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打邊爐的由來(考究黨可入 劇情黨可跳過)

第952章 打邊爐的由來(考究黨可入 劇情黨可跳過)

郝景氏也沒想到自己回家竟然會看到這一幕,兩個人在院子裡面就.,

而且連衣服的扣子都解開了兩個.不怕冷嗎?不過這時候她只能當做沒看到,輕咳了一下後說道。

“咳咳.想着你今天回來,我專門託關係買了一些木炭和羊肉送回來,你們聊,我先把東西放到廚房裡面。”

“木炭?羊肉?姆媽晚上咱們家這是要打邊爐呀?”

“嗯,打邊爐,現在咱們家獨門獨院,想吃點什麼都行,往後咱們再也不用跟住在弄堂那會一樣了,整天小心翼翼的活着,東西不敢吃、說話不敢大聲.”

郝景氏回來了,他們剛纔的動作當然就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郝紅敏上前接過她姆媽手裡面的東西,還衝着韓立眨了眨眼就先往屋裡面去了。

郝景氏放下東西沒怎麼停留就走了,韓立跟郝紅敏則是上街買一些打邊爐用到的其他食材回來。

在買東西的路上,因爲韓立的前世、今世都沒吃過滬市所謂的打邊爐,但是知道它應該是火鍋的一種,想起郝景氏帶回來的那一整塊帶皮的羊肉問道。

“伯母剛纔帶回來的羊肉我們好像還沒處理吧,不捲起來捆上定型的話,等下切出來的片太厚那還能叫涮羊肉嗎?”

“涮羊肉?是不是就是咱們在上河村的時候你家經常支的鍋子?”

“對呀,滬市這邊的打邊爐不也是涮鍋嗎?”

“吃法不一樣的”

接下來,韓立在郝紅敏的一番解釋後才明白滬市所謂的打邊爐是個什麼情況。

滬市的冬季同樣也是相當難熬的日子,這裡的溫度雖然不見得會特別低,但是那種潮、冷的感覺特別難受、特別難熬。

冬至的白天時間最短、夜裡時間最長的一天,之後白天一天比一天長,黑夜一天比一天短,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

數冬九也正是從冬至這一天算起,因此江南、滬市這一帶根據自己家鄉的情況,還編出了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數九歌”(九連天、連冬起九。)

一九二九,相喚弗出手(與人打招呼時,手依然插在袖籠裡)。

三九廿七,籬頭吹觱篥(寒風吹在籬笆上發出呼呼的響聲)。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窮人沒有禦寒的措施,只能運動身體驅寒)。

六九五十四,蒼蠅躲屋栨(氣候回暖,可以看到蒼蠅躲在房屋的縫裡)。

七九六十三,布衲兩邊攤。

八九七十二,貓狗躺渹(吳方言念如ying,就是‘涼’的意思,如滬市人把“天氣涼了”講做“天氣轉渹了”)。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起出(大地回春,農民準備春耕)。

滬市這一帶的人們爲了度過數九寒天,大家早早地就要做起防凍禦寒的準備。

因此,民間有着“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的俗語。

炭墼:這是一種用木炭碾成粉,加入適量粘土做成的“煤球”。

這種煤球燃燒的溫度不高,但是可以延長炭的燃燒時間,點燃後放在銅質的手爐、腳爐中用來取暖,不會產生炭灰和揚塵,是比較乾淨的取暖燃料,因此深受當地有錢、有條件的人羣喜歡。

當然貧富差距無論什麼時候都有,那時候城市裡面用“炭墼”,農村大多數都是用竈臺裡面燒完飯後的餘燼取暖。

後來,這種“炭墼”在滬市這邊依舊有專門的店鋪供應,但是那些銅製的手爐、腳爐只有少數家庭纔有,大多數家庭或者單位都換成了“炭缸。”

再往後就變成了煤球爐子、湯婆子、熱水袋、輸液瓶,多穿衣服等各種取暖方式。

冬至:這個節氣在滬市這一帶非常受重視,甚至還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而冬至的前一天被很多人稱爲“小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搗米做湯圓,爲第二天冬至做着準備,很多人認爲過完冬至就是新年,因此在這一天要進行祭祖。

