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自從有了孩子後,她心裡就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如果主上依舊忌憚韓家的勢力,索性就顛覆了這王朝。
如今她們要糧有糧,要銀子有銀子,她家將軍的能力也不錯,給別人賣命爲何不爲自己的子嗣打一片江山?
野心誰沒有,只要肯幹?
“我想什麼不重要,將軍只需記得,護着韓家,才能護住咱們的孩子。”
韓璟眯着眼看着自家媳婦,最後幽幽的彎了彎脣角,
“夫人言之有理,是個男人都有野心,以前內心有使命,現在亦然,只不過使命的意思已經不同了。”
以前忠心愛國,爲朝廷就是爲百姓。
現在依舊如此,只不過他可以越過朝廷,直接惠及百姓。
“夫人先休息,我去書房給父親回信,讓他遠離朝廷內鬥,不管最後誰得手,韓家均不參與。”
“嗯,去吧,告訴母親,我一切安好,勿念。”
她跟婆母有專屬的通訊鴿,這幾年一直靠信鴿聯繫,除了年節送禮使用驛站,其餘的都用自己運輸隊。
衆人挨個看過後,就忍不住面面相覷,
王先生跟陳先生相視一眼,心思稍動,也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竅。
大抓把收到的信箋奉上,“主子,慶都來信。”
“這……可有證據?”
“本將軍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避免百姓遭受戰亂,如果因爲我發動戰爭,有違祖訓。”
“天機不可泄露,陳先生切勿急迫。”穆先生說完,便眯着眼,一副不再多說的架勢。
“知道了,真是囉嗦。”白凝香連忙擺手,她就知道,但凡自己反對一句,他定然還有一籮筐的話等着。
“夫人只需養好身體,其餘的都不需要操心,再說這幾年你沒少培養人,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見過將軍。”
韓璟說着,站起身,看向一旁的輿圖,
“中宮不穩,正事咱們將軍謀事的大好時機,有些機遇可遇不可求,且不可錯過。”
不管是水路還是陸地,都有專屬於白家的商旅,所經之處,道上的朋友都會賣個面子給她。
這跟昭告天下有什麼區別?
“幾位先生也看看。”
沒良心的女人。
“免禮,幾位先生免禮,請坐。”
都不是愚人,自然知道韓璟所說代表着什麼?
“請將軍放心,我等自然一心一意跟隨將軍,爲天下百姓謀福祉。”
穆先生看着韓璟,眸中有一道亮光一閃而過,緊接着就是躬身施禮,神態恭敬至極。
韓璟擺了下手,三位謀士都是近幾年收到麾下的,一位姓王,一位姓穆,還有一位姓陳。
“哎呀,穆先生,現在都什麼時候了,還有什麼不可說的?”
書房內,大抓帶着幾個謀士已經候着了,見了韓璟,立馬躬身施禮。
經過一年的考察後,韓璟把人養在府邸,幫着他處理一些文書。
陳先生搖搖頭,一臉急切,
“穆先生也說,紫微星只是暗淡,並沒有損落,殷氏王朝的天下定然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我作爲臣子,只可評定戰亂,卻不可發動戰爭。”
“天意難違,不可說,不可說。”穆先生躬身一禮,連連擺手。
韓璟看着三人,指了指桌上的信箋,“三位先生認爲,此事會不會引起朝堂動盪?”
聽着陳先生的語氣,還有他眼裡的急切,韓璟斂下眉眼,下意識的摩挲着小拇指上的玉戒。
但是他家媳婦卻一心撲在掙銀子上,攔都攔不住。
幾人:“……”
三人都是飽讀詩書的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中的穆先生還擅長推演之術。
“容在下說句大不敬的話,就算太子僥倖坐上那個位置,與將軍來說,未必是好事,觀主上對韓家的態度,太子亦是殷氏一脈,心思定然也是如此。”
“穆先生何意?還請直言?”陳先生眼睛發亮的看着他,眼中的灼熱不言而喻。
“穆先生說的沒錯,經過這幾年的觀察,太子雖然性情還算敦厚,但人卻平庸了些,難當大任。”
“幾位先生不用爭論,宮內如何是殷氏一族的內鬥,只要不傷及百姓就好,大慶朝的南北大門有本將軍跟陸家守着,近期定然不會出大亂子。”
韓進擺了擺手,
“將軍大智,在下佩服。”
他們這些謀士,讀了一輩子書,只想讓自己的才學有用武之地,拜得明主,纔是展露才華的第一步。
“將軍莫要掉以輕心,主上忌憚韓家已經處於白熱化,韓老將軍爲了避嫌藏拙再藏拙,小公子不得不當個紈絝,難道將軍真想一直如此下去?”
“王先生,這種事兒怎麼可能有證據,只要有傳言便能讓君主警惕,換言之,太子此策,也算宣告失敗了。”
韓璟拆開信,從頭到看一遍,就忍不住想笑,太子這人還真是,逼宮應該屬於極度私密的事兒吧,怎麼一眨眼全知道了?
有時候,媳婦太能幹他也很苦惱,別人家的媳婦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過着金絲雀的日子,至於養家餬口的事兒全都是男人的責任跟義務。
說話的是穆謀士,他兩年前從慶都狼狽而回,窮困潦倒之際,被樑叔搭救,爲了報答救命之恩,就留了下來。
韓璟:“……”
穆先生捋着鬍鬚沉思了一會兒,“陳先生所言不差,穆某夜觀天象,代表帝王的紫微星黯淡無光,時隱時現,已經出現危機之相,紫微星動盪,天下不穩。”
“將軍,傳言雖不可信,主上屬於那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性子,定然會追查下去,即便這次廢不掉太子,也會狠狠打擊太子的威信。”
“只要羣臣對太子的人品產生質疑,主上的位置便穩了,之後再一步步廢掉太子,也只是時間而已。”
王后一族和太子妻族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太子,勢力已經遍佈半個朝堂,主上早有了廢太子之心,只不過太子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輕易動不得,否則很容易引起朝廷動盪。
不管是賜封太子還是廢太子都得隆重的告宗廟,宣天下,沒有足夠的把握,就算是君主,也不能輕易開口。
(本章完)