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不壽

在天黑前又開始下雨了。

榮箏站在屋檐下,眼見着雨勢越來越大,在屋檐下掛起了一道道的水簾。

如意拿了件青色的披風來給榮箏披上,並勸說道:“奶奶,下雨了,屋裡去吧。”

榮箏有些木然的進了屋。

秋詞已經點亮了油燈,昏暗的屋內有了光亮,頓時覺得溫暖了起來。

身上有些懶懶的,她在自己房裡用的晚膳,沒有再去任何地方。

如意和秋詞都感覺有些奇怪,她們奶奶下午從郡主那裡回來後,一直閉口不言,神情也有些木呆滯。添了飯就吃,給個枕頭就睡。和上午時的笑語盈盈完全變成了兩個人。莫非下午發生了她們不知道的事?

如意和秋詞面面相覷。

“奶奶是不是病又添重呢?”

秋詞搖頭道:“不大像啊,我們給添的飯奶奶都吃得乾乾淨淨了。說不定有什麼重要的事奶奶不願意告訴我們。”

雨聲潺潺,榮箏靜靜的躺在牀上,隔着雨聲,丫鬟們說話的聲音到底聽不大真切。她雖然臥在牀上,可是腦海裡卻一直重複着下午她在門口看見的那一幕幕情景。她胸口怦怦的跳着,爲什麼身邊人就沒發現過這事不對勁呢?她永生也忘不了崔尚州看郡主的眼神。在她幼年的記憶裡,她父親也總是這樣看她母親,如今嫁到沐家來,沐瑄也曾幾次用那樣的眼神看過她。

榮箏想起了以前的事,當初她剛新婚,崔尚州來山莊做客,就他們四人一起吃飯。她至今還清楚的記得崔尚州眼中流露出的落寞之情。這份落寞和他的這份見不得人的情意有關吧?

她終於知道了爲何她三番五次的給崔尚州製造機會,讓他去私下裡見十五娘他卻總是推脫。也終於知道了爲何即使沐瑄不在山莊他也總是以各種理由出現,也明白了他對郡主的病情異乎尋常的擔憂。這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溫柔,儘管他那麼小心翼翼。

可是在他對一個女人那溫情脈脈,情意繾綣的時候,爲何扭頭卻和別的女人定了親?將來十五娘要是知道此事了,受委屈的不還是十五娘?榮箏替十五娘感到抱不平。一面是她的閨中好友,一面是她的姑姐。她到底該站在哪邊?

突然心裡又一想,這些年來,難道郡主就對崔尚州的情意一點也沒領會到嗎?當他總是以各種理由出現在身邊時,難道郡主就從來沒有懷疑過?郡主青春守寡,聽沐瑄的口氣似乎不打算再醮了。會不會因爲崔尚州的關係她才選擇了孤獨終身?

心中的這些疑惑,一時也找不到答案。崔尚州給她帶的話,雖然給她吃了一劑定心丸,但她卻因爲別的事並沒有睡好。

第二天榮箏去見郡主的時候,心情已經十分的平復了。關於郡主的心思她不敢去猜測,後來甚至故意在郡主面前提了幾件關於崔尚州的事,郡主言語都很平常,似乎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情愫在裡面。榮箏暗道,或許這只是崔尚州的單相思了。

她們在雲臺寺住到二十六這一日的時候,就打算回山莊去了。來的時候一身輕便,走的時候廟裡送了她們滿滿一車東西,全是些時令菜蔬,都是廟裡自家菜園子出的東西。什麼早下來的茄子呀、辣椒呀、還有芹菜、萵筍……

端惠並沒有拒絕這份樸實的好意,向淨塵師太道了謝。

淨塵師太說:“盛夏的時候希望郡主能來我們廟裡消暑。到時候再和郡主一起研討制香的事。”

端惠含笑道:“好,伏天的時候我們再來。這些日子打擾了,這就告辭。”

淨塵師太送了端惠上轎。榮箏的轎子跟在端惠的後面,知世見她走了還有些捨不得,偷偷的抹着眼淚。榮箏微笑着向她揮手。

她坐在轎裡,把崔尚州和郡主的事拋在了腦後,心想回去後該好好的着手沐璟的那件事了。既然確定他的手伸不到軍營裡,那麼荷包的事就大有蹊蹺。她要詳細的查個明白。

這些日子裡她抄寫了不少的經卷,如今心中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沐瑄能夠平安回來。

等到落轎時,榮箏還是被如意給叫醒的。

她揉揉眼睛,心道自己怎麼就睡着了。她先回了清音館,當下房裡服侍的丫鬟和僕婦們都來拜見過。榮箏懶洋洋的擺擺手。

“這些天可有什麼人什麼事找我?”

