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第275章 獵人與獵物【9000字三合一】

第275章 獵人與獵物【9000字三合一】

漢王府。

漢王舉起酒杯,和王嶽輕輕碰了碰,說道:“王兄,你我共飲此杯!”

在王家的推動之下,一切都進行的十分順利。

隨着科舉的一步步改制,世家大族們,幾乎壟斷了進士的來源。

王家在朝堂上深耕多年,三省六部九寺都有王家的人,再加上京兆尹的運作,整個京畿的地方官員,有一半以上,都能參與到對李玄靖的聲討。

如今,萬事俱備,只等下一次朝會,就可以對李玄靖發難。

王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說道:“放心吧,這一次,誰也救不了他!”

許久後,有些微醺的漢王,回到了自己的寢殿。

一道人影,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看到京兆尹,漢王笑着說道:“甫之啊,你來的正好,剛纔喝的不盡興,和本王再喝幾杯!”

王嶽仗着出身世家,目中無人,漢王其實並不喜歡和他相處。

酒逢知己,方能盡興。

他拎起桌上的酒壺,親自爲京兆尹斟了一杯酒,京兆尹接過之後,並沒有喝,開口說道:“殿下,謝小玉死了……”

漢王自顧自的飲了一杯,隨口問道:“謝小玉,誰是謝小玉?”

京兆尹從他手中接過酒壺,漢王忽而醒轉,問道:“什麼,她死了,怎麼死的,什麼時候死的?”

這位太子內宮的掌園,是當年東宮之事,最後的兩位參與者之一。

京兆尹緩緩說道:“昨天夜裡,突發惡疾去世,據說是染上了某種嚴重的疫病,爲了防止傳給他人,她的屍體,當夜屍體就被家人焚燒了。”

漢王看了他一眼,問道:“你做的?”

京兆尹道:“我以爲是殿下做的。”

“本王從未下過這樣的命令。”漢王面露疑色,說道:“不是你,也不是我,難道是幽王,他不讓我們動手,卻自己做,難道是不信任我們?”

京兆尹想了想,說道:“也有可能沒有人動手,她是真的身染惡疾而亡。”

漢王道:“這豈不是一件好事,丁芳還活着沒有?”

京兆尹點了點頭,說道:“還活着。”

漢王擺了擺手,說道:“那不就得了,你也不用總是疑神疑鬼的,此事過後,找人將丁芳除掉,那件事情,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了,來,喝酒,喝酒……”

他自己飲了幾杯,酒意上來之後,看向京兆尹,忽而問道:“甫之,本王問你一個問題,你要老實回答我,這個問題,本王想問你許久了……”

京兆尹道:“什麼問題?”

漢王看着他的眼睛,問道:“父皇是如此的寵愛太子,太子對你也不薄,你當年跟着太子,前途無限,爲什麼會冒着誅九族的風險,選擇本王?”

京兆尹想了想,說道:“我進東宮的時候,太子就已經是太子了,我的一切,都是太子給的,對太子沒有多少功勞,而當年太子身邊,擁簇者衆多,其中不少都是太子妃的親族,就算是太子登基,也輪不到重用我,但跟着殿下不同,臣與殿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起走過這些年,相信殿下不會虧待臣……”

漢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那是自然,本王若是登基,雖然不能給你封侯,但拜相是肯定的,到時候,你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京兆尹對他拱了拱手,說道:“臣先謝過殿下了。”

他從漢王手中接過酒杯,將他扶到牀邊,說道:“殿下醉了,還是先歇息一會兒吧。”

漢王躺在牀上,閉上眼睛,輕輕揮手,說道:“本王的確有些乏了,你去忙吧,本王小憩一會。”

京兆尹緩步退出大殿,關上殿門。

錦榻之上,漢王的眼睛緩緩睜開,目中少了一絲醉意,多了幾分惆悵,說道:“甫之啊甫之,這麼多年了,你還是不願意和本王交心啊……”

片刻後,幽王府。

幽王看着京兆尹,面露訝然,說道:“不是本王啊,本王沒有讓人做過,怎麼,她的死有問題?”