秦*光在(滬市縣竹枝詞)中對於這個節日進行了描述。

冬至花糕更粉圓,分冬酒吃鬧年年。

衣冠拜賀親朋後,肉塊堆盤夜祀先。

這一天家族的人要團聚在一起吃湯圓、互相祝賀、祭祀祖先。

祭祀完畢後那些貢品就是活人的口福,而且大家認爲,吃了祭祀祖先的肉,可以增強體質,能夠幫自己抵抗嚴寒熬過這個冬季。

最初的時候這個祭祀祖先的肉都是直接吃,但是因爲太冷、太涼,很多人吃完後不但沒有得到祖先的庇護,反而鬧肚子不得安生。

有問題就要解決,於是南方、滬市這一帶的人們就發明了一種叫“暖鍋”的物件,直接解決了因爲吃涼肉鬧肚子的問題。

這也是江南、滬市這一帶打邊爐萌發的第一形態,當時還有人專門給“暖鍋”做了一首詩。

紅鉛九轉器初成,十萬錢輸選饌精。

炊蠟廚邊湯乍沸,肉屏風畔婢初擎。

添來爐火寒威解,味入丹田暖氣生。

尚有寄居蕭寺客,齏鹽風味耐孤清。

“暖鍋”這個東西好是好,但是它除了製作工藝複雜之外,還要採用“蠟”爲燃料,而且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溫,而不是煮食物。

這就導致了“暖鍋”無法被普通的老百姓接受,因此並沒有太過流傳開來。

直到後來,四九城那邊的銅質火鍋傳到了江南、滬市這一帶,因其造型和作用被大家稱爲“火鍋”,這也是打邊爐的萌發的最重要一步。

“火鍋”的遭遇跟當初的“暖鍋”差不多,在那個銅是交易貨幣的年代,銅鍋這種超級奢侈品小官、小吏都承受不起,更何況一般的老百姓了。

但是那些小官、小吏跟隨上司在嚴寒的冬季吃過一次火鍋之後,他們就喜歡上了這種在冬日裡圍鍋煮肉的溫暖,以及這個禦寒、飲食兼併的方式。

在這些人的推動下,紅泥小火爐和砂鍋(瓦盆)的組合就出現了,因爲普通、實用,所以迅速的在民間普及開來。

前僞朝出版的朱*炳《海上竹枝詞》一詩中描述道。

冬日紅泥小火爐,清湯菠菜味誠腴。

生魚生鴨生雞片,可作消寒九九圖。

至於爲什麼會被稱爲打邊爐,這個是因爲口音和習俗的造成的。

當時人們使用最多的是小瓦盆,當時、當地小瓦盆被稱爲“甂”(和邊同音),而“打”指的意思是“涮”,因此纔有了打邊爐這個說法。

至於爲什麼是羊肉,這個因爲老祖宗的智慧是相通的,滬市這邊和四九城那邊同樣認爲,到了冬天就要多吃羊肉,只有多吃羊肉就不怕冷了。

在江南、滬市這一帶的天氣大多數時間無法把羊肉凍實,無法凍實的肉就沒辦法很好的切片,這種情況只能燉、不能涮,這也把涮火鍋和打邊爐徹底區分開了。

還有一點那就是江南、滬市這一帶因爲祭祖時傳下來的習慣,他們更喜歡吃帶皮的肉,而且還是那種豬吃前,羊吃後的習慣。

打邊爐最興盛的時候,同時也是“十里洋場”時期。

那時候滬市普通工人每個月大概收入在五塊大洋左右,這種既能取暖還顯得格外洋氣的消費偶爾消費一次還行,次數多了他們根本承受不起。

但是,工作的時間他們說了不算,當時很多人下班後就已經是深夜了、或者錯過飯時,此時他們在黑夜裡又冷又餓,街道旁打邊爐店裡面專門用骨頭熬製的湯底香味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大的誘惑。

但是自己一個人吃不起怎麼辦?那就跟工友“打平夥兒”,也就是各自出點錢合活吃一頓少要肉、多要菜的打邊爐。

“打平夥兒”這個是北方用詞,在滬市這一帶對於這個情況叫“扛醵”。

兩三個一起的話叫“扛”,人數要是多的話叫“醵”。

(現在哪怕是在滬市,知道這“扛醵”兩個字意思的大佬估計不多了。)

