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去明朝化

高義歡一走就是幾個月,堆積了不少事務需要他去處理。

昨天他方回來,官員們曉得他疲乏,所以都沒過來打擾。

等他休息了一夜,衆官便約好了一起過來,拜見高大帥。

高義歡聽了,將粥碗放下,“備些茶點,讓他們在花廳內等候,本帥稍後就過來。”

親兵抱拳稱是,躬身退出。

高義歡遂即起身,丫鬟們取來蟒袍、玉帶、黑皮靴,幫他穿戴好,最後頭上戴上樑冠,便往花廳而去。

不多時,高義歡便來到花廳,便見十多名官員坐在堂中,除了李巖、魯義方等文官外,不少將領也到了。

這時衆人正在堂裡小聲交談着,外面忽有士卒喊道:“大帥駕到!”

大堂內頓時安靜下來,衆人齊齊站起身來,恭迎高大帥入內。

這次魏武軍和朝廷發生衝突後,雖然得到了解決,但事實上魏武軍和南京朝廷其實已經分裂。

雖說以前魏武軍也沒融入明朝之中,而是保持相當大的獨立性,但是那時魏武軍的態度,畢竟不是很明確,讓人會有魏武軍最後會成爲明朝一份子的感覺。

可現在看來,這種可能已經不存在了。

以前,還有人分不清,現在有點政治頭腦的心裡都清楚,魏武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勢力,高大帥實際上已經是一國之主,想要建制稱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現在只是出於情勢和大局考慮,還打着明朝旗號,一旦高大帥覺得時機成熟,那麼建制稱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高義歡快步走了進來,大馬金刀的坐定,然後笑着擺手,示意衆人都坐,顯得有些意氣風發。

這時丫鬟們給衆人補了點茶水,退出大堂,高義歡看了衆人一眼,笑道:“今天大家一起來見我,可是有什麼事情要說。”

雖然這次魏武軍與南京的衝突已經解決,大家表面上也是和和氣氣,但是大家心裡都清楚,朝廷肯定是把他們給恨上了。

高家莊的老人和高義歡的鄉黨們不用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依附於高義歡的順系,也需要高義歡的庇護,文官們也都是打上高義歡的印跡。

既然高義歡已經得罪了朝廷,那大家夥兒就得把這個小集團給經營好,因爲他們已經意識到,大家都沒有退路了。

政治鬥爭是殘酷的,特別是他們這種割據勢力,一旦事敗,絕大多數都是要被砍頭的,剩下的人就算不死,也只能隱姓埋名,躲避朝廷的清算,喪失自己的前途。

既然上了高義歡的車,那他們就打起精神,不能再對魏武軍和明朝和平相處,存有幻想了。

李巖代表衆人站起身來,拱手道:“大帥,今天過來是爲了兩件事情,向大帥建議。”

高義歡笑道:“李先生請說。”

李巖遂即道:“先說第一件事,卑職與幾位同僚商議後,覺得我們魏武軍的兵力,還是不夠。目前我們魏武軍共計有是十五萬衆,看似很多,但是要防守的地方太多,真正用起來,依然不夠。雖說防守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想要進取,兵力就捉襟見肘了。”

魏武軍的精銳人馬,有五萬多人,還有五萬多招募一年多的新軍,另外五萬人馬則是收編的三萬順軍,以及從左鎮中挑出來的兩萬人馬,此外還有六千水軍正在募集。

十五萬大軍如果用好,高義歡覺得守衛現有的地盤是足夠了,不過想要繼續擴張,兵力確實不足。

如果高義歡想要擴張,無論他要取四川、關中,還是江南,總得帶上十多萬兵馬才行。

沒有十多萬兵馬,根本取不了任何一地,但是出兵十多萬,家裡立時就空了。

這個時候突然遭到黑手,老巢被人攻擊,立時進退兩難,首尾不能相顧。

高義歡也有擴軍的打算,“李先生的意思是繼續擴軍?”

李巖點了點頭,“回稟大帥,卑職以爲還需擴充五萬大軍,這些新募士卒,將主要來源於各州縣的民團,還有屯堡的屯丁,卑職會給大帥一個具體的方案。”

高義歡聽後,卻看向魯義方,“戶曹那邊能支持麼?”