京兆尹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可能她是真的病死了吧。”

幽王的心思,已經不在此事之上,他看着京兆尹,說道:“管她是不是病死的,只要她死了就行,話說回來,林大人,你有沒有考慮過,來本王這裡效力,漢王能給你的,本王都能給你,而且能給你更多……”

京兆尹沒有回答,而是抱拳說道:“下官告退。”

看着他離去的背影,幽王面露可惜之色,說道:“如此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能爲本王所用,實在是可惜,爲什麼這些聰明人,都選了平庸之輩,林甫之如此,李玄靖也如此……”

當年他就招攬過林甫之,但林甫之選擇了漢王。

他也曾數次招攬李玄靖。

李玄靖則選擇了淳王。

自己倘若能得這兩人相助,何愁大事不成,也不用冒當年之險。

真是想不通啊……

踏出幽王府的那一刻,京兆尹的臉上,表情多了幾分凝重。

他沒有去京兆府衙,徑直回了林府。

不多時,一隻信鴿從林府飛出,直衝雲霄而去……

此時。

明鏡司天牢。

一名中年女子,蜷縮在牢房角落,身體止不住的顫抖。

某一刻,牢門被人打開,她擡頭看了一眼,臉色立刻變的煞白,連滾帶爬的過來,重重的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顫聲道:“參,參見陛下!”

夏皇俯視着她,冷冷說道:“告訴朕,你當年做了什麼事情,朕饒你九族不死,留你全屍……”

被抓到明鏡司的時候,謝小玉就知道,一切都完了。

她這些年謹小慎微,不敢犯任何小錯。

唯有當年之事,纔可能成爲她被抓到明鏡司的緣由。

能保全九族,留下全屍,已經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恩賜了。

她大喜過望,磕頭如搗蒜,連聲道:“謝陛下開恩,謝陛下開恩,奴婢什麼都願意說!”

不多時,夏皇走出明鏡司大牢。

他的滿頭黑髮,已經變成了銀絲,臉上也出現了縱橫的皺紋,不到一刻鐘的功夫,就從中年模樣,變成了老年模樣。

明鏡司衆人雖然心中震驚,卻也不敢露出絲毫異色。

不過,在他將一顆丹藥送進口中,身上的氣息一陣波動之後,頭髮便由白轉黑,臉上的皺紋也迅速消失,皮膚重新變的緊緻。

夏皇長長的吐了口氣,說道:“讓李玄靖來見朕。”

許久之後,一道身影緩步走進房間,對他躬了躬身,說道:“陛下。”

夏皇問道:“東宮之事,你是何時知道的?”

李玄靖道:“不久之前。”

夏皇繼續問道:“爲什麼不早點告訴朕?”

李玄靖道:“事關兩位皇子,未經查證,不敢驚擾陛下。”

夏皇看了他一眼,問道:“你是在等王家動手吧?”

李玄靖沉默片刻,說道:“陛下所言,臣有些聽不懂……”

夏皇擺了擺手,說道:“行了,在朕面前,你不用裝了,你夜殺王家嫡子,不就是逼王家動手,藉着這個機會,重創王家,報你當年之仇,你跟了朕二十年,別人不瞭解你,朕能不瞭解你?”

李玄靖沒有開口。

夏皇並沒有露出慍怒之類的表情,語氣頓了頓,說道:“不動則已,動則不留餘地,斬盡殺絕,難怪人家叫你李閻王。”

說完,他話音一轉,目光變的深邃,緩緩說道:“不過,這的確是一個好藉口,王家這些年,仗着出了兩位武道半聖,就不知道這天下姓什麼,是該提醒提醒他們了,至於李隆和李興……”

他臉上的表情變的複雜,咬牙道:“這兩個逆子啊……”

……

長安。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今日是尋常的一天。

對朝臣來說,則有些特殊,今日是月中的朝會,長安正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要早起參加。

