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孫可望經略荊州

荊州城又稱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後置江陵縣,作爲縣城而得名。

其後兩千多年裡,江陵作爲地名,歷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

歷史上荊州除了做過楚都外,不少諸侯小國,如南齊、後梁、荊南等割據政權,都曾都於此地。

在明代,荊州只是一個府城,不過規格卻遠勝於一般州府。

荊州整座城池周長近二十里,城牆寬厚堅固,高三丈以上,是湖廣僅次於襄樊、武昌,可以與長沙比肩的堅城。

在張獻忠入川后,孫可望就成了湖廣西軍的最高指揮,行事不用事事向張獻忠稟報,能夠做他想做的事情。

歷史上孫可望主政雲南、貴州兩個弱省,卻養兵二十餘萬,同佔據天下九成的清廷對抗多年,甚至一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局面。

可以說,要不是他心太急,使了昏招,自己挑起內訌,結局不至於那麼悲慘。

相比於張獻忠,孫渴望對於打劫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並不是太感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經略一方,積蓄實力。

孫可望與張獻忠不同,他是讀過一些書的,自是知道,歷史沒有流寇坐天下的例子,想要坐天下,就必須要改變流寇的習性,穩固根基,開始向政權轉化。

去歲李自成的失敗,更是讓孫可望,更加堅定了心裡的想法。

在張獻忠入川后不久,孫可望便對西軍原有的策略改弦更張,停止“打糧”、“追餉”的策略,開始轉爲申明軍紀,禁止荊州西軍繼續劫掠,轉爲經略一方。

正好這時,明軍收復武昌後,停止了對西軍繼續用兵,便給了孫可望實驗自己想法的外部環境。

從1643年底,孫可望便將西軍所轄州縣的田畝,劃分爲營莊,每莊都由一名西軍小校管理,營田給予百姓耕種,田賦他得四分,民得五分,田主得一分。

百姓如果是種自己的田,就能得六分,種地主家的地也能得五分。

雖說這個賦稅比例比較重,但湖廣水系發達,田畝肥沃,一年兩熟,產量遠勝北方,百姓交得多,收穫也多,還算能夠承受。

而除田賦外,孫可望不再徵收人頭稅和其它種內繁雜的賦稅,因而百姓的負擔並沒有增加多少,反而有所減少,對西軍並不排斥,甚至比較歡迎。

荊州地區,唯一對孫可望不滿的是地主士紳,他們不能收取高額佃租,只能固定收一成,但是畢竟還有得收,便也減少了敵對的情緒。

孫可望這些舉動,很快就使得西軍,在荊州地區,站穩了腳跟。

在西軍佔據荊州之初,西軍四處打糧,把百姓剩餘的糧食無條件的搶走,便打擊了百姓耕作的積極性,都不願意耕種,或者不再驚心打理田地。

孫可望實行分成制,嚴明軍紀後,百姓只要將糧食種出來,便能收貨至少五成糧食,並且沒有地主和苛捐雜稅的盤剝,百姓能看到確定性的收益,積極性立時提高。

去歲一年中,荊州附近區域的兩季糧食,都是大豐收,產糧比往年還高出許多,令西軍大受鼓舞。

這時孫可望在荊州經略近兩年,西軍糧食供給,便已經有了穩定的來源,城中甚至儲存了不少餘糧。

除此之外,孫可望還在城中打造不少兵器和衣甲,使得荊州西軍的實力,明顯增強。

看見自己經略的成果之後,孫可望便去信成都,告知大西皇帝張獻忠,希望他能儘快控制全川,然後給他調撥一支人馬過來,準備大幹。

荊州地區,在他的經略之下,變得穩定後,孫可望自然不會只滿足於在荊州種地,他已經將目光投向整個湖廣。

不過他自身實力不足,所以只能等待機會,期待張獻忠將艾能奇或是李定國調到湖廣來。

只是他沒想到,他還沒有等來四川的西軍,湖廣的明軍卻搶先對他下手了。

這時他便只能一邊準備荊州的城防,一面派快馬入川,然後在通知馮雙禮,務必要守好夷陵州,不能讓明軍將他同四川的聯繫斬斷。

這日,一身土黃色鎧甲的孫可望,正在城池上巡視,看着西軍士卒們準備滾木礌石,安排弓矢,製作拋石機,積極備戰,嚴陣以待。

這時孫可望在城上巡視一遍,然後站在城樓,遠眺江面,笑着對衆將道:“何騰蛟這次起十萬人馬,就想攻打荊州,他未免太小看孤王了!”

張獻忠稱帝后,孫可望作爲四養子之首,便被封爲了平東王。

想高義歡在豫南掙扎許久,左右被人嫌棄,實力比孫可望還強,目前還只是一個搖搖欲墜的大順魏候。這人比人,真是不能比,高義歡是沒有機會,不然他都想認個乾爹了。

旁邊部將馬維新笑道:“大王,明軍若來攻城,我們正好以堅城挫敵,一旦皇帝發兵過來,咱們正好擊敗明軍,然後乘勢奪取湖廣。”

wWW¤тt kдn¤¢ ○

孫可望斜眼看他一眼,心裡有些不快,就你聰明,搶本王的說辭,不過他臉上卻笑着點了點頭,“何騰蛟集結重兵來攻荊州,湖南人馬被抽調一空,孤王若是擊敗他,再取湖廣,必然如同摧枯拉朽!”

這時他正說着,一艘哨船卻忽然使到水門外,大喊道:“快開門,我有緊急軍情要稟報大王。”

孫可望正好在城頭,一將立刻探身出城道:“帶上來!”