那時候羊肉、牛肉這種東西在當時非常的昂貴,很多人根本消費不起,於是就開始尋找其他的食材代替。

再加上當時粵省在滬市的人很多,於是,各種海鮮、河鮮、鹹肉、香菇、乾貨、肉皮、冬筍.等衆多食材被放到了鍋裡面,這也讓打邊爐變的更加多樣化起來。

郝紅敏小時候時常還能打邊爐,後來因爲物資緊張、憑票消費後開始逐步減少,但是憑藉着家底從黑市淘換也能時不時的來上一頓。

但是在往後因爲郝江河的偷跑,從那時候起,打邊爐在她的腦海中差不多都快要變成一個單純的詞彙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冬至這一天吃打邊爐的傳統在滬市這邊被保留了下來。

哪怕是前些年物資緊張的時候,滬市人每逢冬至來臨,買不到羊肉,人們買根骨頭、豬肉皮用來熬成湯底,往裡面加入各種蔬菜、乾貨,不怎麼值錢的海鮮、河鮮燉煮一番,同樣能做出一鍋美味的食物夠渡過這個重要的節日。

韓立聽到這裡,心中感覺單從這一點來說,滬市這邊無愧是八類地區。

那些年四九城在冬至後開始支鍋子,大多數家裡面都只能涮白菜和一些乾貨。

海鮮最常見的就是海帶、帶魚、小蝦米,河鮮到是有,但是價錢不便宜,而且四九城基本上沒人用這些玩意支鍋子。

兩個人說着話就來到了附近的菜場,韓立在四九城的時候就沒逛過這種地方,家那邊是什麼情況他不清楚。

但是滬市這邊的菜場裡面跟人擠人也差不多,不過來這裡買菜的人百分之九十五是都是女性,各位大媽、大嬸她們每個人手裡面都拎着一個竹編拎籃。

高大、好看的韓立在這些人當中就跟個異類一樣,擠得他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人雖然很多,但是這裡有着這個季節比四九城更多種類的新鮮蔬菜。

據郝紅敏說,滬市所有的菜場在中午之前還會有菜盆供應,到下午菜盆基本上就賣沒了。

(菜盆:由菜場依據市民的飲食習慣,按照菜名,把其中需要的葷、素菜搭配好後供應的半成品,全都是擇好、切好的那種,買回家之後沖洗一下就可以直接下鍋。)

他們倆買菜的時間不長,但是排隊的時間很長、很長。

韓立跟郝紅敏在這裡擠了好一會纔出來,那麼接下來就是晚上的慶祝宴了.

