不已,若不是陛下需要坐鎮長安城,御駕出征親臨吐谷渾,伏允定然會不戰而降。”

羣臣目瞪口呆的看着一臉吹捧的墨頓,不由的露出鄙視的神情,就連不少文官更是在心底暗罵:“馬屁精。”

就連李世民也不由一陣臉紅,心底卻十分的受用。他南征北戰,平定天下,軍事才能自然是天下公認,甚至在西征之際,連他也都在不斷的推演,如果自己出徵會如何排兵佈陣,只可惜自從他登上皇位之後,想要親自領兵恐怕機會已經不多了。

“當時小子就想,如果世人若見到陛下的英明神武,定然拜服在陛下的腳下,天下歸心,於是小子就有一個設想,如果陛下在長安城中,舉行一次聲勢浩大的閱兵,陛下站在朱雀門下校閱三軍,三軍將士向陛下宣誓,數萬大軍橫穿長安城歸營,便邀天下百姓,外國使節觀看,百姓見我大軍威武,定然有榮於焉,心生報國之心,他國使者見我大唐赫赫武力,定然心生畏懼,再無反叛之心。”墨頓亢奮道。

“朱雀門下校閱三軍!”李世民頓時眼睛一亮,久不征戰的他不禁意動。

“如此一來,天下百姓歸心,異國震恐,再配合禮部培養的忠君愛國的縱橫之士,周旋於列國之中,我大唐不費一兵一卒,定能平定天下。”墨頓的一番解釋,當時讓朝堂衆臣瞭解閱兵的潛在的好處。

“炫耀武力!”

衆臣明白墨頓的意思,尤其是令狐德棻更是眼睛一亮,異國使者親眼看到大唐的武力,歸國後親口述說大唐的強大,可比道聽途說的更有可信度,再加上大唐使節的手段,定然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穫。

李世民眼神一閃,不禁意動道:“諸位愛卿,認爲此大閱兵是否可行?”

侯君集當即出列贊同道:“臣附議,如此一來我大唐不損一兵一卒,又可威懾他國,實乃良策。”

大閱兵乃是炫耀軍方武力,對於軍方最爲有利,他作爲兵部尚書,自然大力支持。

“墨侯的確是有仁愛之心,如此一來本需要戰爭才能解決之事,一個使節足以完成,實乃天下人之福。”魏徵也是贊同道。

“異族畏威不畏德,若是讓我異族見識到我大唐的赫赫武力,一騎使節定然能讓西北傳檄而定。”

禮部侍郎令狐德棻更是激動的不能自已,有朝廷大軍的支持,禮部的使者定然無往而不利,此乃禮部崛起的最大契機,當下更是不遺餘力的支持。

民部尚書戴胄也是連連點頭,一個閱兵儀式和相對於一場戰爭相比,所需的錢財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而且此舉若能夠一舉控制絲綢之路,對於民部來說,定能獲得更大的收益,如此一來,閱兵式所耗費的錢財,就不值一提了。

墨頓大閱兵的提議,很快得到了滿朝衆臣的支持,哪怕是權萬紀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認,大閱兵可以讓大唐不戰而屈人之兵,此乃極爲契合儒家的仁,他總是反感墨頓,卻不得不承認墨頓這小子的確有幾分本事。

“歷朝歷代皆未有大閱兵之說,此乃我大唐首創,定然可以載入史冊。”顏師古感慨道。

“大唐首創!”李世民頓時怦然心動,那豈不是他要做出前無古人的先例。這對李世民來說,乃是一個不可抵擋的誘惑。

“好,那我大唐就當仁不讓,此大閱兵,兵部需要多久方可籌備完成。”李世民也不禁豪情大發道。

侯君集猛然臉色一正道:“十六衛大軍隨時待命。”

“禮部呢?”李世民轉頭看向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略微沉思道:“回陛下,如今有不少西域各國已經在大唐,但是還有不少西域各國使節未到,若要通知,一來一回恐怕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

“那就以一個月爲限,十月初一,大唐朱雀門下,朕要公開校閱三軍!”李世民神色一動,點頭道。

“遵命!”令狐德棻和侯君集齊聲應道。

房玄齡突然神色一動道:“陛下,此次閱兵若是邀請西南各僚頭領,和西北羌族首領,定然能夠收到奇效。”

李世民雙眼頓時精光一閃,他只想到了利用閱兵,震懾異域各國,卻忽略了在大唐內部也有不少不安定的因素,尤其是西南各僚反叛不斷。

就連墨頓也不得不感嘆,房玄齡的政治智慧,竟然敏銳的察覺大閱兵對大唐內部的穩定的作用。

“傳令下去,讓西南各僚以及西北各部的首領一月之內,到長安城參加閱兵儀式。”李世民強勢道。對於西南各僚李世民可以說是煩不勝煩,如果有哪個部落頭領不來,那是他不識相了,就別怪李世民不客氣了。