不多時,一名西軍小校被帶到孫可望身前,單膝稟報,“啓稟大王,卑職發現明軍船隊停在公安不動,數萬人馬卻走陸路,繞過荊州,望夷陵而去。”

這話一處,幾名西軍將領臉上一驚,馬維新立時急道:“大王,夷陵乃是我們與四川聯繫的通道,萬不能有失啊!”

孫可望瞪了他一眼,孤王不曉得麼,用得着你大驚小怪,駭孤一跳。

孫可望微微皺眉,不禁一陣沉吟,“何騰蛟沒有這麼精明,這必是楊文嶽,或是堵胤錫之謀。這兩人比何騰蛟要難以對付,怕是計中還會有計。”

說着,孫可望神情一肅,忽然揮手,“傳孤王軍令,讓斥候再探,孤王要摸清明軍的意圖~”

第283章點了個大炮仗第202章兼併友軍第668章敢進陣麼?第834章你侮辱孤王第65章擴充編制第916章山寨激戰第926章密會清使第1038章勇氣可嘉第422章還不來幹我們第825章收拳蓄力第909章巡視中州第690章追擊魏軍第366章政治交易第301章激怒第1022章南明攻臺第991章汝南陷落第73章賑濟災民第595章金聲桓開溜第778章夜間投降第506章馬踏連營第935章賜名成功第783章激烈陣地戰第950章飛報洛陽第171章吹起來的大捷第905章攻取洛陽上第403章大罵闖賊第73章賑濟災民第665章窺視敵陣第145章幹票大的第317章居然不上當第1060章呂宋島第236章上朝(一)第1051章初次交手第821章魏王救我第513章返回南陽第721章多鐸在此第1066章暫時妥協第1006章福臨北遷第542章劉黑子還沒死第324章猛拉糧價第611章談判泄露第362章這不是耍流氓嗎?第273章燒麥田第492章兵臨嶽州第213章劉良佐會見清使第553章太需要勝利了第447章第885章視察軍隊第371章第81章兵發陳州第408章漢人都是陰逼第996章求和第278章先殺博和託第273章燒麥田第446章高義歡要溜第855章議事院第958章目標馬軍第313章大帥你看我幹啥?第168章謀取襄陽第613章豫南決戰(一)第1063章陝北移民第440章不要把希望放在高精忠身上第894章詐降突圍第493章成長的帝黨都845章殺韃,報仇第764章孫大王的野望第106章秦淮韻事第103章幫哥哥一個忙第415章先對付多鐸第316章給多鐸點個炮仗第912章圍剿劉黑子第271章虎牢關第773章臼炮轟擊第536章遊說張獻忠上第467章朕覺得小高不錯第138章欺賊忒甚的高義歡第706章濟爾哈朗的盤算第983章朱慈烺的反擊第406章偷襲大營第394章對不起,我曉得未來第1094章伏擊東籲第510章塵埃落定第668章敢進陣麼?第60章給你減免第761章長公主第106章秦淮韻事第365章江面相會第728章突襲蒲津關中第73章賑濟災民第995章飲馬長江第1029章周軍趕來第828章開局第746章擅入魏境者死第360章何督憲英明啊第1016章線列步軍第419章襄城阻敵第897章攻下錦州第856章要有野心第704章巡視藏區第597章兵出潼關
第283章點了個大炮仗第202章兼併友軍第668章敢進陣麼?第834章你侮辱孤王第65章擴充編制第916章山寨激戰第926章密會清使第1038章勇氣可嘉第422章還不來幹我們第825章收拳蓄力第909章巡視中州第690章追擊魏軍第366章政治交易第301章激怒第1022章南明攻臺第991章汝南陷落第73章賑濟災民第595章金聲桓開溜第778章夜間投降第506章馬踏連營第935章賜名成功第783章激烈陣地戰第950章飛報洛陽第171章吹起來的大捷第905章攻取洛陽上第403章大罵闖賊第73章賑濟災民第665章窺視敵陣第145章幹票大的第317章居然不上當第1060章呂宋島第236章上朝(一)第1051章初次交手第821章魏王救我第513章返回南陽第721章多鐸在此第1066章暫時妥協第1006章福臨北遷第542章劉黑子還沒死第324章猛拉糧價第611章談判泄露第362章這不是耍流氓嗎?第273章燒麥田第492章兵臨嶽州第213章劉良佐會見清使第553章太需要勝利了第447章第885章視察軍隊第371章第81章兵發陳州第408章漢人都是陰逼第996章求和第278章先殺博和託第273章燒麥田第446章高義歡要溜第855章議事院第958章目標馬軍第313章大帥你看我幹啥?第168章謀取襄陽第613章豫南決戰(一)第1063章陝北移民第440章不要把希望放在高精忠身上第894章詐降突圍第493章成長的帝黨都845章殺韃,報仇第764章孫大王的野望第106章秦淮韻事第103章幫哥哥一個忙第415章先對付多鐸第316章給多鐸點個炮仗第912章圍剿劉黑子第271章虎牢關第773章臼炮轟擊第536章遊說張獻忠上第467章朕覺得小高不錯第138章欺賊忒甚的高義歡第706章濟爾哈朗的盤算第983章朱慈烺的反擊第406章偷襲大營第394章對不起,我曉得未來第1094章伏擊東籲第510章塵埃落定第668章敢進陣麼?第60章給你減免第761章長公主第106章秦淮韻事第365章江面相會第728章突襲蒲津關中第73章賑濟災民第995章飲馬長江第1029章周軍趕來第828章開局第746章擅入魏境者死第360章何督憲英明啊第1016章線列步軍第419章襄城阻敵第897章攻下錦州第856章要有野心第704章巡視藏區第597章兵出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