本應是再正常不過的一次朝會,氛圍卻顯得極爲詭異。

以往無事不怎麼上朝的權貴們,今日來了不少,而且都是上層權貴。

一等侯在其中,都只能站在最後面。

他們的前面,還有郡公,郡王,以及親王。

這個月的監國皇子是漢王。

以往的朝會,除了監國皇子之外,其餘的皇子並不會出現。

但今日,除了睿王和恭王沒有上殿,大殿上的親王,足足有五位。

漢王,幽王,信王,宣王,吉王……,近年來,這種諸王同朝的場面,是隻有在大朝會上纔有機會看到的奇景。

就在剛纔,幽王當衆唸了一份奏疏。

奏疏中,以前些日子,李玄靖從宗正寺強行要走鳳陽縣子一案的兇手爲引子,細數大理寺卿李玄靖大小罪狀數十條。

其中包括,結黨營私,排斥異己,弄權專政,濫用職權,貪贓枉法,謀害忠良,草菅人命,濫殺無辜,誤國誤民,矇蔽聖聽……

每一條罪狀,都有對應的詳細證據,而且不止一條。

僅僅是幽王宣讀完這份奏疏,就花了小一個時辰。

他在最後要求三省,整頓朝綱,嚴懲奸佞,還朝堂一個安定,還百姓一片青天。

以往當朝彈劾李玄靖的,也有不少。

但卻沒有一次,像這次這般聲勢浩大。

幽王奏完之後,信王,宣王,吉王也都表示支持。

八位監國皇子,有四位都站了出來。

隨後附議的,是一衆權貴。

郡王有汝陽郡王,定平郡王,滎陽郡王,東平郡王。

郡公有樂安郡公,晉陽郡公,新平郡公,臨汝郡公。

侯爵有壽陽侯,藍田侯,淮陽侯,雲陽侯,豐陽侯,至於那些伯爵,子爵之流,根本沒有站出來的資格。

緊隨這些權貴,一些大臣也站了出來。

京兆府衙、宗正寺幾乎全體官員出動,爲首的便是宗正寺卿和京兆尹。

中書省兩位中書舍人,尚書省尚書左丞,左司郎中,門下省一位黃門侍郎,兩位給事中。

太常寺,太僕寺,太府寺,光祿寺,衛尉寺,也有官員站出來,六部之中,戶部右侍郎,戶部右郎中,吏部右侍郎,禮部,工部,兵部……

三省六部九寺,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衙門,都站出來附議幽王。

鴻臚寺幾無存在感,大理寺是李玄靖的地盤,司農寺對除了種菜之外的事情不感興趣,六部除去刑部,三省六部九寺,一個不缺。

倒是向來彈劾李玄靖最多的御史臺,在這次的羣體彈劾中,罕見的保持了沉默。

如此多的權貴官員,彈劾一人,自大夏立朝以來,也是第一次。

哪怕是陛下,面對如此場合,恐怕也不能一意孤行。

可惜大理寺卿今日沒來上朝,否則,一衆朝臣便會知道,向來淡定的大理寺卿,在這種場合下,還能不能保持淡然。

面對衆人的彈劾,作爲監國皇子,漢王並沒有在朝堂上做出什麼決斷。

他以茲事體大爲由,宣佈下次再議。

作爲朝堂決策機構,散朝之後,所有的壓力,都來到了中書省。

中書省。

兩位中書侍郎面前的桌上,奏章堆積如山。

他們對視一眼,表情凝重,目光肅然。

這些奏章,分別來自三省六部九寺,京畿各州各縣,長安無數權貴,書院學子請願,就連中書省的兩位中書舍人,都遞上了奏章。

和剛纔在朝堂上的情況一樣,所有的奏章,都指向同一個人。

大理寺卿李玄靖。

這些彈劾的奏章,不過是剛纔朝堂之事的延續。

如此場面,就算是彈劾兩位宰相,也綽綽有餘了。

在晉陽王家的推動下,漢王與幽王,罕見的聯手,並且將事態擴大到這樣的程度,如此針對李玄靖,必然是有大的圖謀。

再聯想到剛纔朝會上的情形,恐怕有不得了的大事要發生了。

中書省,現在面臨一個選擇。

順應漢王與幽王,勢必會引起陛下不滿。

但這麼多奏章遞上來,他們也不能當做沒看到。

這讓他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就在他們糾結時,兩道身影,緩步走進衙房。

兩人見此,紛紛躬身。

“參見中書令。”

“見過尚書令。”

左右二相,並不一定會參加所有的朝會。

剛纔朝會之時,他們都不在殿上。

右相走到桌前,隨意的拿起幾封奏章翻了翻,又隨手將其丟下,平靜的說道:“這麼大的陣仗,這是要清君側啊,難得一見,難得一見……”

中書左侍郎面露苦色,說道:“右相大人,您就別說風涼話了,這次事情真的鬧大了,我們應該怎麼辦纔好?”

