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百年大計

既然決定留在揚州以身爲質了,沈萬三少不得要跟兒子多叮囑一些,父子倆秉燭而談,一直聊到了天色發亮,纔打着哈欠各自睡下。

同一個晚上,同樣徹夜未眠的,還有朱重九和羅本、黃老歪、徐達、餘常林等淮揚系的一衆核心,傍晚時分,沈富突然承諾的那幾十萬石糧食,給大夥面前突然推開了一扇窗,讓他們驚喜地看到,在短時間內,糧食危機有了解決的希望,雖然光倚靠大膽的商人,從南洋海運糧食來,終不是個長久之計,但緩過這口氣之後,淮揚商號就可以自己組建船隊,從海門港直接南下占城,而一旦王克柔和張士誠二人在江南站穩腳跟,也可以源源不斷地將糧食送過來。

這就讓淮揚各地的今後發展有了保障,也讓朱重九先前給大傢伙勾畫的的種種藍圖,不再是沙灘上的樓閣,否則,即便淮安軍再驍勇,大總管府依靠出賣火炮和玻璃等物換回來的財富再多,一旦糧食供給長期短缺下去,整個淮揚地區也將被萬劫不復,畢竟,金銀和火炮不能當飯吃,再勇敢的將士也不可能餓着肚皮去跟敵人打仗。

而糧食這東西,一方面屬於不可或缺之物,另外一方面,卻是附加值最低的交易物,經歷過原始水車和鍛錘等東西衝擊的大總管府衆核心,都清楚地明白這一道理,一把在市面上能賣到四、五百文的夾鋼鐵鍬,在小型水錘的鍛打下,只需要三五個呼吸時間就能成型,而四、五百文,在正常年景下,足以買到一石米。

一畝水稻,最好年景時的產量不過才四石,一家農夫在屬於自己的十畝土地上忙碌一整年,交完了各類賦稅之後,在官府極度廉潔的情況下,能落到手中的,不過是二十餘石米,而一個將作坊的學徒利用小型水錘,每個時辰至少也能打出三十把鐵鍬來,甚至連汗都不會出。

換句話說,在雙方都處於理想狀態下,一個鐵匠學徒每個時辰能給大總管府賺到的錢,相當於一家農夫在地裡忙活一整年,而十石米運到數百里之外,人吃馬嚼,至少得損失一成,十把鐵鍬被商販拎在手裡,卻可以輕鬆上路,在幾百裡外重量不減分毫。

能在淮揚大總管府內,坐上一局之首的,誰都不是傻子,相關的賬目算得非常清楚,先前之所以紛紛站出來勸阻朱重九,是因爲擔心他蓋空中樓閣,而如今,糧食這塊地基終於有了着落,先前的所有反對理由,就必然不攻自破。

“老夫,老夫看來是真的老了,你們說這些,老夫不懂,也從沒經歷過,老夫儘量不扯你們這些晚輩後腿便是。”逯魯曾推了下鼻樑上的玳瑁架子老花鏡,喟然長嘆,自從孫女婿朱重九把此物給了自己之後,老進士眼前世界一下就明亮了數倍,原本看不清楚的東西,現在都毫末必現。

淮揚大總管府下面的八局一院,祿家已經掌握最重要的吏,和最有長遠影響力的學,佔了九分之二,大總管的後宮,到目前爲止,也只有自家孫女一個,如此大的影響力,自己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孫女婿有些事情做得過了,就盡力勸他一勸,如果他的確有自己的理由和打算,祿家又何必通過公開唱反調的方式彰顯自己的存在,那既不是做皇親國戚的道理,也不是做臣子的道理。

“把正對着沙洲那段江灣都畫出來,像先前在淮安那樣,做一個獨立的工坊區,倒也合適。”比起逯魯曾來,蘇明哲更是對朱重九亦步亦趨,他學問一般,能力也有限,能始終佔據大總管府長史位置,並且始終緊握正淮揚地區的錢袋子,完全靠的是資歷和忠心,所以非但自己從不給朱重九添麻煩,發現有誰敢添麻煩,還會毫不猶豫地撲上去,咬得對方遍體鱗傷,“以前在淮安時,臣等就有畫片兒辦作坊的經驗,如今照搬過來,不過是放大了一些,容納了工坊更多了一些而已,無論是資金,還是人手,都不成問題。”