浮翠笑道:“奶奶莊上的人來過一次,奴婢說奶奶去雲臺寺了,要過些時日纔回來。他們什麼也沒說就回去了。還送了不少的東西。就魚都有幾十斤,如今都養在我們這邊的河裡。”

榮箏點點頭。

“聽說榮老爺回汴梁了,奶奶打算什麼時候回去呢?”

“爹爹回來呢,那自然得回去。明天吧,明天再動身,還有別的事沒?”

浮翠臉上的笑意漸漸的收了回去,輕聲道:“奶奶,崔七爺死了。”

榮箏還以爲自己耳朵出了問題,聽錯了話,又追問了句:“你說什麼,誰死呢?”

“就是崔七爺啊!”

“怎麼會?!好端端的一個人,怎麼會突然說沒就沒了,到底出了什麼事?怎麼死的?什麼時候的事?”榮箏驚詫萬分,前些天還好好的一個青年,怎麼突然就沒了。說什麼她也不相信。

浮翠道:“二十三那天崔家的人來山莊報的喪,聽說是二十一晚上沒的。據說是出了什麼意外。報喪的人是崔家的一個下人,說得不太清楚。因爲郡主和奶奶都不在家,也就沒有細問。”

二十一晚上?不就是崔尚州那天來雲臺寺回去後發生的事?榮箏再也坐不住,她也來不及喝茶歇息,提了衣裙就往錦繡院而去。

錦繡院靜悄悄的,廊下一個丫鬟僕婦也沒有。榮箏徑直去了端惠的宴息寺。也沒人給她通報,榮箏在簾外聽見了屋內傳來了低低的哭泣聲,榮箏心裡一緊,自己撩了簾子就跨了進去。

端惠郡主坐在小圓桌旁,手裡捏着帕子,不住的擦着眼淚。跟前陪伴的是陳氏和丹橘。看樣子郡主也是才知道的消息。

“郡主!”榮箏有些失神的叫了一聲。

端惠紅着眼看了她一眼,道:“你也聽說了吧,好端端的一個人,怎麼突然就沒了。”

“郡主,請節哀。”

端惠一邊流淚,一邊說:“我已經派人去弔唁了。怎麼也不會想到前幾天竟然是最後一次見到他。對了,他是君華最好的朋友,這事不能瞞着君華,快快讓人給君華捎信。”端惠對陳氏吩咐着。

陳氏忙答應着去辦。

榮箏陪在端惠身旁,擔心端惠因爲太過傷心影響身體。撇開崔尚州的情愫不說,他們是一處長大的,郡主待崔尚州也向來親厚,她也不好勸郡主不要太難過。畢竟是生死大事。

端惠的眼淚就沒有幹過,甚至還拉着榮箏的手道:“阿箏,小七和我們一起長大,在我的心裡,他和君華都是我的弟弟。以前的時候他還喊我姐姐,如今長大了,他不肯再叫我姐姐,見了面也十分的拘謹。連看也不敢看我。我還向他抱怨來着。這一輩子,我再也無法讓他叫我一聲姐姐了。”

郡主說着,榮箏也覺得心酸,眼裡已經有了淚水。或許終究是因爲身份懸殊的關係,崔尚州選擇了掩藏自己的情意,可是他再沒有說出口的機會。對面這個女人到死也不會知道曾經有個男子那樣的把她放在心上過。

“他就這樣走了,留下十五娘該怎麼辦?聽說都要準備商定婚期了,十五娘不就成了望門寡。可憐她年紀輕輕的。”

端惠說起十五娘,讓榮箏心裡一刺,是啊,這場悲劇裡還有個傷心的角色。十五娘該怎麼辦?