高義歡知道他現在的財政,每年赤字近二三百萬兩,全靠以前的繳獲支撐。

府庫中就剩下四百萬兩餘銀,挺過今年之後,明年財政就會出大問題,如果再擴充五萬人,財政狀況就會更加惡化。

本來戶曹是不太支持繼續擴軍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魏武軍光守成是不夠的,必須要不斷增強實力,才能應對各方的挑戰,最後纔能有一條活路。

原本還想着背靠明朝,好乘涼,現在必須要打消這種念頭。

等明朝緩過勁來,肯定饒不了他們。

魯義方道:“大帥,我們拿下湘北,控制湖廣的賦稅後,財政將會有所改觀,不過戶曹壓力確實很大。如果大帥決議擴軍,戶曹只能保證今歲不出問題,可是從明年起,就只能保證糧食夠吃,但餉銀肯定是發不出了。”

劉表統治荊州時,據說有二十萬士卒,高義歡的地盤比劉表的地盤要大得多,養二十萬兵應該沒有問題,只不過高義歡給士卒的待遇太好了些,軍餉開得比較高,所以才這麼吃力。

如果只給口飯吃,那他拉出五十萬,甚至跟多人都沒問題,但要給餉賜田,問題就大了。

雖然問題很大,但是擴軍也是勢在必行。新招募的人馬,可以向左鎮降卒一樣,給個丙種營的待遇,這樣壓力就會小許多。

高義歡微微沉默,便開口道:“本帥同意擴軍,錢的事情,本帥來想辦法。控制了湖廣這個糧倉,還怕沒銀子麼?”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必然都是征戰之年,即便不擴軍,魏武軍的財政也會出現問題,而擴軍後,纔有可能打出去,才能改變局面。

另外,現在魏武軍手中有足夠的糧食,這等於是個定心丸,所以大家雖有猶豫,但是卻都沒反對。

高義歡說完,又看向李巖問道:“第二件事呢?”

李巖看了一旁坐着的樑以樟道:“樑先生說吧!”

樑以樟站起來向高義歡一禮,清了下嗓子,緩緩道:“大帥,現在我們控制豫南,還有大半個湖廣,需要不少的官員。卑職認爲我們該建立一套選官制度,開科舉,辦書院了!”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既然遲早要和明朝翻臉,就得儘早的去明朝化。

聽了這條建議,高義歡已經明白,無論是擴軍,還是樑以樟提的建議,都是幕僚們在爲以後做考慮。

現在的科舉制度,是給明朝選官,而不是給魏武軍選拔人才。現在魏武軍治下,不少人才都會選擇去南京考試,去明朝做官。

魏武軍要壯大,除了軍力強盛外,行政也得跟上來,就得改變這種局面。

建立一套人才選拔制度,將治下的人心收攏起來,確實很有必要,這也是安撫治下讀書人和士紳的一個手段。

一旦這套制度建立起來,高義歡就能逐漸消除明朝對治下士紳文人的影響,即便以後明朝同他翻臉,他也不慌,不用擔心文官出太大的問題。

高義歡稍微思考,就點頭道:“開科舉得有個名頭,得與南京的科舉區分開來。既然如此,那本帥就組建一個軍政府,以軍政府的名義開科取士,網羅人才。”

