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解決衛所問題

李國棟回道:“你不必擔心,你回到京城暫時擔任一個閒職,其實也用不了多久,李某將會率軍北伐,到時候需要地方官的縣城就多了,到了那時候肯定會有你外派的機會。這樣吧,本國公仁心宅厚,既然你是主動獻城,本國公可以賞你一千兩銀子,這些銀子足夠你在京城生活好幾年了。”“多謝國公爺大恩大德。”縣令千恩萬謝,拿了李國棟賞他的銀子後,就離開了潮陽。

之所以李國棟寧可自掏腰包,賞給開城投降的縣令一些銀子,讓他回京去戶部,也不願意把縣令留在當地繼續當縣令,就是因爲縣令在當地肯定多少和當地人有些瓜葛,若是讓他留下來繼續當縣令,有些事情就不好處理了。可是他是主動獻城投降的,又不能隨意給他定罪。若是投降的人還要獲罪,今後還有誰敢投降?

潮陽縣,地少人多,僅有的一點良田,都掌握在潮陽衛所和海門所手中,當地的百姓不是依靠給商人當幫工,就是依靠捕魚爲生。

可以想象得到,若是沒有李國棟,廣東落入大清手中之後,清廷頒佈了禁海令和遷海令,這裡的老百姓將會有多麼悲慘!

潮陽地少人多,滿清朝廷爲了防範鄭成功,強行遷走海邊百姓。結果老百姓被迫放棄了他們賴以爲生的大海,到了內陸,連可以種糧食的地都沒有,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餓死。在執行遷海令的過程中,也不計其數的百姓死在半路上。

遷走了百姓之後,吳六奇在海邊修建了防線,一旦發現越界百姓,不是就地斬首,就是送去衙門處斬,血淋淋的人頭掛在海邊,警告那些試圖出海捕撈的老百姓不得越界。

不過現在的吳六奇在李國棟軍中,而且他也沒機會當漢奸了,更不可能堅決執行禁海令殺害百姓。

這次吳六奇跟着李國棟打到了潮州,也算是回老家了。吳六奇從小家中貧困,就去了一家寺廟當火工,偷學了武藝,他天生力大無窮,又學了精湛的武功,只可惜一直沒有報國機會。吳六奇是遇上了李國棟,結果很快就從一名小兵提拔上去,升官的速度就像是坐火箭。

這次吳六奇回到了老家,也算是衣錦還鄉,在家鄉人面前,可是賺夠了別人羨慕的眼光。

攻克了潮陽縣城之後,淮軍直奔海門所而去。

海門所,原本是一座水師的衛所,陸戰能力本來就差,早在大明中期的時候,那些衛所邊軍就已經不堪用了。倭寇來襲,他們只敢躲在衛城內閉門不出,眼睜睜的看着倭寇燒殺擄掠,根本不敢出城一戰。

就這樣的垃圾兵,李國棟的兩千淮軍絕對可以輕輕鬆鬆讓他們投降。

李國棟下令,架起火炮,然後派遣一名神箭手,把一封勸降信射入城內。

勸降信上面寫着,給海門所半個時辰的考慮時間,時辰到,若是還不開城投降,淮軍將會攻城。一旦攻破城池,海門所內所有總旗以上的軍官全部斬首。

距離最後期限有半個小時,李國棟帶着幾名親信在海門所城外走了一圈,只見這座衛所位於江口,控制住了練江出海口,衛所對着大海和練江的那兩邊城牆上,都修築有炮臺,不過聽說那些大炮都是正德年間,甚至還有洪武年間的老古董了,能不能打得響不知道,充其量只是拿來嚇唬人的。

這座衛所三面環水,西南方向是練江,東北方向是韓江,東南方向是大海,只有西北方向毗鄰潮陽縣城。

韓江的對岸,是澄海縣,也就是後世的汕頭金平區和龍湖區。海門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可是半個時辰還沒到,就見到衛所城門打開,城內的守軍出城投降了。