右相擺了擺手,說道:“問中書令吧,李玄靖是他的弟子,要不要清理門戶,應該他做決定。”

另一名老者聞言,淡淡的說道:“既然右相有意,那就即刻下詔,讓刑部、御史臺和宗正寺去大理寺拿人吧,若有反抗,可就地格殺。”

右相聞言一愣,震驚道:“你真殺啊?”

李玄靖此人,讓他極其矛盾。

他有時候做的事情,讓他恨不得砍他的腦袋一百次。

但有時候他的作爲,又讓他忍不住拍手稱快。

李玄靖在朝堂,他氣的頭疼。

可若真的沒了李玄靖,長安的百姓,恐怕要再受一遍苦了。

朝堂有李玄靖不好。

但沒有李玄靖,一定會變的更壞。

左相看着他,問道:“右相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右相嘴脣動了動,最終說道:“爲了避免事態擴大,拿人是要拿的,就地格殺就不必了,他怎麼說也是三品官,不如暫時將人扣在御史臺,等候陛下處置吧……”

左相看向兩位中書侍郎,說道:“聽到了嗎,就按照右相說的辦吧。”

片刻之後,右相在詔書上蓋下印鑑,隨後才意識到了什麼,猛然擡起頭,看向左相,怒道:“你個老狐狸……”

中書省的詔書剛剛擬好,便有一位官員匆匆的跑進來,驚恐說道:“幾位大人,不好了,外面出事了!”

長安的確出事了。

朝會結束之後,那些在大殿上彈劾李玄靖的官員權貴,並沒有回府回衙,而是在宮門口聚集了起來。

隨後,他們便沿着長安街,一路前行。

這些人有權貴,有來自三省六部九寺,朝中各個部門的官員。

顯然,朝會彈劾,只是這場行動的啓幕。

“清君側,誅奸佞!”

“殺奸臣,肅朝綱!”

衆人喊着這樣的口號,走在長安街上,隨着他們不斷前行,隊伍也不斷的擴大。

從各大權貴官員的府邸,不斷的涌出身影,加入遊行的隊伍。

一些不明就裡的百姓,看到聲勢如此浩大,也大膽的跟在人羣之後,扯着嗓子吆喝兩句。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從長安的大小書院,也出現了一個個學子隊伍,他們義憤填膺,羣情激奮,喊着同樣的口號,從書院走出,向着同一個方向遊行。

百姓們從未見過這種陣勢,大都躲在家中,閉門不出,只在門後或是窗前露出一雙眼睛。

街道上的商鋪,也都紛紛關上大門,路過的行人,貨郎,遠遠的看到,立刻閃到小巷躲避。

這一刻,整個長安,都能聽到“清君側,誅奸佞”、“殺奸臣,肅朝綱”的口號。

御史臺與刑部,已經接到了三省的詔令,匆匆的帶齊人馬,前往李府。

衆多官衙之內,官員們也無心辦公,時刻注意着外面的動向。

這種大事,他們一輩子也遇不到一次。

睿王府。

睿王站在殿門口,聽着外面震耳欲聾的聲音,面露震驚之色,喃喃道:“不是吧,他們來真的?”

他的臉上,竟然露出了一絲擔憂之色,喃喃道:“李玄靖啊李玄靖,你可千萬要挺住,不要讓本王失望……”

淳王府。

淳王召集了所有的府兵護衛,匆匆上馬,說道:“去李府!”

李府門前的街道,已經沒有一道人影。

隨着一個個遊行隊伍的出現,空曠的街道,逐漸被圍的水泄不通。

黑壓壓的人羣,一眼望不到頭。

幽王站在李府門前,他的身後,站着信王,宣王,吉王。

再其後,則是京兆尹,宗正寺卿,衆多權貴以及朝臣。

漢王站在幽王身邊,說道:“冷靜,冷靜啊……”

不過他的勸說,也只停留在嘴上。

李府大門緊閉,幽王看着李府的牌匾,揮了揮手,說道:“衝進去,清君側,誅奸佞!”

“清君側,誅奸佞!”

“清君側,誅奸佞!”

他的話音落下,人羣紛紛響應。

“慢着!”

一道驚怒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淳王率衆趕到,穿過人羣,怒視着幽王等人,問道:“你們想要造反不成!”