第811章 等待入學通知的日子第593章 又一個鐵蛋第219章 不同第562章 張趕英的邀請第1064章 確認 樓房的消息第776章 又有新知青第539章 回家前的準備第413章 新知青到來第502章 回來了第1024章 有了孫子,兒子就不受寵了第1038章 過埠新娘第480章 失望的聚會第113章 催吐 燒炭第588章 戴安娜 農莊第1385章 感化院第1086章 杜春某的心思第544章 分糧回家(下)第766章 嫁?第807章 努力第964章 萬事皆可談 通知名單第831章 被迫不能低調第712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30章 送貂皮的來了第415章 戚招娣發威第23章 樑五家的第1031章 滬市稍停 更南方第1420章 送貨上門的第557章 姑嫂倆之間的對話第219章 不同第57章 雨夜街門響第508章 悲喜各不同 開始上工第1231章 衚衕日常第1438章 固第1410章 老外的思維第1108章 荒廢的教堂第538章 回村第884章 古法海蔘 白菜價的鮑魚乾第747章 閨蜜之間的悄悄話第1126章 當年的合法買賣第716章 王父牛爸上門第1444章 老媽帶來的消息第398章 吳麗麗主動出擊第237章 準備尋寶第81章 野豬死的憋屈(今日三更 求追讀)第1486章 鍾媽教女 攪家精第1117章 被盯上 即將開始實驗第651章 運氣?第123章 秋收結束第576章 變化升級?第558章 第二天第1220章 回國倒計時(五)空間現狀第1236章 被感染的熱情第724章 當潔白的心靈掛上了一絲黑色第1521章 找上門來的美女第720章 倒黴催的張耀祖第634章 到家第1221章 回國倒計時(六)鯉魚的故事第184章 羊血的功效第1470章 不得不見第305章 終於來了第1127章 什麼破規矩第640章 暗夜樓閣第245章 還是家裡好第614章 幫忙還能幫成仇家第415章 戚招娣發威第313章 看熱鬧第1169章 舞會開始前第1450章 激動的一天第749章 海東青的臨產期第8章 下鄉之前第741章 功成回家第287章 張大剛的盤算第675章 今年特殊的分糧第113章 催吐 燒炭第1027章 好消息第1094章 傳統 現狀 分院儀式第530章 名副其實第143章 雲家姐妹的配合第946章 拾掇第337章 閒話過年第257章 冬至之夜(下)第1110章 被吹上天的醫療??第1189章 水怪出沒之地第1423章 被冷落的韓立第1174章 望遠鏡 望遠第620章 抵達二道溝第343章 冰燈第536章 準備逛春城第1467章 年前最後一次外出第511章 虎頭蛇尾第77章 什麼聲音?(求追讀)第940章 弄堂的公共衛生設施第723章 關於拖拉機手的人選建議第1422章 表面光第1212章 反向操作第133章 旭暗時刻雲瑩瑩上門第524章 夜吵第88章 這次吵架沒人管了第841章 在黃沙中生活的日子即將到來第1566章 黑珍珠(完)
第811章 等待入學通知的日子第593章 又一個鐵蛋第219章 不同第562章 張趕英的邀請第1064章 確認 樓房的消息第776章 又有新知青第539章 回家前的準備第413章 新知青到來第502章 回來了第1024章 有了孫子,兒子就不受寵了第1038章 過埠新娘第480章 失望的聚會第113章 催吐 燒炭第588章 戴安娜 農莊第1385章 感化院第1086章 杜春某的心思第544章 分糧回家(下)第766章 嫁?第807章 努力第964章 萬事皆可談 通知名單第831章 被迫不能低調第712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30章 送貂皮的來了第415章 戚招娣發威第23章 樑五家的第1031章 滬市稍停 更南方第1420章 送貨上門的第557章 姑嫂倆之間的對話第219章 不同第57章 雨夜街門響第508章 悲喜各不同 開始上工第1231章 衚衕日常第1438章 固第1410章 老外的思維第1108章 荒廢的教堂第538章 回村第884章 古法海蔘 白菜價的鮑魚乾第747章 閨蜜之間的悄悄話第1126章 當年的合法買賣第716章 王父牛爸上門第1444章 老媽帶來的消息第398章 吳麗麗主動出擊第237章 準備尋寶第81章 野豬死的憋屈(今日三更 求追讀)第1486章 鍾媽教女 攪家精第1117章 被盯上 即將開始實驗第651章 運氣?第123章 秋收結束第576章 變化升級?第558章 第二天第1220章 回國倒計時(五)空間現狀第1236章 被感染的熱情第724章 當潔白的心靈掛上了一絲黑色第1521章 找上門來的美女第720章 倒黴催的張耀祖第634章 到家第1221章 回國倒計時(六)鯉魚的故事第184章 羊血的功效第1470章 不得不見第305章 終於來了第1127章 什麼破規矩第640章 暗夜樓閣第245章 還是家裡好第614章 幫忙還能幫成仇家第415章 戚招娣發威第313章 看熱鬧第1169章 舞會開始前第1450章 激動的一天第749章 海東青的臨產期第8章 下鄉之前第741章 功成回家第287章 張大剛的盤算第675章 今年特殊的分糧第113章 催吐 燒炭第1027章 好消息第1094章 傳統 現狀 分院儀式第530章 名副其實第143章 雲家姐妹的配合第946章 拾掇第337章 閒話過年第257章 冬至之夜(下)第1110章 被吹上天的醫療??第1189章 水怪出沒之地第1423章 被冷落的韓立第1174章 望遠鏡 望遠第620章 抵達二道溝第343章 冰燈第536章 準備逛春城第1467章 年前最後一次外出第511章 虎頭蛇尾第77章 什麼聲音?(求追讀)第940章 弄堂的公共衛生設施第723章 關於拖拉機手的人選建議第1422章 表面光第1212章 反向操作第133章 旭暗時刻雲瑩瑩上門第524章 夜吵第88章 這次吵架沒人管了第841章 在黃沙中生活的日子即將到來第1566章 黑珍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