“投降就對了,都是咱大明的軍隊,何必自相殘殺?”李國棟笑着道。

儘管衛所是自動投降的,但是那些衛所軍官不可能還讓他們繼續留在這裡,騎在軍戶們頭上敲骨吸髓的剝削了,李國棟得要給這些世襲的衛所軍官安排去處。

“你們雖然已經投降了,而且是主動開城投降,可是按照慣例,你們不能留在海門所了,海門所的田地全部收歸皇田,本國公將會安排你們帶上人去開疆拓土。不過如今,大明內亂未平,北有建奴,你們幾個就先跟隨本國公平定內亂,再北伐中原吧!”李國棟對那些投降的衛所軍官說道。

雖然這些衛所軍官祖祖輩輩侵吞軍戶田地所得的土地,就被李國棟三言兩語給全部剝奪充公了,可是他們也沒有後悔自己投降的決定,因爲不投降的話,他們的腦袋已經落地了。而且他們投降了之後,他們家裡的金銀財寶還能得到保留。

這些衛所軍官被李國棟安排進入了淮軍工程兵,反正不指望他們能夠打仗,就讓他們擔任修建工程,運輸物資的職務。等到大明準備殖民北美大陸的時候,再把這些人都派出去。

雖然經過兩百多年下來,這些世襲軍官已經爛到極點了,可是他們畢竟是祖祖輩輩練武下來的,在把他們送去海外,在惡劣的環境下,他們就能恢復血液中原本的兇悍,還是不錯的軍官。只是開疆拓土,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那幾名軍官只能道謝之後,離開了衛所,暫時先跟着淮軍走了。

淮軍接管了海門所,首先就對原本的衛所邊軍進行重新挑選,一些老弱病殘的全部變成農民,專門負責種地就好了。那些精壯漢子,都改編成募兵,負責駐守炮臺。同時,還對炮臺進行修繕,用來保護潮州府的海上大門。

衛所的田地全部沒收充公,劃爲皇田,租給原來的軍戶耕種,軍戶和耕種皇田的農民一樣的待遇,只交佃租,不收賦稅。

對於處理軍戶所的問題,李國棟早就給崇禎上奏過了。大明經歷了近三百年,那些軍戶所不但不是保家衛國的武裝,反而變成了大明的累贅之一。

大明的累贅有三:第一是宗室,宗室被李自成和張獻忠滅了許多,極大程度的減輕了負擔。

第二個累贅是文官士紳集團,北方的文官士紳集團已經降清了,以後李國棟會慢慢收拾他們,南方的文官士紳集團,在李國棟的分化之下,變成了兩種:一種是江南的工商業士紳,那些士紳得到李國棟的支持,將會變成新興的資產階級;還有一種是傳統的土地士紳,李國棟會逐步消滅那些土地士紳,有些是軍事打擊消滅,譬如說廣東等地的從逆士紳。湖北和江南的土地士紳,沒有藉口處理的,將會通過合法的競爭手段,把他們轉變成工商業士紳。

第三個累贅就是各處衛所了,那些衛所也佔了不少良田,卻不繳納稅收,財富都落入那些衛所軍官手裡。可問題是,那些剝削軍戶的軍官們能打仗也就算了,他們根本就無法打仗,大部分的人都是廢物點心。所以李國棟要逐漸把衛所的土地都變成皇田,衛所軍官清理出去。