“是!”令狐德棻鄭重道。

第二百八十五章 紅十字會第六百七十章 選秀第七百二十六章 別墅新房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域盛會開始第二百三十四章 糧價保護令第五百五十四章 發財了第四百零九章 再回墨家村第四百七十三章 冬季裡的一抹綠色第六百一十章 橫眉冷對千夫指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和平日第二百八十八章 紅十字會正式建立第二章 貧窮的墨家村第七百九十四章 救佛(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歸義王第五百八十二章 三橫五縱圖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思摩可汗第六百八十九章 二次推恩確立第六百五十九章 以鹽化雪第六百五十九章 以鹽化雪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火器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其頓方陣第七百五十張 始是新承恩澤時第七百零一章 旅遊之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全城關注第六百六十九章 清賬第九百六十五章 李淵駕崩第八百四十七章 十萬貫印子錢第六百一十八章 相夫氏一脈第五百五十一章 穩定人心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陰陽家子錢家合作第一千一百八十一 章 突人和漢人之爭第一百七十章 一次性碗筷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女魔頭武媚娘第五百八十七章 牧場之爭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出征高昌第八百四十四章 第二代銀票第八百九十九章 修建渭水大橋第三十六章 賭注和合夥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其頓方陣第三百六十五章 追捧的染髮秘技。第八百二十九章 銀票第五百零七章 八輪馬車第七百九十五章 救佛(四)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師墨長技以制墨第六十三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夜郎自大第四百一十四章 法院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個馬掌故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煙囪火爐和暖氣第一百五十六章 傷口縫合法第三十七章 詩傳長安第九十九章 沈鴻才停職第六百三十一章 若有戰,召必回第五百零四章 祖名君的決定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六百六十一章 冬日裡的溫暖第八百五十七章 墨家vs子錢家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洛陽的反擊第五百二十九章 壓縮乾糧第九百八十一章 合夥股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蜀道難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三策第八百二十八章 匯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履帶式馬車第二百六十九章 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第一千一百章 墨家子必須死(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主也缺錢第六百四十五章 說服西域使者第七百三十章 修橋第一千一百章 墨家子必須死(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活路第一百二十二章 上門踢館第八百九十四章 火爆的婦幼醫院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滑雪而去第六百八十五章 墨家村擴建第十三章 貪婪第八百八十三章 醫家的好消息第五十三章 東窗事發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母子平安第九十九章 沈鴻才停職第四百六十一章 朕之過第七百四十一章 高壓鍋第八百五十二章 長安大盜落網第四百五十章 不負如來不負卿(二)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失敗的軍用墨技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思摩可汗第二百八十章 治理黃河第七十二章 墨家與諸子百家第一千零二十章 高昌事件第一百一十八章 戰勝旱災第一百九十七章 義利之爭第一千零九十章 突厥內鬥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高昌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追擊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城市化建設第三百三十二章 野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金吾不禁第二百四十四章 重稅第八十二章 熱氣球升空
第二百八十五章 紅十字會第六百七十章 選秀第七百二十六章 別墅新房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域盛會開始第二百三十四章 糧價保護令第五百五十四章 發財了第四百零九章 再回墨家村第四百七十三章 冬季裡的一抹綠色第六百一十章 橫眉冷對千夫指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和平日第二百八十八章 紅十字會正式建立第二章 貧窮的墨家村第七百九十四章 救佛(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歸義王第五百八十二章 三橫五縱圖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思摩可汗第六百八十九章 二次推恩確立第六百五十九章 以鹽化雪第六百五十九章 以鹽化雪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火器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其頓方陣第七百五十張 始是新承恩澤時第七百零一章 旅遊之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全城關注第六百六十九章 清賬第九百六十五章 李淵駕崩第八百四十七章 十萬貫印子錢第六百一十八章 相夫氏一脈第五百五十一章 穩定人心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陰陽家子錢家合作第一千一百八十一 章 突人和漢人之爭第一百七十章 一次性碗筷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女魔頭武媚娘第五百八十七章 牧場之爭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出征高昌第八百四十四章 第二代銀票第八百九十九章 修建渭水大橋第三十六章 賭注和合夥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其頓方陣第三百六十五章 追捧的染髮秘技。第八百二十九章 銀票第五百零七章 八輪馬車第七百九十五章 救佛(四)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師墨長技以制墨第六十三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夜郎自大第四百一十四章 法院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個馬掌故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煙囪火爐和暖氣第一百五十六章 傷口縫合法第三十七章 詩傳長安第九十九章 沈鴻才停職第六百三十一章 若有戰,召必回第五百零四章 祖名君的決定第三百三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六百六十一章 冬日裡的溫暖第八百五十七章 墨家vs子錢家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洛陽的反擊第五百二十九章 壓縮乾糧第九百八十一章 合夥股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蜀道難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三策第八百二十八章 匯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履帶式馬車第二百六十九章 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第一千一百章 墨家子必須死(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主也缺錢第六百四十五章 說服西域使者第七百三十章 修橋第一千一百章 墨家子必須死(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活路第一百二十二章 上門踢館第八百九十四章 火爆的婦幼醫院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滑雪而去第六百八十五章 墨家村擴建第十三章 貪婪第八百八十三章 醫家的好消息第五十三章 東窗事發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母子平安第九十九章 沈鴻才停職第四百六十一章 朕之過第七百四十一章 高壓鍋第八百五十二章 長安大盜落網第四百五十章 不負如來不負卿(二)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失敗的軍用墨技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思摩可汗第二百八十章 治理黃河第七十二章 墨家與諸子百家第一千零二十章 高昌事件第一百一十八章 戰勝旱災第一百九十七章 義利之爭第一千零九十章 突厥內鬥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高昌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追擊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城市化建設第三百三十二章 野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金吾不禁第二百四十四章 重稅第八十二章 熱氣球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