幽王看着他,淡淡道:“沒有人想要造反,我們只是要整肅朝綱,替父皇誅殺李玄靖這個奸賊,還朝堂一片安寧!”

淳王擋在李府門前,怒道:“沒有父皇的命令,你們這就是造反!”

淳王所帶的人馬,和李府之外的人羣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一羣學子將他們團團圍住,他們便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幽王揮了揮手,便有人將淳王強行帶到一邊。

王嶽帶着幾人走上前,一拳轟出,李府的大門轟然倒塌。

和外面的緊張氛圍相比,李府之內,則格外的輕鬆與和諧。

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漂亮小姑娘,正圍着一名中年女子模樣的人,嬉笑打鬧。

院內各處,還有些人影,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小聲的說笑着什麼。

王嶽走進院子之後,就彷彿聽不到外面的聲音了。

不是彷彿,是真的聽不到。

但外面“清君側,誅奸佞”的口號喊的這麼響亮,他回頭就能看到他們顫動的嘴脣,噴飛的唾沫,只隔着幾步遠,怎麼可能聽不到聲音?

就像是有一層無形的屏障,將府內和府外,分隔了開來。

門口傳來的動靜,引起了院內之人的注意。

衆人的目光,紛紛望了過來。

似有實質性的壓力撲面而來,王嶽和身旁幾人,忍不住後退幾步,反倒是後走進來的幽王等人,似乎沒有什麼影響。

十餘位宗師的壓力,同爲宗師的他們,能夠清晰的感受到。

但令王嶽壓力最大的,還是那位始終不曾看他們一眼的中年女子。

她的身上,沒有任何的真氣波動,但卻沒有掩飾身上的另一種氣息。

這種氣息,王嶽不會忘記,這是和家族兩位老祖宗身上,一模一樣的氣息。

李府怎麼會有第六境,他難道把三清宗宗主請來了!

他想退,卻發現自己已經動不了了。

幽王感知不到宗師,更不認識第六境,踏入李府之後,他的目光,就在搜尋李玄靖的身影。

他很快就找到了李玄靖。

他在院內的石桌旁,和人下棋。

對於李玄靖無論什麼情況都喜歡裝淡定,幽王自然是瞭解的,但這種時候,他還有心思下棋,未免裝過頭了。

他緩步走到李玄靖身邊,漠然的看着他,正要開口,忽然發現,背對他坐着的,正在與李玄靖下棋的人,有些眼熟。

他走到側面看了一眼,面色瞬間大變,失聲道:“父皇!”

淳王快步走進來,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微微一怔之後,臉上立刻露出喜色。

李府之外。

漢王等了一會兒,發現幽王一直沒有出來,也忍不住走了進去,喃喃道:“怎麼這麼久……”

信王,宣王,吉王也走了進去。

但他們進去之後,不僅人沒有出來,甚至裡面連聲音都沒有傳出。

事情似乎有些不太對勁。

一位郡王,終於也按捺不住,大步走進李府,喃喃說道:“怎麼都不出來了,我看看怎麼個事……”

幾位親王,一衆權貴,以及不少官員都進了李府,但卻久久沒有出來。

外面等待的衆人,口號喊的嗓子都快啞了,聲音也逐漸小了下去。

原本慷慨激昂的口號,變的有些有氣無力,失去了剛纔的氣勢。

終於,在實在喊不動了之後,又有些人想要進去看熱鬧,一個年輕人,從李府走出,伸手製止了他們,說道:“別進去了,裡面跪不下了……”

隨着他的話音落下,地面忽然傳來一陣震動,激起了一層細小的煙塵。

就在人們以爲是不是地震時,最外圍的人羣,發現他們被一羣穿着黑色鎧甲的衛士圍了起來。

裡面的人,雖然看不到外面的景象,但卻發現,周圍的房屋屋頂之上,忽然間多了一些披甲人影。

“禁軍!”

“誰把禁軍調來了!”

“禁軍來這裡幹什麼,抓李玄靖嗎?”