黃昏的時候,端惠遣去崔家弔唁的人回來了。同時也打聽到關於崔尚州亡故的具體事件。“小的向崔家人打聽過,聽說崔七爺二十一那天傍晚馬翻到了坑裡,被有毒的樹枝刺到了。等到大夫來看傷勢的時候才知道毒液已經沁入到了五臟六腑,已是無力迴天。聽說七爺是三更天走的。”

端惠和榮箏都聽着一愣一愣的。

“是什麼樹枝毒性那麼強?”榮箏覺得這事太過於古怪。

那人道:“這個小的就沒有多問。崔家四太太這幾天都臥病不起,聽說都是大太太和長史大人在幫忙打點七爺的身後事。四老爺只怕還不曉得了。一家子愁雲慘霧的,小的也不方便過多的打聽。”

端惠道:“辛苦你跑這一趟。沒什麼事了,你下去歇着吧。”

端惠捏着帕子擦拭着剛剛滾落出的眼淚,她和榮箏道:“我這個身份也是個累贅,是不方便露面的。你明天替我跑一趟,去給小七他上炷香,替我奠杯酒。替我慰問一下閔氏,也全了這些年我們的情誼。”

榮箏原打算明天回孃家,但突然出了這樣的事,回去的事只好暫且擱一擱。她看了郡主一眼,暗道,崔尚州心裡裝着這個女人,這個女人卻連最後一程也沒辦法去送他。她無法勸郡主親自跑一趟,她擔心郡主看見崔尚州的棺木悲痛加重,怕加劇郡主的病情。死去的那個人也不會希望看見這一幕。

“那明天早飯後我就動身。”

端惠轉身去了佛堂,跪了一個時辰,誦了幾十遍的《往生咒》希望崔尚州能夠早登極樂。

第二日一早,榮箏換了身月白色的衣裙,頭上的首飾全部都換上了素白銀器。坐了轎子就往崔家而去。

這是她第一次去崔家,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情形下。

因爲是英年早夭,所以氣氛顯得格外的沉重。接待她的是崔大太太。榮箏打量了崔大太太一眼,只見她一身杏白色的衣裙,挽着圓髻。看上去四十幾歲的樣子。

“郡主知道這事十分悲痛,加上她身體也欠安。不好來回折騰,所以遣了我來送送崔七爺。請大太太節哀。”

崔大太太紅腫着雙眼道:“家門不幸,四房這一下子就絕了嗣了。”

榮箏找不到更好的話來安慰,也跟着抹了一回眼淚。崔大太太帶着榮箏去了崔家的祠堂。掛着孝幔,地上灑着紙錢。崔家也請了一班和尚來念經給崔尚州超度。

榮箏總覺得猶如在夢中一般,就是看見了崔尚州的棺木仍不敢相信他躺在裡面。那樣鮮活的一個人,還全心全意的替棲霞山莊裡的人辦事,重情重義的一個好男兒說死就死了。榮箏想起了第一次見到崔尚州時的情形。那次沐瑄掐着她的脖子,是崔尚州開口讓沐瑄放了她,這些年來她心中一直對崔尚州十分的感激。

她肅穆的在崔尚州的靈前上香,奠酒。思及往事不免落了一番的熱淚。

祭拜完畢後,她這才留意到跪在孝幔後面的一個渾身披麻戴孝的一個小男孩,約莫五六歲的樣子,一直低着頭。或許是感覺到有人在看他,他也擡頭看了眼榮箏。榮箏瞧清楚了他的長相,圓圓的小臉,還帶着嬰兒肥,眉清目秀的。

崔大太太請榮箏去前面的屋子休息,丫鬟捧出了茶果招待榮箏。

榮箏將心裡的疑惑及時的問了出來:“才我看見棺木旁跪着個孩子,是誰?”