“如果在江灣那邊,修一座新城的話,將來萬一有事,江灣與揚州,就可以互爲犄角!”參軍陳基的話一向不多,但每次都頗有見地,總是能讓人眼前一亮。

徐達立刻接過他的話頭,大聲補充道:“如果能組織災民,挖一條水道,將運河與江灣勾連起來就跟更好了,工坊裡所有出產,都可以直接從水路運回揚州入庫,而萬一江灣那邊傳來警訊,揚州城內立刻就能從水路調兵過去。”

“挖水道和修新城的事情,就包在在下身上。”知府羅本看了一眼蘇明哲,很小心地迴應,“只要蘇主事能保證錢糧充足,揚州城內的閒人有的是。”

“只要大總管一聲令下,工部,工局上下,將全力以赴,如果,如果屆時,屆時扯了大夥後腿,就,就唯,唯小,小人是問。”已經改名叫做黃正的黃老歪,結結巴巴地表態,從一屆工頭躍居一局主事,他比任何人都心懷忐忑,總覺得萬一因爲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而耽誤了大總管的事情,自己就是淮安軍的千古罪人,就是死上一百次,也其罪難贖。

非但是他,眼下整個工局內的所有官吏,以及各家工坊內的所有管事、工頭,心裡的想法都差不多,在幾個月,最遠不過一年半之前,大夥還都不過是個下賤的匠戶,甭說衣食無缺,連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從沒得到過,上邊隨便一句話,就能讓自己連人帶家眷都得背井離鄉,像貨物一樣轉來轉去,而在朱總管這裡,大夥兒卻得到了豐厚的報酬,做夢都想不到的自由,還有別人發自內心的尊敬,敢問,他們還有什麼道理不全心全意爲淮揚大總管府,爲淮安軍傾盡全力。

要知道,眼下官辦作坊裡的學徒,每月的工錢也已經漲到了兩吊,只要挺過了那看似嚴厲的試用期,這碗飯就差不多能吃一輩子,說媒的人就能踏破門坎兒,而萬一讓韃子兵打過來,眼前一切就都瞬間化爲烏有,家產、地位、尊嚴,還有老婆孩子,全都變成了征服者的戰利品,他們將再度成爲一羣奴隸,一羣蒙上眼睛就幹活幹到死的蠢驢。

“下官已經給縣、府兩級學堂,找好了教諭,只待校舍乾燥下來就能正式開課。”雖然貴爲朱重九的岳父,祿鯤在衆人面前,卻守足了規矩,從不擺什麼外戚的架子,“此外,高郵、泰州和興合等地的縣府兩級學堂,也安排得力人手去恢復了,還有,滁州毛總管那邊,也寫信來,請大總管府派人去恢復教化,下官今天傍晚剛收到信,還沒來得及向大總管請示。”

毛貴拿到了小半個揚州路的膏腴之地後,內心裡頭一直很過意不去,所以千方百計地試圖拉近與淮揚大總管府的距離,非但政令方面,總是照搬照抄揚州,現在,居然連後備人才的培養權力,都直接讓了出來。

既然毛貴已經做到了這個份上,朱重九再推三阻四,就顯得矯情了,因此想都不想,將大手一擺,笑着吩咐,“直接答應他,沒問題,但是給學生的錢糧和衣服,他自己出,等這屆科舉結束,您就可以着手幫他做起來。”

“下官遵命。”逯樑拱了下手,大聲答應,有道是,端誰的碗,念誰的情,滁州那邊學子的補貼錢糧由毛貴出了,人情自然就是毛貴自己的,淮揚這邊只是幫着搭了個架子而已,並沒趁機撈取任何好處。

“除了仿照大宋舊制,開設縣、府兩級學堂之外,蒙元那邊曾經開過的社學,也儘快在城裡邊辦起來。”朱重九從來沒想過讓任何人輕鬆,想了想,繼續吩咐,“就叫做小學便是,不發米糧和衣服,,每天中午的時候,學校可以免費提供一頓飯,開設語文、數學兩科,前者負責開蒙,後者負責讓孩子們能學會數數和算帳,這樣,待小學結了業,就可以進入縣學就讀,縣學結了業,便可以參加科舉,擇優者進入各地官府,落選者繼續去府學回爐,如果讀書讀得煩了,淮揚商號裡邊,他們自己也可以找到個合適位置。”