湊熱鬧的百姓和書院的學子,可能不知道那些是什麼人,但在場的權貴官員,卻無一人不認識他們。

禁軍是陛下的親衛,雖然陛下不需要什麼人保護,但禁軍出現之處,即是陛下意志所及。

禁軍現身,說明陛下已經知悉此事,就是不知陛下會如何處置。

這時,李府門口,終於有了動靜。

夏皇從李家走出來,說道:“真是酣暢淋漓的一局棋啊,雖然朕輸了,但也輸的痛快。”

衆人在微微一愣之後,不管是權貴還是官員,紛紛跪倒在地,高聲道:“參見陛下!”

這一刻,他們的心中,震驚加茫然。

陛下怎麼會在這裡?

書院學子和湊熱鬧的百姓,雖然不認識皇帝,但見前面的人跪了,也都沒有猶豫的立刻跪倒。

夏皇的目光,掃視李府門前的官員們一眼,說道:“上衙時間,你們不在衙門辦公,來這裡做什麼,朝廷發給你們俸祿,不是讓你們閒逛的,既然不喜歡去衙門,以後也都不用去了。”

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無疑是徹底斷了他們的官途。

官員們跪在地上,瑟瑟發抖,不敢應聲。

夏皇重新走回李府,此刻的李府之內,已經黑壓壓的跪倒了一大片。

他走到石桌旁坐下,看着跪在面前的漢王和幽王,問道:“說說吧,你們想幹什麼。”

幽王和漢王對視一眼,最終,還是漢王先開口道:“李玄靖把持朝政,倒行逆施,全然不將朝廷,不將律法放在眼裡,朝臣百姓積怨已久,今日更是引動長安騷亂遊行,兒臣這個月有監國之責,特來李府查看情況。”

幽王緊跟着說道:“父皇,今日彈劾李玄靖的摺子足足有數百份,可見朝臣百姓對他的積怨有多深,兒臣此舉,也是爲了朝廷,爲了天下……”

夏皇問道:“你們當年謀害太子,也是爲了朝廷,爲了天下?”

他的話音很平靜,但落在漢王和幽王耳中,卻讓他們如墜冰窟。

淳王,信王,宣王,吉王同時轉過頭,極度震驚的看着他們。

不遠處,跪在門口的王嶽,雖然身體不能動,但心裡早已翻起了驚濤駭浪。

幽王和漢王謀害太子?

怎麼可能?

這麼大的事情,漢王竟然瞞着王家!

跪在院中的官員權貴們,臉上也露出了極度驚愕的表情。

這一刻,什麼清君側,誅奸佞,已經不重要了。

謀害太子,幽王和漢王謀害太子?

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

太子當年,不是因病去世的嗎?

意識過來之後,他們的心中,就沒有了驚,只剩下怕了。

漢王和幽王合謀害死了太子。

即便他們是親王,這也是不可饒恕的罪行。

而他們,今日一起跟着漢王和幽王逼宮清君側……,陛下不會認爲,他們是漢王和幽王的同黨吧?

漢王和幽王的心中,已經驚懼萬分,全然忘記了李玄靖之事,幽王驚恐道:“父皇,您在說什麼,兒臣怎麼可能謀害太子,您可千萬不要聽信奸佞的讒言啊!”

漢王也立刻緊接說道:“是啊父皇,這一定是李玄靖的奸計,您千萬不能被他矇騙!”

夏皇看着他們,淡淡說道:“何東,徐智,顧文翰,鄭天興,吳宗廣,薛雪,曾豔,孫錦,謝小玉,丁芳……,怎麼,需要朕將你們是怎麼謀害太子的,當着在場所有人的面,一一說出來嗎?”

漢王和幽王的身體,同時癱軟了下去。

只說他們謀害太子,他們還有一絲希望。

將這些名字一一的說出來,說明父皇已經知曉了一切,再無狡辯的可能。

他們以爲自己今日是獵人,沒想到,他們纔是獵物。

隨着漢王和幽王的倒下,院內跪着的人影,也倒了一片。

完了。

這是有些人暈過去之前,腦海中唯一的想法。

太子和諸皇子,雖然都是陛下的孩子,但太子和其他皇子,對陛下的意義截然不同。

太子是陛下在登基之前,和先皇后所生的唯一子嗣,陛下對他的感情,自然也不是其他皇子能比的。

ωwш☢тт kΛn☢C 〇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在太子病故之後,徹底頹廢,不理朝政,一心追求長生,也不再立太子。

謀害太子,等同謀逆,幽王和漢王,竟然膽大如斯……

漢王世子李幹,也跪在人羣之中。

誅殺李玄靖這種事情,他怎麼能不親眼見證。

沒能見證李玄靖,他卻見證了別的。

太子,竟然是父王設計殺死的?

