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爭論
殷毅眼神幽幽的看了眼太子,掩在寬大朝服下的手握了又握,
“鎮軍將軍何在?”
“臣在,”
“太子所言,卿可認同?”
韓璟一直斂着眉眼,從頭到尾都沒有開口,不過,他倒是有點意外,沒想到太子殿下會直接站出來。
他們父子打擂臺,把自己扯進來算怎麼回事兒?
原本他要保持沉默的。
沒想到主上竟然把把矛頭指向他。
“臣是武將,聽從主上調派。”
“甚好,鎮軍將軍不愧是我朝男兒楷模,忠心愛國,乃之典範。”
殷毅盯着韓璟,微微一笑,朗聲開口,“軍事調派,乃朝廷重中之重,要慎之以慎,中書令,太子,留下,退朝。”
殷毅聽着太子的言論,靜靜的看了他的頭頂片刻,之後哼了一聲,回到書案後坐下,
“你倒是考慮的通透,如果韓璟野心膨脹,依舊不服管教,太子以爲如何?”
“你可知道韓璟去了西南邊陲的後果?你可知道那裡的百姓爲何只認韓家軍,而無視朝廷法度?”
“太子,你好大的膽子,孤讓你學治國之道,不是讓你替孤下命令的,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出師了,不用太傅授業了?”
“微臣遵旨。”中書令頷首,躬身退下。
“身爲太子,要學會朝堂制衡之道,韓家這些年動作不少,孤一直費心防範,就怕祖宗基業毀於一旦,太子倒好,小小的一點人情好處,就忘了自身的職責。”
主上心裡想什麼,他門清,軍事調派,亦是中書省的職責所在,中書侍郎的提議也在職責之內,更何況他還是太子妻族的人。
“你放肆……”
“再說,韓棟本人在慶都榮養,韓家的根基也在慶都……如此,韓璟在邊關如何風光,也只能是鎮守一方的將軍,而不能有絲毫逾矩。”
衆人看向韓璟父子,又看了看已經空了的王位,眨眼之間,大殿內瞬間就沒人了。
太子知道自己此番定然會讓父王大怒,不過,他並不後悔。
“太子今日爲何突然提議韓家?”
如此,即成全了太子的計劃,又能讓主上安心,他一個老臣夾在父子之間,也是爲難。
側臥之塔,豈容他人安睡?
父王怎麼可能天天忍受韓家的兩個將軍在他眼前晃,既然打壓不掉,何不外放?
“回父王,兒臣只想爲您分憂,韓家父子閒置在慶都,時間久了,難免被人朝臣非議,再說韓璟熟識西南地形,即便發生戰況,也能保邊界安寧,對於那裡的百姓來說,也是一種定心丸。”
殷毅啪的一聲,手掌重重的拍在書案上,氣的臉都紅了。
殷毅看着太子恭順的態度,眼神微眯,以前他竟然不知道,太子也是個膽大的。
“父王息怒,兒臣不敢,兒臣認爲,與其您處處防範,不如讓陸韓兩家相互制約,他們兩家都是大慶朝的中樑砥柱,缺一不可,自然誰也不願意屈居人下,只要利用得當,一樣可以讓韓璟老老實實,爲國效力。”
聽着父王的提點,太子心裡一動,之後又忍不住自嘲,原來父皇一直派人盯着他,原來他在父王心裡,也是不被信任的。
眨眼之間,整個大殿內,就剩下韓璟父子倆面面相覷。
啪~
太子話音一落,一個茶盞就落到了腳邊,被摔得七零八落,茶水四濺。
“遊騎將軍雖然能力出衆,但是比起南面,他還是適合在西北作戰,再說,有陸老將軍親自教導,接任西北軍,指日可待。”
唉,今年怕是不平靜啊。
中書令躬着身,笑眯眯開口。
聽着主上明顯帶着怒氣,中書令瞄了眼太子殿下,默默的搖搖頭,中書侍郎那個老東西,竟然敢先斬後奏?
惱歸惱,但中書侍郎畢竟在自己管轄之下,明顯又是被太子默許的,他能怎麼辦?
“主上恕罪,老臣以爲,如果韓家兩將滯留慶都時日過場,隱患不淺,實屬不該。”
“要說後繼有人,陸家比韓家堪憂……就是考慮到這些,兒臣才大膽提議,讓韓璟鎮守邊關。”
笑話,剛纔沒看透還能插言,現在只要不傻,都知道這事兒不能招惹,免得沾染一身腥,連熱鬧都看不得。
中書令說完,躬身一禮,默默的後退一步。
聽着中書令的提議,殷毅沉吟了一會兒,“以中書令所見,陸然調往西北,西南邊防是否要交給韓家父子?”
“唉,還想着今日能太平度過,還是我想多了。”韓棟揹着手,搖了搖頭,“走吧,回府聽後旨意。”
說罷,直接起身離開。
“父王息怒,恕兒臣直言,您留韓家父子在慶都,就真的能放心麼?”
韓璟掩下眸中的情緒,跟在父親身後,出了宮殿,策馬回府。
等中書令退出去之後,殷毅臉上的笑容就徹底消失了,
“韓璟不會如此冒進,再說他在邊關鎮守,韓家無人可以接替,韓珏就是個紈絝之徒,至於韓家庶子,也不堪大用。”
“回稟主上,交給鎮軍將軍一人足矣,韓老將軍一身暗疾,留在慶都榮養也是朝廷給的優待,韓家也會感恩主上隆恩。”
“嗯,卿所言甚是有理,韓家在西南威望頗盛,邊關百姓只知韓家軍,而不知朝廷用心良苦,假以時日,我朝威嚴怕是受損,中書令回去好好商議一番,除了鎮軍將軍還有誰能協理邊防?”
他從書案後繞出來,疾步走到太子身邊,低聲怒吼,
此時的御書房內,殷毅端着茶杯,看着兩個低眉順眼的人,眼神帶着明顯的惱怒,
“說說你們的理由。”中書令掌軍國政令,沒有得到默認,他一箇中書侍郎豈敢如此大膽。
說白了,韓璟爲國效力,其餘的韓家人就是滯留在慶都的人質,不得擅自離開,是優待也鉗制。
他明白,韓璟亦不傻。
如果父王執意架空韓家,免不得適得其反,君臣離心,到那時,再想挽回就晚了。
“父王明鑑,兒臣沒有私心。”太子躬着身,把自己的想法直白的說了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