“這兒”步子跨得一下有點兒大,祿鯤琢磨了好一陣兒,纔跟上了他的思路,“大總管的意思是,任何人的孩子,只要想讀,就可以去讀,讀那個小學開蒙,。”

“是。”朱重九點點頭,大聲確認,“需要錢糧的話,儘管去蘇先生那邊拿,三個月之內,戶局必須保證,每個縣城裡頭,都有一個小學給我辦起來,我估計一開始願意送孩子讀書的人不多,但一旦有人嚐到了甜頭,學生慢慢就會多起來,此外,揚州和淮安兩地,不妨把小學辦得大一些,學校建成之後,各級官吏的孩子,包括工坊所有正式工匠的孩子,只要年齡沒超過十四歲,並且沒讀過私塾的,都必須給我去小學讀書,誰要是敢讓孩子繼續在家裡野着,或者去當小工賺錢,不用上報,各級主事給老子直接開革了他。”

“多謝都督恩典。”沒等祿鯤回話,蘇明哲和黃老歪兩人,已經雙雙跪了下去,大禮參拜,都是從社會最底層爬出來的,他們知道自家的苦,以往編外小吏和工匠的孩子讀書,即便送足了束蓨,那些私塾先生,也會冷眼相看,無他,當爹的地位低,當孩子也被人看輕而已,而如今,大都督開辦小學,卻點明瞭官吏和工匠的子弟必須入學,這裡邊所包含的教化提攜之恩,當爹的就是粉身碎骨,也報答不完。

“起來,起來,不早就說過麼,咱們淮安軍,不興跪拜之禮。”朱重九被二人的動作嚇了一跳,趕緊伸雙手去攙扶,“早就該做的事情,只是以前四面受敵,沒功夫也沒那份財力考慮這些罷了,如今好不容易緩過一口氣了,總不能讓大傢伙的孩子繼續做睜眼瞎。”

“都督,都督,嗚,嗚嗚,嗚嗚!”蘇明哲還好,激動了一會,心情也就平靜了下去,黃老歪卻拉着朱重九的手,眼淚成串成串地往下掉,士之子恆士,商之子恆商,工匠之子,這輩子也只能做工匠,此乃流傳了幾百年的規矩,誰都早已認了命,沒想到,自己孫子輩,居然還有學識字,學算賬,還從科舉考官做的那一天。

“本都督不光會讓他們讀小學。”見了黃老歪泣不成聲的模樣,朱重九心裡也很感慨,拍了拍他,繼續大聲宣佈,“還可以去考縣學,縣學結業之後,如果想繼續讀府學就繼續,如果不想讀了,欲子承父業,咱們到時候還可以專門設一個百工技校,眼下工坊裡的各種手段,他們都可以學去防身,到時候你可別像現在這樣,動不動就藏私,該教的本事,全都給我拿出來。”

“小人,小人絕對不敢。”黃老歪立刻紅了臉,抹着眼淚,大聲承諾,“小人,小人以前是不懂事,自從被都督說過一次之後,就完全改了,不信,不信您可以下去查。”

“不必查了,我信你便是。”朱重九笑了笑,輕輕擺手,黃老歪眼界窄,在工坊做主事的時候,就老藏私,升任百工局主事之後,毛病也沒見得如何好轉,但人都不是完人,他沒必要吹毛求疵,況且這時代師父教徒弟時藏私乃是傳統,一時半會兒根本改不過來。

只有像後世那樣,讓技校遍地開花,也許才能徹底扭轉這些陋習,而無論是技校、縣學,還是正在籌備中的講武堂,都是淮揚大總管府未來的根基,雖然以目前的辦學能力,這些學校,頂了天能達到後世初中水平而已,但等有了一千初中生,他就能將淮揚各地的基層官吏,以及淮安軍中的中低級將佐,徹底替換一個遍,屆時,整個淮揚地區的支撐體系,都將牢牢打上新時代的印記,那些舊時代士紳培養出來的讀書人,要麼徹底融入,要麼被淘汰出局,沒第三條道路可選。