一直以來,父王在他眼中,都是一種膽小怯懦的形象。

萬萬沒想到,膽小怯懦的父王,竟然能做出這種大膽的事情。

這一刻,除了對未來的恐懼,他的心中,第一次的生出了對父王的崇拜。

這種矛盾的心情,讓他的心緒,一時複雜難言。

李府之外,就在衆人跪的腿都快麻了的時候,一道手持拂塵的身影,從李府走了出來,扯着尖細的嗓子,高聲說道:“漢王李隆,幽王李興,謀害太子,罪不容赦,即刻剝奪親王之位,貶爲庶民,押送大理寺,等候發落……”

還跪在外面的權貴官員,聽聞此言,也都一臉的茫然和震驚。

什麼謀害太子,不是來誅殺李玄靖的嗎?

來自各大書院的學子,臉上也露出了茫然之色,顯然,他們也沒料到這樣的結果。

哪怕當今天子現身,庇護李玄靖,他們狠下心來,也敢爭論爭論。

但莫名其妙的冒出一樁謀害太子的事情,所有人都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時,那宦官繼續說道:“各大書院學子,念在受人矇蔽的份上,可自行離去,其餘人等,盡數移交大理寺,待查清與漢王幽王謀逆一案有無關係,再行處置……”

本來是來湊人頭的,現在卻有可能變成送人頭。

到了大理寺,落在李玄靖手裡,和謀逆案有沒有關係,可就不由他們了。

一時間,人羣哀嚎一片。

“冤枉啊,冤枉!”

“太子死的時候,我還沒來長安,怎麼可能和謀逆案有關係啊!”

“我對陛下忠心耿耿,蒼天可鑑,蒼天可鑑吶!”

“是有人給錢讓我來的,我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我把錢退給你們還不行嗎!”

“陛下饒命,陛下饒命!”

……

李府內外,亂成一片。

包括漢王和幽王在內,剛纔在李府之內跪着的所有人,都被禁軍拖走了。

那幾位宗師,還被額外照顧,封住了全身修爲。

夏皇看着那位中年女子,說道:“皇家的醜事,讓蘇宗主看笑話了。”

中年女子沒有說什麼,夏皇看向李玄靖,說道:“蘇宗主到了長安,你替朕好好招待,朕先回宮了。”

說完,他最後看了那中年女子一眼,一步邁出,身影消失在原地。

李諾被這一幕驚的瞪大了雙眼。

中年女子見他大驚小怪的樣子,笑着說道:“沒什麼好驚訝的,五大王朝的皇帝,都有大氣運加身,這只是尋常手段……”