崔大太太對榮箏的詢問一點也不感到意外,這些日子前來弔唁的人詢問的就不少,她沉聲解釋道:“是我們家老五的孩子,現在過繼到了小七的名下。這孩子將來繼承四房的香火,給小七捧牌位。”

榮箏心裡一顫,暗道這樣的事她不是沒聽說過。前世廖顯家舅舅的兒子因爲早逝沒有留下兒子,也是從遠房過繼了一個承嗣的。

崔大太太問候了郡主,又關心的郡主的身體,問吃什麼藥。榮箏都一五一十的答了。

崔大太太嘆息說:“等到小七入土爲安後,我再去山莊給郡主請安。”

榮箏道:“什麼時候去都行,先把這邊的事處理好吧。”她坐了一會兒就說要去看望閔氏。

崔大太太便讓丫鬟送她過去,因爲時不時的有人來弔祭,她一時半會兒也走不開。(。)

第140章 警示第105章 捉拿第3章 回訪第110章 出遊第155章 託付第90章 出手第78章 綠翹第174章 出氣第132章 琴瑟第177章 辜負第98章 籌劃第122章 添丁第12章 安頓第126章 棋子第177章 辜負第41章 觀音誕第124章 父子第96章 維護第130章 認親第124章 父子第75章 求準第174章 出氣第174章 出氣第9章 大相國寺第76章 心字成灰第69章 拒親第156章 掂量第146章 佳節第152章 春痕第8章 團圓第123章 允婚第141章 宮宴第51章 侍疾第55章 相中第44章 道謝第25章 枝節第45章 探望第2章 南柯一夢第160章 齷齪第183章 陪伴第90章 出手第14章 滿意第90章 出手第139章 幡然第88章 妥協第102章 紀家第37章 齊府第142章 插曲第50章 撞破第88章 妥協第93章 赴宴第108章 堅持第125章 定下第186章 添堵第62章 家人第21章 口風第59章 困窘第67章 奔走第47章 長者賜第134章 叵測第106章 回去第184章 升遷第164章 情深第15章 警示第148章 求親第82章 通房第90章 出手第47章 長者賜第127章 不安第134章 叵測第169章 擔驚第60章 指派第119章 雅事第27章 疑點第183章 陪伴第22章 籌謀第18章 詩會第43章 回來第98章 籌劃第129章 大婚第93章 赴宴第146章 佳節第132章 琴瑟第108章 堅持第107章 始提親第151章 賞花時第162章 直覺第65章 法事第177章 辜負第172章 撕破第188章 座上賓第69章 拒親第142章 插曲第188章 座上賓第45章 探望第118章 坐不住第108章 堅持第45章 探望
第140章 警示第105章 捉拿第3章 回訪第110章 出遊第155章 託付第90章 出手第78章 綠翹第174章 出氣第132章 琴瑟第177章 辜負第98章 籌劃第122章 添丁第12章 安頓第126章 棋子第177章 辜負第41章 觀音誕第124章 父子第96章 維護第130章 認親第124章 父子第75章 求準第174章 出氣第174章 出氣第9章 大相國寺第76章 心字成灰第69章 拒親第156章 掂量第146章 佳節第152章 春痕第8章 團圓第123章 允婚第141章 宮宴第51章 侍疾第55章 相中第44章 道謝第25章 枝節第45章 探望第2章 南柯一夢第160章 齷齪第183章 陪伴第90章 出手第14章 滿意第90章 出手第139章 幡然第88章 妥協第102章 紀家第37章 齊府第142章 插曲第50章 撞破第88章 妥協第93章 赴宴第108章 堅持第125章 定下第186章 添堵第62章 家人第21章 口風第59章 困窘第67章 奔走第47章 長者賜第134章 叵測第106章 回去第184章 升遷第164章 情深第15章 警示第148章 求親第82章 通房第90章 出手第47章 長者賜第127章 不安第134章 叵測第169章 擔驚第60章 指派第119章 雅事第27章 疑點第183章 陪伴第22章 籌謀第18章 詩會第43章 回來第98章 籌劃第129章 大婚第93章 赴宴第146章 佳節第132章 琴瑟第108章 堅持第107章 始提親第151章 賞花時第162章 直覺第65章 法事第177章 辜負第172章 撕破第188章 座上賓第69章 拒親第142章 插曲第188章 座上賓第45章 探望第118章 坐不住第108章 堅持第45章 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