第51章 討伐(下)第279章 膛線第128章 宿將 VS 乳虎(上)第221章 揚州總管第64章 苗軍(上)第269章 沈萬三(下二)第50章 打草谷第8章 因果第84章 等待(上)第20章 逆鱗第3章 我在哪第182章 拉朽(中)第25章 備考(下)第289章 天算(下)第5章 漸近線(上)第94章 無題之二第76章 處州(中)第303章 黃河賦(下)第83章 激流(下)第14章 紫微(上)第189章 彈指第98章 一塌糊塗第2章 朱老蔫第44章 怪圈(下)第115章 歪批楚漢第248章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下一)第143章 間隙第89章 抉擇(下一)第268章 沈萬三(下一)第23章 備考(上)第202章 華夏(下)第274章 殷鑑第141章 完勝第311章 黃河賦(下)第51章 後路(中)第78章 不明覺厲第152章 生意第8章 觀星(中)第49章 先鋒(上)第54章 家國天下(中)第53章 點將(中)第53章 家國天下(上)第265章 水滸第1章 春來(上)第114章 逯魯曾之邀第147章 捉襟見肘第23章 登陸第91章 遇敵第124章 徐達第17章 清洗(中)第231章 雙刀王弼第65章 蓄勢第14章 紫微(上)第149章 斯文第84章 華夏通寶(下一)第47章 渡河(中)第80章 獠牙(上)第88章 抉擇(中)第95章 水太涼第173章 江山如此多驕第45章 較量(中)第224章 血債(下)第45章 怪圈(下)第50章 先鋒(中)第66章 關係(中)第76章 處州(中)第32章 與子偕作第128章 宿將 VS 乳虎(上)第57章 歷史的塵埃(上)第22章 收心第8章 因果第199章 盟約(上)第10章 暗戰(下)第37章 文明(下)第37章 年關(下)第13章 道義(下)第17章 血祭(下一)第6章 霧起第76章 黃雀(中)第254章 死亡陰影第218章 大勝第7章 左軍都督第84章 遠謀(上)第34章 定計第74章 局中第295章 警訊(下)第47章 背叛(中)第46章 渡河(上)第96章 迎新(下)第44章 黃老歪第261章 武學(上)第41章 轉身(下)第49章 先鋒(上)第218章 大勝第10章 不適應第76章 時間緊迫第58章 歷史的塵埃(中)第55章 無德輪迴第35章 年關(中)
第51章 討伐(下)第279章 膛線第128章 宿將 VS 乳虎(上)第221章 揚州總管第64章 苗軍(上)第269章 沈萬三(下二)第50章 打草谷第8章 因果第84章 等待(上)第20章 逆鱗第3章 我在哪第182章 拉朽(中)第25章 備考(下)第289章 天算(下)第5章 漸近線(上)第94章 無題之二第76章 處州(中)第303章 黃河賦(下)第83章 激流(下)第14章 紫微(上)第189章 彈指第98章 一塌糊塗第2章 朱老蔫第44章 怪圈(下)第115章 歪批楚漢第248章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下一)第143章 間隙第89章 抉擇(下一)第268章 沈萬三(下一)第23章 備考(上)第202章 華夏(下)第274章 殷鑑第141章 完勝第311章 黃河賦(下)第51章 後路(中)第78章 不明覺厲第152章 生意第8章 觀星(中)第49章 先鋒(上)第54章 家國天下(中)第53章 點將(中)第53章 家國天下(上)第265章 水滸第1章 春來(上)第114章 逯魯曾之邀第147章 捉襟見肘第23章 登陸第91章 遇敵第124章 徐達第17章 清洗(中)第231章 雙刀王弼第65章 蓄勢第14章 紫微(上)第149章 斯文第84章 華夏通寶(下一)第47章 渡河(中)第80章 獠牙(上)第88章 抉擇(中)第95章 水太涼第173章 江山如此多驕第45章 較量(中)第224章 血債(下)第45章 怪圈(下)第50章 先鋒(中)第66章 關係(中)第76章 處州(中)第32章 與子偕作第128章 宿將 VS 乳虎(上)第57章 歷史的塵埃(上)第22章 收心第8章 因果第199章 盟約(上)第10章 暗戰(下)第37章 文明(下)第37章 年關(下)第13章 道義(下)第17章 血祭(下一)第6章 霧起第76章 黃雀(中)第254章 死亡陰影第218章 大勝第7章 左軍都督第84章 遠謀(上)第34章 定計第74章 局中第295章 警訊(下)第47章 背叛(中)第46章 渡河(上)第96章 迎新(下)第44章 黃老歪第261章 武學(上)第41章 轉身(下)第49章 先鋒(上)第218章 大勝第10章 不適應第76章 時間緊迫第58章 歷史的塵埃(中)第55章 無德輪迴第35章 年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