142.第140章 好徒兒356.第352章 破局之法353.第349章 歸家第46章 真該死啊第380章 父子相第37章 餘波334.第330章 雙向奔赴185.第182章 夫妻同心第58章 杖斃348.第344章 公孫大師的第二封信122.第120章 貼臉開大,妻目前犯79.第79章 李安寧【求月票】268.第264章 內情第63章 金殿彈劾【大家端午安康】99.第97章 道心崩潰354.第350章 伊人的心思第64章 求助第38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92.第189章 伊人天塌360.第356章 人心所向第421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408章 半聖之死333.第329章 再薅羊毛247.第244章 雙重圓滿127.第125章 李安寧的提議第404章 閃擊魏楚【祝大家新年快樂】321.第317章 暗中觀察162.第160章 絕望的安寧83.第83章 宋佳人的溫柔【萬字求月票!】195.第192章 委任官職278.第274章 震怒314.第310章 盜門剋星第2章 少夫人,誤會!第422章 新皇323.第319章 自有安排115.第113章 宋佳人的發現第374章 逼宮!94.第93章 三日之內,必死無疑!203.第200章 淳王之怒86.第85章 殿下英明!第8章 宋佳人205.第202章 婚期將至354.第350章 伊人的心思第430章 死而復生283.第279章 血流成河344.第340章 大選結果239.第236章 出謀劃策第9章 暗流第27章 李玄靖第13章 蝴蝶【求收藏】114.第112章 夜鶯與箭術第398章 是的,他是我們的孩子318.第314章 執教書院139.第137章 逃婚第367章 一計害諸國294.第290章 撿漏270.第266章 深入調查144.第142章 登門賠罪312.第308章 伊人的期待78.第78章 吃獨食【求月票】277.第273章 鳳凰的提醒第360章 同時臨產142.第140章 好徒兒103.第101章 慕兒勸和206.第203章 宗師畫像319.第315章 伊人算命284.第280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101.第99章 謠言第27章 李玄靖第46章 真該死啊85.第84章 宋佳人和李安寧的初見228.第225章 鳳凰的疑惑257.第254章 伊人的決定第393章 李諾的人脈213.第210章 登門商議152.第150章 撲朔290.第286章 ‘升官’182.第180章 真假娘子!第387章 鳳凰的困境295.第291章 求上門來第408章 半聖之死第6章 愛你,娘子!第6章 愛你,娘子!89.第88章 破境之機【6600字】第26章 互相羨慕第368章 延壽丹353.第349章 歸家184.單章解釋幾個事情第18章 雙胞胎354.第350章 伊人的心思344.第340章 大選結果183.第181章 你把相公還給我好不好?106.第104章 求助淳王97.第96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萬字】167.第165章 盡力而爲139.第137章 逃婚206.第203章 宗師畫像258.第25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90章 半聖之機第61章 舉世皆敵
142.第140章 好徒兒356.第352章 破局之法353.第349章 歸家第46章 真該死啊第380章 父子相第37章 餘波334.第330章 雙向奔赴185.第182章 夫妻同心第58章 杖斃348.第344章 公孫大師的第二封信122.第120章 貼臉開大,妻目前犯79.第79章 李安寧【求月票】268.第264章 內情第63章 金殿彈劾【大家端午安康】99.第97章 道心崩潰354.第350章 伊人的心思第64章 求助第38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92.第189章 伊人天塌360.第356章 人心所向第421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408章 半聖之死333.第329章 再薅羊毛247.第244章 雙重圓滿127.第125章 李安寧的提議第404章 閃擊魏楚【祝大家新年快樂】321.第317章 暗中觀察162.第160章 絕望的安寧83.第83章 宋佳人的溫柔【萬字求月票!】195.第192章 委任官職278.第274章 震怒314.第310章 盜門剋星第2章 少夫人,誤會!第422章 新皇323.第319章 自有安排115.第113章 宋佳人的發現第374章 逼宮!94.第93章 三日之內,必死無疑!203.第200章 淳王之怒86.第85章 殿下英明!第8章 宋佳人205.第202章 婚期將至354.第350章 伊人的心思第430章 死而復生283.第279章 血流成河344.第340章 大選結果239.第236章 出謀劃策第9章 暗流第27章 李玄靖第13章 蝴蝶【求收藏】114.第112章 夜鶯與箭術第398章 是的,他是我們的孩子318.第314章 執教書院139.第137章 逃婚第367章 一計害諸國294.第290章 撿漏270.第266章 深入調查144.第142章 登門賠罪312.第308章 伊人的期待78.第78章 吃獨食【求月票】277.第273章 鳳凰的提醒第360章 同時臨產142.第140章 好徒兒103.第101章 慕兒勸和206.第203章 宗師畫像319.第315章 伊人算命284.第280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101.第99章 謠言第27章 李玄靖第46章 真該死啊85.第84章 宋佳人和李安寧的初見228.第225章 鳳凰的疑惑257.第254章 伊人的決定第393章 李諾的人脈213.第210章 登門商議152.第150章 撲朔290.第286章 ‘升官’182.第180章 真假娘子!第387章 鳳凰的困境295.第291章 求上門來第408章 半聖之死第6章 愛你,娘子!第6章 愛你,娘子!89.第88章 破境之機【6600字】第26章 互相羨慕第368章 延壽丹353.第349章 歸家184.單章解釋幾個事情第18章 雙胞胎354.第350章 伊人的心思344.第340章 大選結果183.第181章 你把相公還給我好不好?106.第104章 求助淳王97.第96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萬字】167.第165章 盡力而爲139.第137章 逃婚206.第203章 宗師畫像258.第25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90章 半聖之機第61章 舉世皆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