第682章 南下長沙第535章 獻俘儀式第466章 華容道第203章 商號賣馬第237章 水下導火索帝545章 崇禎想賺錢第111章 蒙古人膽怯了第740章 崇禎南狩第906章 東江口之戰(下)第418章 投奔盧象升第811章 湖州豪強第927章 出使四川(下)第395章 火燒草原(二)第221章 火燒歸化第96章 神機箭夜襲第1章 範家商隊第483章 救援高陽(五)第635章 盾車破營(四)第251章 商隊遇襲第579章 洛陽城內(下)第678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706章 輕騎赴京第811章 湖州豪強第671章 小寡婦第201章 大淩河之戰第770章 劉良佐投清第271章 騎兵步戰第615章 松山突圍(中)第588章 開封周王府第466章 華容道第1015章 兵臨北直隸第120章 消毒救治傷員第579章 洛陽城內(下)第572章 開封城外第597章 開封之戰(下)第733章 援軍至天津第876章 攻龍川第249章 嶽託毒計第247章 番薯粉第914章 離間計第676章 賊軍棄城第114章 閻應元第11章 生擒吳克善第376章 水匪劫船第650章 前往安慶第553章 常熟錢謙益第522章 嶽託之死第817章 分瓣梅花計第393章 蒙八旗渡河第773章 昏君奸臣第318章 嶽託慘敗第396章 火燒草原(三)第477章 火燒公府第441章 修繕高陽城牆(下)第299章 出使漠北第28章 擊殺範家掌櫃第140章 朝廷的水很深第214章 前往杭州第817章 分瓣梅花計第807章 高傑歸降第556章 田莊改農場第290章 八大福晉第12章 新式寨堡第658章 花錢贖俘虜第404章 神戰士第916章 謝尚政第155章 收編軍戶(上)第4章 擊殺白甲巴牙喇第58章 冤家路窄第248章 賣新式糧食第510章 反攻突破(中)第656章 戰左賊(中)第734章 陳圓圓第568章 工程兵第229章 離開福建第468章 神騎兵再顯神威第89章 通州防禦計劃第1章 範家商隊第73章 救大明百姓(四)第300章 會見車臣汗第382章 烏真超哈兵(一)第587章 福王之死第415章 回援救大明第702章 衝過九江第588章 開封周王府第421章 天雄軍第416章 蒙八旗漢八旗第466章 華容道第482章 救援高陽(四)第115章 通州之戰(一)第926章 出使四川(上)第908章 鄭家軍入珠江第57章 殺俘第562章 出征和佈局第522章 嶽託之死第247章 番薯粉第608章 上海縣第206章 成親和南下第476章 一石二鳥
第682章 南下長沙第535章 獻俘儀式第466章 華容道第203章 商號賣馬第237章 水下導火索帝545章 崇禎想賺錢第111章 蒙古人膽怯了第740章 崇禎南狩第906章 東江口之戰(下)第418章 投奔盧象升第811章 湖州豪強第927章 出使四川(下)第395章 火燒草原(二)第221章 火燒歸化第96章 神機箭夜襲第1章 範家商隊第483章 救援高陽(五)第635章 盾車破營(四)第251章 商隊遇襲第579章 洛陽城內(下)第678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706章 輕騎赴京第811章 湖州豪強第671章 小寡婦第201章 大淩河之戰第770章 劉良佐投清第271章 騎兵步戰第615章 松山突圍(中)第588章 開封周王府第466章 華容道第1015章 兵臨北直隸第120章 消毒救治傷員第579章 洛陽城內(下)第572章 開封城外第597章 開封之戰(下)第733章 援軍至天津第876章 攻龍川第249章 嶽託毒計第247章 番薯粉第914章 離間計第676章 賊軍棄城第114章 閻應元第11章 生擒吳克善第376章 水匪劫船第650章 前往安慶第553章 常熟錢謙益第522章 嶽託之死第817章 分瓣梅花計第393章 蒙八旗渡河第773章 昏君奸臣第318章 嶽託慘敗第396章 火燒草原(三)第477章 火燒公府第441章 修繕高陽城牆(下)第299章 出使漠北第28章 擊殺範家掌櫃第140章 朝廷的水很深第214章 前往杭州第817章 分瓣梅花計第807章 高傑歸降第556章 田莊改農場第290章 八大福晉第12章 新式寨堡第658章 花錢贖俘虜第404章 神戰士第916章 謝尚政第155章 收編軍戶(上)第4章 擊殺白甲巴牙喇第58章 冤家路窄第248章 賣新式糧食第510章 反攻突破(中)第656章 戰左賊(中)第734章 陳圓圓第568章 工程兵第229章 離開福建第468章 神騎兵再顯神威第89章 通州防禦計劃第1章 範家商隊第73章 救大明百姓(四)第300章 會見車臣汗第382章 烏真超哈兵(一)第587章 福王之死第415章 回援救大明第702章 衝過九江第588章 開封周王府第421章 天雄軍第416章 蒙八旗漢八旗第466章 華容道第482章 救援高陽(四)第115章 通州之戰(一)第926章 出使四川(上)第908章 鄭家軍入珠江第57章 殺俘第562章 出征和佈局第522章 嶽託之死第247章 番薯粉第608章 上海縣第206章 成親和南下第476章 一石二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