高義歡的思路被打開,許多想法涌上心頭,笑着對衆人道:“今天諸位就在帥府吃飯,我們一起好好談談,把這幾件事都定下來。”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699章接舷戰上第675章兵將分離第115章勢力激增第195章襄陽城高義歡慶功第954章明軍北上第957章排槍屠殺第407章李自成撤兵第916章山寨激戰第720章收編車臣部第1021章紅毛夷毀約第899章高大王的內庫第112章暴富了第308章攻下汝州第920章向南挺進第628章滑不溜丟第69章水灌汴梁中第1083章皇帝不高興第499章使者到來第68章水灌汴梁上第965章福江藩第926章密會清使第73章賑濟災民第855章議事院第453章送多鐸一個驚喜第778章夜間投降第934章明軍北上第11章二哥帶我們變強吧第223章兵臨城下第855章議事院第786章建夷宮詞第786章建夷宮詞第430章勝利的曙光第123章鹿邑歸屬第203章將計就計第110章二哥佔汝寧下第567章軍民和諧第174章《軍器圖說》瞭解一下第595章金聲桓開溜第205章一道難題第191章別讓人打死了第389章野戰銅炮第360章何督憲英明啊第389章野戰銅炮第473章還是高大帥好啊第256章虜兵南下第465章戰後總結第698章路遇海寇第633章調整國策第287章南京黨爭第422章還不來幹我們第460章本王日你先人第685章王宮議事第1023章橫渡海峽第989章高義歡親征第503章會見欽差第722章狼煙四起第36章被模仿了第361章督憲~督憲~醒一醒第70章水灌開封下第248章危機重重第31章趁亂髮財第697章海上航行第1048章求援碎葉第353章明軍有點瓢呀第498章東進武昌第57章擊潰官軍第516章講人話第359章你別說話第782章準備就緒第3章我來自未來第341章軍民魚水情第574章洪承疇要弄死高義歡第802章高大王的八個銀窖第440章不要把希望放在高精忠身上第704章巡視藏區第1078章假世孫第253章太子到了第931章埋下一枚地雷第226章強攻城池中第803章令人悲痛的消息第822章姜襄棄關第473章還是高大帥好啊第811章孤王是你堅強的後盾第751章幫豪格一把第11章二哥帶我們變強吧第166章回到歸德第323章放棄洛陽第854章西域風起第690章追擊魏軍第1027章兵臨韶關第444章馬閣部主戰第345章楊文嶽建言戰策第23章我們不一樣第328章大明還有沒有王法第1100章東亞崛起第211章藍軍操演與軍隊分級第787章摧枯拉朽第389章野戰銅炮1064章南北黨爭第155章突襲韃營中
第699章接舷戰上第675章兵將分離第115章勢力激增第195章襄陽城高義歡慶功第954章明軍北上第957章排槍屠殺第407章李自成撤兵第916章山寨激戰第720章收編車臣部第1021章紅毛夷毀約第899章高大王的內庫第112章暴富了第308章攻下汝州第920章向南挺進第628章滑不溜丟第69章水灌汴梁中第1083章皇帝不高興第499章使者到來第68章水灌汴梁上第965章福江藩第926章密會清使第73章賑濟災民第855章議事院第453章送多鐸一個驚喜第778章夜間投降第934章明軍北上第11章二哥帶我們變強吧第223章兵臨城下第855章議事院第786章建夷宮詞第786章建夷宮詞第430章勝利的曙光第123章鹿邑歸屬第203章將計就計第110章二哥佔汝寧下第567章軍民和諧第174章《軍器圖說》瞭解一下第595章金聲桓開溜第205章一道難題第191章別讓人打死了第389章野戰銅炮第360章何督憲英明啊第389章野戰銅炮第473章還是高大帥好啊第256章虜兵南下第465章戰後總結第698章路遇海寇第633章調整國策第287章南京黨爭第422章還不來幹我們第460章本王日你先人第685章王宮議事第1023章橫渡海峽第989章高義歡親征第503章會見欽差第722章狼煙四起第36章被模仿了第361章督憲~督憲~醒一醒第70章水灌開封下第248章危機重重第31章趁亂髮財第697章海上航行第1048章求援碎葉第353章明軍有點瓢呀第498章東進武昌第57章擊潰官軍第516章講人話第359章你別說話第782章準備就緒第3章我來自未來第341章軍民魚水情第574章洪承疇要弄死高義歡第802章高大王的八個銀窖第440章不要把希望放在高精忠身上第704章巡視藏區第1078章假世孫第253章太子到了第931章埋下一枚地雷第226章強攻城池中第803章令人悲痛的消息第822章姜襄棄關第473章還是高大帥好啊第811章孤王是你堅強的後盾第751章幫豪格一把第11章二哥帶我們變強吧第166章回到歸德第323章放棄洛陽第854章西域風起第690章追擊魏軍第1027章兵臨韶關第444章馬閣部主戰第345章楊文嶽建言戰策第23章我們不一樣第328章大明還有沒有王法第1100章東亞崛起第211章藍軍操演與軍隊分級第787章摧枯拉朽第389章野戰銅炮1064章南北黨爭第155章突襲韃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